https://tw.trip.com/blog/end-of-heat-tw

【處暑2025】鬼門開禁忌、轉運招財方法、處暑節氣禁忌、習俗、處暑湯水、處暑飲食進補全攻略

_TI***z8
_TI***z8
2025 年 8 月 22 日

目錄

  • 處暑 2025 | 處暑日期
  • 處暑 2025 | 處暑節氣來源
  • 處暑 2025 | 處暑意思
  • 處暑 2025 | 處暑必吃食材
    • 處暑必吃食材 | 鴨子
    • 處暑必吃食材 | 水梨
    • 處暑必吃食材 | 龍眼
    • 處暑必吃食材 | 冬瓜
    • 處暑必吃食材 | 百合、蓮子
  • 處暑 2025 | 處暑必嚐湯水
  • 處暑2025|天氣實況與穿衣指南
    • 處暑2025|天氣實況
    • 處暑2025|穿衣指南
  • 處暑2025 | 處暑習俗
    • 處暑習俗 | 拜土地公
    • 處暑習俗 | 拜灶神
    • 處暑習俗 | 中元普渡/作七月半
    • 處暑習俗 | 睡子午覺
  • 處暑2025 | 處暑禁忌
    • 處暑禁忌 | 冷氣不宜太強
    • 處暑禁忌 | 忌去海邊戲水
    • 處暑禁忌 | 不宜安床
    • 處暑禁忌 | 忌去空曠地
    • 處暑禁忌 | 洗澡禁關窗
    • 處暑禁忌 | 屬鼠、屬虎外出注意
  • 處暑2025 丨鬼門開日曆、禁忌與招財方法
    • 鬼門開丨 2025鬼月時間表與核心節點​
    • 鬼門開丨鬼門開禁忌
    • 鬼門開丨 5招民俗招財方法
  • 處暑2025 | 轉運&開財運方法
    • 處暑轉運 | 3招輕鬆招好運
    • 處暑轉運 | 3大生肖處暑前後轉運
    • 處暑開財運 | 紅紙雙太陽法 × 喝太陽水
    • 處暑開財運 | 生肖專屬開運法
    • 處暑開財運 | 民間補運小撇步
  • 處暑2025 | 處暑諺語
  • 顯示更多

本文將帶你一次看懂處暑的6大禁忌、4大習俗、5大食材及6大必嚐湯水,從鬼門開禁忌、飲食養生到開運小撇步、穿衣指南全收錄,輕鬆迎接涼爽新季節!2025年處暑於8月23日凌晨4點31分到來,白天雖仍帶餘熱,但清晨與夜晚已能感受涼意,想掌握更多處暑實用技巧,不妨繼續往下閱讀完整內容!



2025年的處暑正值 8月23日(星期六)凌晨 4:31,當日太陽運行至黃經150°,正式宣告節氣轉換。

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 第十三個節氣,同時也是 秋季的第二個節氣,處暑意味著盛夏的炎熱逐步退場,暑氣將「就此止步」。這不僅是自然運行的標誌,也代表農事進入新的階段:秋收在即,氣候由燥熱轉向清涼,萬物隨之進入收斂與成熟的節奏。

處暑 2025 | 處暑日期

(圖/民報)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七月中,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其中的「處」字,帶有躲藏、停歇之意,象徵盛夏酷熱在此時開始停歇,逐漸退場。按照古人的理解,處暑是一個由暑轉涼的重要分界點。

處暑不僅是曆法上的節點,更是自然界節奏轉換的象徵:萬物開始收斂,由盛轉衰,準備迎接秋天的到來。不過在緯度較低的台灣,雖名為「暑止」,實際上白天依然高溫難耐,酷熱甚至更顯悶烈,形成俗稱的「秋老虎」。這提醒我們,季節交替是生活的智慧——在迎接秋意的同時,也要留意殘暑的挑戰。

處暑 2025 | 處暑意思

處暑交替時最怕「秋燥」來襲,容易皮膚乾裂、喉嚨乾癢。鴨肉性寒味甘,能清熱降火、滋養五臟,還能補水養胃,是對抗秋燥的絕佳食材。無論是烤鴨、燉鴨湯,或是清燉老鴨湯,都能讓你「由內而外水嫩嫩」。

處暑必吃食材 | 鴨子

(圖/Getty Images)


天氣乾燥時,最容易喉嚨發乾、想咳幾聲。此時一顆水分充沛的水梨就是天然潤肺神器!性甘微酸,能清熱解渴、化痰止咳。特別是當季的水梨,汁多爽口,正好補充水分。不過脾胃虛寒或女性經期時要少吃,以免引起不適。

處暑必吃食材 | 水梨

(圖/Getty Images)


夏末時分,時不時還會有「迴光返照」般的高溫,體力一不小心就被消耗殆盡。龍眼味甘性溫,能補益心脾、養血安神,幫你趕走疲勞、補回氣血。煮一碗香甜的龍眼粥,不僅潤燥補水,還能讓你在初秋元氣滿滿、氣色紅潤。不過龍眼屬溫熱性,切忌貪多,以免上火流鼻血。

處暑必吃食材 | 龍眼

(圖/臺南市東山區農會)


冬瓜自古就有「消暑佳品」之稱,性味清淡,卻富含維生素C與多種礦物質。它最大的特點是清熱解暑、利水消腫,尤其適合在處暑這種夏秋交替、仍帶餘熱的時節食用。無論是清炒、燉湯,還是與排骨、蝦皮搭配,都能帶來清爽不膩的口感,幫助身體排濕解渴。中醫也常推薦冬瓜來調節水腫、改善煩熱,是「食療藥膳兩用」的好食材。

處暑必吃食材 | 冬瓜

(圖/MamiDaily)


這對「黃金組合」在處暑飲食裡不可或缺。百合性微寒,能滋陰潤肺、清心安神,對於換季時常見的乾咳、燥熱、心煩失眠特別有效;而蓮子則味甘澀,性平,具有健脾止瀉、養心安神的功效,不僅能補益脾胃、增強免疫力,還能幫助調整睡眠品質。若將百合、蓮子搭配熬粥,不僅清甜可口,還能潤肺養心、養顏安神,讓人在夏末初秋也能保持輕盈與元氣。

處暑必吃食材 | 百合、蓮子

湯水名稱 功效重點 簡單烹煮步驟
百合粥 潤肺止咳、清心安神;適合乾咳、失眠、熬夜族 乾/鮮百合洗淨 → 與粳米同煮 → 文火熬至軟糯 → 可加蓮子或紅棗增補氣血
山藥粥 健脾益肺、補腎養陰;適合氣虛、食慾差 山藥削皮切塊 → 與米同煮成粥 → 可加入紅棗、枸杞調味 → 熬至軟爛即可
青菜粥 清熱開胃、行氣利水;幫助腸道蠕動 當季蔬菜(莧菜/絲瓜/高麗菜)切碎 → 與米煮成粥 → 出鍋前加少許鹽或香油
小米粥 養心安神、補腎氣;改善疲倦與失眠 小米洗淨 → 加水慢火熬煮 → 攪拌防糊底 → 可加南瓜/紅棗提升口感
蝦皮冬瓜湯 清熱解暑、補鈣利水;潤肺消暑 冬瓜切塊 → 加蝦皮同煮 → 調少許鹽 → 熬至冬瓜透明即可
排骨蓮藕湯 健脾開胃、補氣養血;轉季滋補佳品 排骨汆燙去血水 → 加蓮藕片與水同煮 → 小火燉1小時 → 可加鹽調味

處暑必嚐湯水 | 山藥粥

以下信息僅供參考,當日天氣實況請至中央氣象署查詢並確認。

日期 北部(台北) 中部(台中) 南部(高雄) 東部(花蓮)
8/22(星期五) 37°C;多雲炎熱,午後雷陣雨 31°C;轉多雲,午後局部雷陣雨 33°C;多雲到晴 33°C;多雲,午後雷陣雨
8/23(星期六) 37°C;炎熱,午後雷陣雨 31°C;午後有雨 34°C;多雲 33°C;晴到多雲,午後雷陣雨
8/24(星期日) 36°C;晴朗炎熱、微風 32°C;午後雷陣雨 34°C;晴 33°C;午後偶有陣雨
8/25(星期一) 33°C;高雲日照、悶熱 29°C;多雲,局部雷陣雨 34°C;上午局部雷陣雨、午後轉晴 34°C;多雲,晚間雷陣雨機會高
8/26(星期二) 36°C;多雲炎熱 27°C;陣雨為主 32°C;多雲 30°C;多雲
8/27(星期三) 36°C;晴到多雲、炎熱 28°C;早局部雨、午後雷陣雨 32°C;雲時晴,局部雷陣雨 30°C;晴到多雲
8/28(星期四) 36°C;晴到多雲、炎熱 29°C;多雲、局部小雨 33°C;多雲、午後短暫雨 32°C;午後局部陣雨

區域重點觀察:

北部(台北/新北/基隆):本週以晴到多雲、炎熱酷暑為主,局部午後雷陣雨點綴;體感偏悶。
中部(台中/彰化/南投):午後對流旺、週中轉雨較明顯,安排戶外務必留意雷陣雨。
南部(高雄/屏東/台南):多雲到晴、間歇性陣雨,紫外線強、日照足。
東部(花蓮/台東):沿海與山區午後易有陣雨或雷陣雨,週初到週中偶有短時強降雨

晴熱日(北/南為主)

上衣:涼感或吸濕排汗短袖;長時間日晒加一件防曬外套/遮陽帽/墨鏡
下身:快乾長褲/短褲+透氣運動襪。
隨身:SPF50+ 防曬、電解質水、輕薄冰涼巾。

「午后雷陣雨」機率高的日(中/東明顯)

外層:超輕量雨衣/防水外套;鞋襪選快乾材質
背包:折疊傘+防水手機袋;安排戶外盡量選中午前完成高強度活動。

室內溫差大:商場/辦公冷氣強,建議包包放一件薄外套或披肩,避免忽冷忽熱不適。
海邊/山區活動:留意對流發展及地形雨,並關注氣象署即時雷雨/特報/颱風資訊

處暑2025|穿衣指南

(圖/UV100)

處暑時節正逢農家迎接秋收的關鍵期。古人相信,土地公掌管五穀收成與村落安寧,因此在這個節氣裡,農人會準備豐盛供品,焚香祭拜土地公,以感謝祂在過去季節裡庇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祭拜時通常會供奉水果、酒米、牲禮,甚至是當季新鮮蔬果,寓意「謝土」。

此外,處暑期間台灣常遇颱風豪雨,農民更會誠心祈求農作物不受災害侵襲,家人平安無恙。這一習俗不僅展現農業社會對自然的敬畏,也凝聚了社區感恩共享的精神,提醒人們珍惜糧食,尊重與依存的大地。

處暑習俗 | 拜土地公

(圖/Getty Images)


在傳統信仰裡,灶神被視為家家戶戶的「廚房守護神」,主管一家人的飲食與福祿。除了年終送灶、迎灶之外,處暑也是拜灶神的時節。儀式並不繁複,通常只需準備三碗米,各插三炷香,擺在灶台上,誠心鞠躬即可。這不僅象徵對神明的敬意,也表達感謝日常溫飽不虞匱乏。

同時,拜灶神也寓意提醒家人「食物來之不易」,要惜福不浪費。古人更相信灶神能上達天聽,將一家人的善惡與福德稟報天庭,因此誠心拜灶,也被視為祈求家庭和睦、福澤綿延的方式。

處暑習俗 | 拜灶神

(圖/shutterstock)


處暑往往落在農曆七月前後,正逢民間俗稱的「鬼月」。自農曆七月初一開鬼門起,各地陸續展開普渡祭典,直到月底關鬼門止,整個月充滿祭祀氛圍。普渡活動包含搭孤棚、擺供桌、豎燈篙、放水燈、搶孤,以及最具代表性的「拜大士爺」。

其中,大士爺被視為威嚴的守護者,能鎮壓孤魂、確保供品分配公平。這些活動統稱為「作七月半」,核心在於普渡好兄弟、祈願家宅平安。處暑與中元相遇,也提醒人們敬畏天地陰陽、慎終追遠,凝聚了信仰、民俗與社區共享的文化價值。

處暑習俗 | 中元普渡/作七月半

(圖/ACCUPASS)


古人強調養生須「順應天時」,尤其在處暑後,暑氣將退、秋意漸濃,人體陽氣也逐漸衰弱。為了調養元氣,傳統上流傳「子午覺」養生法:在子時(23:00–01:00)與午時(11:00–13:00)靜臥休息。

中醫理論認為,子午之交正是陰陽轉換最關鍵的時刻,若能在這兩段時間閉目養神,便可幫助氣血流通,避免陰陽失衡。現代人常因工作、生活節奏快而忽略休息,導致疲憊、免疫力下降。若能在處暑後堅持子午小憩,不僅可防秋燥、減少疲勞,還能提升睡眠品質,讓身體順利過渡到秋天。

處暑習俗 | 睡子午覺 (示意圖)

(圖/趙家儀)

處暑雖然進入秋天,但「秋老虎」威力猶在,白天依舊炎熱。許多人習慣室內冷氣一開到底,甚至調到極低溫。然而這樣做反而容易讓身體陷入「忽冷忽熱」的狀態,當室內外溫差過大,特別是從悶熱的戶外突然進入低溫環境,會造成血管急速收縮,引起頭暈、頭痛,甚至感冒或中暑。

醫師建議,冷氣溫度應與室外相差不超過7度,並定時開窗通風,讓空氣流通,避免久坐在冷風直吹下。畢竟處暑後氣候轉變,人體正需要逐步適應秋季,過度依賴冷氣只會增加負擔。

處暑禁忌 | 冷氣不宜太強

(圖/今周刊)


處暑時節正值颱風活躍期,加上午後常有強烈雷陣雨,海象與河流狀況非常不穩定。若在這段時間到海邊或溪流戲水,容易遇到浪潮驟大或離岸流,危險性極高。古人便有「天氣轉陰,不宜臨水」的觀念,提醒大家避免此時下海。再加上鬼月氛圍,民間認為水邊是好兄弟聚集之地,容易「撞煞」。

從科學與民俗角度來看,都應盡量避免到沒有救生員的水域遊玩。若真的要到海邊活動,建議選擇白天、氣象穩定時,並隨時注意氣象署的颱風與豪雨警報,安全永遠第一。

處暑禁忌 | 忌去海邊戲水

(圖/民視新聞網)


民俗中有「動床易擾神」的說法,尤其在處暑時節,正值鬼月之際,更被認為會驚擾「床母」或好兄弟。除了信仰上的禁忌,實際生活中,處暑的天氣日夜溫差大,搬動床位或家具容易造成睡眠環境的不適應。你以為換個位置能睡得更好,但在氣候不穩時,反而可能導致失眠、焦慮,甚至影響心理安定。加上農曆七月本就忌諱搬動大件家具,容易被視為「犯忌」。因此專家建議,若非必要,處暑期間最好不要隨意更動床鋪位置,等氣候趨於穩定再做調整,才能確保身心安寧。

處暑禁忌 | 不宜安床

處暑依然落在鬼月範圍,傳統民俗認為好兄弟喜歡在陰暗或空曠地遊蕩,因此夜晚不宜獨自到田野、荒地或廢墟活動,以免「遇見」不乾淨的東西。從現實角度來看,處暑正值夏秋交替,午後雷陣雨頻繁,空曠地區缺乏遮蔽,也容易成為雷擊的高風險區。

此外,大風大雨來得快,若身處空曠環境,極易遭遇危險。這條禁忌結合了民俗信仰與科學安全,提醒大家在這段時期避免夜晚外出到人煙稀少之地,盡量選擇有人群或光線明亮的地方活動,保障身心平安。


處暑前後氣候逐漸轉乾,白天炎熱、夜晚漸涼,很多人喜歡用熱水洗澡或泡澡來放鬆。然而若在浴室裡將門窗緊閉,再加上熱水蒸汽升高溫度,極易導致通風不良、空氣含氧量下降,出現呼吸不順甚至暈眩的情況。這也是民間提醒「洗澡勿關窗」的原因之一。

同時,若水溫過高還可能造成血壓驟升,對心血管不佳的人群特別危險。因此專家建議,處暑期間洗澡要保持通風,水溫控制在40度左右,避免時間過長。如此不僅安全,也能幫助身體在氣候轉換中舒緩放鬆。


在傳統諺語裡有句:「處暑處暑,曝死老鼠。」比喻處暑時節雖進入秋季,但仍會有高溫酷熱,若不注意防曬與補水,很容易中暑。部分民俗更認為屬鼠與屬虎的人在處暑時特別容易受到暑氣影響,外出若曬太久可能會有摔倒、暈眩等狀況。

因此建議屬鼠、屬虎的朋友,在處暑週特別留意防曬,多補水、避免長時間曝曬。從科學角度來說,這正是提醒大家「高溫仍在,別大意」。不論生肖,每個人在處暑期間都應隨身攜帶水、防曬用品,適時休息,才能安全健康迎秋。

1mj4t12000nijc04577FB.jpg

(圖/XINMEDIA)

2025年鬼門開時間與處暑緊鄰,農曆七月初一(對應國曆8月22日)23:00開門,鬼月自8月23日(處暑當日)起算;中元節(普渡)為農曆七月十五(國曆9月6日),多於下午祭祀(具體以廟方或社區公告為準);鬼門關為農曆七月三十(國曆9月21日),依子時慣例,實際關門時間為9月20日23:00,把握時間節點可更好遵循民俗習慣。​

項目 農曆 國曆 備註
鬼門開 七月初一 8/22(五)23:00 開門;七月自 8/23 ( 六 ) 起算。 依民俗子時(23:00-1:00)計算慣例,啟門時間歸入前一日,故為 8/22(五)23:00
中元節/普渡 七月十五 9/6(六) 民間祭祀多集中於下午時段,具體儀式時間建議以當地廟宇或社區公告的安排為準。
鬼門關 七月三十 9/21(日) 遵循子時起算習俗,實際關門時間為 9/20(六)23:00,屆時象徵鬼月民俗期間結束。

■ 鬼門開2025「5類人」宜避遠門

2025 年農曆七月初一(8 月 22 日)23:00 鬼門開,至 9 月 21 日為鬼月。民俗專家廖大乙指出,今年鬼月遇「雙春閏 6 月」,磁場動盪,需特別留意 5 類人:犯太歲的生肖蛇、豬、虎、猴,以及上半年家中有白事者。這類人群運勢較低迷,易有破財、意外風險,建議避免出國或遠門,若規劃假期以國內行程為主,並避開高山、溪流、海邊等「有山有水」場所,防「抓交替」狀況。


■ 鬼門開夜間外出3大禁忌

民俗專家廖大乙鬼月夜間陰氣盛,建議盡量少外出;若必須外出,有3大禁忌需遵守:

  1. 衣物避免全黑或全紅,黑色易削弱自身磁場,紅色象徵「厲鬼」,恐引不利。
  2. 言行忌說「鬼」字,可改用「好兄弟」「好姐妹」代稱,避免冒犯。
  3. 避免太晚回家,外出時可戴帽子護天靈蓋,降低沖煞機會。

此外,切勿抱持「鐵齒」心態,「寧可信其有」更能安心度過鬼月。


■ 鬼門開普渡3要點

鬼月為普渡好兄弟的時節,廖大乙建議把握 3 個要點:

  1. 供品需擺放在戶外「見天」處,千萬別放家中或公司內,避免好兄弟吃飽後「捨不得離開」。
  2. 可準備「空心菜水」,象徵與好兄弟的關係「中空」,盼其吃飽後順利離去、互不為難。
  3. 祭拜時記得說「有來有分,無來無分,不可亂亂紛紛」,避免好兄弟「好康道相報」、呼朋引伴聚集。

鬼門開期間可試5種民俗招財法(屬信仰不具科學效力,請以安全環保為先):

  1. 「五鬼運財」,紅包袋放5枚50元硬幣,23:00後祈願(象徵偏財).
  2. 「借陰發陰」,硬幣加冰水放碗中,後倒於花盆或樹根。
  3. 「淨化家宅」,粗鹽、綠豆、紅豆加水,於門外潑灑。
  4. 擺放五帝錢,置門口、收銀台或錢包,盼招正財避邪。
  5. 用錢母或開運錢包,或捐款做公益「以功代金」,既環保又積功德。

處暑(8月23日)是暑氣轉秋的重要節點,想招好運可從三個方向著手:

  1. 趁中元普渡期間,在家中或就近廟宇設置供桌,誠心祭拜神明、祖先與好兄弟,若有機會參加放水燈儀式,將寫有姓名的紙燈隨水流送行,祈求安家納福、消災解厄。
  2. 把握清補養生時機,多吃水梨、柚子等潤肺食材,晚間可搭配薰衣草花草茶或桂圓銀耳湯助眠,身心維持平衡,運勢自然提升。
  3. 透過瑜伽、靜坐或輕度運動穩定心神,避免心浮氣躁,以沉穩心境聚攏財運,減少漏財機率。

處暑前後有3大生肖將迎轉運契機:

  1. 生肖虎在事業與健康上迎來轉折,過往的辛勞開始看見成果,創意與行動力更為突出,貴人緣逐漸提升,建議把握機會公開露面、提出提案,有助推升整體運勢。
  2. 生肖羊的生活步調趨於穩定,原本繁雜的事務漸漸理出頭緒,財運也有小幅上漲,適合規劃儲蓄或未來目標,若能修補人際關係或多陪伴家人,可讓運勢更為和諧。
  3. 生肖狗在工作上有望調整角色、獲得喘息空間,也適合趁此時進修學習新技能,雖短期財運未見大爆發,但已累積足夠能量,保持「靜中求動」的狀態,日後將有更強的突破力。

處暑最經典的招財法,就是「紅紙雙太陽」。只要準備一張紅紙,剪兩個圓圈,象徵「雙太陽」,再貼在水杯上,倒入清水後飲用,便象徵吸收太陽能量,把陽氣轉化為財氣。水在五行中屬「財」,而紅色則代表喜慶與能量,兩者結合就能催旺財運。這個方法操作簡單,任何人都能在處暑當天隨時進行,寓意「日日喝水、日日進財」,讓你補充能量的同時,也能為自己打開財源大門。

處暑開財運 | 紅紙雙太陽法 × 喝太陽水

(圖/Getty Images)


生肖 開運重點 建議做法 象徵與效果
豬、鼠 桃花、人緣旺 配戴玉器飾品(玉墜、手環) 增加人氣與好人緣,有利愛情、人脈合作、業務拓展
虎、兔 文昌運強 在家中東方擺放奇數數量幸運竹(3、5、7枝) 有助學習、考試、思維清晰,文思泉湧
注意車關 出行隨身攜帶平安符、葫蘆或黑曜石吊飾 化解交通意外,提升防護能量,確保出行平安

(資料來源/命理師柯柏成)


除了特定法門,還有許多民間習俗能幫助處暑開運旺財。例如「吃鴨子」被視為養生又聚財的好食俗,寓意秋季元氣充沛、財糧不缺;沿海地區則有「放河燈」祈福,象徵照亮前路、財運平順;家中米缸於此時添滿米,更有「財庫滿盈」之意。再搭配鮮豔色系衣物或五行飾品,能為自身增添陽氣,帶來更多貴人相助。這些看似簡單的小動作,不僅延續傳統智慧,也能讓我們在節氣轉換之際,心安理得迎接好運到來。

處暑開財運 | 民間補運小撇步

(圖/字媒體)


「處暑,會曝死老鼠」/「處暑處暑,熱死老鼠」
形容處暑雖已入秋,但天氣仍酷熱難耐,甚至熱到老鼠都受不了。這類諺語反映了「秋老虎」現象,在亞熱帶地區尤為貼切。
「播田播到處暑過,卡贏過擔什貨」
流行於桃竹苗客家地區,意指若插秧能延續到處暑之後,收成與利潤會比沿街販賣百貨還要好。說明農業社會對節氣掌握的重要性,並強調「農時勝於商業」。
「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處暑時天氣仍偏熱,民間認為人們需天天用水洗澡(十八天),等到白露節氣後天氣轉涼,就不宜再打赤膊,以免受寒感冒。體現了生活養生智慧,提醒人們順應節氣調整作息。
「處暑若逢天下雨,縱然結實亦難留」
處暑正值台灣颱風高峰期,若遇上颱風豪雨,即使農作物已結實,也難逃災害損失。反映了農民對天災的無奈與經驗總結。
「一雷破九颱」
老一輩認為:處暑時若打雷,颱風就不會來;若有颱風,天上就不會打雷。雖然沒有科學依據,但反映了古人根據觀察天象歸納出的氣候民智。



Contact Center <br>of the year 2024
Contact Center
of the year 2024
trip.com group
SkyscannerTrip
Trip.com 為 Trip.com Group Limited 的旗下品牌,是全球領先的旅遊服務供應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