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在鐘山風景區內,是明太祖朱元璋與馬皇后的陵墓,陵墓宏偉壯觀,代表了明初建築和石刻藝術的成就,也直接影響了明清兩代帝王陵寢的形制。 墓區分佈 墓區總體佈局分為兩部分,一是蜿蜒曲折的陵墓神道,二是陵寢主體建築,即朱元璋葬地。明孝陵寢主體建築包括文武方門(即正門)、享殿、方城、明樓、寶頂(即崇丘),皆按傳統的中軸線配製,並築有圍牆。明孝陵“前朝後寢、前方後圓”的陵宮佈局設計和方城明樓、寶城寶頂等建築形式,開創了中國明清帝王陵寢建設規制的先河,被譽為中國帝陵發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神道 神道是從下馬坊至明孝陵正門,長達2400公尺,曲折幽深,一改中國傳統帝陵神道筆直的格局。神道又分為石象路與翁仲路兩段,兩邊的石雕是一大亮點,分別立有高大的石獸12對和文臣、武將各2對。石雕由整塊石料雕鑿而成,造型簡樸、圖案清晰、工藝精湛。每到秋季,這裡的銀杏和紅楓也是一景,吸引著大批熱愛攝影的遊客。 享殿 享殿也叫孝陵殿,本來是供奉朱元璋和馬皇后神位之處,原殿已毀,尚存3層須彌座台基、6塊浮雕雲龍山水大陛石。現在這裡是明孝陵史料陳列室。 方城 方城是孝陵寶頂前面的一座巨大建築,外部用大條石建成,底部為須彌座。而明樓就在方城之上,原本的黃瓦大屋頂已毀,後來進行了修復。沿著方城左右兩側的步道即可登上明樓。 寶頂 方城以北則是直經約400公尺的寶頂,也稱寶城,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寢宮所在地。從方城前正中的拱門進去,裡麵是圓拱形隧道,爬54級台階走出隧道,外面就是寶頂南牆,牆上有後人刻的“此山明太祖之墓”,到這裡就不能再往前了。寶頂下面是朱元璋墓的地宮,沒有進行挖掘。 梅花園和櫻花園 梅花山在明孝陵正南邊,遍植梅花,山下有梅花谷,共13000餘株梅樹。明孝陵蠟梅園分佈於金水橋至明樓中軸線兩側,佔地80餘畝,共植蠟梅3000餘株,涵蓋3大品種群,60多個品種,每年的12月至來年的2月下旬,均為蠟梅觀賞期。 梅花山上還可以看到孫權墓。神道石象路附近有櫻花園,每到3月底4月初來此賞櫻的遊客絡繹不絕。紅樓文藝苑是一處體現紅樓文化和濃郁江南風格的園林景觀。而北邊的紫霞湖則是避暑納涼的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