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出逃目的地,來南關廂看宋代嘅鐵如意!
南關廂歷史文化街區,得名於明末抗清義士周宗彝所建嘅關廂。歷史上喺南關廂街專門設有洋龍房,即清代嘅消防設施。
周宗彝曾喺硤石鎮各水陸要道,設置關廂10座、水柵四十二處,早開晚關,以防盜賊。而南關廂為僅存嘅古蹟。
清兵入關時,周宗彝傾盡家產募集數千義軍,後喺保衛家鄉嘅戰鬥中殺身成仁,妻子聞難亦蹈水殉節。今南關廂街區有周宗彝紀念館,其浩然之氣猶存。
館藏嘅宋代鐵如意,為周宗彝抗擊清兵所用嘅鐵如意,係宋代趙清獻物,後為里人張宗祥所得,將其書齋名為「鐵如意館」,以志懷念。
南關廂街區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有南關廂、吳世昌故居、關帝廟大殿、大瑤橋等。關帝廟正對嘅環秀橋,亦名西環橋,建於明建文四年(1402),俗稱「塘橋」,係三環洞拱橋。
南關廂街區依託大運河嘅便利,經銷本縣四鄉嘅糧食,俗稱「鄉貨行米店」。南關廂街區嘅建築沿洛塘河而建,前店後坊,大多為清代至民國。
街道內側房屋以多進院落為主,最深院落多達六進,一般第一進為簡樸嘅店面,後面幾進較為考究,體現咗「富不外顯」嘅社會文化。
呢度走出咗史學家吳其昌、紅學家吳世昌、電影藝術教育家沈嵩生等名家。河對岸為徐志摩父親創建嘅中絲三廠,即康橋1924文創園。
街區開放至深夜,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章嘉陵)雲集,免預約且免費,十分適合節假日反向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