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三伏】2025年三伏共30天,哪天入伏?三伏日期、來源、飲食、習俗、禁忌資訊大盤點!

目錄
- 三伏2025 | 台灣三伏日期
- 三伏2025 | 三伏節氣來源
- 三伏2025 | 三伏吃什麽
- 三伏吃什麽 | 绿豆湯
- 三伏吃什麽 | 冬瓜湯
- 三伏吃什麽 | 荷葉茯苓粥
- 三伏吃什麽 | 薏仁紅豆湯
- 三伏吃什麽 | 羊肉湯
- 三伏吃什麽 | 烙餅配蔬菜
- 三伏2025 | 三伏習俗
- 三伏習俗 | 冬病夏治
- 三伏習俗 | 曬伏
- 三伏習俗 | 祭祀
- 三伏習俗 | 晒书画、衣物
- 三伏2025 | 三伏禁忌
- 三伏禁忌 | 忌正午外出
- 三伏禁忌 | 忌陽光直射
- 三伏禁忌 | 忌缺水
- 三伏2025 | 開財運方法
- 三伏開財運 | 緊閉四門
- 三伏開財運 | 整理錢包
- 三伏開財運 | 顏色暗示
顯示更多
2025年台灣三伏天從7月20日開始至8月18日結束,“三伏”通常出現在小暑同立秋之間,是一年之中最炎熱、潮濕與悶熱的時段。其時間段同“三暑”(小暑、大暑、處暑)基本重合,反映了夏季暑熱的變化趨勢。一文帶你理清三伏天的來源、飲食、需要注意的習俗和禁忌,以及三伏天開財運的好方法!
初伏:7月20日(庚寅日)至7月29日,共10天。
中伏:7月30日(庚子日)至8月8日,共10天。
末伏:8月9日(庚戌日)至8月18日,共10天。
2025年的三伏天从7月20日開始,到8月18日結束,共計30天,8月19日正式出伏。

(圖/bijingdi.com)
“三伏”最早起源于春秋時期的秦國。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德公二年(公元前676年)開始設立伏日。伏日最初係一種祭祀活動,目的是通過祭祀同巫術儀式嚟驅除暑熱毒氣,祈求平安豐收。這種祭祀活動與五行觀念密切相關,認為夏季炎熱,金氣伏藏,因此需要通過祭祀來緩解暑氣。
“三伏”的日期由二十四節氣與干支紀日法共同決定,屬於“雜節氣”。具體計算方法如下:
初伏:由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開始,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結束。
中伏:由夏至後的第四個庚日開始,到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前一天結束。
末伏:由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開始,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結束。
綠豆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適合初伏時節食用的飲食。初伏氣候炎熱,食用綠豆湯可以預防中暑,此外綠豆湯還有助於降低體内的火氣,避免氣火攻心,損害身體健康。

(圖/Cookidoo)
製作方法:
- 將綠豆洗淨,提前浸泡1小時。
- 將浸泡好的綠豆放入鍋中,加入足量的水。
-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至綠豆開花。
- 加入冰糖,攪拌至融化,即可食用。
冬瓜性寒味甘,有利尿消腫、清熱解暑的功效,適合在炎熱的初伏食用,還能補充由於大量出汗身體流失的鉀。
製作方法:
- 冬瓜去皮切片
- 加水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
- 加入少許鹽或雞精調味,即可使用
荷葉茯苓粥具有清熱解暑、利水消腫、寧心安神的功效。荷葉能清熱祛濕、散瘀止血;茯苓有利水滲濕、健脾寧心的作用,搭配粳米熬煮成粥,既能補充營養,又能調理身體,適合中伏天食用,尤其對體內有濕熱、心煩失眠者有良好效果。
製作方法:
- 將荷葉清洗乾淨,切成小塊或撕成小片
- 茯苓提前用清水浸泡30分鐘,使其充分吸水變軟
- 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約1000毫升),放入浸泡好的茯苓
-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煮15分鐘左右
- 加入粳米,繼續用小火熬煮,期間不時攪拌,防止糊鍋
- 當粳米煮至半熟時(約20分鐘後),加入荷葉,繼續熬煮10分鐘左右
- 煮至粳米熟爛,粥體濃稠即可食用
中伏天時,氣候濕熱且濕氣重,而薏仁紅豆湯具有健脾祛濕、清熱解毒的功效,因此在中伏天吃最適合不過了。薏仁能利水滲濕、健脾除痹,紅豆則有利水消腫、清心除煩的作用。兩者搭配,能有效祛除體內濕氣,改善水腫、膚色暗沉等問題,同時還能補充營養。

(圖/愛料理)
製作方法:
- 將薏仁和紅豆分別清洗乾淨,放入大碗中
- 加入足量清水浸泡4小時以上,最好浸泡過夜,這樣能讓薏仁和紅豆更容易煮爛
- 乾棗去核,清洗乾淨備用
- 將浸泡好的薏仁和紅豆連同浸泡水一起倒入鍋中
- 加入適量清水(約1500毫升),大火煮沸后小火慢煮
- 當薏仁和紅豆煮至半熟時(約30分鐘後),加入乾棗,繼續用小火煮。
- 煮至薏仁和紅豆完全熟爛,湯體濃稠即可
末伏已經開始由夏季向秋季過度,酷暑漸歇,這時便該排寒補陽。因此,在末伏食用羊肉湯可以起到溫中補虛、益氣養血、祛寒暖胃的功效。羊肉性溫,味甘,入脾、腎經,能補腎壯陽、溫補脾胃,對腎虛陽痿、腰膝酸軟、脾胃虛寒、食少便溏等症狀有良好的調理作用。
製作方法:
- 羊肉清洗乾淨,切成大塊,放入冷水中浸泡30分鐘,去除血水
- 生薑切片,大蔥切段備用
- 將浸泡好的羊肉塊放入冷水中,加入幾片薑片和適量料酒,大火煮沸
- 煮沸後撇去浮沫,將羊肉撈出,用清水沖洗乾淨,去除表面的雜質
- 在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約1500毫升),放入焯好水的羊肉塊,加入薑片和大蔥段。
- 大火煮沸後轉小火,慢煮1.5小時左右,讓羊肉充分出味。
- 煮至羊肉熟爛,湯汁濃稠時,加入適量鹽調味,即可食用
末伏時節,經過一個夏季的高溫,人體消耗較大,需要補充能量和營養。烙餅富含碳水化合物,能快速提供能量;搭配蔬菜可以補充膳食纖維、維生素C和鉀等營養素,讓營養更加均衡,此外,烙餅的烹調方式簡單,不需要水煮或過水,能最大限度保留營養成分,對脾胃的負擔較小。搭配蔬菜可以清熱解暑,調理脾胃。

(圖/Cookidoo)
製作方法:
- 麵粉加鹽,慢慢倒入溫水,邊倒邊攪拌,揉成光滑的麵團,蓋上濕布醒30分鐘
- 麵團分成小劑子,每個擀成圓形薄餅
- 平底鍋燒熱,放入薄餅,小火烙至兩面金黃,餅變得蓬鬆
- 將生菜撕成小塊,黃瓜、胡蘿蔔切絲,備用
- 將烙好的餅鋪上生菜、黃瓜絲、胡蘿蔔絲,根據口味塗上甜面酱或辣椒酱,捲起來即可食用
在炎熱的三伏天,陽氣達到一年中的巔峰,這正是驅散體內寒氣的最佳時機。通過貼敷(三伏貼)和艾灸等傳統療法,可以有效地調理身體,增強免疫力。三伏貼是一種中藥貼敷,通過刺激特定穴位,幫助改善慢性疾病如哮喘、關節炎等。艾灸則利用艾草的溫熱效應,促進血液循環,驅除寒濕。
在初伏或末伏時,適度地曬太陽是一種古老的養生方式。陽光不僅能溫暖肌膚,還能通過督脈傳導全身,提升陽氣,特別適合那些畏寒怕冷的人群。曬伏的過程仿佛在給身體充電,適度的曬太陽也會讓心靈非常的愉悅!
在古代,入伏日有一個特別的儀式叫“伏歇”。這一天,王公大臣們會被賜予冰塊,用以消暑降溫。這種儀式發展到近現代已不在多見,但人們依然通過各種儀式表達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恩,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三伏天時,有著曬書畫和衣物的傳統習俗。經過梅雨季節的潮濕,書畫和衣物容易發霉,適時地曬一曬,不僅能去潮防霉,還傳言往後都不會被蟲蛀哦!

(圖/新華網)
盡量把外出活動的時間安排在清晨或者傍晚,特別是戶外作業、運動等體力活動一定要避開中午12點到14點的時間段,否則容易中暑甚至熱射病,嚴重時甚至會危及生命!因此一定要警惕。
盡量避免陽光直射,外出時記得塗抹防曬霜,否則很容易曬傷,衣著注意輕便、色淺以及寬鬆,必要時可佩戴遮陽帽,戶外作業者若難以避免陽光直射的情況,也一定要注意休息,身體若出現不適及時停止工作,避免過於疲勞。
三伏天期間一定要多喝水,而且不能等到口渴的時候再喝水,要有定時補水的意識,尤其是對於在悶熱環境或者戶外活動的人來説,應該每小時都要飲用2杯至4杯水,比起普通的礦泉水,如果可以飲用淡鹽水的話效果更佳哦!
三伏天的禁忌基本與預防暴曬中暑有關,因此在這裏爲大家整理了幾個處理中暑的小tips!

(圖/pngtree)
在三伏天期間,為了避免外界雜氣的干擾,建議盡量減少西北、西南、東南、東北四個方位的門窗開啟頻率。傳統風水學認為,這些方位的門窗若頻繁開啟,容易讓不穩定的氣流進入,影響財運的穩定性。
三伏天期間將卡包裡的過期票據全部清理乾淨,讓錢包保持整潔。然後,在錢包內側貼上一張淡黃色的便利貼,並寫上“財不外流”這四個字。淡黃色在風水中象徵著財富和穩定,能夠增強你的財運磁場。
三伏天陽氣最盛,在這段時間多穿米白、淺金色的衣物,並將手機殼換成琥珀色,這些色調能激活太陽神經叢的能量。米白和淺金色象徵著光明和繁榮,能夠提升個人的氣場和自信心,而琥珀色則被認為具有吸引財富的特性。
人氣旅遊部落格
熱門景點
熱門排行榜
熱門目的地














of the year 2024



網站營運商:Trip.com Travel Singapore Pte.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