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寺創始於北齊天保年間,地處山巒聳峙、峭壁懸崖的龍門山上,山因谷內夾石凸起,形如龍首而得名,寺因龍門山得名龍門寺。寺四周三山一水環繞,景緻幽雅。有龍口吐水、石谷龍門、金燈流油、幡桿聖腦、五檀鬧槐、透靈石碑、菩薩迎賓、峭壁石佛等景點,素有“八寶龍門”之美稱。據載,南北朝北齊天保年間法聰和尚,經五台山雲遊至此,在這裏建“法華寺”,於北宋乾德年間更名為“龍門寺”。現存殿堂廊廡,佈局嚴謹。中軸線三進院落,東西禪堂,經舍等各成一區。其中前院西配殿為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所建,三開間懸山式,殿內無柱,樑枋簡潔規整,猶存唐風。大雄寶殿北宋紹聖五年(1098年)建,廣深各三間,平面近方形,單檐九脊頂,殿頂琉璃脊獸,形制古老,色澤純樸,為元代燒造。天王殿構造靈活,樑枋斷面互不一致,顯系金構,後殿三間,懸山式,元代形制,其他殿堂均為明清重建。
龍門寺 주소:
長治市平順縣石城鎮源頭村北二裡許的龍門山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