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位置
事件狀態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無語言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5年1月17日–5月4日 (UTC+8)結束
台北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文字語言作為傳遞訊息的根基,來自於它提供了一種共同標準,使我們的溝通具有相對性,進而達到各種目的。因為相容性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文字語言常成為我們描述、詮釋一切的優位。但在當代藝術的領域裡,這個優位卻成為了另一種追求創造性的指標。 身體感覺到了,語言卻還追不到的東西是什麼? 「No Language」並非是一場藝術創作對抗語言系統分類的陳述過程,而是針對藝術家如何在物質中追求精神性、在詮釋中追求啟發性,以及在現實中追求超越性的身影進行折射。 創造性在每個時代皆有其掙扎身影,如同我們眼前的困境之一,是來自於高度媒體化所帶來的「過多」,演算法迎合偏好,使我們意識到很多可能,但卻不見得體會更多事物。就像是穿著全新的攀巖裝站在練習場中,望著眼前七彩而高聳的岩點出神,我們討論著別人的攀爬路徑,看穿每個挑戰者的身體素質,在運動中想像著冒險,空調里正瀰漫著汗味,但身上新買的機能衣卻吊牌未剪。因為「過多」,我們總意識到自己太慢,對身體力行感到猶豫,嚮往著汗水,卻期待能在趕場中將熱情微波。因此,我們追劇不追問,最終進入了一種自我想像的沖刷,成為反被AI訓練的模型。 在瀏覽中將無意識航行,切換成有意識的漫遊。 也許我們可以將「過多」視為一種在瀏覽中創造凝視的新機會。如同AI語言模型的建立,是以大數據歸納出事物的關聯性來接近世界的,即便它使用「已知」來進行預測,與藝術在未知中探索「不可知」不盡相同,但只要能在邊界意識中創造出事物的新秩序,「過多」依然具有創造性。在這個語境裡,藝術可能從很早以前就開始追求「語言模型」無法創造的「感覺模型」了,因為AI追求的是效能,目的性明確,而藝術追求的是一種存在的價值,一種即便不斷定義,也永遠抽象的感覺。 這個展覽是當櫃檯灣中生代與新生代創作者,在超越議題批判以及智識門檻的過程中,試圖創造共鳴的成就,也是相對於永無止境田調的填充內容更為謙遜的洞見。他們在語言系統裡成為他者,在與現實切近與疏遠的過程中編織著遠方,遠方永遠是抽象的,抽象的極致會迎來純粹,而純粹則會為普遍性帶來契機。
立即購買
《幻夢白蛇 WHITE & GREEN》定目劇 | 台北
2025年5月30日–7月25日 (UTC+8)結束
台北
《幻夢白蛇 WHITE & GREEN》定目劇將於2025年5月30日至2025年7月25日在茹曦酒店舉行。活動將於晚間8:00至淩晨12:30開放,演出時間為晚間9:00至11:00,讓觀眾有充足的時間享受這場獨特的體驗。茹曦酒店位於台北市松山區敦化北路100號15樓,透過搭乘電梯至15樓並依照指引牌路線即可抵達活動場地。
《幻夢白蛇 WHITE & GREEN》定目劇將帶來一場融合東方神話與現代藝術的沉浸式體驗,打破傳統表演的界限。觀眾將有機會置身於台北天際的東方神話之中,欣賞獨一無二的Sky Bar劇場表演。這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場融合視覺與奇幻元素的視覺盛宴。觀眾將被帶入白蛇與青蛇的傳奇愛情故事,配以精湛的舞美設計和特技表演,讓每位觀眾都沉浸在驚喜與想像之中。
想要尋找一個不無聊的約會地點?渴望在台北尋找全新的夜晚體驗?對東方文化充滿好奇但又不喜歡過於正經?《幻夢白蛇 WHITE & GREEN》定目劇正是您的最佳選擇。這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場派對,一次從入場開始就帶您融入神話故事中的體驗。立即購票,加入這場獨一無二的表演之中,與Double stage (孟育文創)的表演團隊一同探索東方神話與現代藝術的奇妙結合。票價為HK$ 207,讓您用最優惠的價格體驗這場精彩的演出。
《彌知幻遊》謝宇喬個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5年5月10日–7月6日 (UTC+8)結束
台北
在數位技術與影像洪流滲透日常的當下,觀看不再是一項純粹的感知行為,同時也是一種被媒介技術與文化權力等共同建構的知覺過程。 「彌知幻遊」以綠幕作為展覽軸心,探討其作為影像生產工具背後的視覺政治與符號操演,並串連兩件作品——《再域:幻景遊牧》與《混沌心樂園 II:病毒製造》——共同思索在影像過度生產的年代,我們的觀看如何被形塑與建構。 《再域:幻景遊牧》透過微型綠幕模型的建構、Google Earth 座標採集、AI 問答互動與綠幕人的行動影像擷取等方式,探討文化全球化下,眾所皆知或被排除於主流之外的影像場景是如何被篩選、調度與編排。而當圖像在今日越來越隨處可得,並不斷地被製造與傳播時,也使其原有的脈絡,無論美好或殘缺災難性的,皆漸趨於均質扁平化。 而《混沌心樂園 II:病毒製造》則以單頻道錄像呈現「心智病毒」如何生成與擴散。作品透過綠幕技術對背景脈絡的抽離與重組,隱喻當代媒體如何在符號場中滲透觀念、重塑價值。影像如同病毒般潛入我們的認知結構,使觀看不再純粹,也塑造著新的感知秩序。 在資訊瀰漫與幻象漂流之間,展覽「彌知幻遊」關注的不僅是影像作為生產的一種表象,更反思其背後的生成條件與視覺邏輯,也藉此重新審視我們的觀看主體性。
立即購買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 台北
2025年2月21日–5月18日 (UTC+8)結束
台北
台灣國際藝術節(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簡稱TIFA)為台灣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藝術節慶、亞洲最具亮點的藝文盛會。TIFA自2009年推出,於每年春天舉辦,至今已呈現近300檔的國內外經典節目,讓國內的觀眾放眼世界潮流,更將台灣的藝術能量穿透國際,TIFA不僅是國際藝術家匯聚交流的舞台,更是精采紛呈、讓觀眾每一年都引頸期盼的藝術慶典。
蔡康永《一切都會值得》版畫展 | 台北
2025年3月15日–5月15日 (UTC+8)結束
台北
繼上一次個展大獲好評後,知名主持人、暢銷書作家及大藝術家蔡康永全新創作「一切都會值得」版畫展,於大稻埕最潮百年古宅選物店「COMPTIOR潮洋行」進行為期兩個月的展覽。此次展覽中,蔡康永延續以文字記錄下我們感受過、經歷過、但暫時遺忘的為核心透過14款字句風格,以版畫作品傳遞平靜的力量。
【2025 兒童節】臺北市兒童新樂園親子活動—「救援小英雄波力特展2025」 | 台北市兒童新樂園
2025年4月1日–6月15日 (UTC+8)結束
台北
喜愛《救援小英雄波力》的大小朋友們注意啦!2025年最令人期待的親子活動——「救援小英雄波力特展2025」,即將在臺北市兒童新樂園盛大登場,展期從4月1日持續至6月15日。這次特展將帶來一系列精彩絕倫的設施,包括充滿樂趣的氣墊遊戲區、充滿挑戰的嚕嚕車迷宮,以及充滿互動性的遊戲區,讓孩子們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波力的救援冒險世界中。在這裡,孩子們不僅能夠體驗各種刺激的遊戲,還能在寓教於樂的環境中學習到團隊合作和問題解決的能力。這將是一個讓全家人都能享受的美好時光,千萬不要錯過這個與波力一起探索與成長的絕佳機會!
《觀察之樹傢俱—傢俱,家庭的一份子》展覽 | 新芳春茶行(古蹟製茶廠)
2025年4月9日–5月11日 (UTC+8)結束
台北
就算只是靜靜的待在身旁,也能帶來無比的安心感,和一份溫暖的愛;家人是如此,傢俱也是如此。 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傢俱,不只具備傢俱的使用機能,即便只是安靜地待在家中,也是整個家的一部分,有著家人才有的熟悉與親切感。傢俱的本質讓整個家族融為一體,承載著家庭成員們的溫馨回憶、歡笑、與淚水,讓生活更加充實、豐富。 本次品牌設計展將展出觀察之樹全系列品牌傢俱,更將首次曝光 2025 年的新成員「Kino Oval」,這是團隊第一次端出桌子的設計,目的是要拉近使用者之間的距離,同時又能擁有舒適的空間使用著它。歡迎與我們的新成員碰個麵認識一下,未來也能成為您家庭的一份子。 成為家人的傢俱,成就傢俱的家人。
李奉個展《願境》 | 帝門藝術中心
2025年4月15日–5月31日 (UTC+8)結束
台北
李奉的創作,以大自然為文本而形成現在的樣貌形式,多年來皆以高沖擊力的筆觸揮灑堆疊出抽象的天地萬物山水。 思想家莊子,以《逍遙遊》的境界追求心靈自由.如是境界,是李奉在創作上的嚮往。創作,有一種力量,彙集了生命時空而產生一股難以言喻的力量。 寧靜、自由、願景,不斷地交疊、融匯、碰撞,是李奉創作的養份和信仰。 《道德經》中「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如是境界,引導如同站在高山之巔,以一生種種願景,擺脫一切束縛,從而縱身躍入天地之間,使其結束,再次重生。 藝術創作源於自由的精神,而不是各種熟練,熟練往往是創作敗壞的開始。同時,保有一個思考與自我辯證的習慣,使之成為如同在廢墟中逐日建造而成的信仰城堡。 不構圖、不預設完成之作品畫面,使李奉在創作過程中感受高度愉悅的自由,也獲得潛藏心靈令自己雀躍的畫面。自2024年起,生命轉換更直指「逍遙至境」的核心,更體會在鯤鵬寓意中之鯤化為鵬,萬物差異消弭,以「鵬」為至境。
《人氣國寶:穿越看洪武》台北故宮博物院特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4月29日–7月20日 (UTC+8)結束
台北
正史上的明太祖,則具兩面性格,一方面關注民生,崇尚節儉,致力於改善吏治;另一面則嚴定規章,集中權力,重刑好殺。其作為開國皇帝,亦開創明代的典章制度,包括訂立服色以紅色為宜,亦下令祭器改用瓷器以取代青銅器,使得紅色成為明代崇尚的顏色,瓷質祭器成為明清時的國之重器。本次展覽挑選明太祖及其皇后的肖像、洪武制度影響下的器皿、以及該時期的工藝品項,如龍紋鏡、藩王造像等,呈現洪武朝藝術的一隅。
立即購買
日本藝術家Akiko SUMIYOSHI x U-die 雙人展覽《Protection》 | 也趣藝廊 AKI Gallery
2025年5月10日–5月31日 (UTC+8)結束
台北
日本藝術家 Akiko SUMIYOSHI x U-die 雙人展覽資訊 ![2025年5月也趣藝廊將帶來日本藝術家 Akiko SUMIYOSHI及U-die雙人展覽《Protection》,兩位藝術家分別從東方自然觀與西方權力敘事的視覺語彙切入,將「保護」這一看似直觀的概念,層層拆解;保護非只是溫柔的象徵,同時也可能是一種隱性的控制、不被察覺的損耗。 2025年5月也趣藝廊將帶來日本藝術家 Akiko SUMIYOSHI及U-die雙人展覽《Protection》,兩位藝術家分別從東方自然觀與西方權力敘事的視覺語彙切入,將「保護」這一看似直觀的概念,層層拆解;保護非只是溫柔的象徵,同時也可能是一種隱性的控制、不被察覺的損耗。 Akiko SUMIYOSHI (b.1981) 的創作通往另一個時空:一個由動植物交織而成的森林幻象。她的作品細膩且繁複,以動物為主角,透過色彩層次、金箔背景與精細筆觸,呼應了琳派與日本傳統繪畫的典雅格律,同時又植入當代對自然生態的焦慮與希望,當我們凝視作品中的動物,即成為觀看與被觀看的雙向迴路。 U-DIE (b.1987) 承襲普普藝術(Pop Art)語彙,將噴漆、塗鴉、街頭筆法交織成一場視覺上的「爆破」。透過漫畫式的視覺風格、鮮明的輪廓與強烈的圖像結構,塑造出介於幽默與批判之間的場景。藝術家的作品在輕鬆詼諧的表象下蘊藏著對城市生活、消費文化與人類行為,拆解了權威形象的穩定性,如同一場針對現實的策略性迴應,藉由漫畫元素的親和力,引導觀者進入批判性思考的視域。 康德曾言:“Out of the crooked timber of humanity, no straight thing was ever made.”這句話在《Protection》中找到具象化的演繹。藝術家以各自擅長的語言,向觀者拋出提問:保護,究竟是一種來自愛的姿態?還是披著善意外衣的控制與規訓? 2025年5月10日至5月31日邀您親臨現場。
2025北投夏日祭 | 台北
2025年5月23日–6月15日 (UTC+8)結束
台北
盛夏的北投不只溫泉,更瀰漫日式風情,新北投溫泉商圈年度盛會「2025北投夏日祭り」,將於5/23~6/15盛大登場,橫跨五、六月週末假期,週週主題接力登場,一起沉浸在地文化、日式浪漫的夏日祭り,週週都精彩!
因北投與日本文化具有深度連結,整體將以日式氛圍打造「2025北投夏日祭り」,活動以「魚躍龍門・盛夏祈福」為主題,不僅呼應日本傳統懸掛鯉魚旗的傳統,在端午佳節期間祈福之意,同時也結合華人文化中「鯉魚跳龍門」象徵突破與成功的寓意。
除了充滿日式風格的特色拍照造景吸睛外,本次更向日本熊本小國町取經,將在北投打造多處鯉魚旗海,同時廣邀日本產物、台灣文創來到北投設攤,可一站購足台日好物,活動期間也安排經典好歌、流行金曲、那卡西演唱、創意酒家菜等精彩活動。
2025北投夏日祭 | 台北
2025年5月23日–6月15日 (UTC+8)結束
台北
盛夏的北投不只溫泉,更瀰漫日式風情,新北投溫泉商圈年度盛會「2025北投夏日祭り」,將於5/23~6/15盛大登場,橫跨五、六月週末假期,週週主題接力登場,一起沉浸在地文化、日式浪漫的夏日祭り,週週都精彩!
因北投與日本文化具有深度連結,整體將以日式氛圍打造「2025北投夏日祭り」,活動以「魚躍龍門・盛夏祈福」為主題,不僅呼應日本傳統懸掛鯉魚旗的傳統,在端午佳節期間祈福之意,同時也結合華人文化中「鯉魚跳龍門」象徵突破與成功的寓意。
除了充滿日式風格的特色拍照造景吸睛外,本次更向日本熊本小國町取經,將在北投打造多處鯉魚旗海,同時廣邀日本產物、台灣文創來到北投設攤,可一站購足台日好物,活動期間也安排經典好歌、流行金曲、那卡西演唱、創意酒家菜等精彩活動。
Art Aquarium(金魚藝術展) in Taipei | 台北
2024年11月23日–2025年5月31日 (UTC+8)結束
台北
Art Aquarium(金魚藝術展) in Taipei將於2024年11月23日至2025年05月31日在台北市松壽路12號的ATT 4 FUN舉行。入場費為HK$ 49,讓您有機會欣賞到來自東京的熱門展覽「藝術水族館」。這個展覽將金魚觀賞融入現代藝術空間,透過光影、音樂、香氣以及日本傳統文化,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從各種形態的金魚到不同季節的企劃展覽,展示設計充滿驚喜,讓您在這夢幻的空間中流連忘返。無論是喜愛者還是攝影愛好者,都能在這裡找到樂趣。金魚作為夏季的代表,將帶給您一場冬日暖心的視覺盛宴。來參觀Art Aquarium(金魚藝術展) in Taipei,感受金魚之美,探索藝術與自然的奇妙結合。
台北展覽 | 台北
2024年12月21日–2025年5月4日 (UTC+8)結束
台北
2024年12月21日至2025年5月4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將舉辦名為“台北展覽”的活動。週二至週日的開放時間為上午10點至下午6點,售票及入場截止時間為下午5:30,週一、除夕及初一休館。展覽地點位於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134號。展覽將展出草間彌生自1951年至2005年間的近70件作品,主題分為「草間的綻放」、「圓點・原點」、「草間的蟄伏」和「Love Forever」,深入探討藝術家的創作歷程及生命經驗。門票分為預售單人票、預售特惠票(敬老/愛心)和展期一般票,價格分別為330元、190元和380元。展期一般票持台新信用卡購票可享9折優惠。此外,20人以上的團體可提前兩週與北師美術館聯繫申請。展覽詳情可在北師美術館的官方網站和Facebook專頁獲得。
金魚藝術展 | 台北
2025年1月10日–5月31日 (UTC+8)結束
台北
將自古以來受到喜愛的金魚觀賞,以現代藝術空間的形式,透過光、音、香氣以及日本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品進行演繹的「藝術水族館」。除了全年可觀賞的常設展覽外,還會舉辦隨著四季變化的企劃展覽。在這個夢幻般的演出空間中,您可以盡情欣賞可愛且獨特的金魚。
金魚藝術展 | 台北
2025年1月10日–5月31日 (UTC+8)結束
台北
將自古以來受到喜愛的金魚觀賞,以現代藝術空間的形式,透過光、音、香氣以及日本的傳統文化和藝術品進行演繹的「藝術水族館」。除了全年可觀賞的常設展覽外,還會舉辦隨著四季變化的企劃展覽。在這個夢幻般的演出空間中,您可以盡情欣賞可愛且獨特的金魚。
無語言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5年1月17日–5月4日 (UTC+8)結束
台北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文字語言作為傳遞訊息的根基,來自於它提供了一種共同標準,使我們的溝通具有相對性,進而達到各種目的。因為相容性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文字語言常成為我們描述、詮釋一切的優位。但在當代藝術的領域裡,這個優位卻成為了另一種追求創造性的指標。 身體感覺到了,語言卻還追不到的東西是什麼? 「No Language」並非是一場藝術創作對抗語言系統分類的陳述過程,而是針對藝術家如何在物質中追求精神性、在詮釋中追求啟發性,以及在現實中追求超越性的身影進行折射。 創造性在每個時代皆有其掙扎身影,如同我們眼前的困境之一,是來自於高度媒體化所帶來的「過多」,演算法迎合偏好,使我們意識到很多可能,但卻不見得體會更多事物。就像是穿著全新的攀巖裝站在練習場中,望著眼前七彩而高聳的岩點出神,我們討論著別人的攀爬路徑,看穿每個挑戰者的身體素質,在運動中想像著冒險,空調里正瀰漫著汗味,但身上新買的機能衣卻吊牌未剪。因為「過多」,我們總意識到自己太慢,對身體力行感到猶豫,嚮往著汗水,卻期待能在趕場中將熱情微波。因此,我們追劇不追問,最終進入了一種自我想像的沖刷,成為反被AI訓練的模型。 在瀏覽中將無意識航行,切換成有意識的漫遊。 也許我們可以將「過多」視為一種在瀏覽中創造凝視的新機會。如同AI語言模型的建立,是以大數據歸納出事物的關聯性來接近世界的,即便它使用「已知」來進行預測,與藝術在未知中探索「不可知」不盡相同,但只要能在邊界意識中創造出事物的新秩序,「過多」依然具有創造性。在這個語境裡,藝術可能從很早以前就開始追求「語言模型」無法創造的「感覺模型」了,因為AI追求的是效能,目的性明確,而藝術追求的是一種存在的價值,一種即便不斷定義,也永遠抽象的感覺。 這個展覽是當櫃檯灣中生代與新生代創作者,在超越議題批判以及智識門檻的過程中,試圖創造共鳴的成就,也是相對於永無止境田調的填充內容更為謙遜的洞見。他們在語言系統裡成為他者,在與現實切近與疏遠的過程中編織著遠方,遠方永遠是抽象的,抽象的極致會迎來純粹,而純粹則會為普遍性帶來契機。
立即購買
託瑪斯‧德曼《歷史的結舌》展覽 | 臺北市立美術館
2025年1月18日–5月11日 (UTC+8)結束
台北
本館歷經3年規劃,在2025年1月18日-5月11日終於推出德國觀念藝術家託瑪斯.德曼的首次個展。德曼1964年生於慕尼黑,主要在柏林和洛杉磯等地活躍創作,作品以大型的攝影及影像作品著稱。德曼的創作多取材自知名歷史或社會事件的報導圖片與影片,他先以紙材模型鉅細靡遺地重建現場,最後透過鏡頭的角度與構圖,試圖複製這段歷史場景以回溯所謂的真相,連結觀者的歷史與記憶。本展覽由獨立策展人道格拉斯.佛格策劃。本展集結藝術家近70件大型攝影作品、壁紙裝置以及2部動態影像,展現德曼處理攝影影像與真實世界之間互為表裡的對位關係,以及他對當代社會中影像文化慣性與認知悖論的提問。
立即購買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 台北
2025年2月21日–5月18日 (UTC+8)結束
台北
台灣國際藝術節(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簡稱TIFA)為台灣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藝術節慶、亞洲最具亮點的藝文盛會。TIFA自2009年推出,於每年春天舉辦,至今已呈現近300檔的國內外經典節目,讓國內的觀眾放眼世界潮流,更將台灣的藝術能量穿透國際,TIFA不僅是國際藝術家匯聚交流的舞台,更是精采紛呈、讓觀眾每一年都引頸期盼的藝術慶典。
路易絲.布爾喬亞個展《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 台北
2025年3月15日–6月30日 (UTC+8)結束
台北
「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展覽,是台灣首次呈現布爾喬亞的大型展覽,展出超過60件其代表性作品,涵蓋了廣為人知的「蜘蛛」雕塑、珍貴的早期繪畫以及極具象徵意涵的「牢籠」系列等。此次展覽分為三個主題與兩個附章,三大主題分別聚焦於「對母性的關注」、「與父親關係的反思」以及「內心的修復」,深入探討藝術家的人生經歷與創作歷程;兩個附章則展示了藝術家難得一見的早期繪畫作品及其1960年代的代表性雕塑。
2025 寶藏岩光節《趖 sô》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2025年3月22日–5月25日 (UTC+8)結束
台北
今年寶藏岩光節以「趖sô」為主題,呼應蛇年的同時,更藉由「趖」在台語中「緩慢、閒盪」的意涵,期待在這個總是催促我們向前的時代,創造一處讓人放慢腳步、重新發現行走意義的地方——在漫遊中,與自己、與他人、與這片土地展開深刻的對話。
《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3月22日–6月8日 (UTC+8)結束
台北
古代來自天子的禮物,常被臣民視為一種賞賜。這份賞賜禮物的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學與歷史學因素,也是眾人想解開的謎團。
禮物背後的意涵往往比字面上複雜,物品本身的故事,也可能更吸引人。禮尚往來,是存在於人類社會間的普世思維。「禮」可以解讀成謙和有禮貌,亦可藉由物品達到以物示禮,有時更是人與人、國與國建立關係的一種手段與目的。
展覽透過清代官員上奏的奏摺、文書、檔冊等史料,瞭解皇帝究竟賞給臣子何種禮物?這份禮物,是令人稱羨的好禮?還是背後隱藏著看不見的責任?看看奏摺裡的硃批,找找你我心中的答案。
立即購買
《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3月22日–6月8日 (UTC+8)結束
台北
古代來自天子的禮物,常被臣民視為一種賞賜。這份賞賜禮物的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學與歷史學因素,也是眾人想解開的謎團。
禮物背後的意涵往往比字面上複雜,物品本身的故事,也可能更吸引人。禮尚往來,是存在於人類社會間的普世思維。「禮」可以解讀成謙和有禮貌,亦可藉由物品達到以物示禮,有時更是人與人、國與國建立關係的一種手段與目的。
展覽透過清代官員上奏的奏摺、文書、檔冊等史料,瞭解皇帝究竟賞給臣子何種禮物?這份禮物,是令人稱羨的好禮?還是背後隱藏著看不見的責任?看看奏摺裡的硃批,找找你我心中的答案。
立即購買
2025 寶藏岩光節《趖 sô》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2025年3月22日–5月25日 (UTC+8)結束
台北
今年寶藏岩光節以「趖sô」為主題,呼應蛇年的同時,更藉由「趖」在台語中「緩慢、閒盪」的意涵,期待在這個總是催促我們向前的時代,創造一處讓人放慢腳步、重新發現行走意義的地方——在漫遊中,與自己、與他人、與這片土地展開深刻的對話。
《日子在說話》張文菀個展 | 當代一畫廊
2025年3月28日–5月10日 (UTC+8)結束
台北
當物品開口說話,你會聽見什麼? 在本次展覽中,藝術家張文菀透過對物件的詮釋,讓觀者意識到自身對世界的理解是如何被習慣塑造的。張文菀的作品擅長透過幽默與反思,鬆動既定的符號系統,讓尋常事物獲得新的生命。她的創作不只是對日常的描繪,更是對觀看習慣的挑戰——當鉛筆自稱為魔杖,當衣架懸掛的不只是衣物,而是意義本身,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開始訴說我們未曾察覺的故事。 我們如何賦予物品意義?物品如何反映我們的思維與情感?在這場展覽中,每一個細節都是一則等待被解讀的寓言,邀請你以新的方式觀看、思考,並重新認識那些「看似」熟悉的日常。
劉小東個展《媽祖巡遊》 | 台北
2025年3月29日–5月24日 (UTC+8)結束
台北
誠品畫廊將於2025年3月29日推出「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呈現藝術家劉小東於2024年来台灣參與大甲媽祖繞境的寫生鉅作。這是他首度在台灣展出該系列重要作品,並同步展示創作過程中的手稿、日記以及紀錄片,深入揭示這場宗教盛事帶給他的藝術啟發與情感共鳴。
劉小東個展《媽祖巡遊》 | 台北
2025年3月29日–5月24日 (UTC+8)結束
台北
誠品畫廊將於2025年3月29日推出「劉小東:媽祖巡遊」個展,呈現藝術家劉小東於2024年来台灣參與大甲媽祖繞境的寫生鉅作。這是他首度在台灣展出該系列重要作品,並同步展示創作過程中的手稿、日記以及紀錄片,深入揭示這場宗教盛事帶給他的藝術啟發與情感共鳴。
《筆墨見真章》台北故宮書法導賞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4月12日–6月29日 (UTC+8)結束
台北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裡,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三代以來古文大篆書寫、銘刻分歧的現象,歸於統一,產生標準書體小篆;另方面春秋戰國時代萌芽的新興書體隸書,也在此際從篆書簡省蛻化成熟,發展為漢代通行的書體。由於時代潮流趨向簡便快捷,隸書又持續蛻變分化,遂有草書、行書和楷書的形成。書體遞變原非朝夕立就,因此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過渡型書風以及各體參雜的混合書風時而可見,顯示書體蛻變遷延歲月,方能在結構和筆法上建立自己的規律。
隋唐時代是另一個關鍵時期,政治統一帶來南北各地書風會流,筆法發展臻於完備,從此楷書成為歷代通行的書體。入宋以後,為保存前賢書法長遠流傳,刻帖日漸盛行。但是宋人並不以繼承傳統為足,書法取向表現個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繼起,轉而提倡復古,晉唐書法傳統得以延續。然而,不受傳統束縛的意念也活躍起來,至明代浮現縱橫跳脫的氣息。明人書法面貌至為紛雜,行草書尤其活潑自由,適與當時依循傳統法度者形成對比。其間突顯個性自成一格的書家,也走出實現自己的路徑,不為時代潮流所吞沒。
清代以降,三代秦漢古文篆隸陸續出土,堪稱是得天獨厚。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之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
立即購買
《筆墨見真章》台北故宮書法導賞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4月12日–6月29日 (UTC+8)結束
台北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裡,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三代以來古文大篆書寫、銘刻分歧的現象,歸於統一,產生標準書體小篆;另方面春秋戰國時代萌芽的新興書體隸書,也在此際從篆書簡省蛻化成熟,發展為漢代通行的書體。由於時代潮流趨向簡便快捷,隸書又持續蛻變分化,遂有草書、行書和楷書的形成。書體遞變原非朝夕立就,因此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過渡型書風以及各體參雜的混合書風時而可見,顯示書體蛻變遷延歲月,方能在結構和筆法上建立自己的規律。
隋唐時代是另一個關鍵時期,政治統一帶來南北各地書風會流,筆法發展臻於完備,從此楷書成為歷代通行的書體。入宋以後,為保存前賢書法長遠流傳,刻帖日漸盛行。但是宋人並不以繼承傳統為足,書法取向表現個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繼起,轉而提倡復古,晉唐書法傳統得以延續。然而,不受傳統束縛的意念也活躍起來,至明代浮現縱橫跳脫的氣息。明人書法面貌至為紛雜,行草書尤其活潑自由,適與當時依循傳統法度者形成對比。其間突顯個性自成一格的書家,也走出實現自己的路徑,不為時代潮流所吞沒。
清代以降,三代秦漢古文篆隸陸續出土,堪稱是得天獨厚。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之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
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