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山 · 木偶劇《嫦娥奔月》 | 崑山文化藝術中心
藝術活動
劇情簡介 傳說上古時期,世間有十個太陽。有一天,他們任性地一起飛上天空,燃燒萬物,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 在眾人的期盼中,嫦娥陪伴英雄后羿,踏上尋覓西王母、解救大地之路…… 他們歷經艱苦,終於在西王母處,受賜神弓神箭。面對太陽們的狂傲挑釁,后羿射殺九日,僅剩的太陽躲入東海不出,大地陷入嚴寒…… 眾人祈神得知,唯有將最寶貴之物——個人的生命,獻祭神靈,才能換回太陽。為了后羿、為了鄉鄰、為了眾生,嫦娥毅然投入火焰。太陽重升,嫦娥也在火中涅槃飛騰,但她牽掛后羿,不肯遠去,遂奔入月宮,從此千年萬年、生生世世,凝望著她深愛的人間…… 絢麗舞台 古話新說 這台聲光電炫目、奇情異彩的大型木偶劇《嫦娥奔月》以中國傳統神話故事為藍本,對劇情進行適當改編,採用了“戲中戲”模式。 該劇在業界首次採用全息投影技術,打破傳統舞台上多采用的擋片在前、木偶表演在後的形式,改由紗幕、投影與演員形成“紗幕(前)—表演區(中)—紗幕(後)”多層次視覺,與演員演出、劇情發展相輔相成。人偶同台,營造出一個美輪美奐的神話世界。 同時,劇中吸納了皮影戲、鐵枝木偶等形式,精緻的服裝與木偶製作,現代元素的音樂舞蹈形式,讓觀眾驚歎於小小木偶的魅力。 “新奇、震撼、精美”成為看過《嫦娥奔月》觀眾一致的觀賞體驗。尤其結尾處,化身為仙子的嫦娥從劇院舞台一側“飛”向舞台,真真是美不勝收。 非遺創新 屢獲大獎 自問世以來,《嫦娥奔月》在劇本創作、舞美、音樂等各方面經歷了多次精心打磨,並在全國巡演中日趨成熟。該劇曾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首屆揚州市政府文學藝術獎(戲劇曲藝類),並先後在“2016中華傳統木偶皮影藝術節”中斬獲“優秀展演劇目獎”,在第二屆南充國際木偶藝術週中獲“最佳劇目獎”“集體表演獎”“造型服裝設計獎”等。 揚州杖頭木偶戲是中國戲劇表演形式中最具個性、最具魅力的藝術種類之一,是中國寶貴的戲劇文化遺產。木偶極具浪漫主義色彩,誇張而富有美感,“不是真人,勝似真人”“能人之所能,亦能人之所不能”,方寸之地,演繹萬千氣象,生動活潑,給觀眾拓展出無限思維空間。 劇中金烏(太陽)的造型也絢麗奪目,10個金烏時而人演、時而偶扮、時而又成為立體影像,多重顯像所創造的神奇色彩,渲染了劇場氣氛,烘托了劇作主題,成為演出的一大亮點。 皮影表現的奔馬加以急促鼓點的輔助手段,既呈現了后羿與嫦娥為救黎民勇敢直進的精神,也調動起觀眾觀劇的急迫與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