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 · 《舞影浮光》從童話到探戈:雙鋼琴的舞蹈之旅 | 河南藝術中心
藝術活動
演出簡介 一、組合簡介 “一兩”雙鋼琴組合 “Doppio Solo” Piano Duet “一兩”雙鋼琴組合(“Doppio Solo” Piano Duet)由青年指揮、鋼琴家田光浩與旅英鋼琴家趙芳緯聯合創立。 田光浩與趙芳緯的合作基於他們對音樂的共同熱愛與對藝術的嚴謹追求。作為新一代的音樂探索者,他們致力於在古典與現代之間、東西方文化之間架起橋樑。他們不僅賦予經典作品新的生命,也勇於嘗試融合現代音樂與跨界藝術,展現出鮮明的藝術個性與創新精神。 無論是莊嚴典雅的古典作品,還是節奏強烈、充滿激情的現代曲目,他們都能以高度默契與深厚技藝打動人心。通過多元的曲目選擇與富有創造力的詮釋,他們不斷拓展雙鋼琴演奏的表現邊界,呈現出兼具深度與新意的音樂體驗。 田光浩 青年指揮、鋼琴家田光浩現任福建交響樂團與福州海峽交響樂團的常任指揮,並受聘于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和華中科技大學藝術學院任教。他在指揮與鋼琴演奏上的跨界成就使他成為當今中國最具影響力的青年指揮家之一。 自19歲起,田光浩便活躍在中國的音樂舞台,曾指揮過眾多知名樂團,並與“中國交響樂團”、“中央歌劇院”、“北京交響樂團”等頂級院團合作。他不僅擅長指揮歌劇作品,還在各類音樂會中表現出色,獲得了諸多獎項與榮譽。作為鋼琴家,田光浩也有著出色的表現,他曾多次獲獎,並在全球範圍內進行巡演,演奏足跡遍佈五大洲。他策劃的“沉浸式歌劇”演出和《音樂脫口秀》系列巡演,大大豐富了古典音樂的呈現方式。 趙芳緯 旅英青年鋼琴家趙芳緯,畢業於英國皇家音樂學院(RCM)。她是活躍在世界舞台上的新銳鋼琴家,憑藉卓越的鋼琴技藝與深厚的音樂底蘊,贏得了國際音樂界的高度評價。趙芳緯在柏林愛樂大廳、維也納金色大廳等知名音樂廳演出,與柏林交響樂團、溫莎愛樂樂團等樂團合作。 她的演奏被歐洲媒體高度評價為“抒情且精巧,專注且充滿結構感”。趙芳緯不僅在獨奏與協奏曲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還在室內樂方面展現了非凡才華。她參與了眾多現代作曲家的首演,如巴赫《哥德堡變奏曲》的爵士改編、原創鋼琴協奏曲《Under the Sun》等,並且深受觀眾和評論家的好評。 二、曲目單 上半場|舊世界的倒影|四手聯彈 40分鐘 1. 加布裡埃爾·福雷:洋娃娃組曲,Op.56 Gabriel Fauré — Dolly Suite, Op.56 I. Berceuse(搖籃曲) II. Mi-a-ou(小貓咪) III. Le jardin de Dolly(多莉的花園) IV. Kitty-valse(小貓圓舞曲) V. Tendresse(溫柔) VI. Le pas espagnol(西班牙舞步) 2. 弗朗西斯·普朗克:四手聯彈奏鳴曲,FP 8 Francis Poulenc — Sonata for Piano Four Hands, FP 8 I. Prélude – Modéré(前奏,適中速度) II. Rustique – Naïf et lent(鄉村風格,天真而緩慢) III. Final – Très vite(終章,非常快速) 3.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Nos。1(No.1–No.7) Johannes Brahms — Hungarian Dances Nos。1(No.1–7) No. 1 in G minor (Allegro molto) No. 2 in D minor (Allegro non assai) No. 3 in F major (Allegretto) No. 4 in F minor (Poco sostenuto) No. 5 in F-sharp minor (Allegro) No. 6 in D-flat major (Vivace) No. 7 in A major (Allegretto) 下半場 | 新世界的律動|雙鋼琴 | 約 40分鐘 1. 達裡厄斯·米約:斯卡拉穆什組曲 Darius Milhaud — Scaramouche Suite I. Vif(快速) II. Modéré(適中速度) III. Brazileira(巴西風情) 2. 阿斯托爾·皮亞佐拉:再見,諾尼諾 Astor Piazzolla — Adiós Nonino 3.阿斯托爾·皮亞佐拉《自由探戈》 Astor Piazzolla — Libertango(5’) 4. 莫里斯·拉威爾:大圓舞曲 Maurice Ravel — La Valse 三、曲目介紹|《舞影浮光》Shadow & Waltz 從童話到探戈:雙鋼琴的舞蹈之旅A Journey of Dances: From Fairy Tales to Tangos 本場音樂會圍繞“舞曲”這一核心意象展開,通過四手聯彈與雙鋼琴兩種形式,構建出一幅從舊世界到新世界、從童年夢境到都市狂想的音樂畫卷。上半場以歐洲浪漫主義與民間舞蹈為基礎,充滿詩意與情感;下半場則轉向20世紀的現代語言與節奏張力,展現音樂在時空轉折中的多樣風貌。 上半場|舊世界的倒影| 四手聯彈 音樂會在**福雷的《洋娃娃組曲》**中溫柔啟程。這組為好友之女創作的六首小品,以簡潔而富有性格的旋律,勾勒出一個關於童年、玩偶與幻想的夢境世界。從《搖籃曲》的安詳、《小貓咪》的調皮,到《西班牙舞步》的熱情洋溢,作品展現了法國音樂特有的透明質感與親密氛圍,是極富畫面感與詩意的開場之選。 緊隨其後,**普朗克的《四手聯彈奏鳴曲》**以簡潔理性的筆觸,呈現出20世紀早期的新古典主義風格。全曲三樂章篇幅短小卻結構清晰,從適中節奏的前奏、天真緩慢的鄉村風格,到極具動感的終章,展現出作曲家機智、簡約而富有想象力的音樂語言。 上半場的高潮由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第一至第七首構成。這些作品改編自民間旋律,充滿異國色彩與舞蹈律動。從略帶憂鬱的慢板到熾熱奔放的快板,每一首都散發出吉普賽式的自由精神與生命張力,成為浪漫主義晚期民族風格舞曲的代表之作。 下半場|新世界的律動|雙鋼琴 下半場以**米約的《斯卡拉穆什組曲》**揭開帷幕。這部作品是米約最廣為人知的代表作之一,三樂章風格鮮明,各具特色。從靈動快速的開篇《Vif》,到帶有法式抒情的《Modéré》,最終以熱烈奔放的《Brazileira》——一首融合巴西桑巴節奏的炫技之作——將音樂推向高潮。 隨後,**皮亞佐拉的《再見,諾尼諾》**為舞曲加入了拉丁世界的深情維度。這首獻給作曲家父親的探戈樂章,融合了古典與爵士語言,旋律哀而不傷、情感深沉,是新世界音樂中最富人性溫度的聲音之一。 緊接著的**《自由探戈》(Libertango)**則將皮亞佐拉“新探戈”風格展現得淋漓盡致。其鮮明的節奏、濃烈的張力與自由解放的姿態,不僅象徵了探戈從傳統到現代的蛻變,也讓觀眾在強烈的舞動感中感受到音樂的火焰與自由的精神。 音樂會的尾聲由**拉威爾的《圓舞曲》**壓軸呈現。這部原本作為對維也納圓舞曲的致敬之作,卻逐步演變為一場結構與情緒的解構之旅。在逐漸加速的旋律與不斷旋轉的動機中,華麗與混沌交織,彷彿置身於一場文明盛宴的終場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