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事件狀態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莎拉·施亞洲首場個展 | 香港
2025年3月25日–5月3日 (UTC+8)
香港
在本次展覽中,Sze繼續探究她將繪畫視為圖像創作系統的獨特手法。她運用一種兼具遞歸性與生成性的方式,以過往作品的元素作為起點,將姿勢筆觸、彩色膠帶、印有圖像的紙碎及其他素材層層重疊,模糊數碼與模擬、實體與無形的界線。在拼貼作品《Rip Tide》(激流,2025)中,一隻小鳥飛越一大片鮮艷奪目的粉紅色、橙色和金色,與朝著畫作上方飛翔的鳥群互相呼應。藝術家的獨特構圖技巧使反覆出現的圖像若隱若現、變幻消弭,像記憶一樣一直處於變化的狀態。
香港流行文化節 2025 | 香港
2025年4月4日–7月20日 (UTC+8)
香港
「喜尚+喜」流行文化,往往能激發活力和創意,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是源於幽默感的時代風尚,已深深烙印在香港的流行文化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文化面貌。無論是喜劇電影、歌曲,還是小說、漫畫、棟篤笑,都可以充滿喜感。一段歌詞、一句對白、一幕畫面,當與「喜」字相扣連時,就能突破藩籬,讓人心意相通,在笑聲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這種情感連結不僅是娛樂的體驗,更是文化認同和社會多樣性的展現。 「香港流行文化節2025」(文化節)以「喜尚+喜」為主題,正是對這種文化現象的深入探索,旨在發掘笑匠瑰寶,尋找音樂、影像和文字等不同元素中的爆笑因子,讓大眾在喜樂中感受到流行文化的傳承、流轉、融和與突破。
第三屆文化節將於4月開幕,節目形式多樣,包括舞台演出、電影放映、專題展覽及外展活動等。這些節目不僅能讓觀眾欣賞到精彩的表演和作品,更能以「喜」字為原點,剖析香港流行文化的發展脈絡。透過這些活動,觀眾能夠感受到獨特的文化脈搏,找到共鳴,重新思考和享受生活的幽默。
在流行文化中,笑聲是人際關係的橋樑,也可以讓人們在忙碌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輕鬆與快樂。無論是微笑、大笑還是會心微笑,喜愛香港流行文化的你,都能在文化節中發現屬於自己的快樂。
循聲:傾聽山林合家歡音樂會 2025 |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下山區及藝舍
2025年4月18日–2026年4月19日 (UTC+8)
香港
循聲:傾聽山林合家歡音樂會 2025將於2025年4月18日至2026年4月19日在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下山區及藝舍隆重舉行。這個音樂會將在這片自然景觀優美的環境中呈獻,為觀眾帶來一場融合音樂與大自然的奇妙體驗。
循聲:傾聽山林合家歡音樂會 2025將在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這個得天獨厚的場地中舉行,讓參與者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能沉浸在自然環境中。這將是一次與家人或朋友共聚一堂,共同享受音樂和大自然恩賜的難得機會。
入場費用為每位180港幣,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這個令人期待的音樂盛會。不容錯過的循聲:傾聽山林合家歡音樂會 2025將為您帶來難忘的音樂體驗,一同在自然的懷抱中感受音樂的魅力。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2025」《異步同曲》 | 大館F倉展室及監獄操場
2025年4月25日–2026年5月5日 (UTC+8)
香港
「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2025」《異步同曲》將於香港舉行,地點設於大館F倉展室及監獄操場。活動時間為2025年4月25日至2026年5月5日,為期長達一年的表演藝術季將為觀眾帶來精彩紛呈的表演。票價為每位280港幣。參加者將能在這個獨特的藝術季中欣賞到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表演者呈獻的精彩演出,包括舞蹈、音樂、戲劇和視覺藝術等。無論您是藝術愛好者還是尋找文化交流的機會,「大館表演藝術季:SPOTLIGHT 2025」《異步同曲》絕對是您不容錯過的一場精彩活動。歡迎蒞臨大館,感受藝術的魅力,一同享受這場獨一無二的表演藝術饗宴。
《平凡•不平凡 ― 李小龍》展覽 |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21年11月28日–2026年7月20日 (UTC+8)
香港
李小龍(1940–1973)原名李鎮藩,以「Bruce Lee」之名蜚聲國際的巨星。他生於美國,在香港和美國求學,在美建立「振藩國術館」,破格將中國功夫理念引入美國影視界;1971年回港拍攝五部電影,成為經典;他糅合多家武術理念,創立「截拳道」。在鏡頭外的李小龍愛家庭,愛閱讀,以書信流露真摰情誼,透過文字闡述一生理念。他一生力求突破固有限制,透過每日操練和自省,超越自我,蛻變成國際傳奇。
香港文化博物館與李小龍基金會再度攜手,呈獻「平凡•不平凡-李小龍」展覽,展示約400件珍貴文物,並增設大型光影多媒體展示及互動項目,從電影、武術、個人修為等方面,回顧李鎮藩堅毅的歷程,如何造就李小龍的傳奇。
《陳福善畫室》展覽 | 香港藝術中心
2022年5月25日–2027年5月27日 (UTC+8)
香港
「陳福善畫室」以陳福善的家居畫室為參考,並從他的灣仔故居中精選其個人物品,包括各種家品擺設、親筆畫作及藏書作展示,以重現陳氏當時的居住環境及作畫時的佈置。觀眾可在玻璃房間外,一覽他昔日創作空間的原貌,以另一種視覺體驗探索陳氏的創作世界,深入認識這位本地藝術家的多元面向。
「陳福善畫室」亦通過展示有關陳氏生平的歷史相片和文字紀錄,帶領觀眾回顧陳氏的藝術歷程和風格發展,徜徉在造就「水彩王」傳奇一生的故事。立足當代,側面追溯香港藝術史軌跡。
《墨境淋漓》陳榮森捐贈作品展 |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24年5月1日–2025年5月1日 (UTC+8)
香港
陳榮森是別具一格的嶺南畫派藝術家,他於1976年隨趙少昂習畫,又曾跟隨不同名師學習傳統中國繪畫、書法和篆刻,曾於香港、內地及加拿大等地舉辦多次聯合及個人展覽。他在傳統水墨的構圖、意境和墨韻上融合富抽象美的現代演繹,盡顯運筆豪邁瀟灑的個人風格,展現嶺南畫派「融會古今」的創新精神。 2021年,陳榮森慷慨捐贈15項書畫作品予香港文化博物館。這次展覽以他的花鳥和山水,並對應趙少昂教授的畫作,讓觀眾感受師生之間的學藝承傳和細賞陳氏的墨韻淋漓。 這個展覽亦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之一。
《墨境淋漓》陳榮森捐贈作品展 |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24年5月1日–2025年5月1日 (UTC+8)
香港
陳榮森是別具一格的嶺南畫派藝術家,他於1976年隨趙少昂習畫,又曾跟隨不同名師學習傳統中國繪畫、書法和篆刻,曾於香港、內地及加拿大等地舉辦多次聯合及個人展覽。他在傳統水墨的構圖、意境和墨韻上融合富抽象美的現代演繹,盡顯運筆豪邁瀟灑的個人風格,展現嶺南畫派「融會古今」的創新精神。 2021年,陳榮森慷慨捐贈15項書畫作品予香港文化博物館。這次展覽以他的花鳥和山水,並對應趙少昂教授的畫作,讓觀眾感受師生之間的學藝承傳和細賞陳氏的墨韻淋漓。 這個展覽亦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之一。
《攜手抗敵:東江縱隊在深港地區的抗戰活動》展覽 | 香港海防博物館
2024年9月30日–2025年7月2日 (UTC+8)
香港
在中國共產黨的長官下,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東江縱隊在戰爭中成立。東江縱隊不僅成為華南抗戰的中流砥柱,還對國家取得抗戰勝利作出了重大貢獻。此展覽是博物館改設後首個以抗戰歷史為主題的專題展覽,並與弘揚中華文化辦公室協作,是共同宣揚中華文化和傳承抗戰歷史,以維繫民族精神和鞏固國民身分的重要一環。 展覽展出珍貴展品及歷史圖片影像深入介紹東江縱隊在深圳和香港兩地的抗戰活動,兩個血脈相連的兄弟地區共同抵禦外侮之艱苦歷程。重點展品包括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成員在抗戰時所用的布袋及毛氈、東江縱隊出版的機關報 《前進報》(復製品)、由漫畫家丁聰創作的《東江百日雜憶》漫畫圖片、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 70週年紀念章及老戰士們親述當年戰事的珍貴口述歷史記錄等。
徐氏藝術基金捐贈《藏域梵珍.佛學之路》佛教文物展 |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24年10月30日–2026年10月26日 (UTC+8)
香港
展覽將展出徐氏藝術基金捐贈予香港文化博物館的70項佛教藝術珍品,計有由十七世紀至二十世紀的唐卡藝術精品、鎏金佛像、法器、經籍等珍罕文物,反映其精緻獨特的藝術風格及藏傳佛教藝術的發展脈絡。 唐卡是藏傳佛教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畫中主要描述主要神祗或各派宗師,表現他們的事蹟和他們所在的境界。是次展出的唐卡,讓觀眾可以從歷史、文化和藝術的多元角度,加深對唐卡藝術的認識和欣賞。此外,同期展出的鎏金造像,展現歷代能工巧匠別具巧思的金屬工藝技術,進一步反映各時期和不同地域文化相互影響下中國佛教造像藝術的特色,引領觀眾欣賞精湛的工藝技術。 展覽更同場特設多媒體創意藝術裝置,講述唐玄奘三藏法師取西經的故事以及其對中外文化交流的貢獻;亦會以有趣角度演繹生活文化如何受佛學內容的影響,為觀眾提供新的博物館學習體驗。
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無域》 |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24年12月7日–2025年5月5日 (UTC+8)
香港
「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設計師協會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籌劃,從2001年至今已舉行至第八屆。今屆三年展以「無域」為主題,以探討在數碼、科技及多媒體技術廣泛使用的時代,海報用作傳遞訊息之功能如何延展發揮,讓世界各地的設計師一起馳騁創意,開拓多元及跨界的新領域。本屆海報徵集分設四個組別:「專題創作:無域」、「文化活動推廣」、「商業與廣告」和「動態海報」,合共收到來自55個國家/地區共3,189組參賽作品。 本屆評審工作由國際知名設計師及組合分別組成印刷海報評審團及動態海報評審團,進行甄選。印刷海報評審團成員包括陳超宏(中國香港)、黃海(中國)、菲利克斯.法弗利(瑞士)、杉崎真之助(日本)和伊娃.溫德爾(德國);動態海報評審團成員包括朱力行(中國香港)、托馬斯.威德肖溫(荷蘭)及組合阮天和愛德華.卡特(澳洲/美國)。評審團通過線上評審、視像會議及印刷海報現場評審,以作品的原創性、創作意念和演繹技巧為評選準則,最終選出各具風格的18組得獎海報及137組入選海報,合共155組作品在展覽中亮相,同場亦會展出各評審捐贈的個人創意作品,透過平面設計與觀眾一起穿越創意圖像的無限界域。
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無域》 | 香港文化博物館
2024年12月7日–2025年5月5日 (UTC+8)
香港
「香港國際海報三年展」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與香港設計師協會聯合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籌劃,從2001年至今已舉行至第八屆。今屆三年展以「無域」為主題,以探討在數碼、科技及多媒體技術廣泛使用的時代,海報用作傳遞訊息之功能如何延展發揮,讓世界各地的設計師一起馳騁創意,開拓多元及跨界的新領域。本屆海報徵集分設四個組別:「專題創作:無域」、「文化活動推廣」、「商業與廣告」和「動態海報」,合共收到來自55個國家/地區共3,189組參賽作品。 本屆評審工作由國際知名設計師及組合分別組成印刷海報評審團及動態海報評審團,進行甄選。印刷海報評審團成員包括陳超宏(中國香港)、黃海(中國)、菲利克斯.法弗利(瑞士)、杉崎真之助(日本)和伊娃.溫德爾(德國);動態海報評審團成員包括朱力行(中國香港)、托馬斯.威德肖溫(荷蘭)及組合阮天和愛德華.卡特(澳洲/美國)。評審團通過線上評審、視像會議及印刷海報現場評審,以作品的原創性、創作意念和演繹技巧為評選準則,最終選出各具風格的18組得獎海報及137組入選海報,合共155組作品在展覽中亮相,同場亦會展出各評審捐贈的個人創意作品,透過平面設計與觀眾一起穿越創意圖像的無限界域。
亞洲設計脈沖展 | DX設計館
2024年12月13日–2025年6月30日 (UTC+8)
香港
展覽深入探討形塑亞洲設計面貌的獨特傳統、多元發展軌跡和文化交流。闡述區域影響力、材料和工藝的融合如何推動設計演進,為創造豐富多彩的亞洲生活方式,豐富全球文化作出貢獻。
亞洲設計脈沖展 | DX設計館
2024年12月13日–2025年6月30日 (UTC+8)
香港
展覽深入探討形塑亞洲設計面貌的獨特傳統、多元發展軌跡和文化交流。闡述區域影響力、材料和工藝的融合如何推動設計演進,為創造豐富多彩的亞洲生活方式,豐富全球文化作出貢獻。
森村泰昌與辛蒂·雪曼《變裝化身》攝影雙人展 | M+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5月5日 (UTC+8)
香港
全球首個森村泰昌和辛迪·舍曼的攝影雙人展,透過跨越時間、空間和文化的擺拍攝影,重新思考人的多重身分。兩位藝術家均以變裝為創作手法,藉此探討身分、大眾媒體和歷史之間的關係。
立即購買
森村泰昌與辛蒂·雪曼《變裝化身》攝影雙人展 | M+
2024年12月14日–2025年5月5日 (UTC+8)
香港
全球首個森村泰昌和辛迪·舍曼的攝影雙人展,透過跨越時間、空間和文化的擺拍攝影,重新思考人的多重身分。兩位藝術家均以變裝為創作手法,藉此探討身分、大眾媒體和歷史之間的關係。
立即購買
冠君產業信託「樂‧心」音樂會系列10週年 古典音樂之路再起航 | 中環花園道三號冠君大廈5樓Eaton Club
2025年1月10日–12月29日 (UTC+8)
香港
冠君產業信託「樂‧心」音樂會系列10週年 古典音樂之路再起航將於2025年在香港中環花園道三號冠君大廈5樓Eaton Club隆重舉行。這個樂透市集將持續至2025年底,為期整整一年,讓觀眾們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活動將在這個富有文化底蘊的地點中舉行,讓來賓們感受到音樂與歷史的交融。
冠君產業信託「樂‧心」音樂會系列自十年前開始,一直致力於推廣古典音樂,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這個音樂會系列匯集了來自世界各地的頂尖音樂家,為觀眾們奉獻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音樂盛宴。這個十周年紀念活動更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觀眾們重溫過去十年來的音樂之旅,同時展望未來古典音樂的發展方向。
冠君產業信託「樂‧心」音樂會系列10週年 古典音樂之路再起航活動將為觀眾們帶來更多驚喜和感動,讓他們在音樂的海洋中尋找心靈的共鳴。這個音樂盛事必將成為香港文化生活中的一大亮點,不容錯過。無論您是音樂愛好者還是對古典音樂感興趣,都相信您定會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音樂之聲。走進冠君產業信託「樂‧心」音樂會系列,與音樂同行,感受古典之美,體驗音樂的魅力。
賽馬會呈獻系列《塞尚和雷諾阿的世界》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珍藏展 | 香港藝術館
2025年1月17日–5月7日 (UTC+8)
香港
保羅·塞尚(1839–1906)和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阿(1841 – 1919)是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其中兩位最偉大的法國藝術大師。作為法國印象派藝術運動的代表人物,這兩位藝術家致力以嶄新的視覺及技法描繪瞬息萬變的現代世界,為當時藝壇帶來全新面貌,在追求藝術的路上,他們不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更影響了新一代的畫家,如西班牙大師巴勃羅.畢加索(1881 – 1973)。 **此展覽展出來自法國橘園美術館及奧賽博物館的52件珍藏畫作,是香港首個以兩位印象派大師為主題的大型展覽。
進入「兔子」洞 | 愛不同藝術-胡李名靜藝廊
2025年2月12日–6月15日 (UTC+8)
香港
秀蘭創作以馬克筆爲主,透過色彩與線條,她塑造出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敢於運用色彩脫離現實束縛呈現強烈的視覺衝擊,儘管她的作品充滿大膽與奇異,秀蘭的性格卻是文靜、內斂的。
沉澱在繪畫世界六年,無論是靜物、人像還是動物,秀蘭都能以獨特的手法詮釋她的視覺語言,於抽象與具象之間游走。大眼睛和長睫毛是畫中面容最具象徵性的特色。那些變形的人像和動物展現出詭譎的外貌與微妙的表情,散發出奇特的氛圍。有時在畫作完成後,她更會提筆寫下文字,字句是重重複復的,似是在點綴畫作,又似是在說甚麽,為作品增添更深的含義。
總是靜靜地、持續地畫畫的秀蘭,如同一隻內斂、溫馴而文靜的小兔子,是次展覽以「兔子洞」的隱喻為靈感,展示秀蘭超現實視覺創作,如同踏入兔子洞般,探索一個充滿幻象與奇異的世界!
《進入兔子洞》展覽 | 香港
2025年2月12日–6月15日 (UTC+8)
香港
秀蘭創作以馬克筆為主,透過色彩與線條,她塑造出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敢於運用色彩脫離現實束縛呈現強烈的視覺沖擊,儘管她的作品充滿大膽與奇異,秀蘭的性格卻是文靜、內斂的。 沉澱在繪畫世界六年,無論是靜物、人像還是動物,秀蘭都能以獨特的手法詮釋她的視覺語言,於抽象與具象之間遊走。大眼睛和長睫毛是畫中面容最具象徵性的特色。那些變形的人像和動物展現出詭譎的外貌與微妙的表情,散發出奇特的氛圍。有時在畫作完成後,她更會提筆寫下文字,字句是重重複復的,似是在點綴畫作,又似是在說什麼,為作品增添更深的含義。 總是靜靜地、持續地畫畫的秀蘭,如同一隻內斂、溫馴而文靜的小兔子,是次展覽以「兔子洞」的隱喻為靈感,展示秀蘭超現實視覺創作,如同踏入兔子洞般,探索一個充滿幻象與奇異的世界!
《進入兔子洞》展覽 | 香港
2025年2月12日–6月15日 (UTC+8)
香港
秀蘭創作以馬克筆為主,透過色彩與線條,她塑造出獨樹一幟的繪畫風格,敢於運用色彩脫離現實束縛呈現強烈的視覺沖擊,儘管她的作品充滿大膽與奇異,秀蘭的性格卻是文靜、內斂的。 沉澱在繪畫世界六年,無論是靜物、人像還是動物,秀蘭都能以獨特的手法詮釋她的視覺語言,於抽象與具象之間遊走。大眼睛和長睫毛是畫中面容最具象徵性的特色。那些變形的人像和動物展現出詭譎的外貌與微妙的表情,散發出奇特的氛圍。有時在畫作完成後,她更會提筆寫下文字,字句是重重複復的,似是在點綴畫作,又似是在說什麼,為作品增添更深的含義。 總是靜靜地、持續地畫畫的秀蘭,如同一隻內斂、溫馴而文靜的小兔子,是次展覽以「兔子洞」的隱喻為靈感,展示秀蘭超現實視覺創作,如同踏入兔子洞般,探索一個充滿幻象與奇異的世界!
西垣肇也樹個展《龍穴中的趣味混合》 | 香港
2025年2月22日–5月17日 (UTC+8)
香港
wamono art 很高興能夠在香港舉辦出生於京都的藝術家西垣 肇也樹的首次個展。這次展覽將展出西垣代表系列中的新作品《洛中洛外圖》(一天),《百鬼夜行》,《円相》(圓),《滝》(瀑布),《山水》。值得一提的是,以香港為主題的新作品《洛中洛外圖》將會在這次展覽首次亮相。
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大型裝置展 | M+
2025年3月8日–7月13日 (UTC+8)
香港
M+將於展演空間呈獻「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展出大型裝置並舉行展演。畢加索於1937年創作出經典之作《格爾尼卡》,描繪西班牙內戰的殘酷境況,李明維以此為出發點,利用沙粒這種象徵無常和不穩定的物料來重現該畫作。這幅精心繪製的作品參照了在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和宗教傳統中出現的沙畫。臨近展覽尾聲,將會上演一場現場展演,邀請觀眾在沙畫上行走。其後,四名錶演者將隨意移動,輕掃沙粒,在摧毀畫作的同時,也創作新的圖像。
立即購買
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大型裝置展 | M+
2025年3月8日–7月13日 (UTC+8)
香港
M+將於展演空間呈獻「李明維:如沙的格爾尼卡」,展出大型裝置並舉行展演。畢加索於1937年創作出經典之作《格爾尼卡》,描繪西班牙內戰的殘酷境況,李明維以此為出發點,利用沙粒這種象徵無常和不穩定的物料來重現該畫作。這幅精心繪製的作品參照了在世界各地的原住民和宗教傳統中出現的沙畫。臨近展覽尾聲,將會上演一場現場展演,邀請觀眾在沙畫上行走。其後,四名錶演者將隨意移動,輕掃沙粒,在摧毀畫作的同時,也創作新的圖像。
立即購買
周睿宏個展《格式化》 | 香港
2025年3月12日–5月10日 (UTC+8)
香港
Square Street 畫廊榮幸呈現藝術家周睿宏(Dave Chow)的個展《格式化》,由獨立策展人Aaditya Sathish策劃,展期自2025年3月12日至5月10日。展覽中,突現了空間中被暴露在外的類天花板網格結構,以及散落一地的天花板碎片。周睿宏迫使觀眾在充斥著物理限制的空間內穿行,呼應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個體屈從於僵化職場規範的壓抑體驗。
《湧動的暗線》遊走在民間智慧與當代視野之間展 | 南豐紗廠
2025年3月15日–7月13日 (UTC+8)
香港
從串珠到刺繡,從草編到紙紮,從遊牧民族的拼布花被到農耕小島的絲網印染,這些在民間傳承已久的手工技藝和日常物品,是許多當代藝術家的創作材料或靈感來源。民間工藝和當代藝術都源自於人類對創造、表達、交流和身分的基本追求,是人類情感和智性的表達方式。 「湧動的暗線」聚焦傳統民間工藝和當代藝術之間的互動關係,將當代藝術創作、手工藝品和歷史文獻並置呈現。展覽藉助當代藝術的批判性思考和創意表現,揭示民間工藝所蘊藏的歷史、社會和文化意義,以及為當代視野帶來的種種啟發,同時強調當代藝術實踐在文化傳承和延續上的重要角色,例如讓我們警惕對手工製作的過度迷戀和推崇,也提醒我們超越現代社會的價值框架和意識形態去理解民間工藝的內涵和意義。
蘇詠寶個展《迭步》 | 香港
2025年3月15日–5月25日 (UTC+8)
香港
展覽為藝術家蘇詠寶於Para Site藝術空間的全新委任項目,自中藥百子櫃的意涵引申,審視自然、身體與物質性之間變幻莫測的動態關係。
蘇詠寶個展《迭步》 | 香港
2025年3月15日–5月25日 (UTC+8)
香港
展覽為藝術家蘇詠寶於Para Site藝術空間的全新委任項目,自中藥百子櫃的意涵引申,審視自然、身體與物質性之間變幻莫測的動態關係。
曾建華個展《T REE O GO D EVIL》 | 香港
2025年3月19日–5月24日 (UTC+8)
香港
gdm 爍樂畫廊將於2025年3月19日至5月24日在香港空間呈現曾建華《T REE O GO D EVIL》——展覽以戰爭災難為切入點,圍繞「善惡的彼岸」和「慾望與權力」的主軸,並因應畫廊空間而創作一組錄像及文字裝置,將其改造為模仿伊甸園、各各他,或是弗朗西斯科‧戈雅(Francisco Goya)《戰爭的災難》版畫系列中所描繪的景象。文字一直是曾建華藝術創作的重要面向。通過文字的擺佈和整合,歷史與當下在他的語言遊戲中交叉重疊。扭曲變形的文字圖像及人性慘狀的意境,如海嘯般沖擊著觀眾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