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位置
事件狀態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殭屍:死亡並不是終點?》展覽 | 雅克·希拉剋-布朗利河岸博物館
2024年10月8日–2025年2月16日 (UTC+1)結束
巴黎
忘掉你對殭屍的瞭解……遠離電影和流行文化中傳染性不死生物的世界,展覽將帶你去海地追尋一個真正的神話。
雖然“殭屍”(nzambi)一詞起源於非洲,指的是死者的靈魂或鬼魂,但它的含義在奴隸貿易期間跨越大西洋時發生了很大變化,並伴隨著非洲、加勒比和天主教傳統信仰的融合。在海地,殭屍的形象在伏都教文化的邊緣形成,通過其祕密社團的實踐——尤其是比贊戈社團——其司法角色賦予了它殭屍化的力量。經過審判和定罪,殭屍實際上是一個被剝奪自由的罪犯,被奴役並被關押在主人(bokor)的昏迷狀態中。
在事實和虛構之間,展覽揭示了對這種標誌性“不死生物”恐懼背後的現實。展覽探索了西方集體想象中神話的建構,從 1697 年法國作家皮埃爾·高乃依·布萊斯博瓦的小說到喬治·A·羅梅羅的傳奇電影《活死人之夜》。羅梅羅的傳奇電影《活死人之夜》。
立即購買
新一代藝術家《目Chine :中國鏡像》群展 | 蓬皮杜藝術中心
2024年10月9日–2025年2月3日 (UTC+1)結束
巴黎
此次展覽以“目”為題,彙集21位中國藝術家,精選了包括影像、繪畫、裝置、攝影和新媒體在內的一系列近期創作。這些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藝術家,見證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急劇變革的年代。在他們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其對於全球化、文化傳承、社會變遷和技術進步的深刻思考。
立即購買
新一代藝術家《目Chine :中國鏡像》群展 | 蓬皮杜藝術中心
2024年10月9日–2025年2月3日 (UTC+1)結束
巴黎
此次展覽以“目”為題,彙集21位中國藝術家,精選了包括影像、繪畫、裝置、攝影和新媒體在內的一系列近期創作。這些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藝術家,見證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急劇變革的年代。在他們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其對於全球化、文化傳承、社會變遷和技術進步的深刻思考。
立即購買
【法國巴黎】《目:中國境象》展覽 | 蓬皮杜藝術中心
2024年10月9日–2025年2月3日 (UTC+1)結束
巴黎
此次展覽以“目”為題,彙集21位中國藝術家,精選了包括影像、繪畫、裝置、攝影和新媒體在內的一系列近期創作。這些出生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的藝術家,見證了改革開放後中國經濟飛速發展,和社會急劇變革的年代。在他們的作品中,不難看出其對於全球化、文化傳承、社會變遷和技術進步的深刻思考。
立即購買
《核子時代:接受歷史考驗的藝術家們》展覽 |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
2024年10月11日–2025年2月9日 (UTC+1)結束
巴黎
巴黎現代藝術博物館提議通過原子的想象重新審視 20 世紀的現代性歷史。展覽邀請公眾探索原子的科學發現及其應用所引發的藝術表現,尤其是核彈,其毀滅性後果改變了人類的命運。通過彙集近 250 件作品(繪畫、素描、照片、視訊和裝置),以及通常未發表的文件,展覽首次在法國機構中展示了藝術家在面對科學進步及其引發的爭議時所採取的截然不同的立場。處理一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具話題性的話題,這是博物館希望在其節目中呼應當代文化和社會問題的一部分。
奧爾加·德·阿馬拉爾回顧展 | 卡地亞當代藝術基金會
2024年10月12日–2025年3月16日 (UTC+1)結束
巴黎
奧爾加-德-阿馬拉爾(Olga de Amaral)是一位國際知名的藝術家,她的大膽風格在當代藝術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記,受到全世界的讚譽和欽佩。卡地亞基金會將於 2024 年 10 月 12 日至 2025 年 3 月 16 日為這位哥倫比亞藝術家舉辦一場史無前例的回顧展。
在這次同名展覽中,奧爾加-德-阿馬拉爾帶我們進入她獨特的紡織品世界,她的巨型創作擺脫了傳統的藝術規範。這些抽象作品可以是繪畫、雕塑、裝置等。它們借鑒了建築和紡織品世界的元素,創造出獨一無二、引人入勝的作品。
奧爾加-德-阿馬拉爾嘗試用不同的紡織品(亞麻布、棉布、馬鬃、石膏粉、金箔或鈀金)來組合絲線,賦予不朽的裝置以生命。她根據自己的願望和探索,改變作品的顏色、技術和尺寸。參觀者會發現自己被這些有機的、閃閃發光的作品所吸引,這些作品幾乎是有生命的。
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愚人的形象》作品展 | 羅浮宮
2024年10月16日–2025年2月3日 (UTC+1)結束
巴黎
愚人無處不在。但如今的愚人與昔日的愚人一樣嗎?今年秋天,盧浮宮博物館將舉辦一場前所未有的展覽,展示 13 世紀至 16 世紀繪畫界中無處不在的愚人形象。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愚人佔據了所有可用的藝術空間,潛伏在彩繪手稿、印刷書籍和版畫、掛毯、繪畫、雕塑以及各種珍貴和普通的物品中。他迷人、令人困惑和顛覆性的形象在一個與我們並無太大差別的時代的動蕩中顯得格外突出。
展覽探討了中世紀末期西方藝術和文化中愚人的普遍存在,並試圖解析這些似乎在現代化到來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人物的含義。愚人可能會用他大量輕浮的滑稽動作逗我們發笑,但他也隱藏著大量悲劇或暴力的一面。愚人既能做出最好的事情,也能做出最壞的事情,他娛樂、警告或譴責;他顛覆了社會價值觀,甚至可能推翻既定的秩序。
在新裝修的拿破崙大廳內,這場展覽彙集了來自 90 家法國、歐洲和美國機構的 300 多件作品,帶領我們踏上一場獨一無二的北歐藝術之旅(英國、佛蘭芒、日耳曼,尤其是法國),闡明瞭中世紀世俗的一面,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複雜而迷人的時代。展覽探討了愚人形象隨著啟蒙運動和理性的勝利而消失,以及它在 18 世紀末和整個 19 世紀的復興。愚人於是成為藝術家們認同的人物,他們疑惑道:“如果我是愚人會怎樣?”
立即購買
華託的復興作品展 | 羅浮宮
2024年10月16日–2025年2月3日 (UTC+1)結束
巴黎
作為修復計劃的一部分,盧浮宮博物館希望揭示華託的畫作《Le Pierrot,dit leGilles》。作為畫家的標誌性作品,這幅畫直到為時已晚才被發現。探索這個人物的所有祕密,以及他對 18 世紀至今不同藝術領域的影響。因此,盧浮宮博物館將圍繞這幅《皮耶羅》舉辦名為 "華託的復興"的展覽,展覽時間為 2024 年 10 月 16 日至 2025 年 2 月 3 日。華託的畫作當然是展覽的中心,但它並不是館藏的唯一傑作。展覽還展出了多幅華託及其同時代畫家的作品,以及近代的繪畫、攝影和素描作品。盧浮宮博物館總共展出了65 幅作品,其中包括七幅華託的畫作。皮耶羅誕生於喜劇舞台。皮耶羅與哈萊金一樣,是喜劇中經常出現的人物。華託從小就對這個戲劇世界非常著迷,並從現場表演中汲取靈感,繪製了多幅場景和肖像畫。然而,畫家創作《皮耶羅》的時間卻不得而知。這幅畫的起源至今仍是一個謎,為這幅迷人的作品增添了傳奇色彩。
立即購買
《巴黎 1793-1794:革命的一年》展覽 | 卡納瓦萊博物館
2024年10月16日–2025年2月16日 (UTC+1)結束
巴黎
法國大革命是眾所周知的事件,但 1793-1794 年也是我們歷史上重要的一年。卡納瓦羅博物館將於 2024 年 10 月 16 日至 2025 年 2 月 16 日舉辦展覽,探討這一年的歷史。
在共和國日曆的第二年,1793 年 9 月至 1794 年 9 月期間是革命的一年,是所謂的恐怖時期,也是與過去決裂以創造新事物的時期。卡納瓦羅的法國大革命藏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譽,它通過 250 件作品展示了這一對比鮮明的遺產,包括繪畫、雕塑、裝飾藝術品、歷史和記憶物品、牆紙、海報、傢俱等。
在這一時期,首都是夢想和烏托邦的發源地,也是集體恐懼和暴力的發源地,在這個危機四伏的時代,產生了名副其實的藝術、敏感和思想上的發酵,這些作品反映了當時巴黎人的生活。
中世紀至文藝復興《愚人的形象》作品展 | 羅浮宮
2024年10月16日–2025年2月3日 (UTC+1)結束
巴黎
愚人無處不在。但如今的愚人與昔日的愚人一樣嗎?今年秋天,盧浮宮博物館將舉辦一場前所未有的展覽,展示 13 世紀至 16 世紀繪畫界中無處不在的愚人形象。在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愚人佔據了所有可用的藝術空間,潛伏在彩繪手稿、印刷書籍和版畫、掛毯、繪畫、雕塑以及各種珍貴和普通的物品中。他迷人、令人困惑和顛覆性的形象在一個與我們並無太大差別的時代的動蕩中顯得格外突出。
展覽探討了中世紀末期西方藝術和文化中愚人的普遍存在,並試圖解析這些似乎在現代化到來中發揮關鍵作用的人物的含義。愚人可能會用他大量輕浮的滑稽動作逗我們發笑,但他也隱藏著大量悲劇或暴力的一面。愚人既能做出最好的事情,也能做出最壞的事情,他娛樂、警告或譴責;他顛覆了社會價值觀,甚至可能推翻既定的秩序。
在新裝修的拿破崙大廳內,這場展覽彙集了來自 90 家法國、歐洲和美國機構的 300 多件作品,帶領我們踏上一場獨一無二的北歐藝術之旅(英國、佛蘭芒、日耳曼,尤其是法國),闡明瞭中世紀世俗的一面,揭示了一個令人驚訝的複雜而迷人的時代。展覽探討了愚人形象隨著啟蒙運動和理性的勝利而消失,以及它在 18 世紀末和整個 19 世紀的復興。愚人於是成為藝術家們認同的人物,他們疑惑道:“如果我是愚人會怎樣?”
立即購買
胡塞佩·德·裡貝拉《黑暗與光明》展覽 | 小皇宮
2024年11月5日–2025年2月23日 (UTC+1)結束
巴黎
繼卡拉瓦喬之後,居住在義大利的西班牙藝術家胡塞佩·德·裡貝拉 (Jusepe de Ribera) 確立了自己作為自然繪畫最迷人的詮釋者之一的地位。作為一位傑出的藝術家,他能夠轉錄個人、肉體和物體的近乎觸覺的現實,他以壓倒性的敏銳度詮釋了日常生活的尊嚴和人類悲劇。
他極其激進,喜歡原始的現實主義、明暗對比的暴力和戲劇性的構圖。與其他人不同,他使用繪畫材料來揭示前所未有的粗糙度。他的畫作既殘酷又富有詩意,對卡拉瓦喬的革命提供了極其個人化的詮釋。此次展覽也將是一個展示這位藝術家的圖形作品的機會,其中包括大量的繪畫和版畫,這在卡拉瓦喬的主要代表人物中是罕見的。最近的發現還使他的羅馬語料庫得以增加,其中包括一組先前被認為是所羅門審判大師的畫作,為他職業生涯的開始提供了新的線索。裡貝拉現在將自己確立為卡拉瓦喬繪畫的主要詮釋者之一,卡拉瓦喬繪畫是最早和最激進的繪畫之一。
立即購買
《中國唐代展》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特展 | 吉美博物館
2024年11月20日–2025年3月3日 (UTC+1)結束
巴黎
“唐朝中國”(618-907)是一場展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王朝之一的傑出作品的展覽。這一獨特而重大的活動是 2024 年 Guimet x 中國計劃的亮點之一。
立即購買
《中國唐代展》法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特展 | 吉美博物館
2024年11月20日–2025年3月3日 (UTC+1)結束
巴黎
“唐朝中國”(618-907)是一場展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王朝之一的傑出作品的展覽。這一獨特而重大的活動是 2024 年 Guimet x 中國計劃的亮點之一。
立即購買
蘇珊·瓦拉東蓬皮杜特展 | 蓬皮杜藝術中心
2025年1月15日–5月26日 (UTC+1)結束
巴黎
蓬皮杜中心為蘇珊娜·瓦拉東(1865-1938)這位標誌性且大膽的藝術家獻上了一本專著,她是其世代中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在她的時代主流藝術潮流的邊緣——立體主義和抽象藝術正在萌芽,而她熱情地捍衛繪畫真實的必要性——她將女性和男性的裸體置於其作品的中心,表現身體時不加修飾且無窺視之感。
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