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追尋太原的必吃榜而來的,現在在修路,門口不太好找,在一條小巷子里,裏面卻別有洞天,面積挺大,我們到時幾乎坐滿,我們點了一個什錦火鍋,雞湯燉的,有丸子,素菜,走油肉,不過走油肉實在太肥,吃不慣,茄子是酸辣的,入味下酒,服務也挺不錯的
跟着女兒來到了她心心念的裡外院,點着名要吃軟麻花和粉湯羊雜。看到小院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好奇,在太原進了一家農家院,說不定菜品不錯。真的不錯!軟麻花好吃,酥糯。羊雜湯好喝,香,加醋更好喝。39路,840公交車可到達。
裡外院門口超級低調,但是很有質感彰顯着其實超級有料。第一進院子長長的,可以看到部分開放式廚房和部分招牌菜的名字。第二進院子可以吃飯也可以拿號。我們去的時候房間裏面已經坐滿了,想坐在房間里需要排號,坐院子里不用拿號,於是我們就坐在了院子里。點了招牌的軟麻花和粉湯羊雜。麻花有一小層酥酥的殼,外酥里嫩,噴香撲鼻,好吃。蘸醬也特別好吃。粉湯羊雜第一口已經非常好吃了,建議加醋,我是加醋之後連吃三碗,也喝了三碗湯,太好吃了,深秋十一月來碗羊雜湯正當其時。最後,他家菜量偏大,這兩個菜我們兩個女生沒吃完,吃完一半打包了另一半。
離開太原的前一晚正是結婚紀念日,就想找一家有點特色的餐廳,無意間搜索到了這家,打車從五一廣場過來不太遠。一進院子就很喜歡這樣的氛圍,仿若走進了農村的家裡,看着裡屋其樂融融的吃飯場景,又像是來到了親戚家裡喝喜酒。院子的裝修原汁原味的農村感覺,看似土土的卻尤其親切,沒有豪華卻有溫馨,也許是高樓大廈看多了,城市裡有如此鄉土氣息的院落特別的招人喜歡。大家可以大聲說話大口喝酒,不用俗套唯有真實,我們被安排在靠窗的小方桌吃飯,小板凳坐的也沒那麼舒服,但勾起了兒時的回憶,想起了外婆家的院子和快樂的童年。菜也是很實在很大份,點的魚和豆腐都十分好吃,還有久違的麻花!服務小哥雖然忙,但依然耐心和善。吃完走的時候仍對這裏戀戀不舍......
經營地道的晉菜,口味非常不錯,環境古色古香,服務熱情周到,價格實惠,性價比高,值得推薦。
也是追尋太原的必吃榜而來的,現在在修路,門口不太好找,在一條小巷子里,裏面卻別有洞天,面積挺大,我們到時幾乎坐滿,我們點了一個什錦火鍋,雞湯燉的,有丸子,素菜,走油肉,不過走油肉實在太肥,吃不慣,茄子是酸辣的,入味下酒,服務也挺不錯的
跟着女兒來到了她心心念的裡外院,點着名要吃軟麻花和粉湯羊雜。看到小院我心裏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好奇,在太原進了一家農家院,說不定菜品不錯。真的不錯!軟麻花好吃,酥糯。羊雜湯好喝,香,加醋更好喝。39路,840公交車可到達。
裡外院門口超級低調,但是很有質感彰顯着其實超級有料。第一進院子長長的,可以看到部分開放式廚房和部分招牌菜的名字。第二進院子可以吃飯也可以拿號。我們去的時候房間裏面已經坐滿了,想坐在房間里需要排號,坐院子里不用拿號,於是我們就坐在了院子里。點了招牌的軟麻花和粉湯羊雜。麻花有一小層酥酥的殼,外酥里嫩,噴香撲鼻,好吃。蘸醬也特別好吃。粉湯羊雜第一口已經非常好吃了,建議加醋,我是加醋之後連吃三碗,也喝了三碗湯,太好吃了,深秋十一月來碗羊雜湯正當其時。最後,他家菜量偏大,這兩個菜我們兩個女生沒吃完,吃完一半打包了另一半。
離開太原的前一晚正是結婚紀念日,就想找一家有點特色的餐廳,無意間搜索到了這家,打車從五一廣場過來不太遠。一進院子就很喜歡這樣的氛圍,仿若走進了農村的家裡,看着裡屋其樂融融的吃飯場景,又像是來到了親戚家裡喝喜酒。院子的裝修原汁原味的農村感覺,看似土土的卻尤其親切,沒有豪華卻有溫馨,也許是高樓大廈看多了,城市裡有如此鄉土氣息的院落特別的招人喜歡。大家可以大聲說話大口喝酒,不用俗套唯有真實,我們被安排在靠窗的小方桌吃飯,小板凳坐的也沒那麼舒服,但勾起了兒時的回憶,想起了外婆家的院子和快樂的童年。菜也是很實在很大份,點的魚和豆腐都十分好吃,還有久違的麻花!服務小哥雖然忙,但依然耐心和善。吃完走的時候仍對這裏戀戀不舍......
經營地道的晉菜,口味非常不錯,環境古色古香,服務熱情周到,價格實惠,性價比高,值得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