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鋪門口在裝修 但是絲毫不影響生意 人很多 不過排隊還是比較快的 店裡麵位子緊張 很熱 溫度比外面高很多 建議買完直接端到隔壁冰粉店吃(在冰粉店隨便買個甜品,也很好吃) 基本上就是17 18一碗的麵 因為不是本地人 沒有比較 感覺還是挺好吃的。
很遺憾這次沒有看到面姑娘。幸運的是,麵條的味道沒有改變。好像味道比較好,豬蹄也不錯。
南門口麵館,據說是貴陽腸旺麵界的天花板,每一個到甲秀樓的遊客必須順道打卡的,當然我也不能錯過!門臉很大,座無虛席,人聲鼎沸,確實熱鬧!各種方言穿插其中,應該都是慕名而來的食客!至於是不是本地人吃麵的地方,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前後左右都是遊客[調皮]麵條還算筋道,類似於竹升麵的口感,澆頭不同作為區分,作為品嚐,選了最為大眾的腸旺麵,顧名思義,就是大腸和血旺,口感怎麼說了,能接受,也算好吃,不過驚艷談不上,畢竟來自以小麵聞名全國的重慶,麵條的佐料不算突出!品嚐而已,沒有流連忘返之感,也許地方飲食文化的差異造成的,所以僅代表個人觀點!
腸旺面之於貴陽,就像熱乾麵之於武漢,螺絲粉之於柳州,你要問為什麼貴陽人大清八早的爬起來排隊,那是因為他們對腸旺面愛得深沉。今天有北京的小夥伴兒來找我玩,決定早餐就帶他們去吃南門口腸旺面,北京小夥伴表示被這排隊的長度嚇到了。哎呀呀,不排隊的腸旺面那一定是不好吃的。左邊這位煮麵的小哥我看怕是個戲精,姿態尷尬的表演了一段煮麵舞。Emmmm好吧,還是能讓我開心起來的。今天點的是雞腸旺,腸旺面+辣子雞的組合,14塊一碗,吶你看料這麼多,也是非常的划算了。腸旺面講究湯清、油紅、面脆、血嫩這四大要素,一碗腸旺面好不好,先從這四個標準來評判。首先講湯,湯一般會用豬大骨和雞骨頭以及每家特殊的香料熬成,南門口的麵湯感覺雞湯味兒偏重一點,喝起來有甘香回味。然後看油,正宗腸旺面里是看不見辣椒的,只會放上紅油,紅油是一般是用菜籽油、豬油和豬腸油,以及糍粑辣椒一起熬制的。南門口的紅油感覺不是很油膩,跟金牌羅記相比這裏的紅油偏淡,可能還有一些雞油在裏面,加重了湯的香味。面是鹼水雞蛋面,貴陽的腸旺面都是用的這種面,面既脆又韌,有嚼勁又不會在碗里粘連成陀,為了不粘連,需抓成小坨放在旁邊發酵一陣,煮麵師父抖開麵糰,丟入漏勺,滾開的開水略烫一下,面就皺縮在一起,再飛入幾片血旺,略過下水,和面一起倒入碗中,整個動作行雲流水。血嫩講的就是這豬血旺了,血旺片得薄如蟬翼,只在滾水裡飛一下立刻撈出,血凝而不老,嫩而不生,口感嫩滑鮮爽。腸旺面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肥腸,必須處理得非常乾淨,完全不帶腥味的肥腸也算少見,除了要洗乾淨之外,非常非常必須放在砂鍋里用幾種香料一起煲到軟爛,入口即化又帶着肥腸的鮮香。值得一提的是,南門口腸旺面口感不是很油膩,而且配料多到爆,連不是主角的脆哨,也是放得彷彿不要錢,他們家應該是我吃過的腸旺面里放最多配料的了。辣雞也很不錯,小塊但不碎,炒制很入味兒,給腸旺面加了很多分。一碗雞腸旺加豆腐乾這種豪華套餐只要16塊,北京小夥伴表示好吃到爆,而且南門口真材實料的給得相當紮實,一碗面吃完就只能拍着肚子坐等飯氣攻心了。最後給個評分,我覺得可以打到85分這個範圍,屬於非常值得一吃!最後我想吐槽一下為什麼全國十大面裏面沒有腸旺面,我不服我不服!打滾不服!
貴陽旅遊,晚上逛甲秀樓肚子餓了,想在附近找個地方特色美食,找了好一陣,都是些毫無特色的店,無意中看見有個夜市街,裏面亂七八糟的東西很是失望,走出夜市街左拐看見這間南門口麵店,飢不擇食的走進去,當時不用排隊,人不多,就點了一份腸旺面和脆哨面,每份十元,不加辣椒,在窗口旁邊看着廚師做面,加了菜后,每一碗都加了滿滿一大勺油進去,不要成本一樣的加,阻止加油已經來不及了,我嘆為觀止。吃進口中覺得味道還不錯,只是太油膩了,每一口都得把油先在碗邊刮掉才入口,真是好奇當地人長期這樣吃法,是否容易高血壓冠心病啊?正吃着,外面竟然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觀察后發現很多人都加了大量的紅油和辣椒,加了大勺大勺的肥腸和油膩的軟哨脆哨,端上桌都在大口大口的猛吃,新鮮滾熱辣地灌進胃裡,真是服了。感覺味道是可以的,但是這種飲食方式不健康,嘗嘗即可。
貴陽腸旺面又叫貴州腸旺面,是貴州地區的一道傳統的美味小吃,發源於貴州貴陽地區,南門口腸旺面生意最紅火,人很多,排隊也快,濃郁地方特色。
老貴陽的老字號麵館。很接地氣。所以門庭若市總是人流不斷的。面的價格十幾塊。先付款然後自取面。棉都是現場直接煮的。來貴陽來打卡一下有必要的。蠻好吃的。
店鋪門口在裝修 但是絲毫不影響生意 人很多 不過排隊還是比較快的 店裡麵位子緊張 很熱 溫度比外面高很多 建議買完直接端到隔壁冰粉店吃(在冰粉店隨便買個甜品,也很好吃) 基本上就是17 18一碗的麵 因為不是本地人 沒有比較 感覺還是挺好吃的。
很遺憾這次沒有看到面姑娘。幸運的是,麵條的味道沒有改變。好像味道比較好,豬蹄也不錯。
南門口麵館,據說是貴陽腸旺麵界的天花板,每一個到甲秀樓的遊客必須順道打卡的,當然我也不能錯過!門臉很大,座無虛席,人聲鼎沸,確實熱鬧!各種方言穿插其中,應該都是慕名而來的食客!至於是不是本地人吃麵的地方,就不得而知了,因為前後左右都是遊客[調皮]麵條還算筋道,類似於竹升麵的口感,澆頭不同作為區分,作為品嚐,選了最為大眾的腸旺麵,顧名思義,就是大腸和血旺,口感怎麼說了,能接受,也算好吃,不過驚艷談不上,畢竟來自以小麵聞名全國的重慶,麵條的佐料不算突出!品嚐而已,沒有流連忘返之感,也許地方飲食文化的差異造成的,所以僅代表個人觀點!
腸旺面之於貴陽,就像熱乾麵之於武漢,螺絲粉之於柳州,你要問為什麼貴陽人大清八早的爬起來排隊,那是因為他們對腸旺面愛得深沉。今天有北京的小夥伴兒來找我玩,決定早餐就帶他們去吃南門口腸旺面,北京小夥伴表示被這排隊的長度嚇到了。哎呀呀,不排隊的腸旺面那一定是不好吃的。左邊這位煮麵的小哥我看怕是個戲精,姿態尷尬的表演了一段煮麵舞。Emmmm好吧,還是能讓我開心起來的。今天點的是雞腸旺,腸旺面+辣子雞的組合,14塊一碗,吶你看料這麼多,也是非常的划算了。腸旺面講究湯清、油紅、面脆、血嫩這四大要素,一碗腸旺面好不好,先從這四個標準來評判。首先講湯,湯一般會用豬大骨和雞骨頭以及每家特殊的香料熬成,南門口的麵湯感覺雞湯味兒偏重一點,喝起來有甘香回味。然後看油,正宗腸旺面里是看不見辣椒的,只會放上紅油,紅油是一般是用菜籽油、豬油和豬腸油,以及糍粑辣椒一起熬制的。南門口的紅油感覺不是很油膩,跟金牌羅記相比這裏的紅油偏淡,可能還有一些雞油在裏面,加重了湯的香味。面是鹼水雞蛋面,貴陽的腸旺面都是用的這種面,面既脆又韌,有嚼勁又不會在碗里粘連成陀,為了不粘連,需抓成小坨放在旁邊發酵一陣,煮麵師父抖開麵糰,丟入漏勺,滾開的開水略烫一下,面就皺縮在一起,再飛入幾片血旺,略過下水,和面一起倒入碗中,整個動作行雲流水。血嫩講的就是這豬血旺了,血旺片得薄如蟬翼,只在滾水裡飛一下立刻撈出,血凝而不老,嫩而不生,口感嫩滑鮮爽。腸旺面中最重要的主角之一,肥腸,必須處理得非常乾淨,完全不帶腥味的肥腸也算少見,除了要洗乾淨之外,非常非常必須放在砂鍋里用幾種香料一起煲到軟爛,入口即化又帶着肥腸的鮮香。值得一提的是,南門口腸旺面口感不是很油膩,而且配料多到爆,連不是主角的脆哨,也是放得彷彿不要錢,他們家應該是我吃過的腸旺面里放最多配料的了。辣雞也很不錯,小塊但不碎,炒制很入味兒,給腸旺面加了很多分。一碗雞腸旺加豆腐乾這種豪華套餐只要16塊,北京小夥伴表示好吃到爆,而且南門口真材實料的給得相當紮實,一碗面吃完就只能拍着肚子坐等飯氣攻心了。最後給個評分,我覺得可以打到85分這個範圍,屬於非常值得一吃!最後我想吐槽一下為什麼全國十大面裏面沒有腸旺面,我不服我不服!打滾不服!
貴陽旅遊,晚上逛甲秀樓肚子餓了,想在附近找個地方特色美食,找了好一陣,都是些毫無特色的店,無意中看見有個夜市街,裏面亂七八糟的東西很是失望,走出夜市街左拐看見這間南門口麵店,飢不擇食的走進去,當時不用排隊,人不多,就點了一份腸旺面和脆哨面,每份十元,不加辣椒,在窗口旁邊看着廚師做面,加了菜后,每一碗都加了滿滿一大勺油進去,不要成本一樣的加,阻止加油已經來不及了,我嘆為觀止。吃進口中覺得味道還不錯,只是太油膩了,每一口都得把油先在碗邊刮掉才入口,真是好奇當地人長期這樣吃法,是否容易高血壓冠心病啊?正吃着,外面竟然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觀察后發現很多人都加了大量的紅油和辣椒,加了大勺大勺的肥腸和油膩的軟哨脆哨,端上桌都在大口大口的猛吃,新鮮滾熱辣地灌進胃裡,真是服了。感覺味道是可以的,但是這種飲食方式不健康,嘗嘗即可。
貴陽腸旺面又叫貴州腸旺面,是貴州地區的一道傳統的美味小吃,發源於貴州貴陽地區,南門口腸旺面生意最紅火,人很多,排隊也快,濃郁地方特色。
老貴陽的老字號麵館。很接地氣。所以門庭若市總是人流不斷的。面的價格十幾塊。先付款然後自取面。棉都是現場直接煮的。來貴陽來打卡一下有必要的。蠻好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