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州橋是免費的,1400年來僅存的,抗過了洪水地震,雕刻精細,水裡有很多野生魚,讓小孩子瞭解歷史,把課文中的趙州橋搬進現實
趙州橋又稱安濟橋,當地俗稱大石橋。建於隋開皇后期至大業初年(公元595年-605年),距今已1400多年曆史,由隋朝匠李春設計建造,北宋時期哲宗皇帝北巡時賜名“安濟”。
趙州橋為大型單跨圓弧敞肩石拱橋,主拱由28道拱券縱向並列而成。全長64.4米,橋面寬9米,沿至兩側拱腳處均為9.6米,主拱由28道拱券縱向並列砌築而成,淨跨37.02米,拱矢(拱頂至拱腳水平線距離)7.23米,主拱兩端靠拱堍的兩個小小拱頂至拱腳水平線距離)7.23米,主拱兩端靠拱堍的兩個小小拱頂至拱腳水平線距離)7.23米,主拱兩端靠近581258521215752121257521257505055
趙州橋是世界現存科學水準極高、藝術形象極美的古代石拱橋,在世界建築史上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自古即為「天下之雄勝」。1961年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9月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為第十二處“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並贈牌樹碑作紀念。
趙州橋是免費的,1400年來僅存的,抗過了洪水地震,雕刻精細,水裡有很多野生魚,讓小孩子瞭解歷史,把課文中的趙州橋搬進現實
趙州橋,被稱為趙縣大石橋,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趙縣,又稱安濟橋,是世界上現存最早、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單孔敞肩石拱橋。趙州橋主拱由28道拱卷縱向並列砌築,橋長64.4米,凈跨37.02米,這樣巨型跨度,在當時是一個空前創舉,比歐洲早數百年。
踏上趙州橋,彷彿觸摸到了千年的時光脈絡。這座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的敞肩石拱橋,橋身線條流暢,巨大的拱券穩穩橫跨洨河,“敞肩拱”設計巧奪天工,盡顯古人智慧。精美的欄板浮雕上,龍獸神態各異、栩栩如生,彷彿隨時會破壁而出。站在橋上,耳邊似有車馬喧囂穿越歷史而來,腳下流水潺潺,既震撼於古橋歷經千年風雨仍屹立不倒的堅韌,又沉醉於它與周邊山水相融的古樸之美。
【景色】1400年的古石橋,跟着課本去旅行目的地之一,中國保存最完整的古石橋之一,中國四大名橋,值得打卡【趣味】主要以研學和参觀為主【性價比】較好,免費的,周邊還有柏林禪寺和永通橋可参觀,距離石家莊火車站有40公里,火車站有1101路可直達趙州橋!
趙州橋是中國古代橋樑建築的傑出代表,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和工程價值。如果你對歷史、建築或文化感興趣,趙州橋絕對值得一去,目前景點預約即可,無需買票。以下是趙州橋的亮點:1. **歷史悠久** - 趙州橋建於隋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敞肩石拱橋。 - 它見證了中國古代橋樑技術的發展,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 2. **建築工藝精湛** - 趙州橋採用敞肩拱設計,不僅減輕了橋身重量,還增強了泄洪能力,體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 橋身雕刻精美,展現了古代石雕藝術的高超技藝。3. **文化意義** - 趙州橋在中國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許多古代文獻和詩歌中都提到它,反映了它在歷史上的影響力。 - 它也是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象徵,展示了古代中國在橋樑工程方面的領先水平。 4. **景觀優美** - 趙州橋橫跨洨河,周圍環境優美,尤其在春夏季節,景色宜人,適合拍照和觀光。 - 橋體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展現了古代建築與自然的和諧。 5. **旅遊體驗** - 趙州橋景區內有博物館,展示了橋樑的歷史、建造工藝及相關文物,幫助遊客更深入了解其背景。 - 周邊還有古村落和文化遺址,可以一併遊覽,感受當地的歷史文化氛圍。趙州橋不僅是一座橋樑,更是中國古代科技與文化的象徵。如果你對歷史、建築或文化感興趣,趙州橋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
趙州橋始建於隋代,工匠李春建造,距今有1400年歷史,大橋洞兩邊各有兩個小橋洞,橋面欄板上雕刻着各種龍的圖案。這是小學語文課文里的內容,已為中國人所熟識。 實際上目前的橋除了基本架構外,都是解放以後翻新的。那些饕餮、游龍、斗恭弘=叶 恭弘欄板都是當代的產物,但在橋邊陳列館里,有十幾塊各個朝代的欄板,據說一塊斗子卷恭弘=叶 恭弘欄板是隋代的。這些都是修橋時,從河底挖出來的。 與趙州橋相隔不遠有一座公路橋,原本人們從公路經過,可以很近地看到趙州橋,大概是為了不讓過往行人看到橋,在兩橋之間修了一座廊橋,廊頂正好擋住公路橋上人的視線。否則誰還到公園裡來看橋呢? 橋下的河水仍舊是封閉的,只是長度比上次來長了很多。而那條因橋而有名的洨河從緊鄰的旁邊流過,為何不把真正的洨河連通過來呢?
從北京向西向南駕車行駛300多公里,就到了石家莊趙縣,在這裏我們將去造訪那座舉世聞名的古橋——趙州橋。 趙州橋景區面積不大,走進正門,一塊影壁映入眼帘,茅以升先生的文字和浮雕故事,述說著古橋的傳奇與歷史。我們仔細看了,這並不是收錄在小學生語文課本上的那一段。繞過影壁,小放牛的民歌將我們帶入八仙大道。據傳,在大橋建好這天,八仙之一的張果老背着褡褳,裝着日月星辰倒騎着它的小毛驢,與之結伴而來還有一位神仙——柴王。柴王推着一輛獨輪車,車上載着五嶽三山,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測試石橋的承重。 穿過八仙大道,1400多歲的石橋就出現在眼前了。水中彩虹般的倒影,與真實的石拱形成了一個橄欖形。一道大彩虹的拱橋上,肩頭分別扛着四條小彩虹的石拱,這樣設計的好處除了美觀,還解決了自重和行洪的問題。 走在橋上,用手撫摸着欄杆兩側的精美石雕,雕刻以龍的圖案居多,古人用龍這種中華民族的圖騰,護佑石橋,護佑洨河兩岸的生靈。我想,發生在上個世紀60年代的那場兇猛洪水,是否也是水位抬升至接近橋面時,看到了橋正中間的那條龍,才決定撤退的吧!難怪古橋能歷經8次地震,近10次洪水之後,仍毫髮無損地昂首矗立。 橋上中心位置的一道車轍和橢圓形的小圓坑,及毛驢的蹄痕,彷彿向我們證實着,當年柴王和張果老測試承重的故事是真實存在的。 通過驗收的喜悅讓魯班忘記了給大橋起名字,當地人給他起了一個小名——大石橋。直到400年後的一天,來了一位大人物——宋哲宗。當他走過這座既實用又美觀的大石橋后,龍顏大悅,賜名——安濟橋!從此,趙縣大石橋即刻揚名九州。又過了千年的1933年,又來了一個大人物,他就是中國近代著名建築學家梁思成。“滄州獅子定州塔,正定菩薩趙州橋”,尋着當地人口口相傳的順口溜,梁思成找到了趙州橋。梁先生將大橋歷史以及建造工藝分析整理髮布之後,趙州橋即刻世界聞名。 我們站在李春的銅像前,彷彿穿越時光隧道,回到了隋朝,見證着在這位大國工匠,領導能工巧匠們用智慧和汗水,完成這件世界橋樑史上眾多第一的精品。 幾張趙州橋的明信片寄出,抬腳邁出景區門口的古橋郵局,便結束了造訪古橋的行程。 回京的路上,駕車穿過一座彩虹造型的拱橋時,彷彿看見了趙州橋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