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時光之門,踏入博物館的奇妙世界
宜昌博物館是一座集歷史、自然、民俗、古建為一體的綜合性國家一級博物館,也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
歷史發展
其前身為1980年成立的宜昌地區博物館,1992年地市合併後更名,2014年改建,2019年9月重新開放。
建築布局
位於宜昌東站片區,主體建築面積43,001平方米,展陳面積12,988平方米。建築由中國傳統龍形紋飾抽象生成,有銅質「歷史之窗」,屋頂鐫刻「太陽人石刻」。
館藏文物
現有各類藏品58,727件(套),珍貴文物1,623套、2,555件。包括「楚季」銅甬鐘、虎鈕錞于、春秋木質建鼓等。
陳列展覽
有遠古西陵、巴楚夷陵、千載峽州、近代宜昌4個基本陳列,風情三峽、古城記憶、書香墨韻3個專題陳列,開闢鴻蒙、物競天擇(貝林廳)、數字展廳3個特展陳列。
開放時間
周二至周五09:00-17:00開放,周一閉館,周六、周日及法定節假日09:00-17:30開放。
參觀結語
此次宜昌博物館之行,仿若一場穿越時空的夢幻之旅。踏入館內,那精心營造的歷史情境,逼真得讓我瞬間迷失於歲月的洪流之中。每一處展陳,皆似歷史長河裡的一顆明珠,散發著往昔的光輝,將我緊緊環繞,親身體驗著那些被歲月塵封的故事。
而四樓那獨具匠心的戶外沉浸式古街區,更是令人難以忘懷。它宛如一座橋樑,橫跨在歷史與現代之間,讓古老的文明在當下鮮活靈動,使我深深沉醉於這奇妙的交融,感受著宜昌獨特而深厚的文化底蘊,不虛此行。
EtherealEffervescentZephyr
踏入宜昌博物館的 “巴楚夷陵” 展廳,彷彿踏入了一條時光隧道,帶我穿越回了那個巴楚文化交織碰撞的古老時代,讓人沉浸其中,感受頗深。展廳內豐富的文物和詳實的史料,生動地展現了巴楚兩國文化在宜昌地域的相互影響、滲透和排斥。從精美的青銅器、漆器、陶器上,能看到巴文化的質樸與楚文化的浪漫相互融合。比如一些青銅器上,既有巴人獨特的圖騰和紋飾,又兼具楚人精湛的鑄造工藝,這種文化的交融讓人不禁感嘆古人的智慧和創造力。看著這些文物,彷彿能看到巴楚兩地的人們在這片土地上交流、貿易、通婚,文化在無形之中相互傳遞、相互借鑒,逐漸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巴楚夷陵文化風貌,這是一種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讓人對這片土地的歷史底蘊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五一期間帶孩子參觀博物館,他們體驗時代變遷。走進一樓的“開闢鴻蒙”展廳,就像開啟了一場宇宙與生命起源的探索之旅。通過場景復原、多媒體影像以及地質沙盤,我瞭解了宇宙的浩瀚、銀河系與太陽系的奧祕,那些關於生命起源與發展的知識,彷彿帶著我穿越時空,親眼見證了地球上生命的誕生與進化。一旁的“物競天擇”展廳,陳列著肯尼斯·尤金·貝林先生捐贈的200餘件珍稀動物標本,非洲象、非洲獅等動物標本栩栩如生,它們不僅展示了大自然的神奇與壯美,也讓我深刻感受到了生命的頑強與珍貴,以及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重要性
館內佈局合理,文物非常精美。 還別出心裁地展示了當地的美食,製作得栩栩如生。 最有特色的是頂樓有當地民俗和非遺展示,佈置得很漂亮。 一層有貝林先生捐贈的展廳。貝林先生為生態環境保護做出的貢獻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致敬。
20240402上午:1、宜昌博物館是宜昌市區內的國家一級博物館,建築面積4.3萬㎡,始建於1980年、2019年遷於現址,新館外形呈方形,四層,展館規模龐大,截止2023年末館藏文物5.9萬件/套,鎮館之寶為三角暗紋磨光黑陶罐、楚季銅甬鍾、壁形龍紋包金箔銅飾片、變形蟠虺紋漆木方壺等,是人文學習、古風寫真的好去處。①地址: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柏臨河路北②交通:公交直達,開車很好停③旺季:無④用時:3小時 ⑤票價:免費,周一閉館2、室外景觀主要在北側,是一片江南園林景緻,人工湖旁散落着亭榭、石像生(石人和石獸,立於古代帝王和大臣陵墓的地面部分)、石碾、石碑等景觀和文物。3、室內展廳有13個,分別為:①物競天擇:位於一樓,介紹了自然界和長江的生態知識,內有大量動物標本,分北方針恭弘=叶 恭弘林、北極圈、卡拉哈里沙漠、非洲稀樹草原、遷徙與洄遊、生存之道、長江大保護、危機與希望8個單元②開闢鴻蒙:位於一樓,介紹了宇宙和地球遠古時期的知識,分銀河系、太陽系、地球起源、生命起源、生命之光、地球結構、岩石礦物、宜昌地質8個單元③遠古西陵:位於二樓,介紹了宜昌地區的人類發展史和名人軼事,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2個單元④巴楚夷陵:位於二樓,介紹了巴人和楚人的文化,分巴源清江、楚望沮漳、華美漆器、喪葬禮俗4個單元。該廳出口處的殘障人士觸摸服務很貼心⑤千載峽州:位於二樓,介紹了宜昌地區自南北朝至明朝的1200多年間的人文歷史,分泥火天成(陶器)、施釉塗彩(瓷器)、爍石鏤金(金屬器)、鏡正衣冠(銅鏡)、幣通天下(貨幣)、制印為信(印章)、以玉比德(玉器)、造像石刻(造像)8個單元⑥1號臨展廳(甲辰龍年文物精品展):位於二樓,展示有與龍相關的大量文物,分生肖信仰、飛龍在天、龍行盛世3個單元⑦近代宜昌:位於三樓,介紹了自清光緒二年(1876年)中英簽訂《煙台條約》后宜昌歷史角色的轉變,分開埠通商、川漢鐵路、宜昌抗戰3個單元⑧風情三峽:位於三樓,展示宜昌地區的民俗風情,分漁樵耕讀、鄉風民俗、土家婚俗、宜昌皮影、木雕藝術、宜昌廟會、宜昌端午7個單元⑨1號臨展廳(館藏人物畫特展):位於三樓,展期到2024年3月31日,展示了館藏的古代人物畫,分蕙心蘭質、淡泊明志、煙火尋常、寶相莊嚴、存乎鑒借5個單元⑩方誌館:位於四樓……字數超限,在最後一張圖片里繼續
宜昌博物館位於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崗區柏臨河路。1993年6月宜昌博物館建成並投入使用,佔地面積近1萬平米。2013年,宜昌博物館新館項目啟動,項目規劃用地面積近50畝,總建築面積4.3萬平米。2019年9月,宜昌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宜昌博物館藏品主要通過考古發掘和捐贈途徑取得,截至2019年末,共有35615件/套,其中珍貴文物1623件/套。現有的文物藏品中,絕大多數為考古發掘的出土文物,以青銅器為主。館內文物藏品分為出土文物和字畫兩大類。其類別有石器、陶瓷器、銅器、鐵器、漆木器、金銀器、玉器、字畫、錢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