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博物院是一座濃縮了十三朝古都精華的"城市會客廳"。依託小雁塔景區而建,將千年古剎與現代展館完美融合,建築本身就如同一件唐風藝術品。館藏文物11萬件,從西周青銅器到唐代三彩,從漢代瓦當到明清書畫,系統展現了西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的文明交融史。鎮館之寶"唐三彩騰空馬"動態十足,唐代侍女俑群像栩栩如生,而全球唯一的"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更是讓人驚嘆古人的智慧。負一層的長安城沙盤模型,生動再現了盛唐都城的宏大格局。二層的"絲路梵音"展廳,通過佛教造像和樂器展現了文化交流的盛況。相比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人潮湧動,這裏参觀體驗更為舒適。庭院式的布局讓遊客能在觀展之餘,在小雁塔下品茶休憩。免費開放、講解細緻、文創精美,特別是傍晚時分,夕陽為古塔披上金紗,恍若穿越時空。唯一的遺憾是部分展陳略顯陳舊,但瑕不掩瑜,這裏仍是讀懂長安故事的最佳課堂之一。
西安博物院是依託於文物保護單位-唐代薦福寺遺址及其標誌性建築小雁塔而建立的一座集文物收藏保護、學術研究、展示、社會教育、園林休閒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博物館。 其核心區域正是原唐代皇家寺院薦福寺的所在地,而寺內現存珍貴、醒目的歷史遺存——小雁塔,則成為博物院獨特的地標和靈魂。因此,薦福寺遺址與小雁塔不僅是西安博物院建立的根基與核心載體,更是博物院重要的戶外歷史展區與參觀焦點。博物院的主體建築則位於古寺遺址的北側,三者(古寺遺址、古塔、現代博物館建築)有機融合,共同構成了一個「館、塔、寺、園」 四位一體的獨特文化空間,生動展現了西安從古至今的歷史文脈。
西安博物院於2007年5月18日正式對外開放。其建立旨在全面展示西安(古長安)作為十三朝古都的輝煌歷史與燦爛文化,彌補了此前西安城市歷史綜合性博物館的空白。
館藏特色: 博物院收藏了西安各歷史時期的珍貴文物約13萬件,其中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超過1萬件。藏品上溯史前,下止明清,尤以週、秦、漢、唐等盛世王朝的文物特色,包括青銅器、玉器、金銀器、陶瓷器、壁畫、碑石墓誌、佛教造像等,系統反映了古都長安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及對外交流。
主體陳列: 基本陳列《古都西安》以西安城市發展史為主線,透過大量珍貴文物、模型、圖表和多媒體手段,分階段展示了西安作為都城(週豐鎬、秦歷鹹陽、漢長安、隋唐長安)和府城(宋元明清)的演變與成就。
獨特環境: 博物院大的特色在於其環境。遊客不僅能參觀現代化的展廳,更能漫步於包含小雁塔、薦福寺古建築群(如明代鐘樓,內有金代古鐘)、古代石雕藝術展區和園林景觀的廣闊遺址公園內,在歷史現場感受千年古都的風韻。 「雁塔晨鐘」的景緻更是聞名遐邇。
世界遺產: 作為「絲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遺產點之一,小雁塔及其所在的薦福寺歷史區域,是西安博物院價值的重要體現。
功能定位: 博物院不僅是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與展示中心,也是市民休閒娛樂、接受歷史文化薰陶的城市文化公園,承擔重要的社會教育與文化交流職能。
西安博物院是一座濃縮了十三朝古都精華的"城市會客廳"。依託小雁塔景區而建,將千年古剎與現代展館完美融合,建築本身就如同一件唐風藝術品。館藏文物11萬件,從西周青銅器到唐代三彩,從漢代瓦當到明清書畫,系統展現了西安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的文明交融史。鎮館之寶"唐三彩騰空馬"動態十足,唐代侍女俑群像栩栩如生,而全球唯一的"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更是讓人驚嘆古人的智慧。負一層的長安城沙盤模型,生動再現了盛唐都城的宏大格局。二層的"絲路梵音"展廳,通過佛教造像和樂器展現了文化交流的盛況。相比陝西歷史博物館的人潮湧動,這裏参觀體驗更為舒適。庭院式的布局讓遊客能在觀展之餘,在小雁塔下品茶休憩。免費開放、講解細緻、文創精美,特別是傍晚時分,夕陽為古塔披上金紗,恍若穿越時空。唯一的遺憾是部分展陳略顯陳舊,但瑕不掩瑜,這裏仍是讀懂長安故事的最佳課堂之一。
西安博物院鎮院之寶她們真的好可愛!超可愛!無敵可愛!一千四百年前的唐代仕女俑!胖胖的!萌萌噠!她們或微笑,或沉思,不施脂粉,素麵朝天,穿越時空,在來來往往的人群中,等待與你相遇!
我們從展台拿到了一張票(需要出示護照:免費入境)。場地很漂亮。博物館裏擠滿了不同朝代的歷史。在地面上散步後,你看到小寶塔也很有趣。我們拍了很多照片。是的,我推薦如果在西安。
有很多文化及各種的展覧 像是這次我就參觀了世界銀飾銀器及清朝使用的各種銀飾 美不勝收 誏人眼花潦亂 吸眼球長知識 見識
博物館絕對值得一遊,瞭解更多西安的歷史和西安作爲絲綢之路的一部分的戰略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