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客遊覽須知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名叫玄奘的高僧。他聰明過人,心懷對佛法的熾熱追求。玄奘覺得國內對於佛經的解讀各有不同,這讓他滿心疑惑。他想着要去遙遠的印度,把純正的佛法帶回來帶着這樣堅定的想法,玄奘勇敢地出發了。這一路上,那叫一個艱難!驕陽似火的沙漠差點把他烤乾,冰天雪地的高山險些把他凍僵,還有那些凶神惡煞的強盜和張牙舞爪的野獸,隨時都可能要了他的命。可玄奘就像個超級英雄,毫不退縮,一步一步堅定地朝着印度走去。歷經艱辛,終於抵達印度。在那裡,他跟着一位厲害的大師刻苦學習,就像一塊乾涸的海綿拚命吸收着佛法的知識。學成歸來的玄奘,帶着珍貴的佛經,成了大唐的名人。這時,唐高宗李治為了紀念母親文德皇后,修建了一座氣派非凡的大慈恩寺。李治聽說了玄奘的傳奇經歷,立馬邀請他來當大慈恩寺的首任主持。玄奘來到大慈恩寺后,他帶着徒弟們,日夜不停地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為了能把這些珍貴的佛經妥善保存,唐高宗又下令在寺里建了一座高大壯觀的大雁塔。從此以後,大慈恩寺因為玄奘和他的徒弟們,變得熱鬧非凡。大家都來這裏學習佛法,感受佛教的智慧和魅力。如今,當我們走進大慈恩寺,彷彿還能穿越時空,感受到當年玄奘和徒弟們專註翻譯佛經的情景。
在大唐盛世,有一位名叫玄奘的高僧。他聰明過人,心懷對佛法的熾熱追求。玄奘覺得國內對於佛經的解讀各有不同,這讓他滿心疑惑。他想着要去遙遠的印度,把純正的佛法帶回來帶着這樣堅定的想法,玄奘勇敢地出發了。這一路上,那叫一個艱難!驕陽似火的沙漠差點把他烤乾,冰天雪地的高山險些把他凍僵,還有那些凶神惡煞的強盜和張牙舞爪的野獸,隨時都可能要了他的命。可玄奘就像個超級英雄,毫不退縮,一步一步堅定地朝着印度走去。歷經艱辛,終於抵達印度。在那裡,他跟着一位厲害的大師刻苦學習,就像一塊乾涸的海綿拚命吸收着佛法的知識。學成歸來的玄奘,帶着珍貴的佛經,成了大唐的名人。這時,唐高宗李治為了紀念母親文德皇后,修建了一座氣派非凡的大慈恩寺。李治聽說了玄奘的傳奇經歷,立馬邀請他來當大慈恩寺的首任主持。玄奘來到大慈恩寺后,他帶着徒弟們,日夜不停地翻譯從印度帶回來的佛經。為了能把這些珍貴的佛經妥善保存,唐高宗又下令在寺里建了一座高大壯觀的大雁塔。從此以後,大慈恩寺因為玄奘和他的徒弟們,變得熱鬧非凡。大家都來這裏學習佛法,感受佛教的智慧和魅力。如今,當我們走進大慈恩寺,彷彿還能穿越時空,感受到當年玄奘和徒弟們專註翻譯佛經的情景。
慈恩寺是西安古寺之一。位於西安城東南八里。在唐長安城晉昌坊東部。原為隋"無漏寺",唐武德初年廢。貞觀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太子李治為追念亡母文德皇后(長孫皇后)立為大慈恩寺。該寺南臨黃渠,水竹森邃,風景秀麗,為京都之最。時寺內重樓復殿,瓊宇精舍,共十三院,總1897間,度僧300人。因是唐高宗李治為追念亡母所建皇家寺院,具有其他寺院望塵莫及的顯赫地位和宏大規模。這座寺院當年面積達340畝,是現在寺院面積的7倍。寺成之日,高宗親幸至寺,佛像幡華並從宮中出,以太常九部樂送額至寺。大慈恩寺里遍植奇卉名木,景色怡人,鳥語花香。《唐語林》:慈恩浴室院有牡丹兩叢,每開有五六百朵。《唐詩紀事》;長安三月十五日,兩街看牡丹甚盛。慈恩寺元果院花最先開,太平院開最後,又有凌霄花……。該寺西院建有七級佛塔,稱"大雁塔"。說大慈恩寺,就得先說大雁塔,因為大雁塔即"大慈恩寺佛塔",而大慈恩寺就是玄奘大師主持、設計、督造,甚至親身背磚運石,修造起來的。可以說,沒有玄奘法師就沒有大雁塔。“大雁塔”是玄奘法師留給世人的一座精神之塔。大雁塔高七層,塔身為方形四角錐體,唐代詩人有“七層摩蒼穹”“高標跨蒼天”的描寫,誇張得神馳意飛。再加上“突兀壓神州”“登臨駭孤高”的慨嘆,更讓你心懷一種敬畏,走近大雁塔時,惟有仰視了,那種莊嚴肅穆的神聖感,會不由自主的從內心深處滋生。
大雄寶殿是大慈恩寺的正殿,為磚木結構,寬闊台階中間有雙龍和蓮花浮雕,殿內樑柱高大,彩繪蟠龍飛天,梁懸燈飾錦幡,供奉着三身佛。 大慈恩寺是中國佛教法相唯識宗的祖庭,唐代長安四大譯經場之一,玄奘法師在此翻譯佛典,眾多高僧如神昉法師等在此駐錫,使其成為當時中國佛教的高等學府和研究中心。寺內的二聖三絕碑,即唐太宗李世民撰文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和唐高宗李治撰文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由褚遂良手書,具有極高的歷史和書法藝術價值。還有雁塔晨鐘、佛舍利等珍貴文物。大慈恩寺保存着許多古建築、古書畫和唐代壁畫等,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壁畫之一,大雁塔造型簡潔穩重,格調莊嚴古樸,是建築藝術的佳作。
這個一定要去的地方,歷史文化直的要了解
來西安先去的小雁塔,後來的大雁塔。到了大雁塔之後請的官方講解員(任愛老師)。任愛老師非常細緻、認真的給我們講解了大殿建築、大雁塔的歷史以及玄奘法師的一聲。在37℃的酷夏,兩個小朋友聽的非常認真。還在悄悄的跟我表示 這個導遊老師講的真好。特次記錄一下,遇到專業的講解老師簡直太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