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沽口炮台遺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遺址博物館和威字炮台遺址。整體上來說實在太簡陋了。博物館里的內容值得一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近代中國海防的歷史。站在炮台上可以俯瞰海河,看千帆競渡,遙想當年的風雲沙場,頗有折戟沉沙鐵未銷之感。炮台的復原程度很差,就是土坡上架了一圈炮,我的感覺是天津市對這個景點不夠重視,炮台北側還有大片空地,應該有機會整體復原大沽口炮台。如果有那一天我想我會再去!
博物館就是一個警示教育,炮台只有遺址,主要看圖片介紹,看看大清朝的任性和無能,讓我們明白落後就挨打的道理,為大中華的崛起和復興而努力
高速公路旁的一處景點,交通對遊客來講極其便利,雖然高速公路的路況差的太多。大沽口炮台是一處室內室外結合的博物館,主要是講大沽口炮台的前世今生,最主要講大沽口炮台的三次戰役。主題就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現在大沽口炮台受《辛丑條約》影響,僅保留一處威字炮台,其餘的4處都已被拆除。站在炮台上,還是可以感受到當年防禦的威武,但也對清王朝深深的失望。目前,該處已經成為愛國教育基地及廉政教育基地,還是一處很不錯的教育場所。門票25元,整體遊玩、學習下來不超過一小時。總體來講,比較推薦。
簡介聽語音大沽口炮台位於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於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河要隘。炮台始建於明代後期,清代多次進行修正。中國軍民冊曾在這裏多次浴血抗擊外國侵略者,1840年至1900年整整60年間,大沽口炮台曾4次被帝國主義列強入侵,1858年(咸豐八年)5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大沽口炮台失陷;1860年的侵華戰爭使天津淪為半封建、辦殖民地,開闢為通商口岸;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並拆毀了大沽口炮台。在1997年將炮台遺址整修對外開放。大沽口炮台現存炮台3座,以威、鎮、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台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重要遺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天津東站乘631、621、613路公交車到城市溏沽再換乘110、936路公交車即可到。
景區不大,就單屬於一個博物紀念館,地理位置稍偏,遊客少,不過如果你是一個歷史愛好者,這裡是了解歷史,進行愛國教育的很好的地方,它記錄了19世紀舊中國一段被列強欺辱的歷史,如果你是一個愛旅遊的人,這裡是天津濱海新區必去景點之一,門票也不貴,美團上20多塊錢。
大沽口炮台,中學歷史就學到了,於是欣然前往。博物館建築是不規則的放射狀,形似炮彈爆炸。館內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大沽戰爭為線索,設立了序廳、京畿海門、沽口禦侮、國門淪陷、結束五個廳,通過豐富的照片、實物和栩栩如生的蠟像來展現當時場景。天津禁煙是早於虎門銷煙的,但是因為規模不大且琦善是奸臣,所以未能讓大家知曉。館內收藏了各個時期的大炮,包括我們自己的和繳獲的英國鐵炮。炮台分為威、鎮、海、門、高五個大炮台,海河南岸3個,北岸兩個,寓意炮台威風凜凜鎮守在大海門戶的高處。現在只剩下了“威”字大炮台,並在香港回歸的時候進行了復原。整個遊覽時間,像我戴着語音講解器,慢慢地看,差不多一個半小時,希望能給想去的朋友有些參考。
現場買30元,這裏買節省8元,現場取票非常方便,出示短信即可。剛進博物館覺得挺無聊的,直到後來聽到了講解,覺得很值得一來。了解了大沽口的四次戰役,都是外國侵略者無恥行徑的見證。天津就是北京的大門,大沽口失守,外國聯軍長驅直入佔領首都。看着銹跡斑斑的炮台,感受着那段屈辱的歷史和愛國官兵的英勇無畏。
第一次参觀這裏還是93年的時候,記得那時候還沒建這座博物館,唯一的印象就是炮台...現在是館內展覽、管外實物展相結合、很有教育意義,整個園區綠化也不錯~遺址紀念館進門右側牆面是一整幅巨型浮雕,加上序言,構成整個展廳的“主題預演”。展示主要分為“京畿海門”、“沽口禦侮”和“國門淪陷”等部分。介紹了大沽口炮台作為要塞,在當時海防中的重要防禦地位,同時展現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入侵,民族不畏列強、抵禦外侵奮勇抵抗的英雄事迹。
大沽口炮台遺址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遺址博物館和威字炮台遺址。整體上來說實在太簡陋了。博物館里的內容值得一看,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近代中國海防的歷史。站在炮台上可以俯瞰海河,看千帆競渡,遙想當年的風雲沙場,頗有折戟沉沙鐵未銷之感。炮台的復原程度很差,就是土坡上架了一圈炮,我的感覺是天津市對這個景點不夠重視,炮台北側還有大片空地,應該有機會整體復原大沽口炮台。如果有那一天我想我會再去!
博物館就是一個警示教育,炮台只有遺址,主要看圖片介紹,看看大清朝的任性和無能,讓我們明白落後就挨打的道理,為大中華的崛起和復興而努力
高速公路旁的一處景點,交通對遊客來講極其便利,雖然高速公路的路況差的太多。大沽口炮台是一處室內室外結合的博物館,主要是講大沽口炮台的前世今生,最主要講大沽口炮台的三次戰役。主題就是: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現在大沽口炮台受《辛丑條約》影響,僅保留一處威字炮台,其餘的4處都已被拆除。站在炮台上,還是可以感受到當年防禦的威武,但也對清王朝深深的失望。目前,該處已經成為愛國教育基地及廉政教育基地,還是一處很不錯的教育場所。門票25元,整體遊玩、學習下來不超過一小時。總體來講,比較推薦。
簡介聽語音大沽口炮台位於天津市東南60公里塘沽區海河於渤海的交匯處,是“外接深洋,內系海口”的“海門古塞”。大沽口是京津門戶,海河要隘。炮台始建於明代後期,清代多次進行修正。中國軍民冊曾在這裏多次浴血抗擊外國侵略者,1840年至1900年整整60年間,大沽口炮台曾4次被帝國主義列強入侵,1858年(咸豐八年)5月,英法聯軍進攻大沽,大沽口炮台失陷;1860年的侵華戰爭使天津淪為半封建、辦殖民地,開闢為通商口岸;1901年9月7日清政府與八國聯軍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並拆毀了大沽口炮台。在1997年將炮台遺址整修對外開放。大沽口炮台現存炮台3座,以威、鎮、海三字命名。大沽口炮台已成為近代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的重要遺物,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天津東站乘631、621、613路公交車到城市溏沽再換乘110、936路公交車即可到。
景區不大,就單屬於一個博物紀念館,地理位置稍偏,遊客少,不過如果你是一個歷史愛好者,這裡是了解歷史,進行愛國教育的很好的地方,它記錄了19世紀舊中國一段被列強欺辱的歷史,如果你是一個愛旅遊的人,這裡是天津濱海新區必去景點之一,門票也不貴,美團上20多塊錢。
大沽口炮台,中學歷史就學到了,於是欣然前往。博物館建築是不規則的放射狀,形似炮彈爆炸。館內以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大沽戰爭為線索,設立了序廳、京畿海門、沽口禦侮、國門淪陷、結束五個廳,通過豐富的照片、實物和栩栩如生的蠟像來展現當時場景。天津禁煙是早於虎門銷煙的,但是因為規模不大且琦善是奸臣,所以未能讓大家知曉。館內收藏了各個時期的大炮,包括我們自己的和繳獲的英國鐵炮。炮台分為威、鎮、海、門、高五個大炮台,海河南岸3個,北岸兩個,寓意炮台威風凜凜鎮守在大海門戶的高處。現在只剩下了“威”字大炮台,並在香港回歸的時候進行了復原。整個遊覽時間,像我戴着語音講解器,慢慢地看,差不多一個半小時,希望能給想去的朋友有些參考。
現場買30元,這裏買節省8元,現場取票非常方便,出示短信即可。剛進博物館覺得挺無聊的,直到後來聽到了講解,覺得很值得一來。了解了大沽口的四次戰役,都是外國侵略者無恥行徑的見證。天津就是北京的大門,大沽口失守,外國聯軍長驅直入佔領首都。看着銹跡斑斑的炮台,感受着那段屈辱的歷史和愛國官兵的英勇無畏。
第一次参觀這裏還是93年的時候,記得那時候還沒建這座博物館,唯一的印象就是炮台...現在是館內展覽、管外實物展相結合、很有教育意義,整個園區綠化也不錯~遺址紀念館進門右側牆面是一整幅巨型浮雕,加上序言,構成整個展廳的“主題預演”。展示主要分為“京畿海門”、“沽口禦侮”和“國門淪陷”等部分。介紹了大沽口炮台作為要塞,在當時海防中的重要防禦地位,同時展現中國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入侵,民族不畏列強、抵禦外侵奮勇抵抗的英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