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是當前世界上建築規模最大的天文館,以“連接人與宇宙”為設計理念,以“激發人們的好奇心”為使命,以“為人們塑造完整的宇宙觀”為願景,鼓勵人們感受星空、理解宇宙、思索未來。上海天文館主建築以優美的螺旋形態構成“天體運行軌道”,獨具特色的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幕影院這三個圓形元素構成“三體”結構,共同詮釋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
位於臨港滴水湖畔的上海天文館於2021年7月18日起正式對公眾開放,展館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主建築以優美的螺旋形態模仿天體運行軌道,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幕影院構成標誌性的“三體”結構,共同詮釋天體運行規律。展館以“塑造完整宇宙觀”為願景,主展區分“家園”“宇宙”“征程”三個部分,激發人們的好奇心,鼓勵人們感受星空,理解宇宙。
上海天文館的建成開放,標誌著上海科技館邁入集科技館、自然博物館、天文館“三館合一”的超大型綜合性科學技術博物館集群發展新階段,將進一步彰顯上海城市軟實力,推進新時代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家園
位於 1F
在無邊無際的宇宙中,我們深居一隅,在一顆藍色彈珠上建立起溫馨的家園。隨著視野的不斷拓展,我們意識到太陽系、銀河系也是我們的家園,是養育我們的一片沃土。遊客步入“家園”展區,追隨古代神話開啟問天之旅,置身於逼真的群星之下,穿行於行星之間。面對太陽系千姿百態的星球,我們不禁好奇:其它星球上有水嗎?有激光嗎?有火山嗎?隕石是否帶來了生命?太陽的鄰居又有哪些?我們究竟身處宇宙何方?
宇宙
位於 2F
“宇宙”二字總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想,無盡的虛空、浪漫的星河、神祕的黑洞,彷彿凝望本身就是永恆。“宇宙”展區共有“時空”、“引力”、“光”、“元素”和“生命”五個主題區,從不同的視角展現宇宙的運行規律,直擊現代天文學核心前沿的概念。在這裡,你將與大師面對面,擁抱人類天文學史上的智慧閃光,從多角度、多學科探索星空深處的天文學奧祕。
征程
位於 2F
“征程”展區,顧名思義就是全景式展現人類探索宇宙奧祕的漫漫征途,從古人的思考到近代天文學革命,當今世界各地的天文台及研究計劃,各種天文衛星,更有我們中國人自己的嫦娥探月、天空實驗室和火星探測計劃。這個展區將更多地依託科學故事和對未來的暢想,來激發遊客對科學探索方法和精神的瞭解,以及更深層次的文化思考。
中華問天
位於 1F
中華天文,歷經數千年的勤勉觀測,產生了浩如煙海的天象記錄,獨特的東方思維更是創造了將天象與帝國命運緊密相連的獨特天學體系,以及有序傳承、持續提升的複雜曆法體系。伴隨西學東漸的沖撞,不斷傳入的科學知識最終改變了傳統天文的形態與功能,也使上海成了中國近代天文學的起點。
航向火星
位於 1F
請注意,飛船接收到來自指揮部的紅色指令,駐紮火星的03號基地內部出現嚴重故障,我們是最近的飛船之一,所有非必要的船員已經臨時編組為特殊救援小隊,前往火星執行救援任務。請船員帶好身分手環,前往飛船船塢聽取任務簡報。
好奇星球
位於 B1
艾文和UU,兩個快樂的小夥伴,他們將一起陪伴小朋友們乘坐火箭,進入兩個神祕的星球——花王星和冰火星,那裡的花是那麼的巨大,那裡的植物是那麼的古怪,那裡的火山噴出來竟然還是冰塊!還等什麼?快點進來探索吧,說不定還會遭遇外星人呢!
上海天文館(上海科技館分館)是當前世界上建築規模最大的天文館,以“連接人與宇宙”為設計理念,以“激發人們的好奇心”為使命,以“為人們塑造完整的宇宙觀”為願景,鼓勵人們感受星空、理解宇宙、思索未來。上海天文館主建築以優美的螺旋形態構成“天體運行軌道”,獨具特色的圓洞天窗、倒轉穹頂和球幕影院這三個圓形元素構成“三體”結構,共同詮釋天體運行的基本規律。
上海天文館門票30但是絕對超值,門票不是很好搶,大家要提前規劃,最後總結幾點個人遊覽建議,第一,建議大家上午遊覽,場館是下午4點閉館 ,如果是下午過去時間就會非常緊張,第二,展項課程預約在檢票以後,每人人每次只能預約一個展項,一定要提前考慮好並做好時間規劃,第三,場館周邊是有非常多好玩的那,可以去滴水湖逛一逛,那裡也有超12萬平米的免費兒童遊樂園,也可以去南匯嘴觀海公園吹吹海風,最後特別提醒目前滴水湖每周六晚上8:00鍾都有超美的煙花秀,時長大多6分鐘交通停車:地鐵自駕均可,停車費4元每小時
上海天文館絕對是我去過最酷的科技館!一進門就被那個巨型地球模型震撼到了,光影效果簡直像在太空看地球!"家園"展區美到窒息,躺在懶人沙发上看360°星空投影,整個人都飄起來了~最驚喜的是月球漫步體驗區,穿上特製鞋真的能感受在月球上蹦蹦跳跳的失重感!球幕影院一定要去,躺着看宇宙大爆炸的場面,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就是位置有點偏,但絕對值得專程跑一趟,天文愛好者會瘋掉的!建議工作日去,人少體驗更好
前段時間打卡了上海天文館,真的被狠狠震撼,不虛此行! 一進館,建築設計就給我帶來強烈視覺沖擊。主建築外觀是優美的螺旋形態,模擬天體運行軌道,圓洞天窗、球幕影院和倒轉穹頂構成獨特的“三體”結構 ,詮釋著天體運行規律。陽光透過圓洞天窗,在地面形成光斑,隨著時間緩緩移動,彷彿時間都被賦予了宇宙的韻律。 場館以“連接人和宇宙”為主題,設置了“家園”“宇宙”“征程”三大主題展廳,還有“中華問天”“好奇星球”“航向火星”特色展區 。“家園”展廳的地球模型太驚艷,真實還原地球自轉和晝夜交替,讓人宛如置身太空俯瞰家園;“宇宙”展廳將宇宙的奧祕層層剝開,從時空誕生到引力、黑洞等內容,我站在“宇宙大年曆”前,感受宇宙的漫長與人類的渺小
非常值得去,趣味性科學性十足,性價比超高。有機會帶著孩子還是要去一趟。
上海天文館:虛擬宇宙的賽博教堂 步入直徑30公尺的球幕影院時,超高清投影在視網膜上重建出138億年前的宇宙大爆炸,座椅下方傳來的量子漲落觸感卻提醒著:這場創世奇觀的門票價值40元。作為全球最大天文館,上海天文館用8K影像、AI講解員與引力波模擬器構建起後現代宇宙認知體系,將浩渺星空壓縮為可消費的科技景觀。當遊客在火星模擬艙自拍時,人類探索宇宙的史詩正被解構為數字時代的碎片化朝聖。 一、星空的算法祛魅 傅科擺的青銅鐘錘在數據中庭劃出虛擬的科里奧利力軌跡,原本揭示地球自轉的科學裝置淪為光影秀的背景道具。AR望遠鏡前,孩子們滑動屏幕將仙女座星雲調至最適濾鏡參數,天體觀測的偶然性與神祕感在技術干預下徹底消逝。最弔詭的是"宇宙大歷史"展廳:量子隧穿效應被簡化為體感遊戲,黑洞視界在5D座椅震動中淪為娛樂工業的感官原料。當射電望遠鏡陣列模型與比特幣礦機並置展示,兩種解碼宇宙的暴力美學在此達成共謀。 二、科學敘事的消費轉譯 文創商店裡,暗物質被製成68元的隕石香薰,引力波化作音符編入128元的宇宙交響樂U盤。月球土壤標本展櫃旁的自動販賣機,正出售著印有愛因斯坦頭像的零度可樂。在"星際穿越"咖啡廳,拿鐵拉花復現的螺旋星雲,將天體物理學的艱深命題降解為可啜飲的消費符號。當觀眾搶購限量版NFT數字星圖時,區塊鏈上的哈希值正悄然置換著人類對銀河的原始想象。 三、技術神學的降臨儀式 全息劇場內,扮演"外星文明"的AI以98%的語音相似度解答人類終極之問,硅基生命的答案遮蔽了碳基思考的多種可能。在"宇宙之聲"體驗艙,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被音效師混音成療愈白噪音,創世餘暉淪為都市焦慮的精神安慰劑。當遊客在太陽塔頂端按下虛擬日珥爆發按鈕,即時生成的3D打印紀念章上,"我創造了太陽活動"的宣言徹底消解了自然力的神聖性。 閉館時,兒童將許願紙條塞進奧爾特星雲模型的分子間隙,這些承載著升學願望的紙片,與展廳內真正的星際塵埃共享著碳基本質。球幕影院關閉的剎那,模擬宇宙的燈光漸暗,浦東的霓虹卻透過玻璃穹頂滲入場館——這座人造天幕終究未能隔絕地面文明的輝光。當最後一班地鐵碾過臨港的暗物質實驗室上方,某塊來自新疆的隕石標本在展櫃中微微震顫,或許它正以每秒600公里的銀河系運動速度,帶著被規訓的宇宙敘事,墜向人類認知的奇點。
上海天文博物館, 設計者:enneadarchitects 這座宏偉的博物館創造了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讓遊客直接接觸真實的天文現象。透過規模、形式和對光線的操控,建築增強了我們對與太陽和地球軌道運動的基本關係的認識。 設計從天文學原理中汲取靈感,喚起了人們對軌道運動的體驗。建築的三種主要形式——圓形天窗、倒置穹頂和球體——都扮演著天文儀器的角色,追蹤太陽、月亮和星星,並提醒遊客,我們的時間概念起源於遙遠的天文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