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始祖陵,值得一看,解說很專業熱情。建築比較新,應該是在原址重建的,裏面僅存的一些碑文很有價值
舜帝陵景區景色宜人,純天然自然風景,令人心曠神怡,現在是楊梅的季節,體驗體驗摘楊梅的樂趣,不錯的選擇,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景色】寧遠縣,地處湖南,廣東,廣西三省交界之處,多山⛰️,風景秀美的地方。舜帝,是華夏民族人文始祖,司馬遷《史記》中記載,舜帝南巡狩,崩於蒼梧之南,葬於江南九疑。寧遠縣南二十多公里的九嶷山,就是舜帝所葬之處。【趣味】很多人對於人文歷史景點沒有興趣,來這裏可能只是為了看看秀麗的風景,60元一張的門票也會讓不少人不想去了。然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來看看真得很有意義。【性價比】價格來說,60元是有些高了,可能是要創建AAAAA級景區了吧,先把價格上去。言歸正傳,真得值得來看看,泱泱五千年華夏文明,作為一个中國人很自豪!
九月十日中午一點多鍾,我們五個人從三分石景區出來,在路旁的盤龍瑤寨吃了午飯,稍作休息,因有兩位同事從沒到過舜帝陵,所以我們陪他們回到舜帝陵景區,重遊舜帝陵。舜帝陵是傳說中的中華始祖之一舜帝的陵墓,這裡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被稱為“中華第一陵”。今年四月三十一日我來過一次,當時湖南經視正在這裏準備直播一個滑翔飛行節目,可是由於風向不對,沒能按時進行,直到下午三點我們回到家,剛好在電視看到了正在進行的直播。那天正值五一期間,景區門口的大廣場周圍彩旗獵獵,遊人眾多,十分熱鬧。記得當時我們沒買九嶷山風景區的套票,只買了舜帝陵的門票,八十元一張。今天是教師節,我們只要拿出教師資格證就可以進去。此時已是下午三點多,太陽當空照,遊人稀少。裏面一條大道,稱為神道,處在陵區中軸線上,中軸線上有午門、拜殿、正殿、寢殿,兩邊有各種配殿和碑廊。此時拜殿和正殿都正在維修,都被遮蓋起來,所以整個陵區景色沒上次來那麼好看。我們只好仔仔細細地参觀旁邊的鐘樓、鼓樓、中華姓氏文化館,有兩個同事還跑去品茶,精挑細選了舜帝玉佩,說是今天最大的收穫是請了一尊舜帝回家。如果說看自然景物,這裏自然比不上三分石,但這裏的人文景觀更勝一籌。幸虧我上次來跟着一位別的遊客請的導遊,聽她講解,否則我也會如一般遊客那樣覺得這裏沒什麼看頭。看這裏就是一個不大的四方形院落,其實這裏的文物眾多,那些石碑都是來歷不凡,這裏的古樹也是寶啊,還有每一株斑竹都在訴說著娥皇和女英的故事。走馬觀花般遊覽這裏,一個小時綽綽有餘,而我們花了將近兩小時。然後急急奔向九嶷山風景區的另一個景點玉琯岩……
舜帝廟原是一座紅牆綠瓦建築,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由照壁、午門、拜亭、正殿、寢殿、省牲亭及左、右朝房構成。圍牆長約540米,佔地約80000平方米。左右兩房有二井,名龍眼井。廟前照壁上的“九嶷山”三個大字,為玉琯岩石刻的拓片,出於宋代道州刺史方信孺手筆,白底黑字,於三里遠的涼傘坳即清晰可見。入午門,有左、右、中三個石階上於拜亭。拜亭三楹,氣勢雄渾。歷代皇朝派官祭舜陵,即在拜亭舉行祭祀儀式。亭式有一石碑,高2.7米,寬1.8米,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建立之“撫瑤頌碑”。拜亭左壁曾做有清代人李永紹所繪“九嶷山圖”石刻一方,長0.8米,寬0.5米,刻九峰全景。正殿為舜廟之主體建築,重檐斗拱甚為壯觀。其結構與歷代帝王宮殿相同。左右兩側為朝房和碑亭。右側靠圍牆處,大石擁立,樹木清幽,石上刻有“正穴”二字。過正殿沿石級而上為寢殿。內奉舜陵石碑一塊,高3米,寬2米,上刻隸書“帝舜有虞氏之陵”。舜廟四周,楓柏扶蔭,顯得莊嚴而肅穆。旁有香杉15株,大可連抱,質地堅韌,旃香如旃檀,與常杉有異,故名香杉。舜帝廟的大部建築早年已毀,正在進行全面修復,但華夏子孫祭祀舜帝的活動,不論官方還是民間,從來沒有停止,特別是每年清明節前後,前往拜祭的人絡繹不絕
天降祥雲,福星高照,好運連連!漫步舜帝陵,只見殿宇巍峨,碑刻林立,每一處都透露着莊嚴肅穆,彷彿能聽到遠古的鐘聲在耳邊回蕩,感受到先人的智慧與威嚴。
性價比超高,風景很漂亮,空氣很清新。而且舜源峰上還有可愛的小猴子,周末可以去玩玩
作為華夏兒女,來到舜帝陵彷彿穿越了時空隧道,真正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這裡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紅牆黃瓦間透露着古樸莊嚴的氣息,讓人對祖先的智慧和品德心生敬畏,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文化之旅。”- “舜帝陵讓我對德孝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舜帝的故事和精神激勵着我們,在参觀過程中,心靈得到了洗禮,也讓我更加珍惜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的始祖陵,值得一看,解說很專業熱情。建築比較新,應該是在原址重建的,裏面僅存的一些碑文很有價值
舜帝陵景區景色宜人,純天然自然風景,令人心曠神怡,現在是楊梅的季節,體驗體驗摘楊梅的樂趣,不錯的選擇,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景色】寧遠縣,地處湖南,廣東,廣西三省交界之處,多山⛰️,風景秀美的地方。舜帝,是華夏民族人文始祖,司馬遷《史記》中記載,舜帝南巡狩,崩於蒼梧之南,葬於江南九疑。寧遠縣南二十多公里的九嶷山,就是舜帝所葬之處。【趣味】很多人對於人文歷史景點沒有興趣,來這裏可能只是為了看看秀麗的風景,60元一張的門票也會讓不少人不想去了。然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我覺得來看看真得很有意義。【性價比】價格來說,60元是有些高了,可能是要創建AAAAA級景區了吧,先把價格上去。言歸正傳,真得值得來看看,泱泱五千年華夏文明,作為一个中國人很自豪!
九月十日中午一點多鍾,我們五個人從三分石景區出來,在路旁的盤龍瑤寨吃了午飯,稍作休息,因有兩位同事從沒到過舜帝陵,所以我們陪他們回到舜帝陵景區,重遊舜帝陵。舜帝陵是傳說中的中華始祖之一舜帝的陵墓,這裡有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被稱為“中華第一陵”。今年四月三十一日我來過一次,當時湖南經視正在這裏準備直播一個滑翔飛行節目,可是由於風向不對,沒能按時進行,直到下午三點我們回到家,剛好在電視看到了正在進行的直播。那天正值五一期間,景區門口的大廣場周圍彩旗獵獵,遊人眾多,十分熱鬧。記得當時我們沒買九嶷山風景區的套票,只買了舜帝陵的門票,八十元一張。今天是教師節,我們只要拿出教師資格證就可以進去。此時已是下午三點多,太陽當空照,遊人稀少。裏面一條大道,稱為神道,處在陵區中軸線上,中軸線上有午門、拜殿、正殿、寢殿,兩邊有各種配殿和碑廊。此時拜殿和正殿都正在維修,都被遮蓋起來,所以整個陵區景色沒上次來那麼好看。我們只好仔仔細細地参觀旁邊的鐘樓、鼓樓、中華姓氏文化館,有兩個同事還跑去品茶,精挑細選了舜帝玉佩,說是今天最大的收穫是請了一尊舜帝回家。如果說看自然景物,這裏自然比不上三分石,但這裏的人文景觀更勝一籌。幸虧我上次來跟着一位別的遊客請的導遊,聽她講解,否則我也會如一般遊客那樣覺得這裏沒什麼看頭。看這裏就是一個不大的四方形院落,其實這裏的文物眾多,那些石碑都是來歷不凡,這裏的古樹也是寶啊,還有每一株斑竹都在訴說著娥皇和女英的故事。走馬觀花般遊覽這裏,一個小時綽綽有餘,而我們花了將近兩小時。然後急急奔向九嶷山風景區的另一個景點玉琯岩……
舜帝廟原是一座紅牆綠瓦建築,坐北朝南,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由照壁、午門、拜亭、正殿、寢殿、省牲亭及左、右朝房構成。圍牆長約540米,佔地約80000平方米。左右兩房有二井,名龍眼井。廟前照壁上的“九嶷山”三個大字,為玉琯岩石刻的拓片,出於宋代道州刺史方信孺手筆,白底黑字,於三里遠的涼傘坳即清晰可見。入午門,有左、右、中三個石階上於拜亭。拜亭三楹,氣勢雄渾。歷代皇朝派官祭舜陵,即在拜亭舉行祭祀儀式。亭式有一石碑,高2.7米,寬1.8米,為明代萬曆年間所建立之“撫瑤頌碑”。拜亭左壁曾做有清代人李永紹所繪“九嶷山圖”石刻一方,長0.8米,寬0.5米,刻九峰全景。正殿為舜廟之主體建築,重檐斗拱甚為壯觀。其結構與歷代帝王宮殿相同。左右兩側為朝房和碑亭。右側靠圍牆處,大石擁立,樹木清幽,石上刻有“正穴”二字。過正殿沿石級而上為寢殿。內奉舜陵石碑一塊,高3米,寬2米,上刻隸書“帝舜有虞氏之陵”。舜廟四周,楓柏扶蔭,顯得莊嚴而肅穆。旁有香杉15株,大可連抱,質地堅韌,旃香如旃檀,與常杉有異,故名香杉。舜帝廟的大部建築早年已毀,正在進行全面修復,但華夏子孫祭祀舜帝的活動,不論官方還是民間,從來沒有停止,特別是每年清明節前後,前往拜祭的人絡繹不絕
天降祥雲,福星高照,好運連連!漫步舜帝陵,只見殿宇巍峨,碑刻林立,每一處都透露着莊嚴肅穆,彷彿能聽到遠古的鐘聲在耳邊回蕩,感受到先人的智慧與威嚴。
性價比超高,風景很漂亮,空氣很清新。而且舜源峰上還有可愛的小猴子,周末可以去玩玩
作為華夏兒女,來到舜帝陵彷彿穿越了時空隧道,真正感受到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這裡是我們民族文化的根,紅牆黃瓦間透露着古樸莊嚴的氣息,讓人對祖先的智慧和品德心生敬畏,是一次非常有意義的文化之旅。”- “舜帝陵讓我對德孝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舜帝的故事和精神激勵着我們,在参觀過程中,心靈得到了洗禮,也讓我更加珍惜和傳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