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六朝博物館
在南京總統府大門步行幾百米,就可以打卡「六朝博物館」。這個絕對不要錯過。六朝博物館的建築面積是2.3萬多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築面積為1.1萬平方米,地上建築面積為1.2萬平方米。它是中國展示六朝文物最全面的遺址博物館。它的展品有青瓷器、陶俑、墓誌、建築構件、石刻、書畫等大量珍貴文物,還有六朝康城城牆和大型排水設施遺址。六朝的名人故事等,館內展品有1,200多件。是個歷史專題的博物館。也是旅者走入南京,了解南京這座城市的開始。館內的三樓有一面網紅的大窗戶是來六朝博物館拍照的最佳機位。喜歡拍照的朋友一定不要錯過。六朝博物館營業時間:周二至周日(9:00~17:30,17:00停止入場)周一閉館。交通:2號線、3號線大行宮地鐵站5號口出,步行600米左右。
感覺這是一座極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專題博物館。這裡麵,人少文物多,比較安靜!!不用預約,門票才30!主要就是講了南京從公元3世紀初到6世紀末,東吳、東晉、宋、齊、樑、陳六個朝代的歷史故事。就在總統府旁邊,去完總統府,就可以去六朝博物館!感覺在陶俑上,可以看出六朝時期的人喜歡髮型和服飾~~
六朝博物館由貝聿銘團隊設計,建築本身堪稱藝術品,青瓷釉色在光影下確實驚艷。但30元門票撐不起單薄內容——主展廳半小時就能逛完,文物說明牌惜字如金,特展還要額外掏錢。所謂數字互動,就是幾台反應遲鈍的觸控屏。最離譜的是,六朝人俑展櫃竟用淘寶同款"展示盒",裂縫處還貼著透明膠。工作日淪為研學團鬧市,週末反而冷清得像倉庫。除非對"青瓷託盞"有執念,否則在門口拍張曲面牆就夠了,畢竟連文創店都在賣十元三支的簽字筆。
六朝博物館建築風格獨特,展出的青瓷、瓦當等文物精美,能窺見六朝風華。但30元門票性價比不高,場館規模小,展品數量有限,一小時就能逛完。展陳方式老舊,互動體驗幾近於無,文物說明過於簡略。特展需額外購票,文創產品缺乏創意且溢價嚴重。工作日人少尚可,節假日被研學團霸佔,喧鬧如菜市場。除非對六朝歷史特別感興趣,否則不值得專程前往。
來南京一定要逛六朝博物館!這可是貝聿銘之子貝建中團隊設計的,幾何線條搭配變幻光影,韻味十足。館內分四大展廳,從城市、歷史、藝術、人物多方面展示六朝文化。館裡的文物,像青瓷蓮花尊、人面紋瓦當,都很有看頭。逛的時候,感覺像走進了室內園林,竹子、布幔營造出的意境,太絕了!這一趟下來,真的被六朝文化狠狠震撼,收穫滿滿!
探祕六朝博物館:千年風華的時空回溯 踏入六朝博物館的瞬間,就像被捲入了一條時光的隧道,千年之前的歷史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每一步都能觸摸到那個時代獨特的脈搏。 剛走進場館,我便被其極具現代感又不失古韻的建築設計吸引。光線透過玻璃天窗,灑在古樸的展廳裡,柔和而明亮,彷彿在古今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這種巧妙的空間佈局,為六朝文物的展示營造出絕佳氛圍,讓人能毫無阻隔地與歷史對視。 沿著展線前行,從三國東吳到南朝陳,一個個精緻的文物依次映入眼簾。那些造型各異的青瓷,帶著歲月的包漿,每一道紋路都訴說著當時工匠們的精湛技藝;色彩斑駁的陶俑,雖歷經千年,卻依然生動地展現著古人的生活百態。看著它們,我不禁想象,千年前的建康城,車水馬龍、商賈雲集,人們穿著華麗的衣裳,穿梭在熱鬧的街巷,這是何等繁華的景象。 除了文物,館內的多媒體展示和場景復原也給我留下深刻印象。通過互動屏幕,我能深入瞭解六朝的政治、經濟、文化;而復原的建康城街道、貴族庭院,更是讓我身臨其境,感受那個時代的煙火氣息。尤其是書畫展區,一幅幅精美的書法、繪畫作品,或飄逸灑脫,或古樸典雅,彰顯著六朝時期文人墨客的才情與風骨,讓我對“魏晉風度”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 參觀完六朝博物館,我心中滿是震撼與感動。這座博物館不僅是文物的陳列所,更是六朝歷史文化的傳承者,它讓那些沉睡在歲月長河中的記憶重新鮮活起來。它也讓我明白,歷史從未遠去,它就藏在這些文物、文字與影像之中,等待著我們去發掘、去感悟。走出博物館,我仍沉浸在六朝的風華里,收穫了對歷史更濃厚的熱愛和敬畏。
【六朝博物館】是一座用光影寫就的"魏晉風骨詩集"!貝氏建築事務所打造的懸浮竹影廳,將"月映竹影"的江南美學演繹到極致。鎮館之寶青瓷蓮花尊釉色如初,2000餘件文物串聯起"六朝金粉"的雅緻生活。玻璃棧道下的建康城遺址觸手可及,AR互動讓《竹林七賢圖》中的名士揮麈談玄。特展廳裡,顧愷之的"洛神"在數字捲軸上翩躚重生。這裡不是文物倉庫,而是一場讓《世說新語》活起來的沉浸式雅集——轉角遇見王羲之的墨香,擡頭便是謝靈運筆下的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