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主體建築有“彩陶館”和“民族館”兩個展廳,金代古墓一座。至20世紀80年代,州博物館內收藏各類文物近3000件,其中陶器2000餘件,還有石器、骨器、銅器、瓷器、鐵器、書畫等。彩陶館精選的全州彩陶精品達1700多件,各種類型的彩陶文化類型薈萃,館內彩陶按其代表的文化類型發源時間順序排列。其中,馬家窯彩陶60多件,齊家彩陶350餘件,辛店彩陶170餘件,邊家林彩陶270多件,半山彩陶180多件,馬廠彩陶640餘件,寺窪陶器25件。州博物館院內還復原了一座金代大定十五年(1175年)進義校尉王吉墓。由甬道、墓門、墓室組成。室深2.40米,寬2.20米,墓頂高2.65米,磚迭八卦形拱頂。四周皆以雕刻和壓模花磚裝飾,十分華麗精緻,是我國迄今復原的較完整、較精美的金代磚室墓。可以欣賞到宋金時期的磚雕藝術風采。
臨夏博物館館藏豐富,全面系統地展示了馬家窯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館內彩陶琳琅滿目,石器、玉器、金銀飾品等精美絕倫,讓人彷彿穿越回那個遙遠的時代,感受古人的智慧與匠心。
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位於臨夏市紅園體育場西側,建於1979年元月,是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主體建築有"彩陶館"和"民族館"兩個展廳,金代古墓一座。臨夏全州館藏文物9000多件,州博物館內收藏各類文物近3000件,其中陶器2000餘件,還有石器、骨器、銅器、瓷器、鐵器、書畫等。該館館藏文物數量較大、品類豐富、特色鮮明,特別是馬家窯文化彩陶在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同時,臨夏州又是回族、東鄉族、保安族和撒拉族的主要聚居地,其中東鄉族、保安族是甘肅獨有少數民族,州博物館收藏的民族民俗文物獨具地域風格。
臨夏回族自治州博物館位於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臨夏市濱河東路,建於1979年元月,是臨夏回族自治州一家綜合博物館,佔地面積4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90平方米,每年接待遊客1.2萬餘人。自建館以來,主持發掘了康樂縣邊家林遺址,清理了王閔家金墓等28座古墓葬,為研究臨夏歷史取得了豐富資料。先後舉辦了《人類起源》彩陶館》等展覽。
臨夏州博物館館藏文物3621件,其中一級66件、二級228件、三級642件,主要為新石器時代至青銅時代的彩陶,還有玉器、石器、字畫、化石、民族文物等,主要為新石器時代的彩陶,許多是具有研究和欣賞價值的藝術精品。
臨夏州博物館館內現有陶器、瓷器、銅器、鐵器、玉石器、金銀器、琺琅器、骨角牙器、造像、化石、書畫等多種類型的館藏文物2020件,其中一級文物9件,二級文物73件,三級文物399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