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越王博物館分為王墓遺址展館和王宮遺址展館,前者收費後者免費,這次再次拜訪王宮遺址。地鐵公園前站步行過去10分鐘,旁邊有城隍廟可以一併打卡。先看遺址,再看物件,陳列詳實全面,贊一個。
【最新】本月優惠代碼組合
南越國宮署遺址公元前203年,秦將趙陀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在都城番禺(今廣州)興建王宮御苑。南越國宮署遺址內不僅有南越宮苑,還有從秦、漢、晉、南朝、隋、唐、南漢、宋、元、明、清等多個朝代的遺迹遺物。這些遺迹層層相疊,構成了一部記載廣州兩千多年發展的無字史書。南越國宮署御苑中的大型石構水池和曲流石渠設計之獨特,構築之精巧,規模之宏大,令人讚歎不已。這處遺址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對研究古代建築、古代園林有重要的價值。曲渠向南成“幾”顯霸氣該曲渠約180米長,由北向南,再向東,注入一彎月形石池后又繼續西流,總面積13000多平方米。在渠底的鋪石板上密排一層灰黑色的河卵石,當中還用黃白色大型卵石呈“之”字疏落點布。而叫人費解的是,這條本以觀賞潺潺溪流為主要功用的渠道,卻隱藏着一個謎團——專家門發現曲渠的走向也是個“幾”字。黃河“幾”字形走向向北,曲渠“幾”字向南,而兩者總體的形狀有着驚人的相似。一號宮為南越王辦公地 本次展示的南越國宮殿是“一號宮殿”,該宮殿坐北朝南,面積近600平方米,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連接宮殿的通道。宮殿原是高台建築,台基四周用磚包砌,台基外面的散水用精美的印花大方磚和小卵石鋪砌而成,外邊再用側磚包邊,整體製作十分考究。南漢國宏大宮殿 在同一個地層上,不但可以看到南越國宮署,還有幸見識到在發掘南越國宮署遺址過程中,考古人員意外發現的南漢國的大型宮殿遺迹。在遺址的南漢國文化層里,考古人員發現了36個用來承載柱礎的巨型磉墩(柱基),該宮殿建築面積近1000平方米,可以想見當時這座宮殿非常宏偉。在該宮殿的西部還發現另一組宮殿的台基和鋪磚地面,台基北面的地面用印有精美紋飾的方磚鋪砌,目前僅發掘出該殿的東邊。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中山四路316號,免費開放。宮署遺址內埋藏着秦代到民國的歷代遺迹遺物,表明廣州不僅是南越國、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官衙所在地
南越國宮署遺址:關於它的故事要從兩千多年前說起,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派任囂領兵攻打併統一了嶺南,任囂成為首任南海郡尉。秦末,任囂病重將職位交給手下得力幹將趙佗,並囑咐他趁中原戰亂,擁兵自立。趙佗於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國,並在都城番禺(今廣州)中心興建了王宮御苑,遺址位於今天廣州中山四路。南越國宮苑主要是由一座大型的石構水池和曲流石渠組成,類似古羅馬的石構建築,和中國古代中原地區木架構或磚木結構建築風格非常不同。除了秦代的遺迹,這裏還有從漢、晉、南朝、隋、唐、南漢、宋、元、明、清到民國等歷史朝代的文化遺存,它們如一部無字的史書,層層相疊地給我們展現了廣州兩千多年的發展史。我印象最深是那些不同朝代的水井,其中最古老的是南越國的食水磚井,井裡還有水,雖然已不清澈。大家有時間也來這裏走走吧,穿越時光,重溫一下廣州城走過的歲月。
現稱南越王宮博物館,博物館旁邊是城煌廟。南越王宮博物館主要展示內容是南越王宮宮殿和五代時期南漢宮殿遺址,可見經過二千多年的滄桑演變,廣州市中心的位置基本未變。位於現代化高樓大廈間的古代遺存給出了實物見證,別有一番韻味。博物館原址是兒童公園,2003年政府投巨資購買此土地開始考古挖掘並建設了博物館。看來經濟實力絕對是文物保護的保障。博物館免費領票参觀,有四個主體建築,曲流石渠遺址保護主樓(宮殿排水系統遺存),南漢宮殿遺址保護展示館(地磚十分精美),陳列展示樓(含南越王宮陳列、南漢王宮陳列和名城廣州二千年陳列三部分內容),廣州古代水井陳列展示樓(文字圖片、遺迹)。很多遺迹(宮殿遺址、秦造船遺址)採用回填方法保護。博物館詳細看至少需半天時間,博物館各展館定時有講解,會有廣播通告,很人性。從廣州二千年陳列展知,廣州地名始於三國時期,孫權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劃分交州的南海、蒼梧、郁林、合浦四郡置廣州,治所番禺,從此開始,此地方稱廣州。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宮署遺址內埋藏着秦代到民國的歷代遺迹遺物,表明廣州不僅是南越國、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官衙所在地,是廣州2200多年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
NT$ 563
南越王博物館分為王墓遺址展館和王宮遺址展館,前者收費後者免費,這次再次拜訪王宮遺址。地鐵公園前站步行過去10分鐘,旁邊有城隍廟可以一併打卡。先看遺址,再看物件,陳列詳實全面,贊一個。
南越國宮署遺址公元前203年,秦將趙陀割據嶺南,建立南越國,在都城番禺(今廣州)興建王宮御苑。南越國宮署遺址內不僅有南越宮苑,還有從秦、漢、晉、南朝、隋、唐、南漢、宋、元、明、清等多個朝代的遺迹遺物。這些遺迹層層相疊,構成了一部記載廣州兩千多年發展的無字史書。南越國宮署御苑中的大型石構水池和曲流石渠設計之獨特,構築之精巧,規模之宏大,令人讚歎不已。這處遺址先後兩次被評為全國十大考古發現,對研究古代建築、古代園林有重要的價值。曲渠向南成“幾”顯霸氣該曲渠約180米長,由北向南,再向東,注入一彎月形石池后又繼續西流,總面積13000多平方米。在渠底的鋪石板上密排一層灰黑色的河卵石,當中還用黃白色大型卵石呈“之”字疏落點布。而叫人費解的是,這條本以觀賞潺潺溪流為主要功用的渠道,卻隱藏着一個謎團——專家門發現曲渠的走向也是個“幾”字。黃河“幾”字形走向向北,曲渠“幾”字向南,而兩者總體的形狀有着驚人的相似。一號宮為南越王辦公地 本次展示的南越國宮殿是“一號宮殿”,該宮殿坐北朝南,面積近600平方米,東西兩側各有一條連接宮殿的通道。宮殿原是高台建築,台基四周用磚包砌,台基外面的散水用精美的印花大方磚和小卵石鋪砌而成,外邊再用側磚包邊,整體製作十分考究。南漢國宏大宮殿 在同一個地層上,不但可以看到南越國宮署,還有幸見識到在發掘南越國宮署遺址過程中,考古人員意外發現的南漢國的大型宮殿遺迹。在遺址的南漢國文化層里,考古人員發現了36個用來承載柱礎的巨型磉墩(柱基),該宮殿建築面積近1000平方米,可以想見當時這座宮殿非常宏偉。在該宮殿的西部還發現另一組宮殿的台基和鋪磚地面,台基北面的地面用印有精美紋飾的方磚鋪砌,目前僅發掘出該殿的東邊。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中山四路316號,免費開放。宮署遺址內埋藏着秦代到民國的歷代遺迹遺物,表明廣州不僅是南越國、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官衙所在地
南越國宮署遺址:關於它的故事要從兩千多年前說起,秦始皇統一六國后,派任囂領兵攻打併統一了嶺南,任囂成為首任南海郡尉。秦末,任囂病重將職位交給手下得力幹將趙佗,並囑咐他趁中原戰亂,擁兵自立。趙佗於公元前203年建立南越國,並在都城番禺(今廣州)中心興建了王宮御苑,遺址位於今天廣州中山四路。南越國宮苑主要是由一座大型的石構水池和曲流石渠組成,類似古羅馬的石構建築,和中國古代中原地區木架構或磚木結構建築風格非常不同。除了秦代的遺迹,這裏還有從漢、晉、南朝、隋、唐、南漢、宋、元、明、清到民國等歷史朝代的文化遺存,它們如一部無字的史書,層層相疊地給我們展現了廣州兩千多年的發展史。我印象最深是那些不同朝代的水井,其中最古老的是南越國的食水磚井,井裡還有水,雖然已不清澈。大家有時間也來這裏走走吧,穿越時光,重溫一下廣州城走過的歲月。
現稱南越王宮博物館,博物館旁邊是城煌廟。南越王宮博物館主要展示內容是南越王宮宮殿和五代時期南漢宮殿遺址,可見經過二千多年的滄桑演變,廣州市中心的位置基本未變。位於現代化高樓大廈間的古代遺存給出了實物見證,別有一番韻味。博物館原址是兒童公園,2003年政府投巨資購買此土地開始考古挖掘並建設了博物館。看來經濟實力絕對是文物保護的保障。博物館免費領票参觀,有四個主體建築,曲流石渠遺址保護主樓(宮殿排水系統遺存),南漢宮殿遺址保護展示館(地磚十分精美),陳列展示樓(含南越王宮陳列、南漢王宮陳列和名城廣州二千年陳列三部分內容),廣州古代水井陳列展示樓(文字圖片、遺迹)。很多遺迹(宮殿遺址、秦造船遺址)採用回填方法保護。博物館詳細看至少需半天時間,博物館各展館定時有講解,會有廣播通告,很人性。從廣州二千年陳列展知,廣州地名始於三國時期,孫權黃武五年(公元226年)劃分交州的南海、蒼梧、郁林、合浦四郡置廣州,治所番禺,從此開始,此地方稱廣州。
南越國宮署遺址位於廣州市越秀區,宮署遺址內埋藏着秦代到民國的歷代遺迹遺物,表明廣州不僅是南越國、南漢國的王宮所在地,也是歷代郡、縣、州、府的官衙所在地,是廣州2200多年城市發展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