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漂亮的地方,令人難以置信。 很高興我們白天到的,中午12點,入口處沒有排隊。那天是3月25日。 我推薦
天壇是明、清兩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禱豐年的專用祭壇,是全國著名的古建築。壇域北呈圓形,南為方形,寓意“天圓地方”,整個天壇分為內壇、外壇兩部分,祈年殿、迴音壁等耳熟能詳的建築都位於內壇。
區域速覽
內壇以宮牆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為“祈谷壇”,是皇帝在春季舉行祈谷大典的場所,祈禱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東西配殿、祈年門、神廚、宰牲亭、七十二長廊等。
南部為“圜丘壇”,是一座露天的三層圓形石壇,為皇帝冬至日祭天的地方,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及配殿、神廚、三庫及宰牲亭等。
連接兩壇的是一條長360公尺、寬28米、高2.5米的磚石台,稱為“神道”,又稱“海墁大道”,也叫“丹陛橋”,寓意著上天庭要經過的漫長道路
三音石的精巧設計
遊玩天壇,除了觀賞各殿堂的精巧建築、追尋古代帝王祭天的宏大場面外,迴音壁、三音石等奇巧的設計也一樣令人慨嘆古人的智慧。
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門中間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塊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門窗關閉而且附近沒有障礙的情況下,站立於第一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一聲;於第二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兩聲;於第三塊石板上擊掌,可聽到迴音三聲。
瞭解祭天文化
單純的參觀,可能對古代帝王祭天儀式總是沒有具體的概念。不要緊,設在祈年殿西配殿的祭天禮儀館裡詳細介紹了中國祭天禮儀的演變過程,重點展示了清代祭天大典的禮儀情況,包括各種祭天禮器和祭天程序等,其中《清乾隆十三年大駕鹵簿圖》第一次展現了中國皇家儀仗的風貌,尤為精彩不可錯過。
而設在祈年殿東配殿的祭天樂舞館則以編鐘、編磬等清代中和韶樂的樂器實物,結合文字和圖片,全面介紹了中和韶樂的歷史沿革、樂舞制度、管理機構及祈谷大典時的演樂場面,使遊人對祭天樂舞有直觀和全面的瞭解。
非常漂亮的地方,令人難以置信。 很高興我們白天到的,中午12點,入口處沒有排隊。那天是3月25日。 我推薦
從小到大知道,北京的天壇公園是世界最美麗的公園之一,因為,我曾經看到法國詩人如此讚頌過美麗的天堂公園。 天壇的偉大就在於建築與古樹。 天壇,在北京市南部,東城區永定門內大街東側。佔地約273萬平方米。天壇始建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緒時曾重修改建。為明、清兩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穀豐登之場所。天壇是圜丘、祈谷兩壇的總稱,有壇牆兩重,形成內外壇,壇牆南方北圓,象徵天圓地方。主要建築在內壇,圜丘壇在南、祈谷壇在北,二壇同在一條南北軸線上,中間有牆相隔。圜丘壇內主要建築有圜丘壇、皇穹宇等等,祈谷壇內主要建築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門等。 祈年殿最美麗,由28根金絲楠木大柱支撐,柱子環轉排列,中間4根“龍井柱”,高19.2米,直徑1.2米,支撐上層屋檐;中間12根金柱支撐第二層屋檐,在硃紅色底漆上以瀝粉貼金的方法繪有精緻的圖案;外圍12根檐柱支撐第三層屋檐;相應設置三層天花,中間設置龍鳳藻井;殿內樑枋施龍鳳和璽彩畫。祈年殿中間4根“龍井柱”,象徵著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中層十二根大柱比龍井柱略細,名為金柱,象徵一年的12個月;外層12根柱子叫檐柱,象徵一天的12個時辰。中外兩層柱子共24根,象徵24節氣。 神樂署是天壇建築之一,位於天壇西外壇,為明清時期演習祭祀禮樂的場所,被譽為明清兩朝最高的禮樂學府。神樂署始見於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初稱神樂觀,觀中殿宇眾多,環境優美,開有茶肆、藥鋪,又稱天壇道觀。清乾隆八年(1743年)改神樂觀名為為神樂所。乾隆十九年(1754年)定名為神樂署。天壇神樂署的正殿,原為明清兩朝演習祭祀禮樂的殿宇,為歇山頂單檐古建築,坐西向東,六楹五開間,東西向設穿堂門,殿內面積達600平方米。現開闢為“中和韶樂”展演區,舉辦古代祭祀樂舞展演,同時作為中和韶樂樂器鐘、磬的展館。 天壇是可以仔細揣摩的地方,值得看一整天的旅遊景點。
大多數去北京天壇公園的遊客, 都是奔著祈年殿、圜丘、迴音壁、齋宮等景點, 所以這些景點都是人山人海, 拍照打卡體驗感很差。 而公園中的重要的一景點, 大部分人往往沒有去, 那就是雙環萬壽亭。 此亭屋頂覆孔雀藍琉璃瓦, 為國內古建僅存一例。 據傳,乾隆六年(公園1741), 乾隆皇帝為其母祝賀五十大壽所建, 平面形狀寓意一對壽桃, 亭櫃檯階形若兩個桃尖, 取意“和合、吉祥、長壽”之意。 昨日去天壇, 特意去一睹它與眾不同的風采, 真的很亮眼!
一直都很喜歡鈴蘭花,第一次去現場拍攝,很棒的。 就是拍攝非常不易,鈴蘭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整體無毛,植株高度通常在18到30釐米之間,鈴蘭的花朵為白色,每朵花的長度和寬度均為5到7毫米。 鈴蘭花最著名的花語便是“幸福歸來”。它彷彿是大自然的信使,為人們帶來幸福和好運的消息。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壇公園百花園 天壇公園百花園位於祈年殿西南、雙環萬壽亭東南,佔地約3萬平方米,是天壇公園內以花卉觀賞為主題的特色園林景區。該園始建於1963年,經過多年植物配置調整和景觀營造,現已成為天壇春日賞花的標誌性景點。 明清時期為荒地,民國初年僅有少量柏樹。20世紀50年代開始增植加拿大楊、雪松等林木,1963年正式建園。 現在月季正合適。
寶子們,我必須得跟你們嘮嘮我第一次去天壇公園的慘痛經歷😭,真的是一把辛酸淚啊!本以為就是個平平無奇的普通公園,結果好傢伙,一進去才發現,它居然有4個故宮那麼大!下午3點,我就像個無頭蒼蠅一樣,在烈日下暴走,最後兩條腿抖得跟篩糠似的才出来,那滋味,簡直了……現在我就把這些踩坑經驗毫無保留地分享給大家,可別再走我的老路啦🧐! 💡 親測最佳遊覽方案 時間選擇🎈 - 要是你想看看晨練大爺們瀟灑地打太極,感受那股子悠閒勁兒,那就早上6點來,從南門進去就對啦🚪,保證讓你感受到老北京的獨特韻味。 - 要是你跟我一樣,心心念念想拍無人版的祈年殿,那就16:30之後去,這個時候的光線那叫一個溫柔,就像給祈年殿披上了一層金色的紗衣,美極了😍。 - ⚠️ 不過一定要注意哦,17:30就停止入場啦!上次我17:20才急匆匆地沖進去,結果保安大哥一路“陪同遊覽”,那感覺,別提多尷尬了😅。 交通指南🚗 - 南門進:最省力的選擇!202路公交車能直接把你送到門口。進門後就可以按照圜丘→迴音壁→祈年殿這個經典路線遊玩,輕鬆又自在~ - 東門進:如果你是個文化愛好者,對歷史文化有濃厚的興趣,那從東門進準沒錯。沿著齋宮→神廚→祈年殿的路線,慢慢探尋天壇深厚的文化底蘊。 - 西門進:8號線超方便,一下地鐵就能到西門。從西門進去後,就可以遊覽神樂署→雙環亭→祈年殿,這條路線小眾又有趣。 📸 拍照黨私藏機位📷 - 祈年殿北側欄桿:這個地方簡直是拍照的寶藏地,能幫你輕鬆避開90%的遊客,拍出美美的祈年殿大片,彷彿整個天壇都被你承包啦😎。 - 迴音壁東側紅牆:下午的時候,陽光灑在紅牆上,光影效果簡直絕絕子!隨便一拍,都是氛圍感滿滿的復古大片。 - 雙環萬壽亭琉璃瓦:這個地方相對小眾,知道的人不多,但拍出來的照片超級出片,琉璃瓦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美到讓人移不開眼。 - 七星石上午10點前:這個時候陽光斜照在七星石上,層次超級豐富,拍出的照片自帶一種神祕的歷史感。 👗 穿搭建議👗 淺色系!淺色系!淺色系!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藍瓦紅牆配上白裙子,那效果,簡直yyds,就像從畫裡走出來的一樣。還有哦,一定要記得穿舒適的運動鞋,公園裡的鵝卵石路那可是硌腳警告⚠️,不然走幾步路,你就得喊疼啦。
帶孩子來天壇公園玩,主要是來打卡鄧小平爺爺種的樹,來找哪棵樹,按著線上的指引找到了,從西門進來比較近,找到雙環萬壽亭旁邊二百米就是了,早上九點到的,人還比較少,就我們自己拍照,等我們拍完陸陸續續就開始人多了起來,排隊打卡拍照,基本都是二年級的吧,然後去祈年殿迴音壁那邊轉了轉,路上能看到好多小松鼠🐿,在天壇福宴吃的飯,有下午茶,這杯飲料還是挺好看的。
天壇公園最近尤其的火,特別是到了節假日,人們絡繹不絕,摩肩接踵,天壇祈年殿是中國的標配 到了北京的天壇在祈年殿前流行很多照片,都說明了天壇公園的威名遠揚,其實到了天壇公園也要看古樹,古柏在那裡是最多的聚集地,只有在這裡才能與經歷數百年的古樹對話,體會古代的文明與對話,建議到了天壇要多走一會兒,多多體會一下北京古城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