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攻略
四四南村比特於信義區,曾是台北著名的眷村之一。現在重新規劃後,以博物館的形式向人們展示台灣獨特的眷村文化。眷村文物館比特於村內的B樓,是一處有著藍色房門和窗欞的低矮房子,屋內還原了當年的陳設,遊人可以走進去參觀、拍照。
這個小劇場1954年改建及擴建完成,現今看到的建築外觀線條、內部主要結構,較多為該時期所留存的。全館分為兩棟建築結合形式。前棟為兩層樓高,采日式磚造建築,一樓為大廳、公共空間,二樓則為藝文空間;後棟為三層樓高建築,一至三原PO要分為:實驗劇場、行政辦公室、排練場。
台北市古跡暨曆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在2002年12月19日將草山行館登記為曆史建築,並將其定名為“草山行館”。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現在負責將此處規劃為一文化藝術活動中心,另委托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經營管理,並於2003年4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
建築格局
草山行館總占地面積為4,275平方米(1,293坪),為典型日式建築。原內部空間分為穿堂、大廳、會客室、書房、臥室、主臥室、起居室、客房、廚房、中庭與露台等,在規劃為藝文沙龍後,現規劃為美廬、飲和堂、萃英堂、大雅堂以及介壽堂。
行館重建
草山行館在2007年4月7日時遭受火災,研判為人為縱火,但是台北市文化局已表示將會重建草山行館。重建後之行館已於2011年12月30日正式對外開放。
中山堂原名台北公會堂,由日本知名建築家井手熏所設計的作品,可容納千人。如今,中山堂規劃成為演藝及休閑運動的活動空間,並開放給民眾或是遊客們入內參觀。
這個建築是典型的中國庭院式建築,尤其是一樓正廳采用的就是古早中國風味的布置,紅木家具遍布在一樓,每當到花季開放時期,人非常的多,特色的娛樂活動也很豐富。
比特於大安區青田街七巷六號的青田七六已有超過80年的曆史,是台北市市定古跡。過去,它曾先後作為日本北海道帝國大學教授足立仁與台大地質系教授馬廷英在台灣的宿舍,現在則成為對公眾開放的咖啡館。同時,每個月免費提供多場導覽活動,讓更多民眾了解老房子的曆史。
林安泰古厝,原名叫安泰厝,古厝台灣知名的古式古早建築,樸實無華,簡單明亮。雖因為曾移遷改建而未列入古蹟,但是仍為台灣閩式古宅的代表作,花博展期古厝曾作為花博展館使用,目前為花博公園的一部分。
中山樓比特於台北士林區的陽明山,是為了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的百年誕辰而建的,樓上有“中山樓”匾額。這座建築外表為中國古早古典式建築,門樓、庭園、楹柱等皆表現了中國古早宮殿建築藝術之美,巍峨巨集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