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攻略
福星橋建於清雍正二年(1774年),在鎮的西市梢,古時水鄉市梢大多沒有木柵,為安全每到晚上關閉柵門,禁止外來船只通行,所以這裡為瑚瑎港西柵口,故又稱西柵橋,亦稱西石橋。
福星橋現儲存完好,高大挺拔,橋面麻石斑駁,橋基石縫中伸出幾株小樹,又顯現出幾分秀麗和瀟灑。兩邊橋楹柱上鐫刻著:“潮湧越水飛龍臥,雲接吳山掛月鉤;一水鎖住佳氣繞,千年環見彩虹垂。”橋聯有景、有情、有味,道出了三泖九峰邊的水鄉之雅趣幽情。這是一首優美的借景抒情詩,確切地描述了古鎮地處吳越交界地理比特置的重要以及水鄉澤國的秀麗風光。登橋遠眺,向東鳥瞰全鎮,雄偉建築鱗次櫛比盡收眼底,向西遙望一片湖光水鈀,令人心曠神怡,真是福星臨門,鴻運高照之感。
平安橋位於大新街口,建於明代,系磚、石、木混合結構,舊時這裡稱平安裡,故名平安橋。橋身及橋基為花崗石條,兩旁扶手用青磚砌就,中間扶手欄杆是二根原木,不加任何修飾,自然樸素。相傳此橋系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行軍路過所造,人們為了紀念戚家軍為民造橋及抗倭功績,故平安橋亦稱戚家橋。
平安橋因為是當時戚家軍就地取材所建,所以造成磚、木、石混合結構,省時,且行軍路過建造對材料、工藝都不可能講究,所以橋石不平,行人過橋時,橋上石板會發出“咭咯咭咯”之聲,但橋現仍堅固耐用,儲存完好無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