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攻略
十月初五馬路舊稱泗孟街,源於己拆卸的泗孟碼頭。1910年10月5日,葡萄牙革命起義成功,推翻帝制,為紀念這個日子,澳門人把這條當時澳門最繁華的街道,命名為十月初五馬路。
這條馬路因港劇《十月初五的月光》為人熟知,這裡是本澳居民聚居點,是澳門的繁榮街道之一,可歲月變遷,有很多有名的商鋪已停業,當時非常有名的六國茶樓和杏林莊酒廠,也因種種原因關閉,令人惋惜;不過,現在比特於十月初五馬路的羅永濟堂則是澳門唯一的舊式涼茶鋪,這裡也是韓劇“宮”最後一集的拍攝地,路上有許多不錯吃的餐館,安靜而狹窄的馬路,藍天白雲,樹影婆娑,這也是路環比較靚麗的風景線。
瘋堂斜巷鄰近澳門博物館與大三巴牌坊,是一條具有葡式Tone的街道,街道上的老建築外牆全被刷上黃色和紅色,路上則用碎石馬賽克鋪滿了漂亮的圖案,路燈也改成歐式街燈,儼然一派裡斯本的風貌。而“瘋堂斜巷”這個路名起源於這裡曾經的一座麻風病院,以及它旁邊曾專為麻風病人設立的小教堂“望德堂”,而有名的老建築“婆仔屋”也坐落在這條街上面。
澳門地堡街,在氹仔島上,以美食聞名,是澳門著名的美食街。遊客都習慣前往地堡街品嘗各款美食。鄰近有葡式大屋博物館龍環葡韻),環境非常舒服,是氹仔重要的文物建築與文化遺存,同時也是澳門極富代表性的景點之一。
大三巴街是澳門有名的手信街,很多老牌的手信店也都在這裡,所以若要買澳門手信,來這裡就對了。大三巴街非常熱鬧,各類澳門手信都在這裡爭相出售,每家店都有自己試吃的點心,可以任意品嘗後再下決定。街道雖然不夠寬敞,但幹淨整潔,街兩邊的老式建築充滿濃濃的歐洲風情,一路聞著撲鼻的烤肉香味,就算不餓也會大動食欲。
福隆新街是舊時的“男人玩樂一條街”, 早年分成上、下兩段。上半段是茶館等聚集地,最旺盛時期約有60家,街道下半段則是煙室、酒家等聚集地,夜幕低垂,“花國三街”就開始熱鬧,大紅燈籠高高掛,絕色麗人、巨賈富商,夜夜笙歌,紙醉金迷……這種綺麗風光一直持續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澳葡政府開始禁煙、禁娼,“花國三街”便逐漸煙消雲散。將此一帶舊建築物列為重點文物,並呼出巨款重修,全街保留了眾多的兩層高的晚清建築群,鮮紅的簷蓬、趟櫳、通花窗門風采依舊,與灰牆相映成趣,很有古色古香的感覺,是澳門非常適合步行的街道,也聚集了不少酒樓飯館,呈現出另外一番風貌。
如今,沿“福隆新街”而行,會聞到各式各樣美食的香味,因為這裡現時已開設了很多大大小小的餐館、酒家、小食店和糖水鋪,不少老饕都會專程來此享受美食。其中最令人垂涎的是魚翅,以西南飯店最負盛名,樓高兩層的老店,大門玻璃掛著幾米高的大魚翅,一碗“天九翅”要千多元,堪稱得“富豪飯堂”。相對親民的平價魚翅店則有添發碗仔翅、譚家魚翅、阿三靚翅等,只賣幾十元。另外,福隆新街也是“手信街”,牛肉幹、土豆糖、杏仁餅、蝦醬、鹹魚等具有澳門特色的手信,一應俱全。
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也稱為“新馬路”,一直是澳門的商業、交通和旅遊業的中心,十分繁華,這裡坐落著很多歐式建築,也有保留著一些中式古早特色的建築物。這條馬路上以及其周邊也坐落著很多景點,比如著名的玫瑰堂、民政總署大樓,以及典當業展示館、仁慈堂博物館、留聲歲月音響博物館等,大三巴牌坊和澳門博物館也離這兒不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