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攻略
TeamLab超自然空間,是由藝術團隊teamLab打造的,高至8m的超巨型作品羣所構成,面積達5000平方米的複雜且具有高低差的立體交互空間。它同時也是一個探索人與自然,及對世界的新的認知的作品羣體所構成的,“身體沉浸式美術館”。通過teamLab的「BodyImmersive」之概念的巨型作品羣,人們與他人,一同將身體沉浸於其中,並與他人一起創造作品,與作品融為一體。並且,通過超越身體與藝術之間的界限的體驗,重新定義自我與世界之間界限的感知,從而探索我們與世界的連續性的新認知。將身體浸入這個複雜而立體的世界,和他人一起創造世界,並與這個世界融為一體。
澳門海事博物館比特於媽閣廟前,陳列大樓就是當年葡萄牙人登岸之地。博物館造型像一艘船,昔日碼頭已改為廣場,可以在水池玩遙控模型船,也可以坐上模擬潛水器體驗潛水的感覺。
博物館分海事民俗展覽廳、曆史展覽廳、技術展覽廳、水族館四個區域。一樓牆上有一幅巨型瓷磚畫,刻畫著各種羅盤方比特標。海事曆史展覽廳能看到地理大發現時期葡萄牙航海家使用的船只模型。另外還有一座17世紀澳門的立體模型,旁邊展櫃還有考古所得的沉船殘件,一窺水下考古的奧秘。
上到二樓,看看航海技術、海上交通等的展覽,有八分象限儀、望遠鏡、羅盤等航海儀器,模擬展示了澳門航道的夜景。在北半球天空模型下,可以體驗夜航看星宿,體會觀星對航海的重要性。
博物館內還有一個擁有4個水族箱的水族館,分別展示淡水河流、海港水域、珊瑚礁、深海沉船的水滴環境,這裡有葡語、國語、粵語和英語的旁白供選擇。
觀音蓮花苑又被當地居民通稱為觀音像,是中葡友好紀念物系列的其中一件作品,比特於澳門新口岸孫逸仙大馬路對開的人工島上。觀音蓮花苑由中國南京的晨光集團公司鑄制,再將47件散件在現址安嵌。
觀音蓮花苑的蓮花座內有分兩層,一層為觀賞室,並設有接待處和紀念品售賣部,售賣文化局、澳門博物館所出版的書籍、畫冊及紀念品等;下層為多功能展廳及小型圖書館;圖書館有多媒體資源中心,有兩台電腦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有各類宗教書籍六百多冊,內有多種語言的書籍,以及其他與宗教文化有關的光碟、錄音帶和錄影帶等。多功能展廳可以容納五十人,適合於舉辦小型活動。
澳門回歸賀禮陳列館比特於澳門文化中心旁,是為了紀念澳門回歸而建造的,陳列館樓高三層,零層為陳列館入口大堂和行政部,一樓分別為回歸賀禮展覽廳和專題展覽廳,二樓則為演講廳。專題展覽廳用以舉辦各型別展覽,主題圍繞澳門曆史和本土文化生活史等。
路氹曆史館大樓始建於1920年,前身為海島市市政廳大樓,為昔日澳門離島的行政中心。路氹曆史館是一棟兩層樓的西式樓房,裡面共有九個展室,主要展示了路氹的曆史變遷與居民生活。這棟館址建築屬新古典主義建築Tone,館內保留了以前的會議室擺設,地下室石結構遺址及其內發現之文物亦為展示內容。
聖物寶庫樓高三層,收藏了三百多件17至19世紀澳門天主教藝術珍品,包括彌撒使用的銀器、銅器和鍍金器;木質、石膏和象牙聖像;年代久遠的油畫,其中油畫《聖奧斯汀》已有三百多年的曆史;聖經故事版畫和手工精美的絲繡法衣。展品中還有兩座19世紀鑄造的教堂銅鐘也值得一觀。
參觀者可經玫瑰堂側門進入,穿過一條廊道,由木樓梯拾級而上即可到達。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文化局出資對當時已年久失修的玫瑰堂進行了大規模維修。維修工程完成之後,聖物寶庫於1997年11月23日向公眾開放。
望廈炮台是比特於澳門望廈山市政公園之古老炮台。炮台始建於1849年,於1864年重新開始,1866年完工,直到1960年炮台才停止使用炮台後改為駐守澳門的非籍葡兵營地,故此山穀稱“黑鬼山”。此處現已改建成望廈山市政公園,四周環境十分優美,山路林蔭處處,遍植花木。這裡的羅馬式廣場、噴泉、人工湖、瀑布、長廊等與古老的炮台相互襯托,是一個旅遊的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