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很火的一家店,基本上是遊客必打卡的店,這裡的豆腐腦和燒餅很出名,個人覺得豆腐腦一般,燒餅還是挺好吃的,黃橋燒餅有很多種餡的,我們只要了普通的鹹的。
一家老味的餐廳了,人不少,飯點的時候需要排隊。裝修也比較古色古味,環境中規中矩,比較幹凈。味道都是慕名而去,但我感覺一般吧,可能期望太高了。
既然到了東關街,就得多吃幾家,我們的策略是每家嘗幾樣,要了這家店最有名豆腐腦和黃橋燒餅,個人覺得豆腐腦一般,燒餅還是挺好吃的,黃橋燒餅有很多種餡的,我們只要了普通的鹹的。
東關街上生意火爆的一家,環境簡單中透着整潔,價格公道。特色是種類不多的小吃。豆腐腦的檔口在門口,一排排的底料碗就足以看出生意的紅火,料足醬油小菜都是墊底的菜,攪拌均勻之後的一碗不打鹵的豆腐腦顯得有些清新脫俗,即使是飯後依然吃得下一整碗。黃橋燒餅偏硬,口味有很多,甜鹹肉松,隨心選擇就好。陽春面有些平淡,份量卻足,服務基本自助,卻有些人情味兒的小店
聚香齋是揚州東關街上名店,據說是老字號。食客坐的滿滿的。人氣很旺。豆花很出名。點了一碗,咸香味撲面而來。鹹菜,蔥花,醬油,配料簡單,但是配上豆花,鮮美啊,反正我支持咸豆花,哈哈
聚香齋是揚州的老字號,物美價廉,唱了不同口味的黃橋燒餅,還是愛黑芝麻口味;五塊錢一碗的餃面一個人都吃不完。終於知道什麼是餃面了,原來就是雲吞面。這次小遺憾是沒點豆腐腦,這應該是聚香齋的招牌。
第一天吃完聚香齋的豆腐腦時我就想好,最後一天要來這裏吃早飯。桂糖味的黃橋燒餅,其實就是甜的,沒吃出桂花香,口感蠻酥的。醬油湯+鮮辣粉的小餛飩,好吃,餛飩皮滑溜溜的,瞬間找回小時候對小餛飩的記憶。豆腐腦嘛,怎麼說也得再吃一碗,回到上海未必吃的到這樣的味道和口感了。
東關街里的這家餐館生意真是爆好,有很多揚州本地人也在這裏排隊買黃橋燒餅,其中草鞋底最好吃也最容易賣完。還有青椒肉絲面也很好吃。菜品價格都很便宜,價廉物美。
也是很火的一家店,基本上是遊客必打卡的店,這裡的豆腐腦和燒餅很出名,個人覺得豆腐腦一般,燒餅還是挺好吃的,黃橋燒餅有很多種餡的,我們只要了普通的鹹的。
一家老味的餐廳了,人不少,飯點的時候需要排隊。裝修也比較古色古味,環境中規中矩,比較幹凈。味道都是慕名而去,但我感覺一般吧,可能期望太高了。
既然到了東關街,就得多吃幾家,我們的策略是每家嘗幾樣,要了這家店最有名豆腐腦和黃橋燒餅,個人覺得豆腐腦一般,燒餅還是挺好吃的,黃橋燒餅有很多種餡的,我們只要了普通的鹹的。
東關街上生意火爆的一家,環境簡單中透着整潔,價格公道。特色是種類不多的小吃。豆腐腦的檔口在門口,一排排的底料碗就足以看出生意的紅火,料足醬油小菜都是墊底的菜,攪拌均勻之後的一碗不打鹵的豆腐腦顯得有些清新脫俗,即使是飯後依然吃得下一整碗。黃橋燒餅偏硬,口味有很多,甜鹹肉松,隨心選擇就好。陽春面有些平淡,份量卻足,服務基本自助,卻有些人情味兒的小店
聚香齋是揚州東關街上名店,據說是老字號。食客坐的滿滿的。人氣很旺。豆花很出名。點了一碗,咸香味撲面而來。鹹菜,蔥花,醬油,配料簡單,但是配上豆花,鮮美啊,反正我支持咸豆花,哈哈
聚香齋是揚州的老字號,物美價廉,唱了不同口味的黃橋燒餅,還是愛黑芝麻口味;五塊錢一碗的餃面一個人都吃不完。終於知道什麼是餃面了,原來就是雲吞面。這次小遺憾是沒點豆腐腦,這應該是聚香齋的招牌。
第一天吃完聚香齋的豆腐腦時我就想好,最後一天要來這裏吃早飯。桂糖味的黃橋燒餅,其實就是甜的,沒吃出桂花香,口感蠻酥的。醬油湯+鮮辣粉的小餛飩,好吃,餛飩皮滑溜溜的,瞬間找回小時候對小餛飩的記憶。豆腐腦嘛,怎麼說也得再吃一碗,回到上海未必吃的到這樣的味道和口感了。
東關街里的這家餐館生意真是爆好,有很多揚州本地人也在這裏排隊買黃橋燒餅,其中草鞋底最好吃也最容易賣完。還有青椒肉絲面也很好吃。菜品價格都很便宜,價廉物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