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家店現在也算是一個網紅打卡店了吧,它的特點是老式國營小吃部的經營特色,先買餐票再拿票吃飯,吃不完可退。買了魚丸和肉粽都很好吃。
位於廈門老市區大同路上的“佳味再添”餐廳,是廈門僅存的幾家老字號之一,今年國慶假期終於又出現排隊了,大廳里坐的滿滿的食客。 這家餐廳是由吳再添老人創建的,主要經營各種廈門當地的小吃,芋包、沙茶麵、油蔥粿、咸粿、五香條,你能想到的小吃這裏都有,價格經濟實惠。只是老店、老服務、環境一般般,充滿煙火氣。來廈門旅遊還是值得來嘗嘗的。
大同路這家老字號可以說是廈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原本叫在吳再添,但是因為家裡的一些變故改名為佳味再添小吃店,在這裏可以吃到幾乎全部的廈門小吃。點餐的方式還是最原始的憑票買,在收營處說出自己要吃得菜品,拿錢換票,再用票到各個菜品區取餐,最後自行拿到位上食用。最喜歡芋包,芋泥做的外層,裏面滿滿的餡料,有肉丁、筍丁、豆腐丁等,軟糯鮮香香而不膩。
老廈門人的情懷之處,雖經歷了吳再添的名字之爭,但口味依然保持如從前,在物價飛漲的年代,仍可以以四五塊錢吃到記憶中的滷麵、麵線糊、肉粽的味道,並且沒有走上遊客店的路線,還是以本地食客為主,服務員都是上了年紀的大媽們,到處是操着閩南話的街坊鄰居,格外親切。環境談不上好,但也算乾淨,要先到服務台換小票,然後再到檔口取東西。
廈門老字號店,廈門正宗的小吃店,當地人來吃的比較多,價格便宜,廈門特色小吃均可在這家店吃到,小吃品種豐富,味道也很好。推薦這家的芋包,味道是鹹的,可以粘甜醬,咸甜可口。沙茶麵湯頭濃郁,面料足。所有小吃實在,量多而且便宜,推薦品嘗。
廈門的老字號,原來是私人的,後來歸公有制。地點在大同路靠近輪渡方向,店面很大人很多,門口就是一排排的食品櫃,現吃現煮,全程可視。這裏基本集合了所有的廈門名小吃。所謂好吃不貴,20元就吃到飽了。我這次作為點心只吃了芋包,還是老味道,不錯哦!順便買了一塊蘿蔔糕,回家剪了來配茶,下次再來吃其他品種,很久不吃會懷念呢……
位於大同路的佳味再添是廈門一家有些年頭的綜合型本地特色小吃店。說到綜合型,是因為他們家品種豐富,廈門本地的特色小吃大多都有,比如沙茶麵、麵線糊、蝦面等等,對於遊客來說不用走到各個巷子里一樣一樣地尋找啦!但是這家在廈門開了很多年,又位於老市區中(近中山路,輪渡碼頭斜對面的巷子里),所以更多的還是本地食客。店面挺大的,點單還是老式風格,想好品種在收銀台付款換成糧票后,再去各個檔口選取想要的餐品。某個下午時分前來,點了炸五香和芋包,搭配廈門獨特的甜辣醬,咸各可口。價格也都很實惠,小吃大多在幾元即可。
這家店現在也算是一個網紅打卡店了吧,它的特點是老式國營小吃部的經營特色,先買餐票再拿票吃飯,吃不完可退。買了魚丸和肉粽都很好吃。
位於廈門老市區大同路上的“佳味再添”餐廳,是廈門僅存的幾家老字號之一,今年國慶假期終於又出現排隊了,大廳里坐的滿滿的食客。 這家餐廳是由吳再添老人創建的,主要經營各種廈門當地的小吃,芋包、沙茶麵、油蔥粿、咸粿、五香條,你能想到的小吃這裏都有,價格經濟實惠。只是老店、老服務、環境一般般,充滿煙火氣。來廈門旅遊還是值得來嘗嘗的。
大同路這家老字號可以說是廈門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了,原本叫在吳再添,但是因為家裡的一些變故改名為佳味再添小吃店,在這裏可以吃到幾乎全部的廈門小吃。點餐的方式還是最原始的憑票買,在收營處說出自己要吃得菜品,拿錢換票,再用票到各個菜品區取餐,最後自行拿到位上食用。最喜歡芋包,芋泥做的外層,裏面滿滿的餡料,有肉丁、筍丁、豆腐丁等,軟糯鮮香香而不膩。
老廈門人的情懷之處,雖經歷了吳再添的名字之爭,但口味依然保持如從前,在物價飛漲的年代,仍可以以四五塊錢吃到記憶中的滷麵、麵線糊、肉粽的味道,並且沒有走上遊客店的路線,還是以本地食客為主,服務員都是上了年紀的大媽們,到處是操着閩南話的街坊鄰居,格外親切。環境談不上好,但也算乾淨,要先到服務台換小票,然後再到檔口取東西。
廈門老字號店,廈門正宗的小吃店,當地人來吃的比較多,價格便宜,廈門特色小吃均可在這家店吃到,小吃品種豐富,味道也很好。推薦這家的芋包,味道是鹹的,可以粘甜醬,咸甜可口。沙茶麵湯頭濃郁,面料足。所有小吃實在,量多而且便宜,推薦品嘗。
廈門的老字號,原來是私人的,後來歸公有制。地點在大同路靠近輪渡方向,店面很大人很多,門口就是一排排的食品櫃,現吃現煮,全程可視。這裏基本集合了所有的廈門名小吃。所謂好吃不貴,20元就吃到飽了。我這次作為點心只吃了芋包,還是老味道,不錯哦!順便買了一塊蘿蔔糕,回家剪了來配茶,下次再來吃其他品種,很久不吃會懷念呢……
位於大同路的佳味再添是廈門一家有些年頭的綜合型本地特色小吃店。說到綜合型,是因為他們家品種豐富,廈門本地的特色小吃大多都有,比如沙茶麵、麵線糊、蝦面等等,對於遊客來說不用走到各個巷子里一樣一樣地尋找啦!但是這家在廈門開了很多年,又位於老市區中(近中山路,輪渡碼頭斜對面的巷子里),所以更多的還是本地食客。店面挺大的,點單還是老式風格,想好品種在收銀台付款換成糧票后,再去各個檔口選取想要的餐品。某個下午時分前來,點了炸五香和芋包,搭配廈門獨特的甜辣醬,咸各可口。價格也都很實惠,小吃大多在幾元即可。
老廈門人的情懷之處,雖經歷了吳再添的名字之爭,但口味依然保持如從前,在物價飛漲的年代,仍可以以四五塊錢吃到記憶中的滷麵、麵線糊、肉粽的味道,並且沒有走上遊客店的路線,還是以本地食客為主,服務員都是上了年紀的大媽們,到處是操着閩南話的街坊鄰居,格外親切。環境談不上好,但也算乾淨,要先到服務台換小票,然後再到檔口取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