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泡饃很出名,但也有很多坑。上過《舌尖3》,開在回坊的老白家,在西安是稱得上名號的。招牌水盆羊肉也已經是傳了好幾代人的手藝。湯頭清亮不膩,肉和粉絲也很入味,配的飥飥饃酥脆甘香,入湯不散。
羊身上的肉,古時稱為羖肉、羝肉、羯肉,為全世界普遍的肉品之一。羊肉肉質與牛肉相似,但肉味較濃。羊肉較豬肉的肉質要細嫩,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少。
羊肉是指從羊身上得出的肉,有山羊肉、綿羊肉、野羊肉之分,為全世界普遍的肉品之一。羊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較少。它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但由於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膻怪味,所以被一部分人所冷落。
在西安回坊一說到水盆,吃家都會推薦你去北廣濟街的老字號老白家。開店三十多年,每天都食客不斷。水盆講究骨湯要鮮香,他家之所以好,也勝在湯味濃郁。普通和優質的區別只在肉量多少,這個豐儉由人,而這個肉也是軟爛可口,很香。吃水盆湯完了還可以續、香菜還可以加。此外還推薦他家的醬蹄筋和醬牛肉,在門口有專門的檔口賣。值得注意的是,他家下午兩點到五點之間,要關店休息,想要一嘗美味要注意時間。
餐廳生意挺好的,人一般都是滿滿的,味道的確很好,同其他相等的店來說,是很有實力的,以前是朋友帶我來吃,現在是我帶朋友來吃,挺不錯的~~~老西安的老地兒了,肉新鮮湯料足,粉絲,香菜配上,再來多點油潑辣子,泡點托托饃進去,連湯帶饃的呼嚕嚕進去,矮油,那個香哦!太贊了!推薦大家來嘗嘗,口味特別的不錯,完就關的“牛店”廳堂不小,飯點竟然“坐滿”,大多是“上點兒歲數”的當地人水盆(分普通和優質兩種)其實就是“喝湯賣”,附送“一個饃饃,一碟糖蒜”味道不用說,羊湯“鮮美得很”,羊肉“軟爛”,粉絲“筋道”,冬天“熱騰騰”的喝上一碗,超爽!夏天也不怕,“來兩瓶冰鎮冰峰就搞定”,一樣盡興。
[驚恐]才發現去年暑假去的忘記點評了,現在才來補。到西安旅遊,逛回民街吃水盆羊肉是必修課。誤打誤撞進這家店,是因為店裡有空調[流汗],南方人受不了西北的高溫,40多度的氣溫感覺分分鐘可以流鼻血。簡單點了些吃的,量叫一個大。並且驚喜連連!不用擔心吃不慣,西北羊肉沒有膻味,只有肉香。{涼皮}涼皮勁道,跟上海吃的濕噠噠的涼皮完全是兩碼事。麻將香滑。立即本小消滅掉,就是太管飽。{水盆羊肉}肉香四溢,湯鮮無比。白吉饃根據洗好擺成想要的大小,吸飽湯汁,軟而不爛。糖蒜味道倒是一般。{醬牛肉}有上海五香牛肉的感覺,只是這裏肉的品種遠比上海買到的號。酥爛缺不散。本來計劃回家當天來買些回家的。才知道這裏的店大都中午休息。*舌尖上播放了以後,不知道店鋪水準會不會有所下降?
回民街上,是各種泡饃、各種麵食館,看的你眼花繚亂,又隨時被各種車的喇叭按的你心驚動魄,躲來躲去,明明你在攻略上標註了要去的地方,卻屢屢路過,屢屢錯過。老白家水盆羊肉就是其中一家,也是名氣最大的一家,好在二刷回民街的時候不受任何干擾的直奔主題。對於西安很多東西都是陌生的,雖然做了攻略,但仍舊弱弱的分不清水盆羊肉和羊肉泡饃有什麼區別,最後總結了一下,基本材料差不多,都有羊肉,都有饃,掰起饃來很辛苦,一不小心就暴露自己是外地人,總是反着順序來,哈哈,如果說不同,就是表現形式有點差異,饃分死面和發麵,水盆羊肉碗更大更帶感。反着順序吃也有反着順序吃的道理,那就是可以喝上一口原汁原味的熱湯醒醒胃,吃上一口肥瘦相間入口即化的羊肉,再滋溜一下羊肉湯里的粉絲,最後咬上一口饃,瞬間感覺自己就是個地道的西北人。
早上去西大街滙豐辦事,順便到老白家,門口多咧塊“原住民”的牌子。最近一段時間,坊上多家老字號豎起“原住民”的牌子,因甘肅、寧夏回回來坊上作買賣,打坊上招牌旗號,壞坊上味道,老米家泡饃泛濫就是例子。白家水盆一如既往的味道,不知什麼原因沒空調沒開,夏天喝湯,大汗淋漓。門口賣老白家十香醬肉的是個碎卒,有可能是白家第三代。
羊肉泡饃很出名,但也有很多坑。上過《舌尖3》,開在回坊的老白家,在西安是稱得上名號的。招牌水盆羊肉也已經是傳了好幾代人的手藝。湯頭清亮不膩,肉和粉絲也很入味,配的飥飥饃酥脆甘香,入湯不散。
羊身上的肉,古時稱為羖肉、羝肉、羯肉,為全世界普遍的肉品之一。羊肉肉質與牛肉相似,但肉味較濃。羊肉較豬肉的肉質要細嫩,較豬肉和牛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少。
羊肉是指從羊身上得出的肉,有山羊肉、綿羊肉、野羊肉之分,為全世界普遍的肉品之一。羊肉的脂肪、膽固醇含量較少。它既能御風寒,又可補身體,最適宜於冬季食用,故被稱為冬令補品,深受人們歡迎。但由於羊肉有一股令人討厭的羊膻怪味,所以被一部分人所冷落。
在西安回坊一說到水盆,吃家都會推薦你去北廣濟街的老字號老白家。開店三十多年,每天都食客不斷。水盆講究骨湯要鮮香,他家之所以好,也勝在湯味濃郁。普通和優質的區別只在肉量多少,這個豐儉由人,而這個肉也是軟爛可口,很香。吃水盆湯完了還可以續、香菜還可以加。此外還推薦他家的醬蹄筋和醬牛肉,在門口有專門的檔口賣。值得注意的是,他家下午兩點到五點之間,要關店休息,想要一嘗美味要注意時間。
餐廳生意挺好的,人一般都是滿滿的,味道的確很好,同其他相等的店來說,是很有實力的,以前是朋友帶我來吃,現在是我帶朋友來吃,挺不錯的~~~老西安的老地兒了,肉新鮮湯料足,粉絲,香菜配上,再來多點油潑辣子,泡點托托饃進去,連湯帶饃的呼嚕嚕進去,矮油,那個香哦!太贊了!推薦大家來嘗嘗,口味特別的不錯,完就關的“牛店”廳堂不小,飯點竟然“坐滿”,大多是“上點兒歲數”的當地人水盆(分普通和優質兩種)其實就是“喝湯賣”,附送“一個饃饃,一碟糖蒜”味道不用說,羊湯“鮮美得很”,羊肉“軟爛”,粉絲“筋道”,冬天“熱騰騰”的喝上一碗,超爽!夏天也不怕,“來兩瓶冰鎮冰峰就搞定”,一樣盡興。
[驚恐]才發現去年暑假去的忘記點評了,現在才來補。到西安旅遊,逛回民街吃水盆羊肉是必修課。誤打誤撞進這家店,是因為店裡有空調[流汗],南方人受不了西北的高溫,40多度的氣溫感覺分分鐘可以流鼻血。簡單點了些吃的,量叫一個大。並且驚喜連連!不用擔心吃不慣,西北羊肉沒有膻味,只有肉香。{涼皮}涼皮勁道,跟上海吃的濕噠噠的涼皮完全是兩碼事。麻將香滑。立即本小消滅掉,就是太管飽。{水盆羊肉}肉香四溢,湯鮮無比。白吉饃根據洗好擺成想要的大小,吸飽湯汁,軟而不爛。糖蒜味道倒是一般。{醬牛肉}有上海五香牛肉的感覺,只是這裏肉的品種遠比上海買到的號。酥爛缺不散。本來計劃回家當天來買些回家的。才知道這裏的店大都中午休息。*舌尖上播放了以後,不知道店鋪水準會不會有所下降?
回民街上,是各種泡饃、各種麵食館,看的你眼花繚亂,又隨時被各種車的喇叭按的你心驚動魄,躲來躲去,明明你在攻略上標註了要去的地方,卻屢屢路過,屢屢錯過。老白家水盆羊肉就是其中一家,也是名氣最大的一家,好在二刷回民街的時候不受任何干擾的直奔主題。對於西安很多東西都是陌生的,雖然做了攻略,但仍舊弱弱的分不清水盆羊肉和羊肉泡饃有什麼區別,最後總結了一下,基本材料差不多,都有羊肉,都有饃,掰起饃來很辛苦,一不小心就暴露自己是外地人,總是反着順序來,哈哈,如果說不同,就是表現形式有點差異,饃分死面和發麵,水盆羊肉碗更大更帶感。反着順序吃也有反着順序吃的道理,那就是可以喝上一口原汁原味的熱湯醒醒胃,吃上一口肥瘦相間入口即化的羊肉,再滋溜一下羊肉湯里的粉絲,最後咬上一口饃,瞬間感覺自己就是個地道的西北人。
早上去西大街滙豐辦事,順便到老白家,門口多咧塊“原住民”的牌子。最近一段時間,坊上多家老字號豎起“原住民”的牌子,因甘肅、寧夏回回來坊上作買賣,打坊上招牌旗號,壞坊上味道,老米家泡饃泛濫就是例子。白家水盆一如既往的味道,不知什麼原因沒空調沒開,夏天喝湯,大汗淋漓。門口賣老白家十香醬肉的是個碎卒,有可能是白家第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