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49***48🌟 蕪湖耿福興美食點評(100字):耿福興是蕪湖百年中華老字號(始創於1888年),以 蝦籽面、蟹黃湯包、酥燒餅三大非遺小吃聞名。其中蝦籽面鮮香筋道(曾登《舌尖上的中國》),但部分食客認為蝦籽腥味較重;蟹黃湯包皮薄汁豐,蟹香醇厚;酥燒餅咸甜雙味,酥脆不膩。推薦搭配 紅鴨子(汁濃肉香)和 臭鱖魚(入味鮮嫩),慎點赤豆酒釀(味淡)。環境古樸,高峰需排隊,人均約50元,總體值得體驗老字號匠心!💡 小貼士:- 招牌菜:非遺三件套(蝦籽面/湯包/燒餅)、紅鴨子、臭鱖魚- 避雷:赤豆酒釀味淡,蝦籽面腥味評價兩極- 時段:早6點開市,建議錯峰避免排隊
🌟 蕪湖耿福興美食點評(100字):耿福興是蕪湖百年中華老字號(始創於1888年),以 蝦籽面、蟹黃湯包、酥燒餅三大非遺小吃聞名。其中蝦籽面鮮香筋道(曾登《舌尖上的中國》),但部分食客認為蝦籽腥味較重;蟹黃湯包皮薄汁豐,蟹香醇厚;酥燒餅咸甜雙味,酥脆不膩。推薦搭配 紅鴨子(汁濃肉香)和 臭鱖魚(入味鮮嫩),慎點赤豆酒釀(味淡)。環境古樸,高峰需排隊,人均約50元,總體值得體驗老字號匠心!💡 小貼士:- 招牌菜:非遺三件套(蝦籽面/湯包/燒餅)、紅鴨子、臭鱖魚- 避雷:赤豆酒釀味淡,蝦籽面腥味評價兩極- 時段:早6點開市,建議錯峰避免排隊
**耿福興:百年老灶煨出的江城味覺史詩** 始創於1888年的耿福興,以青石櫃檯、八仙方桌和斑駁的銅吊壺,在蕪湖鳳凰美食街砌出一座活態徽菜博物館。這間承載三代江城人味覺記憶的老字號,用一屜屜蒸騰的煙火氣,將皖南飲食文化煉成舌尖上的鄉愁。 **蝦籽面:長江饋贈的至鮮美學** 凌晨五點,老師傅便開始熬制骨湯——鱔骨與筒子骨在陶罐中翻滾八小時,待湯色乳白如練,方撒入長江青蝦籽。細面利落入碗,澆湯時蝦籽隨熱浪浮沉,如繁星墜入銀河。入口剎那,河鮮的咸香與骨湯的醇厚在舌尖炸裂,配一勺秘制辣油,恰似江水激蕩磯石,喚醒蕪湖人基因里的“江鮮崇拜”。 **酥燒餅:炭火淬鍊的時空密碼** 臨街明檔前,師傅手持長鉗翻動燒餅,老爐炭火映紅滄桑臉龐。豬油與香蔥揉進麵皮,撒滿芝麻后貼爐壁烘烤,出爐時酥皮簌簌如雪。咬開瞬間,蔥香混着焦香湧出,薄脆與綿軟在齒間交響,百年傳承的力道全藏在這三疊九揉的工藝里。配一碗赤豆酒釀,清甜解膩,恰是江城早茶的靈魂搭配。 **蟹黃湯包:十指留香的江南絕句** 現拆蟹黃與豬肉茸的黃金比例,被老師傅用32道褶鎖進薄如蟬翼的麵皮。輕提慢移間,湯汁在皮內晃如琥珀,嘬一口鮮掉眉毛。窗邊老茶客的閑談聲里,跑堂端着蒸籠穿梭,木屜掀開時白霧漫卷,恍惚重回光緒年間笪家巷的鼎沸晨光。 從清代的笪家巷攤檔到如今的非遺保護單位,耿福興用銅吊壺裡沸騰的歲月,將蕪湖的江湖氣、碼頭魂、江南韻,統統燴成一碗活色生香的城市記憶。 (字數:300) --- **覓食指南** - 必點三絕:蝦籽面(15元/碗)、酥燒餅(2元/個)、蟹黃湯包(28元/籠) - 早茶時段(6:00-9:30)可體驗跑堂唱菜單的傳統,二樓包廂需提前預定 - 總店地址:鏡湖區鳳凰美食街10號,距濱江公園步行15分鐘 - 文化彩蛋:店內展示百年制面工具,收銀台可購非遺伴手禮“蝦籽醬”
之前每次來外地朋友總會約去美食街總店,小籠湯包、蝦子麵和煮乾絲三件套齊齊上,當然,一份蟹黃一份純肉,另外還有翡翠燒賣亦好爽口,香噴噴的麻球、清脆的春捲,和仔最喜愛的粉蒸肉,味道鮮美,非常滿足~
“耿福興”供應的小籠蟹黃湯包享有盛名。小籠蟹黃湯包使用螃蟹、鮮肉皮、五花肉、精白富強粉作原料,佐以白糖、醬油、蔥花、薑末、細鹽等配料製作而成。耿福興小籠蟹黃湯包用料精細,製作考究。需經過製作皮湯、餡心、擀皮、掐制多種工序。國慶期間排隊等位花了半個小時,生意太好了。
2014年央視《舌尖上中國Ⅱ》走進耿福興拍攝蝦桿面製作技藝全過程,耿福興是蝦籽面在中國的唯一拍攝地;20年國家旅遊總局在全國認定首批金牌旅遊小吃,耿福興蝦籽面再度入國;2017年中國飯店協會授予小籠湯包為中華傳統文化小吃金獎。
等了一個多小時,只為蕪湖市人氣美食第一名的耿福興,舌尖上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蟹黃湯包,蝦籽面、酥燒餅,說實話,蝦籽面味道真心不錯,酥燒餅外脆里酥,酥脆可口,倒是最有名的蟹黃湯包沒有想象中的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