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時在紹興,見了朋友,傍晚到景點閑逛,這家傳統老店,外賣窗口很多人在排隊,都在等新一鍋生煎出鍋。原圖直出沒太在意角度,味道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中規中矩,餡料很足,性價比還是比較好的。店裡有很多人在吃,也有不少本地人。景點離得都不遠可以順便來打卡。
同心樓的生煎包就是賣得好,基本每次去都是排隊的,雖然漲價了,買的人還是很多,喜歡生煎包的底,焦焦脆脆的,沾點醋,杠杠滴好吃,就是外皮稍微厚了一點,要是再薄點會更好吃點。因為不是很順路,基本每周休息天去吃,還有小餛飩也是必點的。
紹興特色街頭小吃多,不得不說的就是糕點,麻糍、方糕、赤豆糕、桂花糕、紹板糕……太多了😄桂花糕是紹興老字號美食的代表,在過去也是御用宮廷小吃之一,桂花糕口感香糯,撒上桂花,芳香撲鼻。小籠包也是代表性的小吃,紹興有名的吃小籠包的地方很多,比如老字號酒樓王記望江樓,還有同心樓,這兩家在當地相當有名。同心樓比較好找,在商業街上,就是地方不大,經常需要等位……
同心樓的點心很有特色,尤其是他家超級大的包子和厚皮生煎。他家生煎烤餃都是論只買的,烤餃類似於鍋貼,不過皮更厚,沒有鍋貼那麼的鬆軟。不過同心樓的包子面發的很好,應該買他家的白面饅頭,看着很讓人有食慾。不過,紹興的點心其實還是偏粗糙了,但勝在其價格不貴,比較實在。
離開紹興的那天,正好遇到發布了暴雨預警的發布,我們前腳剛離開了書聖故里,後腳暴雨傾盆而至。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我們去打開最後一站同心樓的腳步。開在解放路上的同心樓,是紹興城裡的老字號小吃店。店鋪沿街,店堂是下沉式的,店內布置的中規中矩,普通中式餐食店的樣子。同心樓的特色是生煎包子,沿街的三個售賣窗口裡,其中一個專門是給生煎包子的。大的圓形平底鍋里,包子上撒過一層油,顏色看起來有些黃橙橙的,1.2元一個的價格算不得貴,但也不能說便宜。生煎包子的個頭不大不小,外形不算飽滿,不用咬開我就知道它能飆出湯汁的幾率很低,包子的底倒是我喜歡的,有點酥脆,口感不硬。至於內里的餡料,無功無過,也無亮點。
城市廣場對面的一家老店,找來找去附近也沒什麼好吃的東西,城市廣場附近好的餐飲店真是很少,別說好的了,可以說連餐飲店都很少,也就榮祿春和這家同心樓還可以。同心樓的生煎包還可以,便宜,1元一個,經常看見很多人排隊買,最初吃的時候覺得挺好吃的,後來越來越覺得一般,麵粉皮太厚,不過聞着還是挺香的。還有這裏的餛飩,本來挺好吃的,現在不知道是不是供不應求,人太多,隨便做了,餛飩經常不熟,能吃出麵粉味,跟個紙片似的,湯還可以。至於面,又貴又難吃,點的片兒川,15元,也沒什麼料,就一點番茄,豆片,肉片,蘑菇,那個菇和豆片還有幾個沒熟的,面么咸死人了,估計是先把面單個煮個半熟撈起瀝干放那得,要煮什麼樣的面就可以直接放下去了,所以鹽滲透的更多,而其實面還是沒有熟透的,裏面能吃出干硬的麵粉味,難得我吃面沒把面吃完,連湯都沒喝兩口,只能說是時間原因沒選擇下的將就。
過年時在紹興,見了朋友,傍晚到景點閑逛,這家傳統老店,外賣窗口很多人在排隊,都在等新一鍋生煎出鍋。原圖直出沒太在意角度,味道沒有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中規中矩,餡料很足,性價比還是比較好的。店裡有很多人在吃,也有不少本地人。景點離得都不遠可以順便來打卡。
同心樓的生煎包就是賣得好,基本每次去都是排隊的,雖然漲價了,買的人還是很多,喜歡生煎包的底,焦焦脆脆的,沾點醋,杠杠滴好吃,就是外皮稍微厚了一點,要是再薄點會更好吃點。因為不是很順路,基本每周休息天去吃,還有小餛飩也是必點的。
紹興特色街頭小吃多,不得不說的就是糕點,麻糍、方糕、赤豆糕、桂花糕、紹板糕……太多了😄桂花糕是紹興老字號美食的代表,在過去也是御用宮廷小吃之一,桂花糕口感香糯,撒上桂花,芳香撲鼻。小籠包也是代表性的小吃,紹興有名的吃小籠包的地方很多,比如老字號酒樓王記望江樓,還有同心樓,這兩家在當地相當有名。同心樓比較好找,在商業街上,就是地方不大,經常需要等位……
同心樓的點心很有特色,尤其是他家超級大的包子和厚皮生煎。他家生煎烤餃都是論只買的,烤餃類似於鍋貼,不過皮更厚,沒有鍋貼那麼的鬆軟。不過同心樓的包子面發的很好,應該買他家的白面饅頭,看着很讓人有食慾。不過,紹興的點心其實還是偏粗糙了,但勝在其價格不貴,比較實在。
離開紹興的那天,正好遇到發布了暴雨預警的發布,我們前腳剛離開了書聖故里,後腳暴雨傾盆而至。即便如此,也不能阻止我們去打開最後一站同心樓的腳步。開在解放路上的同心樓,是紹興城裡的老字號小吃店。店鋪沿街,店堂是下沉式的,店內布置的中規中矩,普通中式餐食店的樣子。同心樓的特色是生煎包子,沿街的三個售賣窗口裡,其中一個專門是給生煎包子的。大的圓形平底鍋里,包子上撒過一層油,顏色看起來有些黃橙橙的,1.2元一個的價格算不得貴,但也不能說便宜。生煎包子的個頭不大不小,外形不算飽滿,不用咬開我就知道它能飆出湯汁的幾率很低,包子的底倒是我喜歡的,有點酥脆,口感不硬。至於內里的餡料,無功無過,也無亮點。
城市廣場對面的一家老店,找來找去附近也沒什麼好吃的東西,城市廣場附近好的餐飲店真是很少,別說好的了,可以說連餐飲店都很少,也就榮祿春和這家同心樓還可以。同心樓的生煎包還可以,便宜,1元一個,經常看見很多人排隊買,最初吃的時候覺得挺好吃的,後來越來越覺得一般,麵粉皮太厚,不過聞着還是挺香的。還有這裏的餛飩,本來挺好吃的,現在不知道是不是供不應求,人太多,隨便做了,餛飩經常不熟,能吃出麵粉味,跟個紙片似的,湯還可以。至於面,又貴又難吃,點的片兒川,15元,也沒什麼料,就一點番茄,豆片,肉片,蘑菇,那個菇和豆片還有幾個沒熟的,面么咸死人了,估計是先把面單個煮個半熟撈起瀝干放那得,要煮什麼樣的面就可以直接放下去了,所以鹽滲透的更多,而其實面還是沒有熟透的,裏面能吃出干硬的麵粉味,難得我吃面沒把面吃完,連湯都沒喝兩口,只能說是時間原因沒選擇下的將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