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的不說,就蛤蟆吐蜜這個價位,就值得四分了吧。[薄荷]環境:裏面沒去,以前去過但太多年了,回憶是靠不住的吧。 蛤嘛吐蜜 其實還挺形象的,不過也帶着北京人起外號特有的俏皮,餡兒挺足的,性價比真的高。[服務鈴]服務:態度中規中矩。
白魁老號飯莊前身是東長順清真飯館,由創辦人白魁,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在隆福寺廟東側開業,1957年公私合營,改名為“清真白魁老號飯莊”。 平民美食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用羊油翻炒麻豆腐,加上青豆、韭菜,最後淋上辣椒油,端上桌,在這灰白紅綠相間,感受酸醇撲鼻,吃起來細膩可口,就愛這口!但這就是做豆漿,濾去水份后的“下角料”—麻豆腐。
白魁老號是北京的一家傳統清真老字號,既有特色小吃,也有傳統炒菜。交道口的這家店在平安大街的寬街路口東北角,門臉很明顯。最近兩年疫情期間總是不是有管制不能堂食,挺麻煩的。
在張自忠路、交道口大街路口,距離南鑼鼓巷很近。進門買餐票,在餐廳買稀飯(小米、紅豆薏米、麵茶、羊雜湯、豆面丸子湯、豆汁、豆腐腦、麵條、餛飩等)和各式點心需要用餐票,熱菜不需要餐票。清真老號,羊雜湯不錯。
去南鑼附近的康銘大廈出差開會,準備隨便找找吃的,走到張自忠路口,白魁老號在道口特別顯眼,一看就是老北京地道的飯店,他家的北京特色小吃非常不錯,推薦艾窩窩和豌豆黃,頭天晚上喝了他家的豆汁,頭一次見識到北京的豆汁,酸菜湯加豆漿的味道,服務員還好心的問了一下,您喝的慣嘛?說實話確實喝不慣,但是來北京必須得嘗嘗這地道的特色,焦圈蘸豆汁,不知道北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如果您人多想多點菜就去二樓,他家的蔬菜拉皮相當好吃,還有門丁肉餅真是特別推薦大傢伙嘗嘗,蔥爆羊肉做的也是相當好吃,非常完美
位於寬街路口,古香古色的建築裏面。 一層是小吃系列,還保留着買餐票換食物的老傳統。 二層是桌餐,主打魯式炒菜,還有些川菜和北京烤鴨。 來這裏必須點魯菜,主要這裏的燒羊肉十分好吃,不膻不膩,外面脆脆的,很入味的羊肉。
始於乾隆年間的百年老字號,被北京出租車司機種草。於是趕了個大早,慕名而來。一樓是點心,早上8點之前,還有現做的炸糕,煎餅果子,和各式糕點點心,煙火氣兒十足。油餅,門釘肉餅,蛤蟆吐蜜,開花饅頭…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一家店滿足了我對老北京早餐點心的各種幻想!二樓是炒菜,燒羊肉是店裡的一絕照片,羊肉“騷氣”十足,大口吃起來無比幸福。
別的不說,就蛤蟆吐蜜這個價位,就值得四分了吧。[薄荷]環境:裏面沒去,以前去過但太多年了,回憶是靠不住的吧。 蛤嘛吐蜜 其實還挺形象的,不過也帶着北京人起外號特有的俏皮,餡兒挺足的,性價比真的高。[服務鈴]服務:態度中規中矩。
白魁老號飯莊前身是東長順清真飯館,由創辦人白魁,於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在隆福寺廟東側開業,1957年公私合營,改名為“清真白魁老號飯莊”。 平民美食麻豆腐是北京的特產,用羊油翻炒麻豆腐,加上青豆、韭菜,最後淋上辣椒油,端上桌,在這灰白紅綠相間,感受酸醇撲鼻,吃起來細膩可口,就愛這口!但這就是做豆漿,濾去水份后的“下角料”—麻豆腐。
白魁老號是北京的一家傳統清真老字號,既有特色小吃,也有傳統炒菜。交道口的這家店在平安大街的寬街路口東北角,門臉很明顯。最近兩年疫情期間總是不是有管制不能堂食,挺麻煩的。
在張自忠路、交道口大街路口,距離南鑼鼓巷很近。進門買餐票,在餐廳買稀飯(小米、紅豆薏米、麵茶、羊雜湯、豆面丸子湯、豆汁、豆腐腦、麵條、餛飩等)和各式點心需要用餐票,熱菜不需要餐票。清真老號,羊雜湯不錯。
去南鑼附近的康銘大廈出差開會,準備隨便找找吃的,走到張自忠路口,白魁老號在道口特別顯眼,一看就是老北京地道的飯店,他家的北京特色小吃非常不錯,推薦艾窩窩和豌豆黃,頭天晚上喝了他家的豆汁,頭一次見識到北京的豆汁,酸菜湯加豆漿的味道,服務員還好心的問了一下,您喝的慣嘛?說實話確實喝不慣,但是來北京必須得嘗嘗這地道的特色,焦圈蘸豆汁,不知道北京人為什麼這麼喜歡,,如果您人多想多點菜就去二樓,他家的蔬菜拉皮相當好吃,還有門丁肉餅真是特別推薦大傢伙嘗嘗,蔥爆羊肉做的也是相當好吃,非常完美
位於寬街路口,古香古色的建築裏面。 一層是小吃系列,還保留着買餐票換食物的老傳統。 二層是桌餐,主打魯式炒菜,還有些川菜和北京烤鴨。 來這裏必須點魯菜,主要這裏的燒羊肉十分好吃,不膻不膩,外面脆脆的,很入味的羊肉。
始於乾隆年間的百年老字號,被北京出租車司機種草。於是趕了個大早,慕名而來。一樓是點心,早上8點之前,還有現做的炸糕,煎餅果子,和各式糕點點心,煙火氣兒十足。油餅,門釘肉餅,蛤蟆吐蜜,開花饅頭…還有很多叫不出名字,一家店滿足了我對老北京早餐點心的各種幻想!二樓是炒菜,燒羊肉是店裡的一絕照片,羊肉“騷氣”十足,大口吃起來無比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