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紫關鎮!一腳踏三省:地處豫、鄂、陝三省交界。
《荆紫關:三省交界》
荆紫關,它地處豫、秦、鄂三省交界處的河南一側,隸屬於河南省淅川縣。
一、獨特的地理位置標誌
在這個臨近三省交界點的地方,有一座三省友誼紀念塔,彰顯著三省之間的深厚情誼。而在古鎮街道邊,還建有一座別具特色的三省交界碑。此碑為正三棱錐式,三面分別刻有"豫""秦""鄂",代表著三個省份,交點即是石碑所在地。這座小巧別致的石碑被精心保護在一個三角亭中,成為一道獨特而迷人的風景。
二、便捷的交通方式
古鎮距離淅川縣城60多公里,大約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自駕前往荆紫關鎮是最為方便的選擇,讓你能夠輕鬆開啟這場充滿歷史韻味與獨特風情的旅程。
三、豐富多彩的古鎮風貌
1. 明清古建築群:
- 古鎮街道兩側,古建群林立,會館、戲樓等彰顯著昔日的輝煌。街道一端的荆紫關牌樓更是格外漂亮,彷彿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 來到丹河邊,河水雖細窄,卻清澈見底。從旁邊引出的渠水宛如漓江之水般,呈現出綠色且清澈透明的迷人景致。
2. 三省界碑:
- 三省界碑位於陝西省商洛市商南縣湘河鎮白寺路的一個村子里,就在人家的家門口。當你初到此地心生疑惑時,只要仔細尋找,便能發現這個集河南、陝西、湖北於一體的界標。在這裡,你可以同時看到三省的車牌以及各具特色的飯店等,構成一幅奇妙而有趣的場景。
3. 明清一條街:
- 這條街頗有些類似老家縣城里的老街,充滿著濃濃的懷舊氣息。其中的"平浪宮",在荆紫關極盛時期,是船工集會娛樂的地方,取"風平浪靜"之意。花上5元進入平浪宮,你會看到一個三進小院,雖有些荒蕪,卻能從中尋得一點珍貴的古跡。
4. 山陝會館:
- 它位於荆紫關古街東側面,面積達4000餘平方米。坐東向西,面臨丹江。現存建築6座,房屋29間。中軸線上依次有大門樓、戲樓(過道樓)、鐘樓、鼓樓、過廳、前殿遺址、後殿、春秋閣等。據記載,1806年即嘉慶十一年,山西、陝西商人在荆紫關建山陝會館。
- 山陝會館的建築結構新穎獨特,裝飾技藝精巧複雜。木雕、石雕隨處可見,戲樓的前後簷均有"唐僧取經"等木雕組畫六組,雕刻精湛。過廳兩側的透花木雕形態逼真,包括"麒麟望北斗""丹鳳朝陽""習武圖"及"雄鷹展翅"等。前後簷設木雕斗拱,春秋閣內供泥塑關公像,關平、周倉左右相伴。
5. 平浪宮:
- 位於荆紫關鎮古街南部,座東向西,面臨丹江。始建於明崇禎11年(1638年),由丹江航道船戶捐資修建,取風平浪靜之意。建築布局為四合天井院,三堂兩進院落,佔地面積1030平方米。
- 房舍均為硬式建築,主要由前殿、中殿、後殿、鐘樓、鼓樓等組成。大門樓外側左右兩邊分別是鐘樓和鼓樓。鐘鼓樓系三重簷四角攢尖頂,穿斗式結構,磚雕花脊,每層簷下置斗拱、額枋上雕刻花草圖案,頂部置珠寶,鐘樓頂部鐵件上書"風調"、鼓樓頂部鐵件上書"雨順"二字。鐘鼓樓的支撐部分全部為木結構,純用榫卯。每一座樓均為16根柱子,4個粗柱,12個細柱,暗含一年四季12個月平安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