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鷺洲書香濃郁。
初秋的吉安,氣溫仍高達34°C。但緊湊的行程和炎熱的天氣都無阻我們親眼目睹這個文化高地的熱情。
江西吉安白鷺洲書院由南宋吉州知軍江萬里於公元1241年創建,一直延續至清代末年,期間因兵燹、洪水等原因,多次被毀壞和重建。白鷺洲書院與廬山的白鹿洞書院、鉛山的鵝湖書院、南昌的豫章書院並稱為古代江西四大書院,是當時文化教育的重要場所。
白鷺洲位於吉安市贛江江心,相傳因其形狀似白鷺,加上洲上茂林修竹吸引了眾多白鷺棲息而得名。也有一說是源於唐代著名詩人李白詩中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之名句,而書院則依洲而建定名。
白鷺洲書院的創建,與吉安地區深厚的文化底蕴密切相關。吉安古稱廬陵,自唐代以來,就有杜審言、顏真卿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足跡,推動了當地文化的發展。到了宋代,歐陽修等人更是開啟了文章之盛,使得吉安成為了文化教育的重鎮。
書院的建築群包括雲章閣、風月樓等,這些建築不僅具有中國傳統的建築風格,還融入了民國時期的特色。白鷺洲書院不僅培養了眾多文人學者,還孕育了如文天祥這樣的民族英雄。如今,白鷺洲書院被定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各級政府多次撥款維修。白鷺洲書院已成為吉安市的一個重要文化地標,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參觀學習,一窺當年書院的風貌。同時,書院所在的白鷺洲也成為了一個集教育、遊覽、休閒和生態為一體的文化綠洲,繼續傳承著廬陵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