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租界舊址,近代中國7個在華英租界之一!
九江租界舊址,位於江西省九江市潯陽區,是近代中國7個在華英租界之一。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清政府與英國等國簽訂《天津條約》,九江通商口岸被西方列強撬開,九江開闢商埠。1861年3月江西布政使張集馨與英國參贊巴夏禮訂立《九江租地約》,劃定張官港以西,龍開河以東的濱江地帶為英租界,面積共計150畝。
隨後,美、法、日、俄等西方國家相繼在九江城西設立租界,擴建碼頭,開辦工廠,建立教堂、醫院、學校等,逐步形成獨立的街區,如今在庾亮南路依然保存着一批殖民建築。
1927年1月,九江各界群眾為聲援武漢收回英租界開始集會遊行鬥爭。最終九江在全國率先收回英租界,九江由此結束了長達66年的租界統治。
現今的九江租界舊址的規模並不大,租界舊址的面積已經大大縮減,許多歷史建築如美孚洋行、俄國茶場等已不復存在。現存的四幢舊址經過近年來的修繕,依然保留着歷史的痕跡。沿街的老洋房是日本領事館舊址,而作為博物館使用的二層樓房則是英國亞細亞公寓舊址。。
舊址博物館共分為三層,設《租界歷史》展廳、《商貿歷史》展廳和《中西交融》展廳,通過以圖文、實物等形式講述九江66年作為租界的史實。
《租界歷史》展廳主要呈現九江租界從開端到收回的歷程。《商貿歷史》展廳展示九江作為通商口岸在商貿方面的發展變化。《中西交融》展廳主要講述西方文化與本土文化在九江的碰撞與融合。
九江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作為長江沿線重要城市,素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衢”之稱,在內陸航運繁榮時期,九江自然成為西方列強重點關注的對象。
如果你對歷史感興趣,或者想要感受一下異國風情,九江租界舊址博物館絕對是一個不容錯過的地方。這裡不僅有豐富的歷史資料,還有四座保存完好的建築,每一座都值得你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