瀋陽逛早市
遼寧
瀋陽

2025瀋陽逛早市|trip.com

瀋陽逛早市
󰺂5.6
Trip.Trends
遼寧的特色體驗第 1 名

瀋陽逛早市 Trip Moments

瀋陽逛早市 Trip Moments
到沈陽除了泡澡、逛早市,最重要的景點就是清沈陽故宮了

到沈陽除了泡澡、逛早市,最重要的景點就是清沈陽故宮了

沈陽故宮始建於清太祖天命十年(1625年),建成於清崇德元年(1636年)。總佔地面積63272平方米,建築面積18968平方米。它不僅是中國僅存的兩大皇家宮殿建築群之一,也是中國關外唯一的一座皇家建築群。 沈陽故宮共經歷努爾哈赤、皇太極、乾隆三個建造時期,按照建築布局和建造先後,可以分為3個部分:東路、中路和西路。東路包括努爾哈赤時期建造的大政殿與十王亭,是皇帝舉行大典和八旗大臣辦公的地方。中路為清太宗皇太極續建,是皇帝進行政治活動和後妃居住的場所。西路則是乾隆時期建造,為清朝皇帝“東巡”盛京時,讀書看戲和存放《四庫全書》的場所。 在建築藝術上承襲了中國古代建築傳統,集漢、滿、蒙族建築藝術為一體,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景區門票50元,導遊不帶團沒有優惠。 沈陽故宮始建於努爾哈赤時期的天命十年(1625年)。出於戰略考慮努爾哈赤定沈陽為都城,改名盛京。並在沈陽舊城的中心,修建了議政之所——大政殿和十王亭,是為營建沈陽故宮之開端。城內按八旗劃定居住區域。以大政殿所在的城中心為基準,東側屬正紅、鑲紅旗,北側屬正黃、鑲黃旗,南側屬正藍、鑲藍旗,西側屬正白、鑲白旗,而各旗的貝勒府邸只能在本旗的地界內蓋造。 努爾哈赤去世後,皇太極繼承汗位。著手將自己的“四貝勒府”改建為新的皇宮。而他的舊府邸,就位於故宮中路大清門至清寧宮這一區域。續建了由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清寧宮、麟趾宮、關雎宮、衍慶宮、永福宮等組成的大內宮闕。經過幾年的增飾擴建,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將國號改稱為“大清”,並正式確定了宮殿之名。原來的王府升級為名副其實的帝王之家,成為沈陽故宮的核心區域。迄皇太極逝世止,盛京宮殿始終是清王朝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 順治元年(1644年),清遷都入關後,盛京皇宮成為“陪都宮殿”,以開國先皇“龍興重地”之宮闕聖迹的崇高地位,倍受清歷代帝王特殊的重視。在康熙十年(1671年)至道光九年(1829年)的150年間,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四朝皇帝曾先後10次東巡,拜謁祖先陵墓,瞻仰先皇的舊宮聖迹和遺物。乾隆帝在位時期,繼承康熙皇帝開創的東巡謁陵的禮制,根據需要對皇宮加以增修擴建。乾隆十一年(1746年)開始,歷經兩年除對原有宮殿附屬建築重加改修,使之整齊之外,並在原有宮殿兩側增建供皇帝東巡時在宮內駐駕使用的行宮。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第三次東巡盛京,在沈陽故宮大東門東修建了盛京太廟。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建造文溯閣用於收藏剛修成不久的《四庫全書》,這次增建不僅包括一座藏書樓,還有戲台等十幾座建築,共計一百多間,組成了與大政殿、崇政殿並列的沈陽故宮西路建築群。至此除了日常修繕和小規模的改建外,盛京皇宮的主要營建全部結束。 不僅如此,乾隆帝還源源不斷地從北京運送來洋洋大觀的皇家珍寶於此貯藏,以示“不忘根本”,使沈陽故宮成為當時與北京宮苑和熱河行宮避暑山莊齊名的清代皇家三大文物寶庫之一。
RevitalizingAdventure03
RevitalizingAdventure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