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初訪遼源的遊客,推門而入的瞬間便被大堂的鬆弛感俘獲——雅馬哈鋼琴旁,綠植藤蔓從鐵藝花架上垂落,琴譜架上攤開,彷彿隨時等待知音。
客房樓層地毯是低飽和度的灰藍色,將行李箱滾輪的噪音吞得温柔。房間隨不是很大,卻把“潔凈”二字刻進骨子裡,浴室瓷磚縫隙雪白均勻,洗漱台摸不到浮塵,空調出風口濾網透亮如新。最驚喜的是夜燈設計,暖光從牀頭櫃下方漫出,細節裏皆是剋制的高級。
入住後,越發覺得這裏像位“懂行”的老友。淋浴間地面鋪着細密的防滑紋,水流順着溝槽安靜消失,全程腳底乾爽;床頭插座自帶USB接口,黑暗中充電無需摸索。
早餐後,見一位小姐姐在大堂鋼琴上彈奏《在希望的田野上》,服務員默默地端去一杯温水——原來設施的温度,終究是人的温度。
這裏的早餐豐富多樣。酸菜餡的餃子單獨躺在小蒸籠裏,咬破薄皮,酸香肉汁混着東北秋日的爽冽直竄舌尖。西式檔口不玩虛招:可頌切開可見蜂窩狀的完美氣孔,現磨咖啡豆優選中度烘焙,沙拉台備着多種蘸料。取餐時服務員小姐姐見我端着粥碗找座位,一個箭步拉開椅子,比食物更暖的是這貼心入微的服務。
從入住到離店,服務始終保持着“剛剛好”的分寸。前台姑娘普通話温軟,遞房卡時指尖刻意避讓接觸區;前台小哥貼心的問了一句,“先生有沒有開車?送您兩片最新定製的車載香薰,祝您入住愉快!”
想起遼源,記憶裏不止東遼河的波光與魁星樓的飛檐,還有那智選假日酒店浴室玻璃上永不凝結的霧氣,以及書吧沙發扶手上那縷似有若無的檀香。它不像傳統高端酒店般端着架子,倒像故鄉那位心思細膩的姑娘,把體面藏在口袋裡,用細碎妥帖的關懷,讓你體會到無邊的温暖。這裏忍不住想對人説:“去遼源,一定要住這裏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