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位置
事件狀態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馬丁·格蘭特個展 | 伊恩波特中心: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藝術館
2025年3月28日–2026年1月26日 (UTC+10)
墨爾本
此次大型展覽是馬丁·格蘭特職業生涯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旨在致敬這位出生於澳大利亞、現居巴黎的時裝設計師。展覽精選了維多利亞州立美術館(NGV)的藏品,其中包括設計師捐贈的私人檔案以及從親朋好友處借出的作品,涵蓋了這位設計師四十餘年的職業生涯。展覽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墨爾本,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格蘭特在巴黎重建同名品牌時,並延伸至他最新的系列作品。
在馬丁·格蘭特輝煌的職業生涯中,他的客戶包括他的繆斯女神凱特·布蘭切特和李·拉齊維爾,以及娜奧米·坎貝爾、朱麗葉·比諾什、瑞貝爾·威爾森和Lady Gaga。展覽由格蘭特與設計師密切合作構思,通過時裝、攝影、草圖、新聞剪報和T台視訊展現了格蘭特的設計感性和審美。
《KHT連接家庭》《KHT回家》展覽 | 聯邦廣場
2025年5月31日–8月10日 (UTC+10)
墨爾本
與家的聯繫”是受人尊敬的巴爾金德吉(Barkindji)和恩吉亞姆帕(Ngiyampaa)長老科林·克拉克叔叔(Colin Clark)的首次個展,展出其雕刻和繪畫作品。
本次展覽展出了科爾叔叔的五十件作品,包括長矛、盾牌、棍棒、敲擊棒、挖掘棒、迴旋鏢、迪吉里杜管、彩繪鴯鶓蛋、碗以及過去二十年創作的繪畫作品。
“與家的聯繫”展現了科爾叔叔對木材和雕刻的深厚造詣,這種文化實踐不僅將他與國家和家鄉聯繫在一起,也與他的祖先以及通過他的綽號“巴爾金德吉”(Barkindji)的雙手所傳承的傳承聯繫在一起。
展覽探討了科爾叔叔及其合作者共同創作的六個主題:解讀國家;河流是生命之源;成長中的家庭;與祖先的聯繫;木頭告訴我;以及療愈與醫學。
“回家”是珍妮·默裡-瓊斯博士舉辦的一場引人入勝的個展,展出多達25幅畫作,這些畫作均來自KHT獨特而重要的維多利亞原住民藝術和文化收藏,以及默裡-瓊斯博士的近期作品。
默裡-瓊斯是一位約塔約塔和巴拉帕拉藝術家。她的作品深刻地探索了家庭的重新連接,深入探討了國家、親屬關係以及殖民和制度化生活的持久影響等主題。
默裡-瓊斯通過對色彩和紋理的豐富而感性的運用,捕捉了她家族旅程的美麗與複雜性。
她的作品講述了堅韌、失落以及與家人和國家重新聯繫的治癒力量。每一件作品都引領觀者走進藝術家的個人歷史,感受其中交織的喜悅與痛苦,體現了她強大的文化認同感以及將她與祖先和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深厚聯繫。
本次展覽恰逢 2025 年全國和解周(5 月 27 日至 6 月 3 日),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欣賞默裡·瓊斯對被偷走的一代和親密家庭時刻的有力描述,以深刻感人和發人深省的方式將她的個人敘述和文化研究生動地呈現出來。
【澳大利亞墨爾本】《霸王龍維多利亞》展覽 | 卡爾敦
結束
卡爾敦
6600 萬年後——等待結束了!與澳洲有史以來最好的霸王龍面對面。維多利亞是真正的霸王龍骨架,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霸王龍標本之一。霸王龍維多利亞是一場國際性的、最先進的、轟動一時的展覽,為所有年齡段的恐龍愛好者帶來難忘的冒險之旅。
歡迎來到澳洲恐龍之鄉墨爾本博物館,持這張門票與維多利亞本人會面。之後,如果您的胃口與維多利亞的胃口相仿,可以前往 Dino Bites 咖啡館,大快朵頤美味的漢堡或享用新鮮的沙拉。另外,我們還有恐龍兒童包!不要錯過從恐龍之家商店將令人驚嘆的紀念品帶回家的機會。或者在驚心動魄的 IMAX 紀錄片《霸王龍 3D》中,在世界上最大的螢幕上觀看霸王龍的栩栩如生。
【澳大利亞墨爾本】《霸王龍維多利亞》展覽 | 卡爾敦
結束
卡爾敦
6600 萬年後——等待結束了!與澳洲有史以來最好的霸王龍面對面。維多利亞是真正的霸王龍骨架,也是世界上最精美的霸王龍標本之一。霸王龍維多利亞是一場國際性的、最先進的、轟動一時的展覽,為所有年齡段的恐龍愛好者帶來難忘的冒險之旅。
歡迎來到澳洲恐龍之鄉墨爾本博物館,持這張門票與維多利亞本人會面。之後,如果您的胃口與維多利亞的胃口相仿,可以前往 Dino Bites 咖啡館,大快朵頤美味的漢堡或享用新鮮的沙拉。另外,我們還有恐龍兒童包!不要錯過從恐龍之家商店將令人驚嘆的紀念品帶回家的機會。或者在驚心動魄的 IMAX 紀錄片《霸王龍 3D》中,在世界上最大的螢幕上觀看霸王龍的栩栩如生。
《來自MFA的法國印象派作品》墨爾本冬季大師傑作展 | 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
2025年1月1日–10月5日 (UTC+10)
南岸
“法國印象派”是波士頓美術博物館與維多利亞國立美術館聯合舉辦的大型展覽。展覽追溯了十九世紀末法國印象派和後印象派的發展軌跡,重點展現了這一激進實驗時期的著名先鋒藝術家,他們大膽地挑戰了當時的藝術傳統。
馬丁·格蘭特個展 | 伊恩波特中心: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藝術館
2025年3月28日–2026年1月26日 (UTC+10)
墨爾本
此次大型展覽是馬丁·格蘭特職業生涯中規模最大的一次,旨在致敬這位出生於澳大利亞、現居巴黎的時裝設計師。展覽精選了維多利亞州立美術館(NGV)的藏品,其中包括設計師捐贈的私人檔案以及從親朋好友處借出的作品,涵蓋了這位設計師四十餘年的職業生涯。展覽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的墨爾本,一直延續到20世紀90年代初格蘭特在巴黎重建同名品牌時,並延伸至他最新的系列作品。
在馬丁·格蘭特輝煌的職業生涯中,他的客戶包括他的繆斯女神凱特·布蘭切特和李·拉齊維爾,以及娜奧米·坎貝爾、朱麗葉·比諾什、瑞貝爾·威爾森和Lady Gaga。展覽由格蘭特與設計師密切合作構思,通過時裝、攝影、草圖、新聞剪報和T台視訊展現了格蘭特的設計感性和審美。
《KHT連接家庭》《KHT回家》展覽 | 聯邦廣場
2025年5月31日–8月10日 (UTC+10)
墨爾本
與家的聯繫”是受人尊敬的巴爾金德吉(Barkindji)和恩吉亞姆帕(Ngiyampaa)長老科林·克拉克叔叔(Colin Clark)的首次個展,展出其雕刻和繪畫作品。
本次展覽展出了科爾叔叔的五十件作品,包括長矛、盾牌、棍棒、敲擊棒、挖掘棒、迴旋鏢、迪吉里杜管、彩繪鴯鶓蛋、碗以及過去二十年創作的繪畫作品。
“與家的聯繫”展現了科爾叔叔對木材和雕刻的深厚造詣,這種文化實踐不僅將他與國家和家鄉聯繫在一起,也與他的祖先以及通過他的綽號“巴爾金德吉”(Barkindji)的雙手所傳承的傳承聯繫在一起。
展覽探討了科爾叔叔及其合作者共同創作的六個主題:解讀國家;河流是生命之源;成長中的家庭;與祖先的聯繫;木頭告訴我;以及療愈與醫學。
“回家”是珍妮·默裡-瓊斯博士舉辦的一場引人入勝的個展,展出多達25幅畫作,這些畫作均來自KHT獨特而重要的維多利亞原住民藝術和文化收藏,以及默裡-瓊斯博士的近期作品。
默裡-瓊斯是一位約塔約塔和巴拉帕拉藝術家。她的作品深刻地探索了家庭的重新連接,深入探討了國家、親屬關係以及殖民和制度化生活的持久影響等主題。
默裡-瓊斯通過對色彩和紋理的豐富而感性的運用,捕捉了她家族旅程的美麗與複雜性。
她的作品講述了堅韌、失落以及與家人和國家重新聯繫的治癒力量。每一件作品都引領觀者走進藝術家的個人歷史,感受其中交織的喜悅與痛苦,體現了她強大的文化認同感以及將她與祖先和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深厚聯繫。
本次展覽恰逢 2025 年全國和解周(5 月 27 日至 6 月 3 日),為觀眾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來欣賞默裡·瓊斯對被偷走的一代和親密家庭時刻的有力描述,以深刻感人和發人深省的方式將她的個人敘述和文化研究生動地呈現出來。
《日本和服》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特展 | 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
2025年6月4日–10月5日 (UTC+10)
南岸
自19世紀中葉日本重新開放以來,和服設計與日式風格一直啟發著全球的藝術、設計和時尚。本次展覽展出了日本歷史上具有歷史意義且視覺上充滿活力的服飾與時尚典範,並追溯了當今最具實驗性和創新精神的時裝設計師的創作脈絡。
《日本和服》維多利亞國家美術館特展 | 維多利亞州國立美術館
2025年6月4日–10月5日 (UTC+10)
南岸
自19世紀中葉日本重新開放以來,和服設計與日式風格一直啟發著全球的藝術、設計和時尚。本次展覽展出了日本歷史上具有歷史意義且視覺上充滿活力的服飾與時尚典範,並追溯了當今最具實驗性和創新精神的時裝設計師的創作脈絡。
背靠背劇場《沖鋒!阿金庫爾》全新展覽 | 澳大利亞活動影像中心
2025年6月17日–2026年2月1日 (UTC+10)
墨爾本
吉朗備受讚譽的當代表演藝術公司“背靠背劇院”的全新展覽,為《亨利五世》的故事帶來了全新的視角。英格蘭版的亨利五世抵達工廠:他看到成千上萬的法國戰士準備拿起武器,對抗他那精疲力竭的軍隊。他僅用幾句激動人心的話語,帶領他的人民經歷了一場象徵著戰爭悲劇和殘酷的戰鬥。然而,除了紙板盔甲和戰場的喧囂之外——這些士兵究竟是誰?如果我們將他們視為個體,我們還能瞭解他們什麼呢?
享譽全球的“背靠背劇院”以其獨特的視角,演繹了莎士比亞這部永恆的戲劇——《亨利五世在阿金庫爾》(以劇中關鍵的戰役命名),這是該劇院眾多銀幕作品中的最新力作。 《阿金庫爾》由布魯斯·格拉德溫執導,瑞安·欣克利擔任攝影,該片以影史上經典改編作品為基礎,包括勞倫斯·奧利弗1944年的特藝彩色版、肯尼斯·布拉納1989年的硬漢版以及蒂莫西·柴勒梅德在《國王》(2019)中的精彩表演。該劇由劇團一眾被認為患有智力障礙的演員領銜主演:莎拉·梅因沃林、西蒙·拉赫蒂、斯科特·普萊斯、格蕾絲·肯尼、內森·萊格和傑西卡·沃克,以及超過100位社區成員的貢獻,為這個我們自以為熟知的故事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背靠背劇場《沖鋒!阿金庫爾》全新展覽 | 澳大利亞活動影像中心
2025年6月17日–2026年2月1日 (UTC+10)
墨爾本
吉朗備受讚譽的當代表演藝術公司“背靠背劇院”的全新展覽,為《亨利五世》的故事帶來了全新的視角。英格蘭版的亨利五世抵達工廠:他看到成千上萬的法國戰士準備拿起武器,對抗他那精疲力竭的軍隊。他僅用幾句激動人心的話語,帶領他的人民經歷了一場象徵著戰爭悲劇和殘酷的戰鬥。然而,除了紙板盔甲和戰場的喧囂之外——這些士兵究竟是誰?如果我們將他們視為個體,我們還能瞭解他們什麼呢?
享譽全球的“背靠背劇院”以其獨特的視角,演繹了莎士比亞這部永恆的戲劇——《亨利五世在阿金庫爾》(以劇中關鍵的戰役命名),這是該劇院眾多銀幕作品中的最新力作。 《阿金庫爾》由布魯斯·格拉德溫執導,瑞安·欣克利擔任攝影,該片以影史上經典改編作品為基礎,包括勞倫斯·奧利弗1944年的特藝彩色版、肯尼斯·布拉納1989年的硬漢版以及蒂莫西·柴勒梅德在《國王》(2019)中的精彩表演。該劇由劇團一眾被認為患有智力障礙的演員領銜主演:莎拉·梅因沃林、西蒙·拉赫蒂、斯科特·普萊斯、格蕾絲·肯尼、內森·萊格和傑西卡·沃克,以及超過100位社區成員的貢獻,為這個我們自以為熟知的故事帶來了全新的視角。
蒂姆·馬奎爾《殘像》展覽 | Tolarno Galleries
2025年6月28日–7月26日 (UTC+10)
墨爾本
《餘像》展出了一系列令人驚歎的小畫作,每幅畫作都經過精心排列,創造出充滿活力的色彩和創造力,吸引觀眾探索各個作品之間的聯繫。
蒂姆·馬奎爾《殘像》展覽 | Tolarno Galleries
2025年6月28日–7月26日 (UTC+10)
墨爾本
《餘像》展出了一系列令人驚歎的小畫作,每幅畫作都經過精心排列,創造出充滿活力的色彩和創造力,吸引觀眾探索各個作品之間的聯繫。
澳大利亞墨爾本 · G-DRAGON 2025 WORLD TOUR [Übermensch] IN MELBOURNE | 羅德·拉沃爾球場
2025年7月6日–7月7日 (UTC+10)結束
墨爾本
澳大利亞墨爾本 · G-DRAGON 2025 WORLD TOUR [Übermensch] IN MELBOURNE | 羅德·拉沃爾球場
2025年7月6日–7月7日 (UTC+10)結束
墨爾本
墨爾本火光節 | 墨爾本濱海港區
2025年7月4日–7月6日 (UTC+10)結束
墨爾本濱海港區
2025 年火光節將於7 月 4 日至 6 日點燃墨爾本,將其標誌性的火焰、燈光、音樂和娛樂活動帶回碼頭區。作為墨爾本最激動人心的冬季活動之一,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如果您正前往市區體驗各種活動,那麼沒有比碼頭區更適合開始或結束您夜晚的地方了。
墨爾本火光節 | 墨爾本濱海港區
2025年7月4日–7月6日 (UTC+10)結束
墨爾本濱海港區
2025 年火光節將於7 月 4 日至 6 日點燃墨爾本,將其標誌性的火焰、燈光、音樂和娛樂活動帶回碼頭區。作為墨爾本最激動人心的冬季活動之一,它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遊客——如果您正前往市區體驗各種活動,那麼沒有比碼頭區更適合開始或結束您夜晚的地方了。
貓和狗藝術設計展 | 伊恩波特中心: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藝術館
2024年11月1日–2025年7月20日 (UTC+10)結束
墨爾本
從牧牛犬到寵物狗,從神聖的貓科動物到迷信的黑貓,《貓與狗》通過 250 多件藝術和設計作品探索了人類與這些動物的深厚聯繫。
此次貓狗藝術和設計展展出的作品來自 NGV 收藏,涵蓋各個時期和媒介,揭示了我們的馴養夥伴長期以來如何成為豐富的視覺圖像來源——從古代歷史到現在。
展覽展出當代和歷史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倫勃朗範·萊茵、弗朗西斯科·戈雅、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皮埃爾·波納爾、艾琳·梅奧、大衛·霍克尼、傑夫·昆斯、胡爾達·古茲曼等,以及著名的澳大利亞藝術家,包括克勞迪婭·穆杜努蒂、特雷弗·特伯·布朗、阿通·阿特姆、查爾斯·布萊克曼、格蕾絲·科辛頓·史密斯和諾拉·海森。
展覽以主題形式呈現,一邊是狗,另一邊是貓,揭示了特定的行為、文化象徵和藝術史主題。這些包括:工作犬和貓;神話;宗教和靈性;以及流行文化中的貓和狗。
《貓與狗》涵蓋繪畫、版畫、素描、紡織品、攝影、雕塑、裝飾藝術和時尚,作品來自澳大利亞、歐洲、亞洲和北美,展現了這些動物跨越國界和文化的全球吸引力。
貓和狗藝術設計展 | 伊恩波特中心: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國家藝術館
2024年11月1日–2025年7月20日 (UTC+10)結束
墨爾本
從牧牛犬到寵物狗,從神聖的貓科動物到迷信的黑貓,《貓與狗》通過 250 多件藝術和設計作品探索了人類與這些動物的深厚聯繫。
此次貓狗藝術和設計展展出的作品來自 NGV 收藏,涵蓋各個時期和媒介,揭示了我們的馴養夥伴長期以來如何成為豐富的視覺圖像來源——從古代歷史到現在。
展覽展出當代和歷史藝術家的作品,包括倫勃朗範·萊茵、弗朗西斯科·戈雅、阿爾布雷希特·丟勒、皮埃爾·波納爾、艾琳·梅奧、大衛·霍克尼、傑夫·昆斯、胡爾達·古茲曼等,以及著名的澳大利亞藝術家,包括克勞迪婭·穆杜努蒂、特雷弗·特伯·布朗、阿通·阿特姆、查爾斯·布萊克曼、格蕾絲·科辛頓·史密斯和諾拉·海森。
展覽以主題形式呈現,一邊是狗,另一邊是貓,揭示了特定的行為、文化象徵和藝術史主題。這些包括:工作犬和貓;神話;宗教和靈性;以及流行文化中的貓和狗。
《貓與狗》涵蓋繪畫、版畫、素描、紡織品、攝影、雕塑、裝飾藝術和時尚,作品來自澳大利亞、歐洲、亞洲和北美,展現了這些動物跨越國界和文化的全球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