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狀態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路易絲.布爾喬亞個展《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 台北
2025年3月15日–6月30日 (UTC+8)
台北
「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展覽,是台灣首次呈現布爾喬亞的大型展覽,展出超過60件其代表性作品,涵蓋了廣為人知的「蜘蛛」雕塑、珍貴的早期繪畫以及極具象徵意涵的「牢籠」系列等。此次展覽分為三個主題與兩個附章,三大主題分別聚焦於「對母性的關注」、「與父親關係的反思」以及「內心的修復」,深入探討藝術家的人生經歷與創作歷程;兩個附章則展示了藝術家難得一見的早期繪畫作品及其1960年代的代表性雕塑。
《精神時光屋》遊智涵創作個展 | 台北
2025年4月15日–6月1日 (UTC+8)
台北
精神時光屋|遊智涵創作個展資訊 展覽「精神時光屋」以早期電子遊戲為靈感,帶領觀眾從2020年代的高解析度現況,回顧1990年代數位影像的像素化歷程。走入展場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重現早期數位影像的視覺與身體經驗,喚起人們對數位影像的感受與記憶。透過回憶操作電子遊戲機的經驗,重新探討當代繪畫與數位介面影像之間的關係,並從數位鄉愁的感性經驗出發,讓觀眾重新體驗過去與數位影像的互動,並反思數位與物質之間的關係。 展覽分為兩個系列。 《Snake系列》作品對比了平滑的數位視覺與卡頓的繪畫觸覺,突顯數位影像與傳統繪畫在視覺表現上的差異。而《Punch out!!系列》則探討身體直接面對「生理肉」與間接操作介面中「數位肉」之間的對比,反映數位介面如何改變人們對身體與空間的感知。展覽中,數位影像不再是純粹的虛擬存在,而是具有物質性與身體性的實體。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灣站 | 華山文創園區紅磚六合院西1館
2025年6月28日–10月6日 (UTC+8)
台北
哆啦A夢真的要来台北了!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日前傳出來台灣展出,引起民眾熱烈討論,主辦單位昨(21)日公佈相關訊息,包括活動時間、地點及票價,展場佈置10道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原畫復刻作品及7個立體雕塑,讓粉絲相當期待。哆啦A夢特展將復刻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工作室,還有100%微型劇院,獨家放映由日本團隊專為台灣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為了滿足民眾的視覺享受,透過鏡面打造空間延伸感的「無限哆啦A夢世界」,結合3D光雕投影漫畫單行本的「大雄的互動漫畫閱讀房間」。
《悅耳:傾聽畫裡的聲音》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4月19日–6月22日 (UTC+8)
台北
北宋蘇軾(1037-1101)等人關注繪畫與詩詞藝術的融合,視畫為「無聲詩」,詩為「無形畫」或「有聲畫」,在此背景下如何表現「有聲」畫,對畫家既具挑戰性,同時也成為繪畫發展過程中別開生面的創作方式。本次展覽將集中展出古代傳世畫作中呈現「聽松」「聽泉」「聽雨」「聽琴」等表現自然界或人文世界之中聲音的作品。
立即購買
《AIR Taipei 搭。不搭嗎?》台北藝術進駐計畫展覽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特展「AIR Taipei」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你以為「AIR Taipei」是航空公司嗎?其實不然! 「AIR Taipei」全名為「Artist-in-Residence Taipei」,即「台北藝術進駐計畫」,是為台北市政府文化政策的一環。 2004年,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接管台北國際藝術村,並依據相關作業要點推動藝術家交流。 2010年,藝術村營運部正式推動「台北藝術進駐計畫」,企圖透過藝術進駐活絡城市空間,創造嶄新的城市氣息。 本展覽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如13號,代表「過去」,以政策發展為主調呈現,輔以藝術進駐的機制說明。 11號展間標誌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在」,將空間轉化為藝術家工作室的樣貌,揭開歷年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場。 9號展間則關乎「未來」,以多項互動性裝置邀請觀眾共同想像台北藝術進駐的未來可能。 不同展間依著各自所代表的歷史區間進行敘事,同時延續展名的趣味性,企圖與觀眾對話。引領觀眾從文化政策的角度觀看城市的變動,重新詮釋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歡迎搭乘AIR Taipei,請系妥安全帶,台北藝術進駐的旅程即將開始!
路易絲.布爾喬亞個展《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 | 台北
2025年3月15日–6月30日 (UTC+8)
台北
「路易絲.布爾喬亞:剛從地獄回來,順便說一句,太精采了」展覽,是台灣首次呈現布爾喬亞的大型展覽,展出超過60件其代表性作品,涵蓋了廣為人知的「蜘蛛」雕塑、珍貴的早期繪畫以及極具象徵意涵的「牢籠」系列等。此次展覽分為三個主題與兩個附章,三大主題分別聚焦於「對母性的關注」、「與父親關係的反思」以及「內心的修復」,深入探討藝術家的人生經歷與創作歷程;兩個附章則展示了藝術家難得一見的早期繪畫作品及其1960年代的代表性雕塑。
《身體展演:從歷史圖像看身體之謎》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3月13日–8月31日 (UTC+8)
台北
展覽精選院藏古籍、器物、繪畫等不同類型文物,藉由這些文物上面的圖像,讓文物自身透過醫療、宗教、文化、法律等不同層麵,重新展示與演繹身體。展覽一共分為「身體透視」、「身體操練」、「身體變異」以及「身體規戒」四個單元,探索醫學、法醫、佛道兩教等不同文化脈絡的身體觀,並展現武術、房中、祕戲、舞蹈、體育、導引等身體操練手段。同時,本展覽亦關注人面獸身、獸麵人身與殘疾的身體,以及政治、禮教、刑罰對身體的束縛,呈現過去對身體的各種描繪與表述方式。
立即購買
100%哆啦A夢&FRIENDS 巡迴特展 台灣站 | 華山文創園區紅磚六合院西1館
2025年6月28日–10月6日 (UTC+8)
台北
哆啦A夢真的要来台北了! 「100%哆啦A夢&FRIENDS」巡迴特展日前傳出來台灣展出,引起民眾熱烈討論,主辦單位昨(21)日公佈相關訊息,包括活動時間、地點及票價,展場佈置10道巨型漫畫牆、30幅大長篇原畫復刻作品及7個立體雕塑,讓粉絲相當期待。哆啦A夢特展將復刻作者「藤子・F・不二雄」的工作室,還有100%微型劇院,獨家放映由日本團隊專為台灣展覽製作的原創短篇動畫,為了滿足民眾的視覺享受,透過鏡面打造空間延伸感的「無限哆啦A夢世界」,結合3D光雕投影漫畫單行本的「大雄的互動漫畫閱讀房間」。
《當自由盛開成舞》展覽 | 忠泰美術館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 忠泰美術館 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在企業大廳挑高明亮、充滿線條與理性的制式空間中,重新思考「空間與自由」、「公私領域劃分」、「管理控制與開放探索」的界線,透過翻轉既定的空間設計與功能區劃,投注柔軟與感性的詮釋語彙,嘗試改變阻隔的邊界,挑戰空間內自由伸展、舞動的極限姿態。 作品將大廳內管制公私領域的「欄桿」,多重複製、向外擴展、翻轉上旋,以掙脫束縛之姿突破空間框架與功能侷限。將二維平面金屬線條轉化為三維空間動態雕塑,為阻隔和劃分空間的欄桿賦予躍動的生命力,挑戰既定空間的風格調性,反思建築空間中限制與自由之間的關係。
國寶聚焦2025展二期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4月19日–6月22日 (UTC+8)
台北
本院典藏的文物,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分為「國寶」、「重要古物」和「一般古物」三種。國寶雖然也經常安排於各種展覽中展出,但為了讓來訪者不論何時到院都有機會深入欣賞國寶,故專闢一室推出「國寶聚焦」系列展覽,每季選展一件書畫國寶於此專屬的展間展出。
立即購買
MoCA Video《檔案重製》林俊耀個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5年3月15日–2026年5月4日 (UTC+8)
台北
政治會深刻影響每一個人,無論他們是否積極參與。隨著近十年全球的動蕩歲月後,我們愈加意識到藝術、社群媒體與大眾如何在事件中凝聚,共同參與一場又一場的社會運動。 「檔案重置」探討藝術在時間流逝與權力壓制之下,如何承擔見證的角色,於裂縫中尋找可能性,維護多元的政治身分與集體記憶。在一系列錄像作品中,藝術家與參與者以他們的多重身分,在不同時間點詮釋抗爭落幕後的社會語境。本次展出的作品歷時四年創作,迴應日常政治生活中的掙扎,並透過影像思考——當社會運動結束,檔案複製與重製是否能延續那些事件結束後未被言說的政治氛圍與被禁止的社會參與。 本展覽透過影像再現與重構,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觀眾回溯抗爭現場,並共同探索紀實攝影、歷史敘事與日常政治生活之間的複雜關係。
立即購買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展覽 | 富邦美術館
2025年6月11日–9月29日 (UTC+8)
台北
今年夏天,台灣又將迎來一場國際級展覽。 《印象派—從莫內到美國:光、跨越海洋》將於 6/11-9/29 在台北富邦美術館盛大開展,展出橫跨歐洲與美國,共 52 件印象派大師真跡,當中多數作品為首次來台,令人引頸期盼。時間回到 150 年前,一群不願再墨守成規的藝術家,在巴黎舉起畫筆,以光與色彩為名,發起一場顛覆傳統的藝術革命。印象派的誕生,不僅改寫了藝術史,也深刻影響了後世創作者對於自然、光線與氛圍的詮釋方式,開啟了現代藝術的新篇章。
此次展覽由富邦美術館攜手美國伍斯特美術館(Worcester Art Museum)共同策劃,展品橫跨印象派發源地法國與其影響深遠的美國畫壇。民眾將可近距離欣賞包含克勞德.莫內(Claude Monet)、保羅.塞尚(Paul Cézanne)、威廉.切斯(William Chase)等 38 位藝術巨匠的經典之作。
《精神時光屋》遊智涵創作個展 | 台北
2025年4月15日–6月1日 (UTC+8)
台北
精神時光屋|遊智涵創作個展資訊 展覽「精神時光屋」以早期電子遊戲為靈感,帶領觀眾從2020年代的高解析度現況,回顧1990年代數位影像的像素化歷程。走入展場彷彿進入時光隧道,重現早期數位影像的視覺與身體經驗,喚起人們對數位影像的感受與記憶。透過回憶操作電子遊戲機的經驗,重新探討當代繪畫與數位介面影像之間的關係,並從數位鄉愁的感性經驗出發,讓觀眾重新體驗過去與數位影像的互動,並反思數位與物質之間的關係。 展覽分為兩個系列。 《Snake系列》作品對比了平滑的數位視覺與卡頓的繪畫觸覺,突顯數位影像與傳統繪畫在視覺表現上的差異。而《Punch out!!系列》則探討身體直接面對「生理肉」與間接操作介面中「數位肉」之間的對比,反映數位介面如何改變人們對身體與空間的感知。展覽中,數位影像不再是純粹的虛擬存在,而是具有物質性與身體性的實體。
《織造精彩》清宮緙絲刺繡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4月19日–7月6日 (UTC+8)
台北
緙絲——絲織品中的活化石,自誕生之日起就是非富即貴者的象徵,而這種工藝比起宋錦和雲錦中部分織造可用機器來代替,緙絲必須全手工製作,所以一直有絲中之聖的美譽,一寸緙絲一寸金,手工藝品中的軟黃金。
立即購買
《AIR Taipei 搭。不搭嗎?》台北藝術進駐計畫展覽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特展「AIR Taipei」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你以為「AIR Taipei」是航空公司嗎?其實不然! 「AIR Taipei」全名為「Artist-in-Residence Taipei」,即「台北藝術進駐計畫」,是為台北市政府文化政策的一環。 2004年,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接管台北國際藝術村,並依據相關作業要點推動藝術家交流。 2010年,藝術村營運部正式推動「台北藝術進駐計畫」,企圖透過藝術進駐活絡城市空間,創造嶄新的城市氣息。 本展覽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如13號,代表「過去」,以政策發展為主調呈現,輔以藝術進駐的機制說明。 11號展間標誌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在」,將空間轉化為藝術家工作室的樣貌,揭開歷年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場。 9號展間則關乎「未來」,以多項互動性裝置邀請觀眾共同想像台北藝術進駐的未來可能。 不同展間依著各自所代表的歷史區間進行敘事,同時延續展名的趣味性,企圖與觀眾對話。引領觀眾從文化政策的角度觀看城市的變動,重新詮釋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歡迎搭乘AIR Taipei,請系妥安全帶,台北藝術進駐的旅程即將開始!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4年12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本特展精選自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博士慷慨捐贈的萬餘件偶戲文物,包括戲偶、戲台、道具、劇本與面具等,展現偶戲文物乘載的多元文化,並由此帶領觀眾探索不同文化的相同之處,促進大眾理解與交流。
立即購買
《身體展演:從歷史圖像看身體之謎》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3月13日–8月31日 (UTC+8)
台北
展覽精選院藏古籍、器物、繪畫等不同類型文物,藉由這些文物上面的圖像,讓文物自身透過醫療、宗教、文化、法律等不同層麵,重新展示與演繹身體。展覽一共分為「身體透視」、「身體操練」、「身體變異」以及「身體規戒」四個單元,探索醫學、法醫、佛道兩教等不同文化脈絡的身體觀,並展現武術、房中、祕戲、舞蹈、體育、導引等身體操練手段。同時,本展覽亦關注人面獸身、獸麵人身與殘疾的身體,以及政治、禮教、刑罰對身體的束縛,呈現過去對身體的各種描繪與表述方式。
立即購買
《織造精彩》清宮緙絲刺繡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4月19日–7月6日 (UTC+8)
台北
緙絲——絲織品中的活化石,自誕生之日起就是非富即貴者的象徵,而這種工藝比起宋錦和雲錦中部分織造可用機器來代替,緙絲必須全手工製作,所以一直有絲中之聖的美譽,一寸緙絲一寸金,手工藝品中的軟黃金。
立即購買
《悅耳:傾聽畫裡的聲音》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4月19日–6月22日 (UTC+8)
台北
北宋蘇軾(1037-1101)等人關注繪畫與詩詞藝術的融合,視畫為「無聲詩」,詩為「無形畫」或「有聲畫」,在此背景下如何表現「有聲」畫,對畫家既具挑戰性,同時也成為繪畫發展過程中別開生面的創作方式。本次展覽將集中展出古代傳世畫作中呈現「聽松」「聽泉」「聽雨」「聽琴」等表現自然界或人文世界之中聲音的作品。
立即購買
《涉水而渡 Contested Waters》展覽 | 鳳甲美術館
2025年4月26日–6月22日 (UTC+8)
台北
本次「涉水而渡」展覽由謝一誼策劃,計畫橫跨台北、高雄及威尼斯,聚焦在當今高度地緣政治摩擦的背景下,水被領域化、軍事化與資本化,進而陷入無以為渡的困境。然而,「涉水而渡」並未止步於此,而是試圖與來自台灣、印度及芬蘭的當代藝術家合作,共同探索穿越水域的多種可能性。
MoCA Video《檔案重製》林俊耀個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5年3月15日–2026年5月4日 (UTC+8)
台北
政治會深刻影響每一個人,無論他們是否積極參與。隨著近十年全球的動蕩歲月後,我們愈加意識到藝術、社群媒體與大眾如何在事件中凝聚,共同參與一場又一場的社會運動。 「檔案重置」探討藝術在時間流逝與權力壓制之下,如何承擔見證的角色,於裂縫中尋找可能性,維護多元的政治身分與集體記憶。在一系列錄像作品中,藝術家與參與者以他們的多重身分,在不同時間點詮釋抗爭落幕後的社會語境。本次展出的作品歷時四年創作,迴應日常政治生活中的掙扎,並透過影像思考——當社會運動結束,檔案複製與重製是否能延續那些事件結束後未被言說的政治氛圍與被禁止的社會參與。 本展覽透過影像再現與重構,邀請來自不同背景的觀眾回溯抗爭現場,並共同探索紀實攝影、歷史敘事與日常政治生活之間的複雜關係。
立即購買
《筆墨見真章》台北故宮書法導賞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4月12日–6月29日 (UTC+8)
台北
書法是漢文化圈特有的藝術,長久以來在中國文化傳統中蔚成體系,也自然應用在日常生活裡,了無古今的隔閡。有關中國書法從古到今發展的歷程,始終是大家關心的課題,本項展覽即由此出發,揭示其間發展的脈絡。
秦漢時代是書法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方面三代以來古文大篆書寫、銘刻分歧的現象,歸於統一,產生標準書體小篆;另方面春秋戰國時代萌芽的新興書體隸書,也在此際從篆書簡省蛻化成熟,發展為漢代通行的書體。由於時代潮流趨向簡便快捷,隸書又持續蛻變分化,遂有草書、行書和楷書的形成。書體遞變原非朝夕立就,因此進入魏晉南北朝之後,過渡型書風以及各體參雜的混合書風時而可見,顯示書體蛻變遷延歲月,方能在結構和筆法上建立自己的規律。
隋唐時代是另一個關鍵時期,政治統一帶來南北各地書風會流,筆法發展臻於完備,從此楷書成為歷代通行的書體。入宋以後,為保存前賢書法長遠流傳,刻帖日漸盛行。但是宋人並不以繼承傳統為足,書法取向表現個人情性、得其天趣。
元代繼起,轉而提倡復古,晉唐書法傳統得以延續。然而,不受傳統束縛的意念也活躍起來,至明代浮現縱橫跳脫的氣息。明人書法面貌至為紛雜,行草書尤其活潑自由,適與當時依循傳統法度者形成對比。其間突顯個性自成一格的書家,也走出實現自己的路徑,不為時代潮流所吞沒。
清代以降,三代秦漢古文篆隸陸續出土,堪稱是得天獨厚。在務實的學術風氣影響之下,清人摩挲碑版,從而與刻帖相互為用,書法發展的視野得以串聯古今,終能在篆書、隸書兩方面汲古創新,引領新方向。
立即購買
菲律賓當代藝術群展《廢墟&樂園-混沌時代的菲律賓藝術》 | 台北
2025年5月10日–6月28日 (UTC+8)
台北
五位藝術家共同呈現當代菲律賓藝術的強大生命力,將敏銳的意識與批判性對話帶入全球視野。策展人魯爾・卡亞西以聚焦於呈現多元藝術實踐與當代視野的展覽而聞名,他強調這次展覽既是對動蕩時代的個人反思,也是集體反思。
羅納德·溫杜拿個展《極限 & 狂歡》 | 台北
2025年5月10日–6月28日 (UTC+8)
台北
此展覽是一場穿越羅納德·溫杜拿(Ronald Ventura)腦海的狂飆之旅,於此,超級跑車變成神話、肌肉與記憶。這些機械猛獸咆哮、閃耀,並載著燃燒的獅首與緊握方向盤的幽靈手。溫杜拿的移動雕塑形成於2020年的沉悶與幽閉恐懼之中,它們沖出白盒子,奔向道路,帶著明確的意圖。想像碳纖維的夢境、動漫的焦慮、以及科技巴洛克的極致張揚。這是掙脫畫框束縛的藝術,全速轟鳴,撕裂日常,讓神話闖入現實。這裡有壓力,也有快樂,還有一切介於兩者之間的可能。—— 策展人 魯爾·卡亞西(Ruel Caasi)
《當自由盛開成舞》展覽 | 忠泰美術館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 忠泰美術館 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在企業大廳挑高明亮、充滿線條與理性的制式空間中,重新思考「空間與自由」、「公私領域劃分」、「管理控制與開放探索」的界線,透過翻轉既定的空間設計與功能區劃,投注柔軟與感性的詮釋語彙,嘗試改變阻隔的邊界,挑戰空間內自由伸展、舞動的極限姿態。 作品將大廳內管制公私領域的「欄桿」,多重複製、向外擴展、翻轉上旋,以掙脫束縛之姿突破空間框架與功能侷限。將二維平面金屬線條轉化為三維空間動態雕塑,為阻隔和劃分空間的欄桿賦予躍動的生命力,挑戰既定空間的風格調性,反思建築空間中限制與自由之間的關係。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4年12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本特展精選自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博士慷慨捐贈的萬餘件偶戲文物,包括戲偶、戲台、道具、劇本與面具等,展現偶戲文物乘載的多元文化,並由此帶領觀眾探索不同文化的相同之處,促進大眾理解與交流。
立即購買
《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3月22日–6月8日 (UTC+8)
台北
古代來自天子的禮物,常被臣民視為一種賞賜。這份賞賜禮物的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學與歷史學因素,也是眾人想解開的謎團。
禮物背後的意涵往往比字面上複雜,物品本身的故事,也可能更吸引人。禮尚往來,是存在於人類社會間的普世思維。「禮」可以解讀成謙和有禮貌,亦可藉由物品達到以物示禮,有時更是人與人、國與國建立關係的一種手段與目的。
展覽透過清代官員上奏的奏摺、文書、檔冊等史料,瞭解皇帝究竟賞給臣子何種禮物?這份禮物,是令人稱羨的好禮?還是背後隱藏著看不見的責任?看看奏摺裡的硃批,找找你我心中的答案。
立即購買
《賞賜有禮:清代文獻中的天子禮物》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特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3月22日–6月8日 (UTC+8)
台北
古代來自天子的禮物,常被臣民視為一種賞賜。這份賞賜禮物的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學與歷史學因素,也是眾人想解開的謎團。
禮物背後的意涵往往比字面上複雜,物品本身的故事,也可能更吸引人。禮尚往來,是存在於人類社會間的普世思維。「禮」可以解讀成謙和有禮貌,亦可藉由物品達到以物示禮,有時更是人與人、國與國建立關係的一種手段與目的。
展覽透過清代官員上奏的奏摺、文書、檔冊等史料,瞭解皇帝究竟賞給臣子何種禮物?這份禮物,是令人稱羨的好禮?還是背後隱藏著看不見的責任?看看奏摺裡的硃批,找找你我心中的答案。
立即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