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 · 大型舞台木偶劇《哪吒傳奇》 | 烏蘭恰特大劇院演出中心
藝術活動
當叛逆少年遇上宿命對決——他是頑童,也是英雄! 從鬧海抽筋到剔骨還父, 從被誤解到捨身救世…… 這一次, 哪吒的故事跨越時空, 以熱血與淚水,震撼重現! 看少年如何以凡軀撼動天命, 用赤誠感動蒼龍! 故事簡介 該劇以搶救文物龍為線索,跨越時空,引出哪吒的故事。表現了,哪吒從出生到為救百姓捨身取義的成長曆程,故事樹立了一個活潑可愛,頑強有正義感,有時不拘小節,犯一些小錯誤,但面對別人的誤解,關鍵時刻,愛憎分明,頑強有正義感,敢作敢當,為救民眾犧牲自我,最終觸動龍王,使龍王感受到因為自己縱容兒子,至使刁蠻,兇殘的三太子禍害百姓最終被哪吒殺死,而自己同樣為兒報仇卻傷及無辜百姓,與哪吒的壯舉相比有些愧疚,龍王自省,驅使龍王願化作盤龍柱鎮守八方保百姓平安,最終哪吒的這種捨身取義的精神一直流傳。 劇目亮點 01 酷炫的舞台效果 舞台除了出色的聲光電,還巧妙運用全息投影,搭建了東海龍宮的景象,營造了逼真的海底世界,讓觀眾如臨其境,呈現精美酷炫舞台效果。 02 獨特的木偶人物 劇中眾多木偶造型新穎獨特,比如“龍魂”的形象是設計成5節段的龍骨,既操縱靈活,又頗具東海龍王的陰鬱感與壓迫感。 03 多樣的木偶造型 劇目共計90多個偶,有杖頭木偶、人形木偶、鐵枝木偶、桌偶、布袋偶等,僅哪吒就有8個不同的木偶造型 04 趣味演出 嗨翻全場劇中一些表演方式符合孩子觀看需求,如中元節舞會,孩子戴面具跳街舞,哪吒更是南瓜造型的。東海龍宮裡蝦兵蟹將的“海草舞”更是孩子們熟知的音樂“海草海草,隨波飄搖;海草海草,浪花裡舞蹈......” 揚州仗頭木偶 揚州杖頭木偶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與泉州的提線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齊名,是中國木偶三大流派之一。 01 歷史淵源 揚州木偶戲源自唐代天寶年間,宋代時揚州木偶聲名遠揚,到處都有演出。從清代起,揚州木偶戲先後吸收崑劇、徽劇、京劇等劇種的表演特長,形成了杖頭木偶操縱表演的獨特風格。 02 藝術特色 操縱表演 融合傳統 “內在”“外在” 兩種表演方法,注重木偶人物性格塑造,形成剛勁、平穩、細膩、傳神的操縱藝術風格。演員需練好託舉木偶的“託舉功”、操縱木偶的“扦子功”及體現人物步伐特徵的“台步功”,把握“穩、正、直、平”四大要素。 音樂唱腔 在傳統借用京劇唱腔基礎上,廣泛吸收地方戲曲和民歌曲調並糅合運用。 木偶造型 根據內容需要和時代審美,綜合運用寫實和誇張相結合的手法,注重細膩傳神。把雕塑藝術和表演藝術緊密結合,著重刻畫人物性格,更富誇張性,更具 “偶味”,做到神似高於形似。 舞台美術 設計了框式結構的多功能木偶戲舞台,廣泛採用新材料、新技術,使聲、光、電一體化,加設幕位和景別,強調舞台佈局的全方位效果。 表演形式 杖頭木偶全長約一米,又叫 “託偶託戲”“三根棒”。一個木偶由三根棒組成,主棒支撐木偶頭部,能控制耳、眼、鼻、嘴的閉合、張開、轉動以及頭頸上下左右的扭轉;另兩根棒操縱木偶人的雙手,又稱 “手挑子”。“杖頭木偶” 分為 “槍把式” 和 “直棍式”,前者可表現花旦柔美溫柔的性格,後者可表現武生剛柔相濟的特點。 劇團介紹 揚州杖頭木偶源遠流長、瑰麗神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國家文化旅遊重點項目、優秀出口文化服務項目。揚州市木偶研究所(江蘇省木偶劇團)創建於1957年前身為揚州市木偶劇團,系國內集劇目創作排演、偶型設計製作及木偶藝術人才培養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專業藝術團體之一,是一支敢為、敢闖、敢幹、敢首創的先進團隊。 六十多年來,揚州市木偶研究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創作了大批優秀劇目。包括《孫悟空三打白骨精》《嫦娥奔月》《瓊花仙子》《三個和尚新傳》《白雪公主》《葫蘆娃》《哪吒傳奇》等大型木偶、人偶劇目30多個;根據中外經典名著、戲劇改編移植的《皇帝的新裝》《漁夫和金魚的故事》《武松打虎》《新三打白骨精》《校場比武》《滿江紅》以及《長綢舞》《木偶書法》等傳統歌舞、絕技絕活節目100多個。多次榮獲國家文華獎、金獅獎全國木偶皮影優秀劇(節)目展演最佳劇目獎、全國木偶皮影中青年技藝展演最佳表演獎、江蘇省舞台藝術精品工程獎、江蘇省文華獎等眾多的獎項,每年均有項目入圍國家藝術基金。 曾隨國家、省市政府代表團出訪過亞洲、歐洲、拉丁美洲的5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集體、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基地、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 揚州市木偶研究所是中國木偶藝術人才傳承培訓基地。現有國家級、省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杖頭木偶項目傳承人14人,高級以上職稱人員23人,骨幹演員34人;相繼承辦了第四、五、六屆全國木偶皮影優秀劇(節)目展演,舉辦了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項目全國“木偶製作人才培訓班”“木偶表演人才培訓班”,為全國培養德藝雙馨的木偶製作人才和表演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