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商邑 契刻千年》殷商甲骨文主題展 | 合肥
展覽
甲骨文作為商王朝時期刻寫於龜甲獸骨上的占卜記事文字,是中國古代文明的重要見證。商周之後,甲骨文逐漸湮沒於歷史的長河中,直至1899年由王懿榮等學者重新發現,使得甲骨文逐漸為世人所知。又經劉鶚、羅振玉等一大批學者的蒐集與整理,使甲骨學發展成為一門成熟的、國際性的顯學。天津博物館藏甲骨多為王懿榮、王襄等早期收藏家的舊藏,以字口清晰、內容豐富著稱,涵蓋祭祀、軍事、農業、天文等多領域,成為解讀商代社會的實物檔案。2017年,甲骨文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體現了其世界性的文化價值。為紀念19世紀末這一改寫歷史研究的重大發現,安徽博物院與天津博物館合作,遴選甲骨精品,舉辦了此次甲骨主題展覽,旨在以甲骨文這一重要的文明載體,開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密碼,勾勒三千年前商朝的歷史脈絡與社會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