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位置
事件狀態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萬物模型》群展 | 藝術中心
2025年3月15日–9月7日 (UTC+8)
昌黎
模型既是建構的起點,也是對現實的提取和重構,它讓我們在變換的角度和尺度中重新看待萬物。群展“萬物模型”將呈現卡洛斯· 邦加(Carlos Bunga)、伊利亞和艾米莉亞·卡巴科夫(Ilya & Emilia Kabakov)、伊薩·梅爾斯海默(Isa Melsheimer)和鄭國谷四組藝術家以建築和模型為靈感來源亦為載體所構建的4個平行項目。模型在此成為了一系列概念、社會現象、情感、記憶與想象的隱喻。從精神建築到公共空間,阿那亞持續通過建築塑造其獨特的社區生活、文化和美學,這也是此次展覽的出發點之一。因此,展覽也將展出阿那亞社區內的精選代表性建築的模型和手稿。“萬物模型”試圖探討模型如何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思維方式存在於當代藝術家的實踐之中,以提供全新的角度幫助我們理解世界。
大衛·奧斯特洛夫斯基個展《讓我這麼說吧》 | 藝術中心
2025年5月26日–11月23日 (UTC+8)
昌黎
阿那亞藝術中心榮幸呈現德國藝術家大衛·奧斯特洛夫斯基(David Ostrowski)在中國的首場美術館個展“讓我這麼說吧(Let me put it this way)”。大衛·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以極簡畫布著稱,不斷質疑繪畫這一媒介及其構成要素,並有意打破繪畫的規範和傳統。在他的某些作品中,僅有一道噴繪的線條;而另一些則保留了汙跡或粘貼著來自工作室的紙屑。藝術家對於“非主題”所採取的輕巧而複雜的處理方式,突破了畫布獨特的感知空間,同時賦予觀者意想不到的視覺自由。
大衛·奧斯特洛夫斯基個展《讓我這麼說吧》 | 藝術中心
2025年5月26日–11月23日 (UTC+8)
昌黎
阿那亞藝術中心榮幸呈現德國藝術家大衛·奧斯特洛夫斯基(David Ostrowski)在中國的首場美術館個展“讓我這麼說吧(Let me put it this way)”。大衛·奧斯特洛夫斯基的作品以極簡畫布著稱,不斷質疑繪畫這一媒介及其構成要素,並有意打破繪畫的規範和傳統。在他的某些作品中,僅有一道噴繪的線條;而另一些則保留了汙跡或粘貼著來自工作室的紙屑。藝術家對於“非主題”所採取的輕巧而複雜的處理方式,突破了畫布獨特的感知空間,同時賦予觀者意想不到的視覺自由。
《萬物模型》群展 | 藝術中心
2025年3月15日–9月7日 (UTC+8)
昌黎
模型既是建構的起點,也是對現實的提取和重構,它讓我們在變換的角度和尺度中重新看待萬物。群展“萬物模型”將呈現卡洛斯· 邦加(Carlos Bunga)、伊利亞和艾米莉亞·卡巴科夫(Ilya & Emilia Kabakov)、伊薩·梅爾斯海默(Isa Melsheimer)和鄭國谷四組藝術家以建築和模型為靈感來源亦為載體所構建的4個平行項目。模型在此成為了一系列概念、社會現象、情感、記憶與想象的隱喻。從精神建築到公共空間,阿那亞持續通過建築塑造其獨特的社區生活、文化和美學,這也是此次展覽的出發點之一。因此,展覽也將展出阿那亞社區內的精選代表性建築的模型和手稿。“萬物模型”試圖探討模型如何作為一種工具、媒介和思維方式存在於當代藝術家的實踐之中,以提供全新的角度幫助我們理解世界。
佩恩恩個展《步海探淵》 | 藝術中心
2025年3月16日–9月7日 (UTC+8)
昌黎
在延續其近期創作中對金融領域“衍生”概念的探討之外,藝術家佩恩恩還將通過對秦皇島本地及周邊海域的調研,以縱觀海洋的視角呈現和創作一系列全新影像、雕塑與裝置作品。佩恩恩深入不同的經濟系統之中,在流變的金融、競爭的身體和氾濫的影像之間展開工作,併成為其中的流放者,以此來創造一種“變質經濟學”。其作品多以另類的影像生產作為起點,通過對不同技術媒介的錯配(mismatch),以祭典一種主體的無與倫比(unmatchable)。
佩恩恩個展《步海探淵》 | 藝術中心
2025年3月16日–9月7日 (UTC+8)
昌黎
在延續其近期創作中對金融領域“衍生”概念的探討之外,藝術家佩恩恩還將通過對秦皇島本地及周邊海域的調研,以縱觀海洋的視角呈現和創作一系列全新影像、雕塑與裝置作品。佩恩恩深入不同的經濟系統之中,在流變的金融、競爭的身體和氾濫的影像之間展開工作,併成為其中的流放者,以此來創造一種“變質經濟學”。其作品多以另類的影像生產作為起點,通過對不同技術媒介的錯配(mismatch),以祭典一種主體的無與倫比(unmatchable)。
胡尹萍個展《你可以隨時開始》 | UCCA沙丘美術館
2025年4月27日–10月12日 (UTC+8)
昌黎
胡尹萍的概念性項目“胡小芳”既是一個“藝術家品牌”,也是一場“社會實驗”。展覽以對未來的思考為靈感,展出一系列由UCCA委任、由“小芳共同體”創作的沉浸式混合媒介作品。
《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025屆本科畢業設計作品展暨河北省特色產業集群優秀設計作品展 | 燕山大學-美術館
2025年5月20日–9月10日 (UTC+8)
秦皇島
本次展覽匯聚從鄉村振興、美麗河北的場景創新到非遺傳承的文化賦能,再到服務民生的幸福提案。作品深刻迴應時代課題,展現了對學科知識的深化理解、個人技藝的探索實踐,以及擁抱變革、擔當未來的綜合素質與創新精神。
《藝術讓生活更美好》燕山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2025屆本科畢業設計作品展暨河北省特色產業集群優秀設計作品展 | 燕山大學-美術館
2025年5月20日–9月10日 (UTC+8)
秦皇島
本次展覽匯聚從鄉村振興、美麗河北的場景創新到非遺傳承的文化賦能,再到服務民生的幸福提案。作品深刻迴應時代課題,展現了對學科知識的深化理解、個人技藝的探索實踐,以及擁抱變革、擔當未來的綜合素質與創新精神。
藝術家王海⻰《⻛景後的⻛景》個展 | 秦皇島
2025年5月24日–8月14日 (UTC+8)
秦皇島
“⻛景後的⻛景”,也可以被界定為後⻛景藝術。這是因為在當今後⼈類境況中,⼈與⾃然相位的不確定性改變了⻛景藝術的傳統定義。⻛景已然不是對⻛景的再現,⽽是對⻛景的再⽣產。從圖式上看,它們既不具象,也不抽象:⼀些對稱性或並不對稱的視圖如同⻓焦鏡頭縮放後的截屏,或者以特定的⼏何界⾯構成了恍惚的⻛景鏡像,⽽畫⾯的基礎部分則由密集的、細⼩的圓點像細胞集聚或擴散形成了叢林的層團狀。正是這些圓點的繁殖構成了平⾯的深度與意義的不確定性。
藝術家王海⻰《⻛景後的⻛景》個展 | 秦皇島
2025年5月24日–8月14日 (UTC+8)
秦皇島
“⻛景後的⻛景”,也可以被界定為後⻛景藝術。這是因為在當今後⼈類境況中,⼈與⾃然相位的不確定性改變了⻛景藝術的傳統定義。⻛景已然不是對⻛景的再現,⽽是對⻛景的再⽣產。從圖式上看,它們既不具象,也不抽象:⼀些對稱性或並不對稱的視圖如同⻓焦鏡頭縮放後的截屏,或者以特定的⼏何界⾯構成了恍惚的⻛景鏡像,⽽畫⾯的基礎部分則由密集的、細⼩的圓點像細胞集聚或擴散形成了叢林的層團狀。正是這些圓點的繁殖構成了平⾯的深度與意義的不確定性。
張月薇個展 | 藝術中心
2025年5月26日–11月23日 (UTC+8)
昌黎
張月薇的繪畫作品要求觀者質疑生活各方面的有缺陷的語言、視覺及分類系統,並檢視人們在以科技為介導的世界中對圖像和訊息的消費。張月薇從個人經歷與深入的研究工作中提取並收集符號,匯聚成抽象的維度。精準、貌似數碼建構的層面與極富表現力的渲染色彩並存,時而滴淌、時而積澱。她的創作在圖層邊緣、界限與圖像的完美性與繪畫的偶然性之間遊走。
朱迪·沃森個展 | 藝術中心
結束
昌黎
阿那亞藝術中心榮幸呈現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家朱迪·沃森(Judy Watson)在中國的首場美術館個展。朱迪·沃森於1959年出生在昆士蘭州的蒙杜貝拉(Mundubbera),是澳大利亞昆士蘭西北部瓦安伊部落(Waanyi)的後裔。她的原住民背景和個人經歷深刻影響了她的藝術實踐。沃森的創作涉及多種媒介,包括繪畫、版畫、影像、雕塑和裝置。她的作品常常聚焦於殖民歷史的複雜性及其對原住民社區的影響,同時深入挖掘遷徙、生存與復甦的主題,旨在提升公眾對這些議題的認知與理解。她的作品不僅是強有力的敘事工具,也是一種文化保護形式。
張月薇個展 | 藝術中心
2025年5月26日–11月23日 (UTC+8)
昌黎
張月薇的繪畫作品要求觀者質疑生活各方面的有缺陷的語言、視覺及分類系統,並檢視人們在以科技為介導的世界中對圖像和訊息的消費。張月薇從個人經歷與深入的研究工作中提取並收集符號,匯聚成抽象的維度。精準、貌似數碼建構的層面與極富表現力的渲染色彩並存,時而滴淌、時而積澱。她的創作在圖層邊緣、界限與圖像的完美性與繪畫的偶然性之間遊走。
《馬西尼薩·塞爾馬尼》個展 | 藝術中心
2025年5月26日–11月23日 (UTC+8)
昌黎
阿那亞藝術中心榮幸呈現阿爾及利亞藝術家馬西尼薩·塞爾馬尼(Massinissa Selmani)在中國的首場美術館個展。馬西尼薩·塞爾馬尼以繪畫這一簡潔的工具作為其實踐的核心媒介。他的創作通過幽默、荒誕且簡潔的手法承載主題的嚴肅性,常常呈現出描繪奇特或荒誕場景的繪畫,這些場景由帶有某種沉重感的不可思議組合構成,同時也包含動畫短片和裝置。
《馬西尼薩·塞爾馬尼》個展 | 藝術中心
2025年5月26日–11月23日 (UTC+8)
昌黎
阿那亞藝術中心榮幸呈現阿爾及利亞藝術家馬西尼薩·塞爾馬尼(Massinissa Selmani)在中國的首場美術館個展。馬西尼薩·塞爾馬尼以繪畫這一簡潔的工具作為其實踐的核心媒介。他的創作通過幽默、荒誕且簡潔的手法承載主題的嚴肅性,常常呈現出描繪奇特或荒誕場景的繪畫,這些場景由帶有某種沉重感的不可思議組合構成,同時也包含動畫短片和裝置。
朱迪·沃森個展 | 藝術中心
結束
昌黎
阿那亞藝術中心榮幸呈現澳大利亞原住民藝術家朱迪·沃森(Judy Watson)在中國的首場美術館個展。朱迪·沃森於1959年出生在昆士蘭州的蒙杜貝拉(Mundubbera),是澳大利亞昆士蘭西北部瓦安伊部落(Waanyi)的後裔。她的原住民背景和個人經歷深刻影響了她的藝術實踐。沃森的創作涉及多種媒介,包括繪畫、版畫、影像、雕塑和裝置。她的作品常常聚焦於殖民歷史的複雜性及其對原住民社區的影響,同時深入挖掘遷徙、生存與復甦的主題,旨在提升公眾對這些議題的認知與理解。她的作品不僅是強有力的敘事工具,也是一種文化保護形式。
《盛世瓷韻》瓷器藝術展 |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
2025年6月14日–10月31日 (UTC+8)
秦皇島
首次集結36件康雍乾時期館藏珍品,系統呈現清三代瓷器的藝術巔峰。展覽以釉色演變為經,以紋飾工藝為緯,可近距離觀察鬥彩蓮紋的細膩勾勒,體會礬紅龍紋的濃淡暈染,在霽藍釉尊的勻凈釉色中領悟東方美學的極致表達。這些凝聚著督陶官唐英匠心與匠人智慧的器物,既是康乾盛世的物質見證,更是中華文明"器以載道"的完美詮釋。
《盛世瓷韻》瓷器藝術展 |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
2025年6月14日–10月31日 (UTC+8)
秦皇島
首次集結36件康雍乾時期館藏珍品,系統呈現清三代瓷器的藝術巔峰。展覽以釉色演變為經,以紋飾工藝為緯,可近距離觀察鬥彩蓮紋的細膩勾勒,體會礬紅龍紋的濃淡暈染,在霽藍釉尊的勻凈釉色中領悟東方美學的極致表達。這些凝聚著督陶官唐英匠心與匠人智慧的器物,既是康乾盛世的物質見證,更是中華文明"器以載道"的完美詮釋。
《筆落山河》水墨遺產展 |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
2025年6月14日–8月31日 (UTC+8)
秦皇島
水墨千年,山河依舊。《筆落山河》水墨遺產展以當代視角重構傳統美學,描繪出書畫家揮毫潑墨間勾勒山河的磅礴氣勢,體現世界遺產承載的悠久歷史,強調水墨書畫對世界遺產獨特韻味的留存與展現。本展以水墨為媒介,邀您共赴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筆落山河》水墨遺產展 | 北戴河秦行宮遺址
2025年6月14日–8月31日 (UTC+8)
秦皇島
水墨千年,山河依舊。《筆落山河》水墨遺產展以當代視角重構傳統美學,描繪出書畫家揮毫潑墨間勾勒山河的磅礴氣勢,體現世界遺產承載的悠久歷史,強調水墨書畫對世界遺產獨特韻味的留存與展現。本展以水墨為媒介,邀您共赴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如是海沙灘公共藝術季《潯洄》 | 如是海度假村
2025年6月27日–10月7日 (UTC+8)
昌黎
以“潯洄”為主題,本屆沙灘公共藝術季邀請了來自國內外的8位藝術家,共同在這片北方海岸上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實踐。18件室外大型雕塑作品與北戴河的山海生態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片療愈心靈的詩意空間。同時,美國藝術家Steve Tobin的“洄歸”室內個展,則通過不同材質的融合實驗,探討藝術與科學的邊界與可能。依託3KM黃金沙灘,這場公共藝術季為人們呈現了一次深刻而富有想象力的“面向未來的回望”。隨著展期的圓滿落幕,它也為北方的海岸線種下了一顆新的文化種子,期待未來此地生長出更多的生活想象與藝術的可能。
立即購買
如是海沙灘公共藝術季《潯洄》 | 如是海度假村
2025年6月27日–10月7日 (UTC+8)
昌黎
以“潯洄”為主題,本屆沙灘公共藝術季邀請了來自國內外的8位藝術家,共同在這片北方海岸上展開一場別開生面的藝術實踐。18件室外大型雕塑作品與北戴河的山海生態相映成趣,營造出一片療愈心靈的詩意空間。同時,美國藝術家Steve Tobin的“洄歸”室內個展,則通過不同材質的融合實驗,探討藝術與科學的邊界與可能。依託3KM黃金沙灘,這場公共藝術季為人們呈現了一次深刻而富有想象力的“面向未來的回望”。隨著展期的圓滿落幕,它也為北方的海岸線種下了一顆新的文化種子,期待未來此地生長出更多的生活想象與藝術的可能。
立即購買
《畫框》阿那亞戲劇節特邀劇目|話劇歌劇 | 酒神背後
2025年6月20日–6月22日 (UTC+8)結束
昌黎
《畫框》阿那亞戲劇節特邀劇目將於2025年6月20日至6月22日在秦皇島酒神背後舉行。這是一個由28號電車劇團(Eléctrico 28)帶來的西班牙和奧地利合作作品,劇名為《畫框》。導演包括丹妮埃拉·波赫(Daniela Poch)、約瑟·科西亞爾斯(Josep Cosials)、霍爾迪·索萊(Jordi Solé)和阿麗娜·斯托金格(Alina Stockinger)。觀眾將在演出中體驗到一種全新的劇場形式,通過觀察城市生活的各種元素來感受劇場的魅力。演出時間安排為每天上午11:00至11:50、下午3:00至3:50以及下午5:00至5:50,每場演出時長約為50分鐘。觀眾將被帶入一個充滿驚喜和即興表演的空間,重新發現日常生活中的非凡之處。票價為280元,讓您在阿那亞社區文創街區度過一個充滿想像力和藝術氛圍的文化之夜。
《女足英豪》阿那亞戲劇節37°2環境戲劇朗讀|其他 | 海邊燈光足球場
2025年6月23日–6月24日 (UTC+8)結束
秦皇島
在秦皇島海邊燈光足球場舉辦的《女足英豪》阿那亞戲劇節37°2環境戲劇朗讀,將帶領觀眾穿越時光,回到1968年的法國。這場戲劇將展現一支被人遺忘的女子足球隊的故事,這支勇敢的球隊用她們的汗水和努力,打破了男權社會的桎梏,成為足球史上的傳奇。劇作家Pauline Bureau的筆下,導讀導演王光皓的詮釋,帶領觀眾走進這段被埋沒的歷史。演出中,聲音的交織與音樂的襯託,將讓整個故事更加感人至深。無論是從個人抗爭還是集體奮起的角度,這些女足英雄們的故事將激勵每一位在場的觀眾。活動將於2025年6月23日至6月24日在北戴河阿那亞社區三期上演,不容錯過。
《謝謝謝謝》阿那亞戲劇節特邀劇目|話劇歌劇 | 阿那亞A劇場
2025年6月27日–6月29日 (UTC+8)結束
昌黎
阿那亞戲劇節特邀劇目《謝謝謝謝》將於2025年6月27日至6月29日在秦皇島市阿那亞A劇場上演。這是一部由比利時劇團Ontroerend Goed呈獻的作品,導演是亞歷山大·德弗裏恩特。劇情講述了觀眾與演出之間的互動,以及對劇場的探索和反思。觀眾將在演出中扮演重要角色,與演員一同共同參與劇場體驗。票價範圍從280元到680元不等,讓更多觀眾有機會參與這場獨特的劇場之旅。這部作品曾在全球多個城市演出,如上海、美國和愛丁堡,廣受好評。藝術總監亞歷山大·德弗裏恩特的作品一直以其獨特的風格和引人入勝的劇情而著稱,他的作品也屢獲殊榮。來自比利時的OG劇團一直致力於為觀眾帶來前所未有的劇場體驗,並通過劇場作品探索人與劇場之間的關係,呈現出獨特的觀眾互動劇場。這部作品將在阿那亞A劇場上演,地址位於秦皇島市昌黎縣阿那亞社區六期文創街區。絕對不容錯過這場劇場的盛宴,一起來感受劇場的魅力,感受《謝謝謝謝》帶來的震撼和感動!
《骨頭芯片》阿那亞戲劇節特邀劇目|話劇歌劇 | 辦公室劇場
2025年6月27日–6月28日 (UTC+8)結束
昌黎
《骨頭芯片》阿那亞戲劇節特邀劇目將在秦皇島舉行,地點設在辦公室劇場,地址位於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活動時間為2025年6月27日至2025年6月28日。這部劇作的導演是歐裏庇迪斯·拉斯卡里迪斯,他以其獨特的藝術風格著稱,擅長將荒誕嘲諷與變形轉化融合於劇場、舞蹈和視覺藝術之中。觀眾將在45分鐘的演出中,被帶入一個充滿轉化和嘲諷的世界,通過輕盈的歌舞雜耍和滑稽的喜劇動作,感受到日常事物被幻化為魔法的奇妙。自2015年在巴塞羅那首演以來,《骨頭芯片》已在全球40多個藝術節中演出,廣受好評。歐裏庇迪斯·拉斯卡里迪斯的作品一直引起觀眾和評論界的高度關注,並屢獲國際獎項肯定。2025年的十週年紀念巡演將是這部作品的最後一輪全球亮相,票價為260。
《曾經曾經》阿那亞戲劇節特邀劇目|話劇歌劇 | 馬場
2025年6月27日–6月29日 (UTC+8)結束
昌黎
《曾經曾經》阿那亞戲劇節特邀劇目將在中國河北省秦皇島市昌黎縣阿那亞社區生活匯的馬場上演。這部作品由來自挪威和法國的劇團The Krumple褶皺劇團呈獻,導演包括喬·埃文·比約克、歐達·柯克伯·尼弗勒特、萊娜·容德等。觀眾可以於2025年6月27日至6月29日期間欣賞到這部時長75分鐘的精彩演出。《曾經曾經》靈感來自於理查德·麥奎爾的圖像小説,通過豐富的肢體動作、魔幻視覺和震撼人心的視聽語言,劇團試圖探索人類存在在時間洪流中的意義。票價範圍從280元到580元不等,觀眾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合的座位。這是一場不容錯過的戲劇盛會,絕對會讓觀眾耳目一新,感受到劇場藝術的魅力。
[秦皇島]藝境傳奇•曹禺傳世經典鉅著話劇《雷雨》|話劇歌劇 | 秦皇島市文化廣場劇場
6月7日 (UTC+8)結束
秦皇島
今年,秦皇島將上演藝境傳奇•曹禺傳世經典鉅著話劇《雷雨》。這場引人入勝的演出將於2025年6月7日晚上7:30在秦皇島市文化廣場劇場隆重上演。觀眾們將在秦皇島金棕櫚國際電影城欣賞到這部劇作的精彩演出。演出地點位於秦皇島市海港區港城大街西段80號,讓您沉浸在劇情之中。票價範圍從60元到580元不等,讓您根據自己的喜好和預算自由選擇。這將是一場難得的文化饗宴,絕對值得一看。走進劇場,感受《雷雨》帶來的震撼與感動,讓劇情在心中久久回蕩。
秦皇島 · 《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雞毛之地》阿那亞戲劇節特邀劇目 | 藝術中心圓形劇場
2025年6月19日–6月21日 (UTC+8)結束
昌黎
《羅密歐與朱麗葉在雞毛之地》 Romeo i Julia w krainie fakapu/Romeo and Juliet in the land of fxxx-up(波蘭 Poland) 導演:埃娃·加利察 & 米哈爾·拉扎爾(Ewa Galica & Michał Lazar) 劇團:託倫維拉姆·霍日察劇院 Teatr im. Wilama Horzycy w Toruniu 演出時間: 6月19日22:45-23:35 6月20日22:45-23:35 6月21日22:45-23:35 時長:50mins 劇目介紹: 這是一部反烏托邦的音樂喜劇,以室內音樂劇形式呈現,故事發生在一家折扣店內。故事設定在2137年——波蘭終於被兩家大型連鎖商店徹底整頓完畢:Blibla 與 Stonka 各佔全國一半,涇渭分明。卡西亞與託梅克是這兩家競爭商店中疲憊不堪的員工,在貨架之間,他們意外發現了一部被遺忘的文本——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從而徹底改變了他們的命運……然而,在成堆的商品與貨架之間,是否還容得下真正的情感? 導演介紹 : 埃娃·加利察 米哈爾·拉扎爾 埃娃·加利察是一位活躍於地下與體制劇場之間的青年導演,現為華沙戲劇學院的準畢業生(在讀)。她將藝術創作與社會與教育實踐相結合,長期為捷克、德國與波蘭的年輕人開展戲劇工作坊,參與“未來之燈”項目。她曾兩次獲得ZAiKS青年導演論壇獎,分別憑藉作品《我活得很認真》與《黑暗中的一分鐘》。其中,《我活得很認真》被《Teatr》月刊評選為2022/2023劇季“最具看點的導演處女作”,而《黑暗中的一分鐘》則榮獲貝爾格萊德FIST戲劇節最佳導演獎。她同時也是劇作家,創作包括《門開了》與《埃麗卡與聖甲蟲》等劇本。導演作品包括與華沙猶太劇院合作的《猶太犬》,以及與克拉科夫新澡堂劇院合作的《法烏斯蒂娜:偽證》。 米哈爾·拉扎爾是一位作曲家、即興演奏者、吉他手、多樂器演奏者及歌者。他於2023年以導演兼編劇身分首次亮相,創作並呈現了《關於離家的一部偉大歌劇》,於弗羅茨瓦夫演員之歌藝術節中首演。他也參與了多部廣播劇與短片電影的創作,並是氛圍音樂團體Orkiestra Spokoju(平靜管絃樂隊)的共同創辦人。他與亞歷山大·弗努克組成實驗音樂組合Surreal Voyagers(超現實旅人),兩人長期合作。組合首張專輯《Seeking Mother》已由 Antenna Non Grata 於2024年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