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位置
事件狀態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 | 奇美博物館
2024年5月2日–9月1日 (UTC+8)結束
台南
由奇美博物館、英國國家藝廊共同主辦的《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是英國國家藝廊自 1824 年成立以來,第一次將畫作出借至臺灣。知名度享譽全球的英國國家藝廊,公認為世界最偉大的美術館之一,館內收藏 13 世紀至 20 世紀逾 2,300 幅藝術名畫,此次特別精選 52 件大師之作,包括波提切利、拉斐爾、提香、卡拉瓦喬、林布蘭、哥雅、透納、塞尚、莫內、雷諾瓦、高更、梵谷等等,每一位都在西洋藝術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透過大師所代表的不同時代與流派,引領民眾從文藝復興到印象派,認識西洋繪畫史超過 400 年的精華概貌。展覽定於 2024 年 5 月 2 日至 9 月 1 日登場;並於 3 月 1 日起推出限量預購活動!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在 2023 年時,曾於上海、首爾、香港等地巡迴,所到之處皆造成轟動,在上海更是吸引逾 40 萬人參觀,極高的討論度被譽為是前所未有的重量級展覽。奇美博物館希望民眾在臺灣本地就能享受國際一流的藝術大展,因此與英國國家藝廊多次接洽討論,在攜手克服重重難關後,終於成功合作,奇美也成為英國國家藝廊指定的臺灣唯一合作館所。值得一提的是,臺南為本次國際巡迴展的最後一站,結束臺南之旅,這些大師作品將隨即返回倫敦,參與英國國家藝廊 200 週年的盛大慶典。 《從拉斐爾到梵谷:英國國家藝廊珍藏展》展期將自5/2至9/1止,展覽期間採預約日期、時段入場,全票550元、優惠票450元。為了服務喜愛藝文的民眾,館方將於3/1起舉辦「限量預購」活動,推出「早鳥票、週三藝享票、開幕限定票」三大主題票券,民眾可依需求提早規劃搶先購票,數量有限、售完為止。
立即購買
【全台首演】西貢小姐音樂劇|台南場 | 臺南文化中心
2024年6月14日–6月16日 (UTC+8)結束
台南
被譽為此生必看,全球矚目的百老匯音樂劇四大名劇之一《西貢小姐》,主辦單位寬宏藝術正式宣布將於今年5月首次登台,令不少台灣劇迷紛紛直呼終於一圓音樂劇之夢。百老匯全本音樂劇《西貢小姐》與悲慘世界、貓、歌劇魅影齊名世界上最偉大的音樂劇,2024年來台巡演,是當今全球唯一上演的限定版本,這次將帶著熱情四射的音樂首度為台灣揭開序幕,《西貢小姐音樂劇|台南場》將在6月14日至6月16日於在臺南文化中心(台南市東區中華東路三段332號)展開盛大巡演。
《西貢小姐》講述越南女子金(Kim)與美國軍官克里斯(Chris)之間的淒美愛情故事,在西貢淪陷的悲劇時刻被迫分離,揪心的音樂勾勒出兩人的愛恨交纏。讓《西貢小姐》成為百老匯歷久不衰的表演,與其他音樂劇不同之處在於逼真的舞台場景,呈現出西貢波瀾壯闊的戰亂歲月。當劇院上空回蕩著轟隆聲響,眼見直升機以寫實比例從天而降,一一帶走美軍,同時也在越南人民心中埋下絕望,揪心且震撼畫面難以言喻。除此之外,最讓人目不暇給的是劇中工程師幻想美國夢一幕,搭上豪華車輛登場,背景是巨大的自由女神頭像為,宛如置身紐約時代廣場,五光十色的歡樂歌舞呈現出對美國的無限嚮往。浩瀚程度都將呈現在這美侖美奐的舞台,史詩般的愛情故事情節以及精湛的製作,造就《西貢小姐》成為觀眾心中難以磨滅的經典。
《西貢小姐》原版於1989年在倫敦西區首演,至今榮獲3座東尼獎、2座奧利佛獎等多項殊榮。卡麥隆.麥金塔許製作的其一版本於2014年在倫敦首演,不僅創下空前的預售票房紀錄,隨後回歸百老匯上演再度推向成功巔峰,截至目前已在32個國家、373個城市演出,吸引全球3800萬人次觀賞,總計有15種不同語言版本。從倫敦西區到百老匯,再到澳洲,這場劇迷們期待已久的音樂劇即將登臺,精心選拔自全球及亞太地區的42位優秀演員,包括尚恩.麥力.摩爾(Seann Miley Moore)飾演工程師、艾比蓋兒.阿德里亞諾(Abigail Adriano)飾演金(Kim)及奈格爾.哈克(Nigel Huckle)飾演克里斯(Chris)。現場更同步安排管弦樂團演奏,演繹經典曲目《西貢熱力四射》、《我心中的電影》、《世界最後一夜》和《美國夢》等,將為台灣觀眾呈現一場終生難忘的戲劇之旅,絕對不能錯過此生最驚艷的音樂劇盛宴。
《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 | 台南
2024年6月25日–2025年5月4日 (UTC+8)結束
台南
140年前,法國政府和清廷因為越南的外交歸屬爭議,殃及孤懸海外的臺灣,不只基隆、淡水和澎湖相繼淪為戰場,臺灣全島更麵臨商貿閉鎖的經濟困境。這場蔓延超過一年的戰禍——「清法戰爭」,在臺灣人口中稱作「西仔反」,「西仔」即「法蘭西」。
麵對這個臺灣涉外關係的轉捩點,本特展透過彙集十餘年來有關地方社會研究的成果,聚焦當時臺灣社會在強敵壓境下如何組織動員、團結北上抵抗侵略的過程;並重新解讀法軍留下的攝影圖像、戰場紀實與家書,重建戰場的動態實況。
戰爭結束後,在法國湧現的報刊、書籍出版風潮,以及臺灣特有的贈匾、廟宇壁飾、儀式等追念方式,則呈現了戰爭如何以不同形式轉化,留存於歷史、民俗、傳說與記憶中。
《清法戰爭》西仔反印象記特展 | 台南
2024年6月25日–2025年5月4日 (UTC+8)結束
台南
140年前,法國政府和清廷因為越南的外交歸屬爭議,殃及孤懸海外的臺灣,不只基隆、淡水和澎湖相繼淪為戰場,臺灣全島更麵臨商貿閉鎖的經濟困境。這場蔓延超過一年的戰禍——「清法戰爭」,在臺灣人口中稱作「西仔反」,「西仔」即「法蘭西」。
麵對這個臺灣涉外關係的轉捩點,本特展透過彙集十餘年來有關地方社會研究的成果,聚焦當時臺灣社會在強敵壓境下如何組織動員、團結北上抵抗侵略的過程;並重新解讀法軍留下的攝影圖像、戰場紀實與家書,重建戰場的動態實況。
戰爭結束後,在法國湧現的報刊、書籍出版風潮,以及臺灣特有的贈匾、廟宇壁飾、儀式等追念方式,則呈現了戰爭如何以不同形式轉化,留存於歷史、民俗、傳說與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