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隆狂歡節 | 科隆
節慶季節
德國科隆狂歡節是全德國最盛大最熱鬧的狂歡節,也是全球第二大狂歡節,僅次於巴西的里約熱內盧狂歡節。古時候的希臘人和羅馬人用葡萄酒,歌聲,舞蹈來慶祝春天的到來,日耳曼人選擇在冬至這一天進行慶祝來表示對神的崇拜,並以來此驅趕惡毒的冬季魔鬼。它開始於每年的11月11日11時11分,通常一直持續到第二年的二月底才結束,節日的高潮一般在每年的一月底至二月底。
“玫瑰星期一”代表著狂歡節達到了高潮,大遊行正式開始,人們喝著啤酒,穿著特意挑選的裝扮服飾,戴著面具,從四面八方匯聚到科隆,載歌載舞,好不熱鬧。遊行隊伍有上千個表演團隊,彩車方陣隊伍令人目不暇接,每年吸引著上百萬遊客慕名而來。
在狂歡節期間人們見面打招呼也有不同方式的口號,在美茵茨和杜塞爾多夫是"Helau",在科隆人們習慣高呼"Alaaf",在“玫瑰星期一”的花車遊行時,在科隆的人們只需要對著花車喊“Kamelle”就能得到從花車上拋下來的各種糖果鮮花小物品。
德國狂歡節在傳統意義上其實是基督教徒在每年即將到來的6周齋戒期前的準備活動,因為在齋戒期人們很多東西都不能食用,例如:肉類,糖果和酒精。所以在此之前人們要瘋狂的“暴飲暴食”。
德語地區的狂歡節可以追溯到中世紀,在最近的200年間,德語地區的狂歡節逐漸規範起來,而最具代表性的德國科隆狂歡節則開始於1823年,其標誌是出現了彩車遊行。
德國最出名的狂歡節城市主要是科隆,美因茨和杜塞爾多夫,每個地區間狂歡節的叫法也略有不同,在德國北部叫做Karneval,南部叫做Fasching或Fastnacht,在西南部叫做Fasnet。
德國科隆狂歡節的三大標誌是“王子”,“農民”和“少女,他們通過全城的海選得出,之後要經過一年的各種才藝培訓,最重要的是要回說科隆當地的方言。因為他們將在整個狂歡節期間,出席各種重大的活動演講並表演,發言時必須要說地道的科隆方言。
在每年一月初,當年選出來“王子,農民和少女”會來到市政廳和市長見面,舉行盛大儀式,宣佈從當天開始整個城市的長官權由“王子”獲得,直到狂歡節結束.“王子的登基大典”的開始也意味著科隆陷入全城狂歡。
在玫瑰星期一的花車遊行中,“王子”是最重要的人,他的花車是規模最大最隆重的,而且永遠都是最後一輛壓軸出場,意味著花車遊行的結束。
而“農夫”的打扮也甚為華麗,他的帽子上插著125根孔雀羽毛,象徵著科隆這個古老城市的勇氣和力量,“少女”則頭戴皇冠,象徵著科隆所佔據的重要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