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位置
事件狀態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足球狂熱《比賽 競爭 重複》展覽 | 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博物館
2024年12月6日–2025年8月31日 (UTC+1)
蘇黎世
國際足聯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辦全新的展覽“足球狂熱:比賽、競爭、重複”,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8月31日。它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讓遊客以互動的方式體驗足球,並探索這項運動與流行文化的緊密聯繫。
“足球狂熱”聚焦於足球與玩具設計、漫畫、娛樂潮流、藝術和社會運動等領域的精彩融合。遊客不僅可以欣賞精彩的展品,還可以參與其中。館內設有互動站和遊戲,生動展現足球對社會的諸多影響。
立即購買
瑞士國立博物館特展《科技》 | 瑞士國立博物館
2025年3月21日–8月17日 (UTC+1)
蘇黎世
蘇黎世國家博物館的展覽聚焦於一種至今仍受到世界各地數百萬人熱情擁護的文化。視訊和音頻裝置在一個設計成唱片店的環境中帶領參觀者踏上電子聲音演變之旅,讓他們探索瑞士技術文化的社會、政治、經濟和美學層面。
立即購買
威廉·萊姆布魯克《最後幾年》雕塑作品展 | 蘇黎世美術館
2025年10月24日–2026年1月18日 (UTC+1)
蘇黎世
威廉·萊姆布魯克(1881 年生於杜伊斯堡,1919 年卒於柏林)是他這一代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他於 1916 年從德國移居蘇黎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這座城市成為國際藝術家的聚會場所。正是在這種鼓舞人心的環境中,萊姆布魯克的創作達到了另一個巔峰:尤其是他最後的作品,顯示出他是一個有遠見的人,用他的“精神”雕塑開闢了一條新道路。
與他一起進行視覺對話的是瑞士當代藝術家伊夫·內茨哈默 (Yves Netzhammer)(1970 年出生於沙夫豪森),他的繪畫、空間裝置和計算機生成的視訊電影是物質外觀和圖像敘事的迷人融合。內茨哈默將構思展覽的整體空間設計,並開發與萊姆布魯克產生共鳴的新作品。
此次展覽是與哈勒 (薩勒河畔) 的莫里茨堡藝術博物館以及杜伊斯堡的萊姆布魯克博物館合作舉辦的。
立即購買
足球狂熱《比賽 競爭 重複》展覽 | 國際足聯世界足球博物館
2024年12月6日–2025年8月31日 (UTC+1)
蘇黎世
國際足聯博物館目前正在舉辦全新的展覽“足球狂熱:比賽、競爭、重複”,展覽將持續至2025年8月31日。它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讓遊客以互動的方式體驗足球,並探索這項運動與流行文化的緊密聯繫。
“足球狂熱”聚焦於足球與玩具設計、漫畫、娛樂潮流、藝術和社會運動等領域的精彩融合。遊客不僅可以欣賞精彩的展品,還可以參與其中。館內設有互動站和遊戲,生動展現足球對社會的諸多影響。
立即購買
瑞士國立博物館特展《科技》 | 瑞士國立博物館
2025年3月21日–8月17日 (UTC+1)
蘇黎世
蘇黎世國家博物館的展覽聚焦於一種至今仍受到世界各地數百萬人熱情擁護的文化。視訊和音頻裝置在一個設計成唱片店的環境中帶領參觀者踏上電子聲音演變之旅,讓他們探索瑞士技術文化的社會、政治、經濟和美學層面。
立即購買
怪物切特溫德作品展 | 蘇黎世美術館
2025年5月16日–8月31日 (UTC+1)
蘇黎世
怪物切特溫德(Monster Chetwynd,1973 年出生於倫敦,現居住和工作於蘇黎世),之前也被稱為拉里、斯巴達克斯和馬文·蓋伊·切特溫德。21 世紀初,她憑藉其充滿活力的表演一舉成名,這些表演讓人想起中世紀的神祕劇和狂歡節劇,並借鑒了藝術史和流行文化的主題。2012 年,她成為第一位獲得著名特納獎提名的表演藝術家,如今已成為當代表演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然而,切特溫德的藝術創作範圍更廣,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和電影等學科。她的藝術實踐汲取了廣泛的文化資源,並將它們融合成新的東西。幽默、好奇心和合作是關鍵。
此次展覽由策展人拉斐爾·吉蓋克斯 (Raphael Gygax) 聯合舉辦,首次全面概述了切特溫德在瑞士的作品。過去 25 年來創作的 60 多件作品將與沉浸式展覽建築相結合。
立即購買
怪物切特溫德作品展 | 蘇黎世美術館
2025年5月16日–8月31日 (UTC+1)
蘇黎世
怪物切特溫德(Monster Chetwynd,1973 年出生於倫敦,現居住和工作於蘇黎世),之前也被稱為拉里、斯巴達克斯和馬文·蓋伊·切特溫德。21 世紀初,她憑藉其充滿活力的表演一舉成名,這些表演讓人想起中世紀的神祕劇和狂歡節劇,並借鑒了藝術史和流行文化的主題。2012 年,她成為第一位獲得著名特納獎提名的表演藝術家,如今已成為當代表演領域的領軍人物之一。
然而,切特溫德的藝術創作範圍更廣,涵蓋繪畫、雕塑、裝置和電影等學科。她的藝術實踐汲取了廣泛的文化資源,並將它們融合成新的東西。幽默、好奇心和合作是關鍵。
此次展覽由策展人拉斐爾·吉蓋克斯 (Raphael Gygax) 聯合舉辦,首次全面概述了切特溫德在瑞士的作品。過去 25 年來創作的 60 多件作品將與沉浸式展覽建築相結合。
立即購買
貝基·塔克《採石場》展覽 | Galerie Fabian Lang
2025年5月22日–7月30日 (UTC+1)
蘇黎世
Fabian Lang 畫廊呈現 Becky Tucker 在歐洲大陸及畫廊的首次個展。展覽名為“採石場”,Tucker 在一個沉浸式空間中呈現了部分虛構、部分重塑的滅絕生物。這些精美的陶瓷雕塑以其細節和複雜性而閃耀。它們的形狀和風格不斷變換,將人們對陶瓷製作的關注點與豐富的歷史、脆弱性和持久性聯繫起來,並以引人入勝的方式表達了時代精神的焦慮。
貝基·塔克《採石場》展覽 | Galerie Fabian Lang
2025年5月22日–7月30日 (UTC+1)
蘇黎世
Fabian Lang 畫廊呈現 Becky Tucker 在歐洲大陸及畫廊的首次個展。展覽名為“採石場”,Tucker 在一個沉浸式空間中呈現了部分虛構、部分重塑的滅絕生物。這些精美的陶瓷雕塑以其細節和複雜性而閃耀。它們的形狀和風格不斷變換,將人們對陶瓷製作的關注點與豐富的歷史、脆弱性和持久性聯繫起來,並以引人入勝的方式表達了時代精神的焦慮。
《蘇珊·杜尚》蘇黎世美術館特展 | 蘇黎世美術館
2025年6月6日–9月7日 (UTC+1)
蘇黎世
蘇珊·杜尚(1889 年生於布蘭維爾-克雷翁 - 1963 年生於塞納河畔訥伊)留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作品,這些作品被一些世界最著名的收藏家收藏,但目前只有專家才知道。她是馬塞爾·杜尚、雷蒙·杜尚-維庸和雅克·維庸的姐妹,是她那個時代的先鋒人物,作為一名傑出的達達藝術家影響了藝術史。
杜尚的視覺語言微妙、細膩、神祕、幽默且極具美感。最後一次大型展覽是 1983 年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的,伯爾尼美術館也舉辦了一場名為“禁忌達達”的展覽。美術館與客座策展人塔莉亞·克瓦特勒合作,舉辦了首場回顧展,以紀念這位長期生活在她哥哥陰影下的多才多藝的藝術家。蘇黎世是達達運動的發源地,似乎是展示杜尚冒險精神的理想場所。展出的約 60 件作品中有許多是首次公開展出。
立即購買
《蘇珊·杜尚》蘇黎世美術館特展 | 蘇黎世美術館
2025年6月6日–9月7日 (UTC+1)
蘇黎世
蘇珊·杜尚(1889 年生於布蘭維爾-克雷翁 - 1963 年生於塞納河畔訥伊)留下了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作品,這些作品被一些世界最著名的收藏家收藏,但目前只有專家才知道。她是馬塞爾·杜尚、雷蒙·杜尚-維庸和雅克·維庸的姐妹,是她那個時代的先鋒人物,作為一名傑出的達達藝術家影響了藝術史。
杜尚的視覺語言微妙、細膩、神祕、幽默且極具美感。最後一次大型展覽是 1983 年在巴黎蓬皮杜藝術中心舉辦的,伯爾尼美術館也舉辦了一場名為“禁忌達達”的展覽。美術館與客座策展人塔莉亞·克瓦特勒合作,舉辦了首場回顧展,以紀念這位長期生活在她哥哥陰影下的多才多藝的藝術家。蘇黎世是達達運動的發源地,似乎是展示杜尚冒險精神的理想場所。展出的約 60 件作品中有許多是首次公開展出。
立即購買
羅斯科·萊曼《就在那裡》作品展 | 蘇黎世
2025年6月12日–9月13日 (UTC+1)
蘇黎世
馬克·羅斯科(1903 - 1970)和羅伯特·萊曼(1930 - 2019)的作品首次在雙人展中相遇,為兩位20世紀美國繪畫大師之間的藝術互動開闢了新的視角。此次展覽在豪瑟沃斯畫廊位於蘇黎世班霍夫大街的畫廊展出,彙集了羅斯科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以及萊曼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90年代的重要作品。羅斯科和萊曼代表了兩代美國抽象畫家,他們的創作風格在1960年左右短暫交匯;當時羅斯科正處於巔峰時期,而萊曼則是一位充滿抱負的畫家。除了這段短暫的創作時間交匯之外,他們之間還因各自作品中卓越的視覺品質而緊密相連,展覽中將展出其中的精選作品。
羅斯科·萊曼《就在那裡》作品展 | 蘇黎世
2025年6月12日–9月13日 (UTC+1)
蘇黎世
馬克·羅斯科(1903 - 1970)和羅伯特·萊曼(1930 - 2019)的作品首次在雙人展中相遇,為兩位20世紀美國繪畫大師之間的藝術互動開闢了新的視角。此次展覽在豪瑟沃斯畫廊位於蘇黎世班霍夫大街的畫廊展出,彙集了羅斯科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以及萊曼在20世紀50年代末至90年代的重要作品。羅斯科和萊曼代表了兩代美國抽象畫家,他們的創作風格在1960年左右短暫交匯;當時羅斯科正處於巔峰時期,而萊曼則是一位充滿抱負的畫家。除了這段短暫的創作時間交匯之外,他們之間還因各自作品中卓越的視覺品質而緊密相連,展覽中將展出其中的精選作品。
弗朗茨·韋斯特早期作品展 | Galerie Eva Presenhuber
2025年6月13日–10月3日 (UTC+1)
蘇黎世
伊娃·普雷森胡貝爾畫廊 (Galerie Eva Presenhuber) 推出“弗朗茨·韋斯特:早期作品”展覽,展出奧地利藝術家弗朗茨·韋斯特(1947-2012,奧地利維也納)1975 年至 1990 年間創作的雕塑及物品,這些作品來自私人收藏,尤其來自其長期導師、前畫廊主兼策展人彼得·帕克什(Peter Pakesch,1955 年生於奧地利格拉茨)以及伊娃·普雷森胡貝爾畫廊的收藏。展覽同期還展出了一本新出版物、弗裡德爾·庫貝爾卡(Friedl Kubelka)的攝影作品,並在相鄰空間放映安德烈亞斯·賴特·拉貝(Andreas Reiter Raabe)和伯恩哈德·裡夫(Bernhard Riff)的電影。這是韋斯特與伊娃·普雷森胡貝爾合作以來,在畫廊舉辦的第十二場展覽。
《來訪的皇室成員:從茜茜公主到伊麗莎白女王》瑞士國立博物館特展 | 瑞士國立博物館
2025年6月13日–11月9日 (UTC+1)
蘇黎世
儘管瑞士沒有王室傳統,但王室家族長期以來對瑞士人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尤其是因為他們為這個國家帶來了盛況和輝煌,並在那裡慶祝他們的權力。自 19 世紀以來,許多加冕國家元首都曾訪問過瑞士。例如,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被威廉·泰爾的故事深深吸引,於 1865 年前往琉森湖,想要買下呂特利草地,以便在那裡建造一座城堡。還有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偉大的拿破崙一世的侄子,後來成為法國皇帝,在他的家人流亡後,他在阿倫嫩貝格城堡度過了大部分童年時光。夏爾-路易操著標準的圖爾高州口音,曾在圖恩就讀軍事學校。奧地利皇后茜茜公主的命運是瑞士王室最廣為人知、最令人心酸的經歷之一。她經常回瑞士休養,並於1898年在日內瓦遇刺身亡。所有皇室成員的訪問,無論是皇帝、皇后、國王、王后、王子還是公主,也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無論是政治、商業還是私人原因,都有一個共同點: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它們都會在瑞士公眾中引發巨大的興奮和好奇。本次展覽通過這些貴族的眾多照片和珍貴藏品,展現了這一點。
立即購買
《Anker Protocol – 1.0》麥勒畫廊瑞士蘇黎世旗艦空間開館展 | 蘇黎世
2025年6月13日–7月26日 (UTC+1)
蘇黎世
麥勒畫廊榮幸地宣佈畫廊瑞士總部空間將於2025年6月盛大揭幕,新空間坐落於蘇黎世安克街3號(Ankerstrasse 3),屆時將以群展“Anker Protocol – 1.0”開啟新篇章。除了現有的位於拉米街(Rämistrasse)的展覽空間外,蘇黎世新空間的開啟進一步彰顯麥勒畫廊致力於藝術交流事業的長期承諾。“Anker Protocol – 1.0”拉開了一個系列展覽的帷幕,該系列將定期呈現畫廊的展覽項目和策展視角。“Anker Protocol – 1.0”彙集了十位活躍於國際舞台的藝術家的一系列作品,這些作品形式多元,主題立場和文化背景也各不相同。
羅瑟林德·納沙希比《Tender Horse》展覽 | 蘇黎世
2025年6月13日–7月26日 (UTC+1)
蘇黎世
羅莎琳德·納沙希比(Rosalind Nashashibi,1973年生於英國倫敦)是一位以繪畫和電影製作聞名的英國藝術家。近五年來,她將創作重心重新轉向繪畫。她的作品常常探討日常生活、人際關係以及社會政治主題。她捕捉轉瞬即逝、如夢似幻的瞬間,其圖像創作手法鼓勵直覺的聯繫。她的意象難以被明確地定位,從而引發無數的聯想。
瑪雅·露絲·李《臨近》展覽 | Mai 36 Galerie
2025年6月13日–8月9日 (UTC+1)
蘇黎世
通過繪畫、雕塑、裝置和攝影作品,我反思故事是如何被儲存、傳播、消逝或轉化的。我被那些通常與移民相關的實用材料所吸引——防水布、繩索、袋子、紡織品——這些物品承載著跨越國界的生命,也承載著它們自身關於勞動、生存和適應的敘事。這些材料成為包容與釋放的隱喻:我們如何承載身分,以及身分如何在壓力下改變。
《來訪的皇室成員:從茜茜公主到伊麗莎白女王》瑞士國立博物館特展 | 瑞士國立博物館
2025年6月13日–11月9日 (UTC+1)
蘇黎世
儘管瑞士沒有王室傳統,但王室家族長期以來對瑞士人有著獨特的吸引力;尤其是因為他們為這個國家帶來了盛況和輝煌,並在那裡慶祝他們的權力。自 19 世紀以來,許多加冕國家元首都曾訪問過瑞士。例如,巴伐利亞國王路德維希二世被威廉·泰爾的故事深深吸引,於 1865 年前往琉森湖,想要買下呂特利草地,以便在那裡建造一座城堡。還有夏爾-路易·拿破崙·波拿巴,偉大的拿破崙一世的侄子,後來成為法國皇帝,在他的家人流亡後,他在阿倫嫩貝格城堡度過了大部分童年時光。夏爾-路易操著標準的圖爾高州口音,曾在圖恩就讀軍事學校。奧地利皇后茜茜公主的命運是瑞士王室最廣為人知、最令人心酸的經歷之一。她經常回瑞士休養,並於1898年在日內瓦遇刺身亡。所有皇室成員的訪問,無論是皇帝、皇后、國王、王后、王子還是公主,也無論出於何種原因,無論是政治、商業還是私人原因,都有一個共同點:無論過去還是現在,它們都會在瑞士公眾中引發巨大的興奮和好奇。本次展覽通過這些貴族的眾多照片和珍貴藏品,展現了這一點。
立即購買
羅瑟林德·納沙希比《Tender Horse》展覽 | 蘇黎世
2025年6月13日–7月26日 (UTC+1)
蘇黎世
羅莎琳德·納沙希比(Rosalind Nashashibi,1973年生於英國倫敦)是一位以繪畫和電影製作聞名的英國藝術家。近五年來,她將創作重心重新轉向繪畫。她的作品常常探討日常生活、人際關係以及社會政治主題。她捕捉轉瞬即逝、如夢似幻的瞬間,其圖像創作手法鼓勵直覺的聯繫。她的意象難以被明確地定位,從而引發無數的聯想。
弗朗茨·韋斯特早期作品展 | Galerie Eva Presenhuber
2025年6月13日–10月3日 (UTC+1)
蘇黎世
伊娃·普雷森胡貝爾畫廊 (Galerie Eva Presenhuber) 推出“弗朗茨·韋斯特:早期作品”展覽,展出奧地利藝術家弗朗茨·韋斯特(1947-2012,奧地利維也納)1975 年至 1990 年間創作的雕塑及物品,這些作品來自私人收藏,尤其來自其長期導師、前畫廊主兼策展人彼得·帕克什(Peter Pakesch,1955 年生於奧地利格拉茨)以及伊娃·普雷森胡貝爾畫廊的收藏。展覽同期還展出了一本新出版物、弗裡德爾·庫貝爾卡(Friedl Kubelka)的攝影作品,並在相鄰空間放映安德烈亞斯·賴特·拉貝(Andreas Reiter Raabe)和伯恩哈德·裡夫(Bernhard Riff)的電影。這是韋斯特與伊娃·普雷森胡貝爾合作以來,在畫廊舉辦的第十二場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