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型
位置
事件狀態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4年12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本特展精選自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博士慷慨捐贈的萬餘件偶戲文物,包括戲偶、戲台、道具、劇本與面具等,展現偶戲文物乘載的多元文化,並由此帶領觀眾探索不同文化的相同之處,促進大眾理解與交流。
立即購買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展覽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4年10月19日–12月15日 (UTC+8)結束
台北
展覽「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來自《反覆演練Re-her-sal》系列計畫。以「反覆演練」為題,並將英文單字「rehearsal(排演)」特意錯拼為「re-her-sal」,強調「her」作為女性受詞的代名詞,並增添錯拼帶來的挑動感。 「re」則帶有「一再」與「repair(修補)」的雙重意涵,試圖將性別的展演擴延為當代藝術的實驗與實踐。性別的「展演」與美術館的「展演」,以不同的詞態與字義形成雙關。 「反覆」則連結生活中的日常、學習、練習、演習等經驗,也與藝術創作中的重複性有關。無論何種形式的創作,背後都是無盡的「反覆演練」。
展名中的「預演(preview)」源自劇場語彙,指非正式的演出,介於作品呈現與排演之間,充滿可能性,是未完成、可修正,也是蓄勢待發。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以女性生命經驗、身分與場域為探討,讓觀眾意識「台前(on-stage)」的概念,並重新探問美術館場域中的性別與身體、策展及創作的可能性。展覽鬆動了展演呈現即代表完成的既定觀念,挑戰美術館與展覽的理性框架。本展並不以女性藝術家展覽為號召,而是以「女性經驗與身體」和「空間場域與身分」作為兩大主軸,藉由藝術家的創作去呈現女性的生命經驗。
本次展覽邀請了五位藝術家參展。關注身體、擅長限地(site-specific)創作的趙曼君,將台北當代藝術館空間與周遭環境的流變,結合自身家庭故事進行考察與創作。李秀芬則著重於機構與創作的形式化問題,並對評論機制與厭女文化提出批判。程時雍與姸青平時以演員為業,在各個角色與自我之間流轉,思辨愛情的現實與故事。林沛瑤透過影像裝置,呈現女性自我審視與表演意識的生成機制。
立即購買
《AIR Taipei 搭。不搭嗎?》台北藝術進駐計畫展覽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特展「AIR Taipei」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你以為「AIR Taipei」是航空公司嗎?其實不然! 「AIR Taipei」全名為「Artist-in-Residence Taipei」,即「台北藝術進駐計畫」,是為台北市政府文化政策的一環。 2004年,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接管台北國際藝術村,並依據相關作業要點推動藝術家交流。 2010年,藝術村營運部正式推動「台北藝術進駐計畫」,企圖透過藝術進駐活絡城市空間,創造嶄新的城市氣息。 本展覽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如13號,代表「過去」,以政策發展為主調呈現,輔以藝術進駐的機制說明。 11號展間標誌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在」,將空間轉化為藝術家工作室的樣貌,揭開歷年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場。 9號展間則關乎「未來」,以多項互動性裝置邀請觀眾共同想像台北藝術進駐的未來可能。 不同展間依著各自所代表的歷史區間進行敘事,同時延續展名的趣味性,企圖與觀眾對話。引領觀眾從文化政策的角度觀看城市的變動,重新詮釋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歡迎搭乘AIR Taipei,請系妥安全帶,台北藝術進駐的旅程即將開始!
【中華航空】票價產品免費機上Wi-Fi兌換(搭機前) | 香港
2024年3月18日–2025年12月31日 (UTC+8)
台北
台北-北美、歐洲、紐澳地區(AKL-MEL/BNE來回航班不適用)往返航班可兌換免費機上WiFi
《當自由盛開成舞》展覽 | 忠泰美術館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 忠泰美術館 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在企業大廳挑高明亮、充滿線條與理性的制式空間中,重新思考「空間與自由」、「公私領域劃分」、「管理控制與開放探索」的界線,透過翻轉既定的空間設計與功能區劃,投注柔軟與感性的詮釋語彙,嘗試改變阻隔的邊界,挑戰空間內自由伸展、舞動的極限姿態。 作品將大廳內管制公私領域的「欄桿」,多重複製、向外擴展、翻轉上旋,以掙脫束縛之姿突破空間框架與功能侷限。將二維平面金屬線條轉化為三維空間動態雕塑,為阻隔和劃分空間的欄桿賦予躍動的生命力,挑戰既定空間的風格調性,反思建築空間中限制與自由之間的關係。
《AIR Taipei 搭。不搭嗎?》台北藝術進駐計畫展覽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特展「AIR Taipei」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你以為「AIR Taipei」是航空公司嗎?其實不然! 「AIR Taipei」全名為「Artist-in-Residence Taipei」,即「台北藝術進駐計畫」,是為台北市政府文化政策的一環。 2004年,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接管台北國際藝術村,並依據相關作業要點推動藝術家交流。 2010年,藝術村營運部正式推動「台北藝術進駐計畫」,企圖透過藝術進駐活絡城市空間,創造嶄新的城市氣息。 本展覽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如13號,代表「過去」,以政策發展為主調呈現,輔以藝術進駐的機制說明。 11號展間標誌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在」,將空間轉化為藝術家工作室的樣貌,揭開歷年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場。 9號展間則關乎「未來」,以多項互動性裝置邀請觀眾共同想像台北藝術進駐的未來可能。 不同展間依著各自所代表的歷史區間進行敘事,同時延續展名的趣味性,企圖與觀眾對話。引領觀眾從文化政策的角度觀看城市的變動,重新詮釋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歡迎搭乘AIR Taipei,請系妥安全帶,台北藝術進駐的旅程即將開始!
《當自由盛開成舞》展覽 | 忠泰美術館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 忠泰美術館 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在企業大廳挑高明亮、充滿線條與理性的制式空間中,重新思考「空間與自由」、「公私領域劃分」、「管理控制與開放探索」的界線,透過翻轉既定的空間設計與功能區劃,投注柔軟與感性的詮釋語彙,嘗試改變阻隔的邊界,挑戰空間內自由伸展、舞動的極限姿態。 作品將大廳內管制公私領域的「欄桿」,多重複製、向外擴展、翻轉上旋,以掙脫束縛之姿突破空間框架與功能侷限。將二維平面金屬線條轉化為三維空間動態雕塑,為阻隔和劃分空間的欄桿賦予躍動的生命力,挑戰既定空間的風格調性,反思建築空間中限制與自由之間的關係。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展覽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4年10月19日–12月15日 (UTC+8)結束
台北
展覽「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來自《反覆演練Re-her-sal》系列計畫。以「反覆演練」為題,並將英文單字「rehearsal(排演)」特意錯拼為「re-her-sal」,強調「her」作為女性受詞的代名詞,並增添錯拼帶來的挑動感。 「re」則帶有「一再」與「repair(修補)」的雙重意涵,試圖將性別的展演擴延為當代藝術的實驗與實踐。性別的「展演」與美術館的「展演」,以不同的詞態與字義形成雙關。 「反覆」則連結生活中的日常、學習、練習、演習等經驗,也與藝術創作中的重複性有關。無論何種形式的創作,背後都是無盡的「反覆演練」。
展名中的「預演(preview)」源自劇場語彙,指非正式的演出,介於作品呈現與排演之間,充滿可能性,是未完成、可修正,也是蓄勢待發。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以女性生命經驗、身分與場域為探討,讓觀眾意識「台前(on-stage)」的概念,並重新探問美術館場域中的性別與身體、策展及創作的可能性。展覽鬆動了展演呈現即代表完成的既定觀念,挑戰美術館與展覽的理性框架。本展並不以女性藝術家展覽為號召,而是以「女性經驗與身體」和「空間場域與身分」作為兩大主軸,藉由藝術家的創作去呈現女性的生命經驗。
本次展覽邀請了五位藝術家參展。關注身體、擅長限地(site-specific)創作的趙曼君,將台北當代藝術館空間與周遭環境的流變,結合自身家庭故事進行考察與創作。李秀芬則著重於機構與創作的形式化問題,並對評論機制與厭女文化提出批判。程時雍與姸青平時以演員為業,在各個角色與自我之間流轉,思辨愛情的現實與故事。林沛瑤透過影像裝置,呈現女性自我審視與表演意識的生成機制。
立即購買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4年12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本特展精選自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博士慷慨捐贈的萬餘件偶戲文物,包括戲偶、戲台、道具、劇本與面具等,展現偶戲文物乘載的多元文化,並由此帶領觀眾探索不同文化的相同之處,促進大眾理解與交流。
立即購買
2025 YOASOBI 亞巡台北演唱會《超現實 cho-genjitsu》 LIVE IN TAIPEI | 台北小巨蛋
2025年2月8日–2月9日 (UTC+8)結束
台北
YOASOBI 回來啦!這對日本人氣唱作組合終於回應了粉絲的期待,宣布即將舉辦亞洲巡迴演唱會「YOASOBI ASIA TOUR 2024-2025」。Ayase 和 Ikura 將攜手登上多個城市的舞台,帶來一場不容錯過的音樂饗宴。這次巡演是 YOASOBI 出道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將走訪多個亞洲城市,為各地粉絲帶來精彩的現場表演。
在過去的音樂節上,YOASOBI 的驚艷亮相讓粉絲們印象深刻,這次巡演將讓樂迷們有機會在最高規格的演出場地近距離感受 YOASOBI 的音樂魅力。更多演唱會詳情和門票發售資訊,請密切關注相關平台。準備好與 YOASOBI 一起度過一個難忘的音樂之夜吧!
無語言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5年1月17日–5月4日 (UTC+8)結束
台北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文字語言作為傳遞訊息的根基,來自於它提供了一種共同標準,使我們的溝通具有相對性,進而達到各種目的。因為相容性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文字語言常成為我們描述、詮釋一切的優位。但在當代藝術的領域裡,這個優位卻成為了另一種追求創造性的指標。 身體感覺到了,語言卻還追不到的東西是什麼? 「No Language」並非是一場藝術創作對抗語言系統分類的陳述過程,而是針對藝術家如何在物質中追求精神性、在詮釋中追求啟發性,以及在現實中追求超越性的身影進行折射。 創造性在每個時代皆有其掙扎身影,如同我們眼前的困境之一,是來自於高度媒體化所帶來的「過多」,演算法迎合偏好,使我們意識到很多可能,但卻不見得體會更多事物。就像是穿著全新的攀巖裝站在練習場中,望著眼前七彩而高聳的岩點出神,我們討論著別人的攀爬路徑,看穿每個挑戰者的身體素質,在運動中想像著冒險,空調里正瀰漫著汗味,但身上新買的機能衣卻吊牌未剪。因為「過多」,我們總意識到自己太慢,對身體力行感到猶豫,嚮往著汗水,卻期待能在趕場中將熱情微波。因此,我們追劇不追問,最終進入了一種自我想像的沖刷,成為反被AI訓練的模型。 在瀏覽中將無意識航行,切換成有意識的漫遊。 也許我們可以將「過多」視為一種在瀏覽中創造凝視的新機會。如同AI語言模型的建立,是以大數據歸納出事物的關聯性來接近世界的,即便它使用「已知」來進行預測,與藝術在未知中探索「不可知」不盡相同,但只要能在邊界意識中創造出事物的新秩序,「過多」依然具有創造性。在這個語境裡,藝術可能從很早以前就開始追求「語言模型」無法創造的「感覺模型」了,因為AI追求的是效能,目的性明確,而藝術追求的是一種存在的價值,一種即便不斷定義,也永遠抽象的感覺。 這個展覽是當櫃檯灣中生代與新生代創作者,在超越議題批判以及智識門檻的過程中,試圖創造共鳴的成就,也是相對於永無止境田調的填充內容更為謙遜的洞見。他們在語言系統裡成為他者,在與現實切近與疏遠的過程中編織著遠方,遠方永遠是抽象的,抽象的極致會迎來純粹,而純粹則會為普遍性帶來契機。
立即購買
AI繪動的畫特展 | 台灣科學教育館
2024年12月27日–2025年3月9日 (UTC+8)結束
台北
《AI繪動的畫特展》以「AI技術結合互動藝術」為主題,展出超過20件科技與創意結合的作品,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3月9日在科教館登場] (https://res.klook.com/image/upload/v1732505411/p74b6gi7z2p6rmdzcrcu.jpg) 請用手觸摸!在AI繪動美術館當中,我們沒有「請勿觸摸」的警示牌,而是邀請大家來探索AI生成藝術的無限可能。這次展覽以「AI技術結合互動藝術」為主題,展出超過20件科技與創意結合的作品,為各年齡層的觀眾帶來全新體驗。不同於傳統靜態作品,展覽強調動態與互動性,透過趨勢下由AI所生成的畫作,加上豐富感官體驗,讓觀眾與作品產生更深層次的連結。每幅AI生成的畫作都搭配了精心設計的互動機制,讓觀眾能夠實際參與並改變畫作的呈現方式。 每幅AI生成畫作都蘊含獨特的互動方式,當你漫步展場,或許會遇見一位被面紗遮住臉龐的神祕女子;又或者遇上靠在窗台上吹泡泡的少年,當你在起霧的玻璃上書寫,畫中的人物會即時跟隨你的筆跡;當你拿起手機撥打畫作旁的電話號碼,畫中正在閱讀的人物會放下書本,與你展開對話。有些畫作會迴應你的觸摸;有些則會感應你的靠近,你能化身摩西分開波濤,也能成為指揮家帶領整個交響樂團演出,你也可像雷神索爾般的震撼大地。除此之外經典名作也將以前所未見的姿態與你互動。著名的向日葵將隨著你的靠近綻放,蒙娜麗莎露出缺了牙的笑容,拿破崙帥氣騎馬英姿可能因為你的靠近而摔落馬下也說不定。這些畫作都可能因為你的出現而展現出意想不到的一面。這些由AI創造的藝術作品不再是單向的觀賞體驗,而是能夠即時迴應並與觀眾互動的活力個體,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立即購買
《AI SPORT》全方位競技體驗展 | 台灣科學教育館
2024年12月27日–2025年3月9日 (UTC+8)結束
台北
生成式AI結合極限運動12月27日-3月9日 士林科教館登場 今年冬天準備好,要全民熱血動起來了嗎? 「AI SPORT」即將於12/27震撼登場士林科教館!這將會是一場前所未見的極限運動挑戰,結合先進的AI科技與多元項目的運動挑戰,邀請所有運動愛好者、家庭朋友及科技迷來親身體驗未來的運動競技世界!準備好了嗎?歡迎加入這場科技與運動的熱血競技! 「AI SPORT」不僅僅是一場運動展覽,它是體能、競賽與科技結合的全方位競技體驗。觀眾入場後首先迎接的將會是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透過它的分析,你將擁有關於自己身體的各項精細數據,獲得專屬於你的身體密碼!接下來你的身體結構將由AI精密解析,獨一無二的影像將呈現在你的眼前,帶上專屬的感應手環,展開一系列的競技運動吧! 展內充滿各種極限運動設施,像是15米疾速賽跑、智能足球、輕艇競賽以及攀巖挑戰…等,都將為身體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參觀者將在各大主題區域中體驗到多項極限運動,並用科技技術打造屬於自己的專屬競技體驗。而全場體能最高峰的《爆發 X 聳立之牆》,參賽者需要攀登上最頂峰,不僅需要腿部的沖刺搭配上手部強勁的抓握與支撐力,還要使出全身肌肉的爆發力!另外也有全家大小都適合的《節奏 X 跳繩》、《騎技 X 賽馬》…等運動。 「AI SPORT」不僅是是運動愛好者不可錯過的極限挑戰,也會成為入場的家庭和朋友創造歡樂回憶的最佳場所!不管男女老少,今年冬天一起加入這場全民性的極限運動挑戰賽吧!加入AI輔助的各種運動,將不再僅是體能挑戰,每一場運動都將是與科技融合的全新冒險,帶你預先體驗未來趨勢的一環!
立即購買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 | 台北
2025年1月8日–4月6日 (UTC+8)結束
台北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將於2025年1月8日至4月6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展覽時間為每日10:00至18:00(售票入場截止時間為17:30),除夕當日休館。主辦單位為聯合數位文創,並得到吉卜力工作室和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的協力。展覽將揭示《Animage》雜誌自1980年代以來對日本動畫產業的貢獻,以及吉卜力工作室成立的背後故事。觀眾將有機會近距離欣賞《風之谷》、《天空之城》和《魔女宅急便》等經典作品的重現場景,並深入了解日本動畫的創作過程。展區還將展示《Animage》雜誌的珍貴內容,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秘辛。票價為HK$ 94,絕對是動畫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展覽。走進這個充滿回憶與感動的動畫世界,探索其中的無限魅力!
《群生藝相》書畫中動物形象與意涵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1月14日–4月13日 (UTC+8)結束
台北
總說
動物是人類在地球上最親密的夥伴。從遠古的神話時代直到現在,它們不斷以各種型態出現在人類生活的各種層面,伴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
在書畫、文學等藝術作品中,動物的出現尤其頻繁且精采。古今中外的藝術家們,持續以客觀的描寫或主觀的想像等方式,表現人類對動物的想法與感受。大量優秀藝術作品根據動物創造、渲染出各種意象,並賦予深刻的內涵,使之雋永。
有鑒於此,本展覽敬邀觀眾欣賞院藏有關動物的書畫作品,探究其意象及其美感之底蘊。
立即購買
愛手創新春市集-春芽午後集 | 新芳春茶行
2025年1月31日–2月2日 (UTC+8)結束
台北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9號的新芳春茶行將於2025年1月31日至2025年2月2日舉辦名為“愛手創新春市集-春芽午後集”的活動。這個市集將是一個展示創新手工藝品和設計的絕佳場所,為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和工匠提供了展示其作品的平台。無論您是對手工藝品感興趣,還是想找到獨一無二的禮品,這個市集都會讓您目不暇接。除了精美的手工藝品外,您還可以品嚐到來自不同供應商的美食和飲品。這個活動將為您帶來一個充滿創意和熱鬧氛圍的午後時光,讓您在春節假期中感受到別具一格的文化饗宴。愛手創新春市集-春芽午後集期待您的光臨,一同享受這個獨特的購物體驗。
台北 · N.Flying 2024/25《LIVE'HIDE-OUT'》演唱會 | 台北國際會議中心(TICC)
2月9日 (UTC+8)結束
台北
人氣韓國流行樂隊 N.Flying 宣佈將舉行備受期待的亞洲巡演“2024 N.Flying LIVE ‘HIDE-OUT’ in ASIA”,除金在鉉外將由 4 名成員組成。巡演從曼谷開始,隨後前往吉隆坡、澳門和台北。
2024/25 N.Flying LIVE ‘HIDE-OUT’ in Taipei將於2025年2月9日在台北舉辦,更多詳情將由主辦方公佈,敬請期待!
台北 · 民歌五十演唱會 | 台北小巨蛋
2025年2月14日–2月16日 (UTC+8)結束
台北
「民歌五十演唱會」掀回憶殺!邀請許久不見民歌手們明年2月齊聚台北小巨蛋唱三天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將在2025年2月14、15、16日連續三天在台北小巨蛋舉辦『民歌五十演唱會』,邀請超過50位歌手開唱,其中不少是許久不見的民歌手,滿滿回憶殺!
JO1演唱會2025台北站 |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
2月15日 (UTC+8)結束
台北
JO1演唱會2025台北站將於2025年2月15日在台北流行音樂中心隆重舉行。這將是一場令人期待的音樂盛事,屆時將有來自日本的熱門男子組合JO1帶來精彩的表演,為台北的樂迷們帶來震撼人心的音樂饗宴。活動將在台北市南港區市民大道八段99號的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屆時粉絲們將有機會近距離感受JO1的魅力,共同度過一個充滿熱情和活力的夜晚。JO1演唱會2025台北站將成為音樂愛好者們聚會交流的絕佳場所,讓大家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快樂與感動。敬請期待這場隆重的音樂盛事,共同見證JO1的精湛演出和台下觀眾的熱情呼應。
立即購買
TIFA台灣國際藝術節 | 台北
2025年2月21日–5月18日 (UTC+8)結束
台北
台灣國際藝術節(Taiwan International Festival of Arts,簡稱TIFA)為台灣一年一度最重要的藝術節慶、亞洲最具亮點的藝文盛會。TIFA自2009年推出,於每年春天舉辦,至今已呈現近300檔的國內外經典節目,讓國內的觀眾放眼世界潮流,更將台灣的藝術能量穿透國際,TIFA不僅是國際藝術家匯聚交流的舞台,更是精采紛呈、讓觀眾每一年都引頸期盼的藝術慶典。
《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4年9月5日–2025年3月2日 (UTC+8)結束
台北
道里,道路與里程數的合稱詞,古代道里交通圖,泛指以道里為主要內容,或是兼繪道路,記有里程數的各種地圖,除單件形式外,亦經常以插圖方式,附存在書籍之中,因此,凡具道里內容特性者,不論書或圖,皆在展示範疇之內。
就功能言,古代道里交通圖籍,與今日電子交通指南系統大抵相似,皆在指引交通,兼而表現道路周遭地貌,隨著製圖技術的演進,今、古道里交通圖籍外觀已大不相同,其普及與便利性,更不可同日而語,現代電子交通指南,形式單一,隨手可得,而古代道里交通圖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品類、形式豐富多元,比如商書裡的路引、路程圖,方誌書籍經常附刻的府、縣地圖,或是專為帝王出巡、謁陵編繪的往返程站細圖,將士戍防巡邊專用的邊防圖,串聯四方的大型驛路圖,以及省、府、州、縣等地方政區圖裡,連帶繪出的城市路線圖等。
展覽精選院藏14世紀至20世紀初期,具道里特性圖籍總二十組件,分兩檔展出,第一檔有:驛路大觀、南北大路、清帝謁陵、行遍天下、市民大道等單元;第二檔維持前、後不變,其餘調整為巡邊之路、翻山越嶺、南巡路上。
除文物外,「走在台灣的路上」多媒體互動裝置,以〈康熙台灣輿圖〉(台博館藏)與〈乾隆台灣地圖〉為素材,結合新竹至本院交通路線空拍動態影像,兩相輝映,提供觀眾行走古代台灣南北大路的真實感受。
立即購買
《上升的階梯》清代士人的科考生活 | 台北
2024年10月19日–2025年4月16日 (UTC+8)結束
台北
科舉制度為歷史悠久的選官制度,從隋代所創立到大清帝國入主中原,已持續了大約一千年。清代為了收攏社會菁英,延續科舉取才的制度,讀書人通過競爭激烈的科舉考試獲取任官資格,然科舉不止是進入官方體制工作,更代表了一個身分上升的社會機制。除了中式者,其家族社會身分、地位也會產生改變。
展覽環繞士人的科考生活,首先從科舉制度出發,清沿明制,科舉制度成熟,清代「國家設科取士,文武並重」,除了文科科舉,武科科舉在清代逐漸制度化,併成為另一條晉升官紳階級的重要道路。其次進一步討論這些讀書人的生活狀況、人生價值及挫折。包含讀書備考、從地方到省城或京師的赴考生活,以及為了準備考試,造成的經濟負擔以及各式壓力。接著討論辦理試務的官員們如何建構考場防弊措施,而又有許多考生企圖尋找捷徑,藉由作弊獲取功名。最後通過重重考驗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然而為官之路通達抑或宦海浮沉,透過檔案、搢紳錄,讓我們一窺清代進士金榜題名後的宦跡路程。
《上升的階梯》清代士人的科考生活 | 台北
2024年10月19日–2025年4月16日 (UTC+8)結束
台北
科舉制度為歷史悠久的選官制度,從隋代所創立到大清帝國入主中原,已持續了大約一千年。清代為了收攏社會菁英,延續科舉取才的制度,讀書人通過競爭激烈的科舉考試獲取任官資格,然科舉不止是進入官方體制工作,更代表了一個身分上升的社會機制。除了中式者,其家族社會身分、地位也會產生改變。
展覽環繞士人的科考生活,首先從科舉制度出發,清沿明制,科舉制度成熟,清代「國家設科取士,文武並重」,除了文科科舉,武科科舉在清代逐漸制度化,併成為另一條晉升官紳階級的重要道路。其次進一步討論這些讀書人的生活狀況、人生價值及挫折。包含讀書備考、從地方到省城或京師的赴考生活,以及為了準備考試,造成的經濟負擔以及各式壓力。接著討論辦理試務的官員們如何建構考場防弊措施,而又有許多考生企圖尋找捷徑,藉由作弊獲取功名。最後通過重重考驗金榜題名,光宗耀祖,然而為官之路通達抑或宦海浮沉,透過檔案、搢紳錄,讓我們一窺清代進士金榜題名後的宦跡路程。
《2024九十耀閃》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特展 |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NTU Museum of Anthropology
2024年11月8日–2025年2月27日 (UTC+8)結束
台北
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成立,1934年標本陳列室落成,戰後講座幾經改制最終成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亦在2010年轉型為臺大人類學博物館。日治期間為重要奠基時期,當時累積採集眾多考古與民族學田野資料及標本,現皆轉為重要核心館藏。2024適逢陳列室建立90週年,回首往昔,滄海桑田,故博物館特別辦理90週年紀念特展,介紹土俗時期經典人事物,期望藉由重溫前輩師長致志投身學術精神,展望未來。
《2024九十耀閃》台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特展 | 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博物館 NTU Museum of Anthropology
2024年11月8日–2025年2月27日 (UTC+8)結束
台北
1928年臺北帝國大學文政學部史學科成立,1934年標本陳列室落成,戰後講座幾經改制最終成為國立臺灣大學人類學系,標本陳列室亦在2010年轉型為臺大人類學博物館。日治期間為重要奠基時期,當時累積採集眾多考古與民族學田野資料及標本,現皆轉為重要核心館藏。2024適逢陳列室建立90週年,回首往昔,滄海桑田,故博物館特別辦理90週年紀念特展,介紹土俗時期經典人事物,期望藉由重溫前輩師長致志投身學術精神,展望未來。
Art Aquarium(金魚藝術展) in Taipei | 台北
2024年11月23日–2025年5月31日 (UTC+8)結束
台北
Art Aquarium(金魚藝術展) in Taipei將於2024年11月23日至2025年05月31日在台北市松壽路12號的ATT 4 FUN舉行。入場費為HK$ 49,讓您有機會欣賞到來自東京的熱門展覽「藝術水族館」。這個展覽將金魚觀賞融入現代藝術空間,透過光影、音樂、香氣以及日本傳統文化,呈現出獨特的藝術風貌。從各種形態的金魚到不同季節的企劃展覽,展示設計充滿驚喜,讓您在這夢幻的空間中流連忘返。無論是喜愛者還是攝影愛好者,都能在這裡找到樂趣。金魚作為夏季的代表,將帶給您一場冬日暖心的視覺盛宴。來參觀Art Aquarium(金魚藝術展) in Taipei,感受金魚之美,探索藝術與自然的奇妙結合。
2024 金點設計展 | 台灣設計館
2024年12月3日–2025年4月6日 (UTC+8)結束
台北
「2024金點設計展」將於12月3日在台北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正式開展,精選近兩百件今年榮獲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的作品展出。今年度展覽透過六大設計趨勢主題與引人入勝的空間體驗,呈現來自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澳門、美國、日本、英國、泰國、波蘭、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12地得獎佳作,帶領觀眾感受多元文化視角下的設計魅力。展期自即日起至2025年4月6日止,歡迎各界蒞臨看展,一同品味台灣及世界各地的設計創意! 金點設計獎現由經濟部產業發展署主辦、台灣設計研究院執行,是台灣歷史最悠久、具指標性的設計獎項,每年評選出優質設計作品,表揚設計師與業者的創新成果,帶動產業重視設計的價值。自2014年起更積極推動國際化佈局,開放全球設計師及業者參賽、擴大國際評審團陣容,近年海外參賽作品件數逾五成,已是國際知名的獎項。每年舉辦的得獎作品特展「金點設計展」,亦為能一次飽覽海內外頂尖設計的難得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