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搜尋紀錄
熱門景點
台北
日月潭
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高雄
台中

2025 年 1 月 在台北的熱門活動(8 月更新)

已複製至剪貼簿
Are you interested in Tropical Palm Tree Paint Night?
245 people have participated in this poll
Yes
No
50%
50%
×
已複製至剪貼簿
類型
全部類型
展覽
演唱會
本地生活
藝術活動
節慶季節
展會
資訊
位置
所有位置
中國
台北
事件狀態
全部事件狀態
現正舉行
熱門程度 開始時間
看得見的紅樓夢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看得見的紅樓夢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4年5月17日–2026年5月17日 (UTC+8)
台北
展覽
《AIR Taipei 搭。不搭嗎?》台北藝術進駐計畫展覽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AIR Taipei 搭。不搭嗎?》台北藝術進駐計畫展覽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展覽
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特展「AIR Taipei」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你以為「AIR Taipei」是航空公司嗎?其實不然! 「AIR Taipei」全名為「Artist-in-Residence Taipei」,即「台北藝術進駐計畫」,是為台北市政府文化政策的一環。 2004年,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接管台北國際藝術村,並依據相關作業要點推動藝術家交流。 2010年,藝術村營運部正式推動「台北藝術進駐計畫」,企圖透過藝術進駐活絡城市空間,創造嶄新的城市氣息。 本展覽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如13號,代表「過去」,以政策發展為主調呈現,輔以藝術進駐的機制說明。 11號展間標誌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在」,將空間轉化為藝術家工作室的樣貌,揭開歷年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場。 9號展間則關乎「未來」,以多項互動性裝置邀請觀眾共同想像台北藝術進駐的未來可能。 不同展間依著各自所代表的歷史區間進行敘事,同時延續展名的趣味性,企圖與觀眾對話。引領觀眾從文化政策的角度觀看城市的變動,重新詮釋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歡迎搭乘AIR Taipei,請系妥安全帶,台北藝術進駐的旅程即將開始!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展覽 |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展覽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4年10月19日–12月15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展覽「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來自《反覆演練Re-her-sal》系列計畫。以「反覆演練」為題,並將英文單字「rehearsal(排演)」特意錯拼為「re-her-sal」,強調「her」作為女性受詞的代名詞,並增添錯拼帶來的挑動感。 「re」則帶有「一再」與「repair(修補)」的雙重意涵,試圖將性別的展演擴延為當代藝術的實驗與實踐。性別的「展演」與美術館的「展演」,以不同的詞態與字義形成雙關。 「反覆」則連結生活中的日常、學習、練習、演習等經驗,也與藝術創作中的重複性有關。無論何種形式的創作,背後都是無盡的「反覆演練」。 展名中的「預演(preview)」源自劇場語彙,指非正式的演出,介於作品呈現與排演之間,充滿可能性,是未完成、可修正,也是蓄勢待發。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以女性生命經驗、身分與場域為探討,讓觀眾意識「台前(on-stage)」的概念,並重新探問美術館場域中的性別與身體、策展及創作的可能性。展覽鬆動了展演呈現即代表完成的既定觀念,挑戰美術館與展覽的理性框架。本展並不以女性藝術家展覽為號召,而是以「女性經驗與身體」和「空間場域與身分」作為兩大主軸,藉由藝術家的創作去呈現​​女性的生命經驗。 本次展覽邀請了五位藝術家參展。關注身體、擅長限地(site-specific)創作的趙曼君,將台北當代藝術館空間與周遭環境的流變,結合自身家庭故事進行考察與創作。李秀芬則著重於機構與創作的形式化問題,並對評論機制與厭女文化提出批判。程時雍與姸青平時以演員為業,在各個角色與自我之間流轉,思辨愛情的現實與故事。林沛瑤透過影像裝置,呈現女性自我審視與表演意識的生成機制。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 國立臺灣博物館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4年12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展覽
本特展精選自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博士慷慨捐贈的萬餘件偶戲文物,包括戲偶、戲台、道具、劇本與面具等,展現偶戲文物乘載的多元文化,並由此帶領觀眾探索不同文化的相同之處,促進大眾理解與交流。
【中華航空】票價產品免費機上Wi-Fi兌換(搭機前) | 香港

【中華航空】票價產品免費機上Wi-Fi兌換(搭機前) | 香港

2024年3月18日–2025年12月31日 (UTC+8)
台北
資訊 中華航空
台北-北美、歐洲、紐澳地區(AKL-MEL/BNE來回航班不適用)往返航班可兌換免費機上WiFi
《當自由盛開成舞》展覽 | 忠泰美術館

《當自由盛開成舞》展覽 | 忠泰美術館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展覽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 忠泰美術館 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在企業大廳挑高明亮、充滿線條與理性的制式空間中,重新思考「空間與自由」、「公私領域劃分」、「管理控制與開放探索」的界線,透過翻轉既定的空間設計與功能區劃,投注柔軟與感性的詮釋語彙,嘗試改變阻隔的邊界,挑戰空間內自由伸展、舞動的極限姿態。 作品將大廳內管制公私領域的「欄桿」,多重複製、向外擴展、翻轉上旋,以掙脫束縛之姿突破空間框架與功能侷限。將二維平面金屬線條轉化為三維空間動態雕塑,為阻隔和劃分空間的欄桿賦予躍動的生命力,挑戰既定空間的風格調性,反思建築空間中限制與自由之間的關係。
《當自由盛開成舞》展覽 | 忠泰美術館

《當自由盛開成舞》展覽 | 忠泰美術館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展覽
[「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奧夫塞計畫Off-Site Project」是忠泰美術館所策劃主辦,長期性藝術實踐計畫,邀請不同的創作者離開美術館既定的場域,奔赴非典型的展演現場,從空間與制度中解放,並透過藝術實踐來詮釋「Off」的定義。 忠泰美術館 2024 奧夫塞計畫《當自由盛開成舞》,邀請創作團隊曾令理及偶然設計共同合作。在企業大廳挑高明亮、充滿線條與理性的制式空間中,重新思考「空間與自由」、「公私領域劃分」、「管理控制與開放探索」的界線,透過翻轉既定的空間設計與功能區劃,投注柔軟與感性的詮釋語彙,嘗試改變阻隔的邊界,挑戰空間內自由伸展、舞動的極限姿態。 作品將大廳內管制公私領域的「欄桿」,多重複製、向外擴展、翻轉上旋,以掙脫束縛之姿突破空間框架與功能侷限。將二維平面金屬線條轉化為三維空間動態雕塑,為阻隔和劃分空間的欄桿賦予躍動的生命力,挑戰既定空間的風格調性,反思建築空間中限制與自由之間的關係。
《AIR Taipei 搭。不搭嗎?》台北藝術進駐計畫展覽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AIR Taipei 搭。不搭嗎?》台北藝術進駐計畫展覽 | 寶藏岩國際藝術村

2024年8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展覽
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特展「AIR Taipei」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你以為「AIR Taipei」是航空公司嗎?其實不然! 「AIR Taipei」全名為「Artist-in-Residence Taipei」,即「台北藝術進駐計畫」,是為台北市政府文化政策的一環。 2004年,財團法人台北市文化基金會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委託接管台北國際藝術村,並依據相關作業要點推動藝術家交流。 2010年,藝術村營運部正式推動「台北藝術進駐計畫」,企圖透過藝術進駐活絡城市空間,創造嶄新的城市氣息。 本展覽聚焦於台北藝術進駐計畫的歷史脈絡,並透過三個展間的空間分隔,將敘事軸線拆分為過去、現在、未來三個區段,依序鋪展其發展軌跡,帶著各位認識藝術與城市的關係。如13號,代表「過去」,以政策發展為主調呈現,輔以藝術進駐的機制說明。 11號展間標誌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在」,將空間轉化為藝術家工作室的樣貌,揭開歷年來台北藝術進駐的現場。 9號展間則關乎「未來」,以多項互動性裝置邀請觀眾共同想像台北藝術進駐的未來可能。 不同展間依著各自所代表的歷史區間進行敘事,同時延續展名的趣味性,企圖與觀眾對話。引領觀眾從文化政策的角度觀看城市的變動,重新詮釋生活與藝術的關係。 歡迎搭乘AIR Taipei,請系妥安全帶,台北藝術進駐的旅程即將開始!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展覽 | 台北當代藝術館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展覽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4年10月19日–12月15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展覽「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來自《反覆演練Re-her-sal》系列計畫。以「反覆演練」為題,並將英文單字「rehearsal(排演)」特意錯拼為「re-her-sal」,強調「her」作為女性受詞的代名詞,並增添錯拼帶來的挑動感。 「re」則帶有「一再」與「repair(修補)」的雙重意涵,試圖將性別的展演擴延為當代藝術的實驗與實踐。性別的「展演」與美術館的「展演」,以不同的詞態與字義形成雙關。 「反覆」則連結生活中的日常、學習、練習、演習等經驗,也與藝術創作中的重複性有關。無論何種形式的創作,背後都是無盡的「反覆演練」。 展名中的「預演(preview)」源自劇場語彙,指非正式的演出,介於作品呈現與排演之間,充滿可能性,是未完成、可修正,也是蓄勢待發。 「反覆演練Re-her-sal:預演」以女性生命經驗、身分與場域為探討,讓觀眾意識「台前(on-stage)」的概念,並重新探問美術館場域中的性別與身體、策展及創作的可能性。展覽鬆動了展演呈現即代表完成的既定觀念,挑戰美術館與展覽的理性框架。本展並不以女性藝術家展覽為號召,而是以「女性經驗與身體」和「空間場域與身分」作為兩大主軸,藉由藝術家的創作去呈現​​女性的生命經驗。 本次展覽邀請了五位藝術家參展。關注身體、擅長限地(site-specific)創作的趙曼君,將台北當代藝術館空間與周遭環境的流變,結合自身家庭故事進行考察與創作。李秀芬則著重於機構與創作的形式化問題,並對評論機制與厭女文化提出批判。程時雍與姸青平時以演員為業,在各個角色與自我之間流轉,思辨愛情的現實與故事。林沛瑤透過影像裝置,呈現女性自我審視與表演意識的生成機制。
【華航旅客限定】台北旅遊大禮包 | 台北

【華航旅客限定】台北旅遊大禮包 | 台北

2024年12月2日–2025年12月31日 (UTC+8)
台北
資訊 中華航空
即日起,於指定連結成功登記並符合資格的香港旅客,即可獲贈台北旅遊大禮包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 國立臺灣博物館

《偶.多元文化之身》特展 | 國立臺灣博物館

2024年12月31日–2025年8月31日 (UTC+8)
台北
展覽
本特展精選自台原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林經甫博士慷慨捐贈的萬餘件偶戲文物,包括戲偶、戲台、道具、劇本與面具等,展現偶戲文物乘載的多元文化,並由此帶領觀眾探索不同文化的相同之處,促進大眾理解與交流。
無語言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無語言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5年1月17日–5月4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 文字語言作為傳遞訊息的根基,來自於它提供了一種共同標準,使我們的溝通具有相對性,進而達到各種目的。因為相容性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以文字語言常成為我們描述、詮釋一切的優位。但在當代藝術的領域裡,這個優位卻成為了另一種追求創造性的指標。 身體感覺到了,語言卻還追不到的東西是什麼? 「No Language」並非是一場藝術創作對抗語言系統分類的陳述過程,而是針對藝術家如何在物質中追求精神性、在詮釋中追求啟發性,以及在現實中追求超越性的身影進行折射。 創造性在每個時代皆有其掙扎身影,如同我們眼前的困境之一,是來自於高度媒體化所帶來的「過多」,演算法迎合偏好,使我們意識到很多可能,但卻不見得體會更多事物。就像是穿著全新的攀巖裝站在練習場中,望著眼前七彩而高聳的岩點出神,我們討論著別人的攀爬路徑,看穿每個挑戰者的身體素質,在運動中想像著冒險,空調里正瀰漫著汗味,但身上新買的機能衣卻吊牌未剪。因為「過多」,我們總意識到自己太慢,對身體力行感到猶豫,嚮往著汗水,卻期待能在趕場中將熱情微波。因此,我們追劇不追問,最終進入了一種自我想像的沖刷,成為反被AI訓練的模型。 在瀏覽中將無意識航行,切換成有意識的漫遊。 也許我們可以將「過多」視為一種在瀏覽中創造凝視的新機會。如同AI語言模型的建立,是以大數據歸納出事物的關聯性來接近世界的,即便它使用「已知」來進行預測,與藝術在未知中探索「不可知」不盡相同,但只要能在邊界意識中創造出事物的新秩序,「過多」依然具有創造性。在這個語境裡,藝術可能從很早以前就開始追求「語言模型」無法創造的「感覺模型」了,因為AI追求的是效能,目的性明確,而藝術追求的是一種存在的價值,一種即便不斷定義,也永遠抽象的感覺。 這個展覽是當櫃檯灣中生代與新生代創作者,在超越議題批判以及智識門檻的過程中,試圖創造共鳴的成就,也是相對於永無止境田調的填充內容更為謙遜的洞見。他們在語言系統裡成為他者,在與現實切近與疏遠的過程中編織著遠方,遠方永遠是抽象的,抽象的極致會迎來純粹,而純粹則會為普遍性帶來契機。
【台北】《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動畫音樂會 | 國立中正紀念堂

【台北】《蜘蛛人:穿越新宇宙》動畫音樂會 | 國立中正紀念堂

1月19日 (UTC+8) 結束
台北
藝術活動
《劉文豪》個展 | 台北

《劉文豪》個展 | 台北

2024年12月21日–2025年1月25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萧言中《指剑之舞》创作40周年经典作品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萧言中《指剑之舞》创作40周年经典作品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4年12月21日–2025年2月16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線條,做為造形藝術中重要的造形元素,乃是每位畫家或藝術家終其一生孜孜不倦所要追求的東西,意即隨著生命的進程所給予線條的某種特殊且專屬於畫家個人的質性與質地。正所謂線性即筆性,筆性即心性,即是在闡述「線條」由內在的精氣神轉化成為外顯的物質線性,所給人的視知覺感官之生成本質。 而線條,對漫畫藝術家蕭言中而言,則是他創作生涯40年中最為關注、重視的造型元素,這40年間從「手筆」走到「指手合一」的線條流變狀態,蕭言中的線條也逐漸從漫畫式的流暢表現中融入了書法的精氣神韻的運筆,再加上數位時代的激蕩下,其創新融合之意念如同一滴露水滴落於指,於2017年獨創了「指劍畫派」,力求將畫筆凝練於指,揮灑自如,御指如劍,將武術、書道與禪學融合,以純粹、簡練之筆法線條表現出各種人、動物之圖像。 所謂「指劍畫派」,是漫畫藝術家蕭言中在數位科技對應傳統畫筆的沖突下,從抗拒到發現,在此工具的辯證中得出了指性即是筆性亦是神氣運動之輕重軌跡,讓數位科技技術接收而所感所應,精氣神韻皆可藉此顯現。用手指代筆在平板上揮灑,生成出簡約而圓潤的線條,指勢舞動生氣錯落有序,眼下人物對象瞬間一筆、一氣呵成,成就化繁為簡的線條力道,寥寥數筆盡顯禪境,更流露出蕭言中幽默與愛的人生哲學:簡單,深刻。 鑒此,本展以「指劍之舞」為名規劃三個區塊子題,分別就漫畫藝術家蕭言中早期的成名漫畫作品系列《童話短路》、《整形》 及《笨賊一籮筐》等經典名作之原稿與出版來對照呈現,並就蕭言中從過去的漫畫線條融入書法氣韻精神的線條質地轉折做一探究,進而帶出以「指劍」舞指成畫、化繁為簡的近年新作,從中窺探出漫畫藝術家蕭言中的創作心法與歷程,並展現其欲將漫畫表現形式昇華為藝術表現的精神性之宏圖。
萧言中《指剑之舞》创作40周年经典作品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萧言中《指剑之舞》创作40周年经典作品展 | 台北當代藝術館

2024年12月21日–2025年2月16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線條,做為造形藝術中重要的造形元素,乃是每位畫家或藝術家終其一生孜孜不倦所要追求的東西,意即隨著生命的進程所給予線條的某種特殊且專屬於畫家個人的質性與質地。正所謂線性即筆性,筆性即心性,即是在闡述「線條」由內在的精氣神轉化成為外顯的物質線性,所給人的視知覺感官之生成本質。 而線條,對漫畫藝術家蕭言中而言,則是他創作生涯40年中最為關注、重視的造型元素,這40年間從「手筆」走到「指手合一」的線條流變狀態,蕭言中的線條也逐漸從漫畫式的流暢表現中融入了書法的精氣神韻的運筆,再加上數位時代的激蕩下,其創新融合之意念如同一滴露水滴落於指,於2017年獨創了「指劍畫派」,力求將畫筆凝練於指,揮灑自如,御指如劍,將武術、書道與禪學融合,以純粹、簡練之筆法線條表現出各種人、動物之圖像。 所謂「指劍畫派」,是漫畫藝術家蕭言中在數位科技對應傳統畫筆的沖突下,從抗拒到發現,在此工具的辯證中得出了指性即是筆性亦是神氣運動之輕重軌跡,讓數位科技技術接收而所感所應,精氣神韻皆可藉此顯現。用手指代筆在平板上揮灑,生成出簡約而圓潤的線條,指勢舞動生氣錯落有序,眼下人物對象瞬間一筆、一氣呵成,成就化繁為簡的線條力道,寥寥數筆盡顯禪境,更流露出蕭言中幽默與愛的人生哲學:簡單,深刻。 鑒此,本展以「指劍之舞」為名規劃三個區塊子題,分別就漫畫藝術家蕭言中早期的成名漫畫作品系列《童話短路》、《整形》 及《笨賊一籮筐》等經典名作之原稿與出版來對照呈現,並就蕭言中從過去的漫畫線條融入書法氣韻精神的線條質地轉折做一探究,進而帶出以「指劍」舞指成畫、化繁為簡的近年新作,從中窺探出漫畫藝術家蕭言中的創作心法與歷程,並展現其欲將漫畫表現形式昇華為藝術表現的精神性之宏圖。
《AI SPORT》全方位競技體驗展 | 台灣科學教育館

《AI SPORT》全方位競技體驗展 | 台灣科學教育館

2024年12月27日–2025年3月9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生成式AI結合極限運動12月27日-3月9日 士林科教館登場 今年冬天準備好,要全民熱血動起來了嗎? 「AI SPORT」即將於12/27震撼登場士林科教館!這將會是一場前所未見的極限運動挑戰,結合先進的AI科技與多元項目的運動挑戰,邀請所有運動愛好者、家庭朋友及科技迷來親身體驗未來的運動競技世界!準備好了嗎?歡迎加入這場科技與運動的熱血競技! 「AI SPORT」不僅僅是一場運動展覽,它是體能、競賽與科技結合的全方位競技體驗。觀眾入場後首先迎接的將會是InBody身體組成分析儀,透過它的分析,你將擁有關於自己身體的各項精細數據,獲得專屬於你的身體密碼!接下來你的身體結構將由AI精密解析,獨一無二的影像將呈現在你的眼前,帶上專屬的感應手環,展開一系列的競技運動吧! 展內充滿各種極限運動設施,像是15米疾速賽跑、智能足球、輕艇競賽以及攀巖挑戰…等,都將為身體帶來前所未有的感官刺激!參觀者將在各大主題區域中體驗到多項極限運動,並用科技技術打造屬於自己的專屬競技體驗。而全場體能最高峰的《爆發 X 聳立之牆》,參賽者需要攀登上最頂峰,不僅需要腿部的沖刺搭配上手部強勁的抓握與支撐力,還要使出全身肌肉的爆發力!另外也有全家大小都適合的《節奏 X 跳繩》、《騎技 X 賽馬》…等運動。 「AI SPORT」不僅是是運動愛好者不可錯過的極限挑戰,也會成為入場的家庭和朋友創造歡樂回憶的最佳場所!不管男女老少,今年冬天一起加入這場全民性的極限運動挑戰賽吧!加入AI輔助的各種運動,將不再僅是體能挑戰,每一場運動都將是與科技融合的全新冒險,帶你預先體驗未來趨勢的一環!
AI繪動的畫特展 | 台灣科學教育館

AI繪動的畫特展 | 台灣科學教育館

2024年12月27日–2025年3月9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AI繪動的畫特展》以「AI技術結合互動藝術」為主題,展出超過20件科技與創意結合的作品,2024年12月27日至2025年3月9日在科教館登場] (https://res.klook.com/image/upload/v1732505411/p74b6gi7z2p6rmdzcrcu.jpg) 請用手觸摸!在AI繪動美術館當中,我們沒有「請勿觸摸」的警示牌,而是邀請大家來探索AI生成藝術的無限可能。這次展覽以「AI技術結合互動藝術」為主題,展出超過20件科技與創意結合的作品,為各年齡層的觀眾帶來全新體驗。不同於傳統靜態作品,展覽強調動態與互動性,透過趨勢下由AI所生成的畫作,加上豐富感官體驗,讓觀眾與作品產生更深層次的連結。每幅AI生成的畫作都搭配了精心設計的互動機制,讓觀眾能夠實際參與並改變畫作的呈現方式。 每幅AI生成畫作都蘊含獨特的互動方式,當你漫步展場,或許會遇見一位被面紗遮住臉龐的神祕女子;又或者遇上靠在窗台上吹泡泡的少年,當你在起霧的玻璃上書寫,畫中的人物會即時跟隨你的筆跡;當你拿起手機撥打畫作旁的電話號碼,畫中正在閱讀的人物會放下書本,與你展開對話。有些畫作會迴應你的觸摸;有些則會感應你的靠近,你能化身摩西分開波濤,也能成為指揮家帶領整個交響樂團演出,你也可像雷神索爾般的震撼大地。除此之外經典名作也將以前所未見的姿態與你互動。著名的向日葵將隨著你的靠近綻放,蒙娜麗莎露出缺了牙的笑容,拿破崙帥氣騎馬英姿可能因為你的靠近而摔落馬下也說不定。這些畫作都可能因為你的出現而展現出意想不到的一面。這些由AI創造的藝術作品不再是單向的觀賞體驗,而是能夠即時迴應並與觀眾互動的活力個體,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沉浸式藝術體驗。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 | 台北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 | 台北

2025年1月8日–4月6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Animage雜誌和吉卜力展將於2025年1月8日至4月6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舉行。展覽時間為每日10:00至18:00(售票入場截止時間為17:30),除夕當日休館。主辦單位為聯合數位文創,並得到吉卜力工作室和三鷹之森吉卜力美術館的協力。展覽將揭示《Animage》雜誌自1980年代以來對日本動畫產業的貢獻,以及吉卜力工作室成立的背後故事。觀眾將有機會近距離欣賞《風之谷》、《天空之城》和《魔女宅急便》等經典作品的重現場景,並深入了解日本動畫的創作過程。展區還將展示《Animage》雜誌的珍貴內容,以及吉卜力工作室的成立秘辛。票價為HK$ 94,絕對是動畫愛好者不容錯過的展覽。走進這個充滿回憶與感動的動畫世界,探索其中的無限魅力!
【台北】魔物獵人20週年紀念音樂會 | 國立中正紀念堂

【台北】魔物獵人20週年紀念音樂會 | 國立中正紀念堂

1月8日 (UTC+8) 結束
台北
藝術活動
頌樂演唱會2025台北站 | Legacy TERA

頌樂演唱會2025台北站 | Legacy TERA

1月12日 (UTC+8) 結束
台北
演唱會
頌樂演唱會2025台北站將於2025年1月12日在台北市舉行,地點位於Legacy TERA,具體地址為台北市南港區忠孝東路七段99號 台北流行音樂中心文化館。這將是一場音樂盛事,預計將吸引大量樂迷前來欣賞。演唱會將呈現多位知名音樂人的精彩表演,讓觀眾沉浸在音樂的海洋中。門票售價為HK$ 953,對於想要感受音樂魅力的人來說,這將是一個絕佳的機會。不容錯過的頌樂演唱會2025台北站,讓我們一同共襄盛舉,感受音樂的魅力,共同創造美好的回憶。
《群生藝相》書畫中動物形象與意涵 | 臺北故宮博物院

《群生藝相》書畫中動物形象與意涵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5年1月14日–4月13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總說 動物是人類在地球上最親密的夥伴。從遠古的神話時代直到現在,它們不斷以各種型態出現在人類生活的各種層面,伴隨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 在書畫、文學等藝術作品中,動物的出現尤其頻繁且精采。古今中外的藝術家們,持續以客觀的描寫或主觀的想像等方式,表現人類對動物的想法與感受。大量優秀藝術作品根據動物創造、渲染出各種意象,並賦予深刻的內涵,使之雋永。 有鑒於此,本展覽敬邀觀眾欣賞院藏有關動物的書畫作品,探究其意象及其美感之底蘊。
A-Lin演唱會2025台北站 | 台北小巨蛋

A-Lin演唱會2025台北站 | 台北小巨蛋

2025年1月17日–1月18日 (UTC+8) 結束
台北
演唱會
A-Lin演唱會2025台北站將於2025年1月17日至1月18日在台北小巨蛋隆重舉行。這將是一場音樂盛事,屆時A-Lin將帶來令人難忘的現場演出,她獨特的音色和深情的演繹必將震撼全場觀眾。這次演唱會將在台北市松山區南京東路四段2號的台北小巨蛋舉行,為觀眾打造一個極具震撼力的音樂之夜。票價相當親民,每張門票售價為HK$192,讓更多歌迷有機會一同見證這場難得的演出盛會。在這個充滿熱情與音樂的夜晚,觀眾將沉浸在A-Lin動人的歌聲中,共同度過一個難忘的音樂時刻。立即購票,一起享受A-Lin演唱會2025台北站帶來的音樂饗宴!
愛手創新春市集-春芽午後集 | 新芳春茶行

愛手創新春市集-春芽午後集 | 新芳春茶行

2025年1月31日–2月2日 (UTC+8) 結束
台北
嘉年華 本地生活
位於台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309號的新芳春茶行將於2025年1月31日至2025年2月2日舉辦名為“愛手創新春市集-春芽午後集”的活動。這個市集將是一個展示創新手工藝品和設計的絕佳場所,為來自不同領域的設計師和工匠提供了展示其作品的平台。無論您是對手工藝品感興趣,還是想找到獨一無二的禮品,這個市集都會讓您目不暇接。除了精美的手工藝品外,您還可以品嚐到來自不同供應商的美食和飲品。這個活動將為您帶來一個充滿創意和熱鬧氛圍的午後時光,讓您在春節假期中感受到別具一格的文化饗宴。愛手創新春市集-春芽午後集期待您的光臨,一同享受這個獨特的購物體驗。
《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台北】《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 | 忠泰美術館

《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台北】《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 | 忠泰美術館

2024年8月31日–2025年1月12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忠泰美術館長期思考並探索城市建築議題,《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欲爬梳臺灣建築於 1980-2010 這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與重要事件,瞭解臺灣建築如何演變至今。]忠泰美術館長期思考並探索城市建築議題,本展邀龔書章擔任總策劃,並由王增榮、吳光庭、郭文亮、詹偉雄、褚瑞基、王俊雄、林芳慧組成研究小組,與忠泰美術館團隊共同策劃本展,欲爬梳臺灣建築於 1980-2010 這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與重要事件,瞭解臺灣建築如何演變至今。本展以「解嚴世代」稱呼約 1963 年前後數年出生於臺灣,並於 1987 年解嚴前後完成大學建築教育的建築人。本展聚焦於這群解嚴世代的作品或行動所展現出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從展覽、媒體、設計等面向梳理出解嚴世代的特殊群像,並試圖辯證解嚴世代所代表的新價值觀,其形成的反轉力如何改變了臺灣建築。 這股集體的反轉力量是必然、還是偶然?在時代社會劇變的湧動之下,是否必然地給予這群人面對時代轉變,爭取自由解放的機會,進而成為一波又一波的反轉力?抑或是這群人憑自身的意志,開創出另一種新的地平線?「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本展的命題,不是一項政治提問,也不是要為特定對象立碑,而是希望透過回看與梳理這轉變中的時代與個人之關係,試圖勾勒出我們理解臺灣建築自身豐富而多元發展的初步脈絡。
《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台北】《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 | 忠泰美術館

《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台北】《台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 | 忠泰美術館

2024年8月31日–2025年1月12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忠泰美術館長期思考並探索城市建築議題,《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展覽欲爬梳臺灣建築於 1980-2010 這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與重要事件,瞭解臺灣建築如何演變至今。]忠泰美術館長期思考並探索城市建築議題,本展邀龔書章擔任總策劃,並由王增榮、吳光庭、郭文亮、詹偉雄、褚瑞基、王俊雄、林芳慧組成研究小組,與忠泰美術館團隊共同策劃本展,欲爬梳臺灣建築於 1980-2010 這三十年間的發展變化與重要事件,瞭解臺灣建築如何演變至今。本展以「解嚴世代」稱呼約 1963 年前後數年出生於臺灣,並於 1987 年解嚴前後完成大學建築教育的建築人。本展聚焦於這群解嚴世代的作品或行動所展現出非傳統、非傳承的「不連續性」特質,從展覽、媒體、設計等面向梳理出解嚴世代的特殊群像,並試圖辯證解嚴世代所代表的新價值觀,其形成的反轉力如何改變了臺灣建築。 這股集體的反轉力量是必然、還是偶然?在時代社會劇變的湧動之下,是否必然地給予這群人面對時代轉變,爭取自由解放的機會,進而成為一波又一波的反轉力?抑或是這群人憑自身的意志,開創出另一種新的地平線?「臺灣建築的解嚴世代」本展的命題,不是一項政治提問,也不是要為特定對象立碑,而是希望透過回看與梳理這轉變中的時代與個人之關係,試圖勾勒出我們理解臺灣建築自身豐富而多元發展的初步脈絡。
《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台灣》展覽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中的台灣》展覽 |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 臺北館

2024年9月5日–2025年1月5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的臺灣」展覽呈現20世紀初期代表臺灣意象的豐富物產、在地風土及民生狀態;這些栩栩如生的照片,思想起過往臺灣的社會情境及生活樣貌。] 你能想像百年前的臺灣水果攤在賣什麼?如何進行疫苗注射及全城消毒大清潔?首位訪臺的日本皇太子又看到了什麼樣的臺灣?在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的臺灣」展覽中,可以看見20世紀初期代表臺灣意象的豐富物產、在地風土及民生狀態;這些栩栩如生的照片,也讓我們思想起過往臺灣的社會情境及生活樣貌。 「典藏開卷:日治時期寫真帖的臺灣」展覽,於9月5日將搶先開展3樓展間,包含呈現1919年霍亂疫情防疫實況的《大政八年台北廳下虎列拉流行概況》,提醒著剛經歷過新冠肺炎疫情的我們,歷史迴返的借鏡與對照。另一部《行啟紀念寫真帖》,為1923年日本當時的皇太子裕仁親王在臺12天的視察行程紀錄照片;此次行啟事件可以說是臺灣20世紀的第一場政治秀,展覽中可以看到裕仁皇太子訪臺過程留下的一些「行啟紀念物」,也有許多現在已不復存在的歷史景物,讓觀眾能藉以體會當時的時光情境。此外,1930年代所發行的《臺灣寫真通信》如同一本廣博豐富的「南國勝景指南」,本展精選其中的特色照片,再現臺灣百年前風光明媚的風景名勝、特色物產、文化報導,讓我們認識縱然時空變換,依然美不勝收的臺灣八景。 本展為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首度以典藏的日治時期寫真帖為核心,透過豐富詳盡的介紹,提供觀眾進入照片的影像細節、歷史典故的開卷體驗。這些豐富的詮釋內容是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自2020年起陸續與專家學者們共同合作,針對照片內容進行考據、研究與詮釋,並將成果陸續轉化為官方網站的線上開放資源與大眾分享。「典藏開卷」於10月10日國慶日將接續上檔2樓展間的展覽內容,並將於展期間舉辦多元的教育推廣活動,歡迎熱愛文史內容、從事教育相關的民眾與工作者,一起來到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看照片,感受時光記憶以及其中的故事。
《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四通八達》古代道里交通圖籍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4年9月5日–2025年3月2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道里,道路與里程數的合稱詞,古代道里交通圖,泛指以道里為主要內容,或是兼繪道路,記有里程數的各種地圖,除單件形式外,亦經常以插圖方式,附存在書籍之中,因此,凡具道里內容特性者,不論書或圖,皆在展示範疇之內。 就功能言,古代道里交通圖籍,與今日電子交通指南系統大抵相似,皆在指引交通,兼而表現道路周遭地貌,隨著製圖技術的演進,今、古道里交通圖籍外觀已大不相同,其普及與便利性,更不可同日而語,現代電子交通指南,形式單一,隨手可得,而古代道里交通圖的數量雖然不多,但品類、形式豐富多元,比如商書裡的路引、路程圖,方誌書籍經常附刻的府、縣地圖,或是專為帝王出巡、謁陵編繪的往返程站細圖,將士戍防巡邊專用的邊防圖,串聯四方的大型驛路圖,以及省、府、州、縣等地方政區圖裡,連帶繪出的城市路線圖等。 展覽精選院藏14世紀至20世紀初期,具道里特性圖籍總二十組件,分兩檔展出,第一檔有:驛路大觀、南北大路、清帝謁陵、行遍天下、市民大道等單元;第二檔維持前、後不變,其餘調整為巡邊之路、翻山越嶺、南巡路上。 除文物外,「走在台灣的路上」多媒體互動裝置,以〈康熙台灣輿圖〉(台博館藏)與〈乾隆台灣地圖〉為素材,結合新竹至本院交通路線空拍動態影像,兩相輝映,提供觀眾行走古代台灣南北大路的真實感受。
《古畫動漫》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古畫動漫》明文徵明仿趙伯驌後赤壁圖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4年10月1日–2025年1月5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畫語》會說故事的圖畫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畫語》會說故事的圖畫展 | 臺北故宮博物院

2024年10月5日–2025年1月1日 (UTC+8) 結束
台北
展覽
中國澳門 · 陳奕迅FEAR and DREAMS世界巡迴演唱會 – 澳門(最終站) | 銀河綜藝館

中國澳門 · 陳奕迅FEAR and DREAMS世界巡迴演唱會 – 澳門(最終站) | 銀河綜藝館

2025年8月1日–8月10日 (UTC+8)
澳門
中國香港 · BLACKPINK WORLD TOUR <DEADLINE> IN HONGKONG | 啟德主場館

中國香港 · BLACKPINK WORLD TOUR <DEADLINE> IN HONGKONG | 啟德主場館

2026年1月24日–1月25日 (UTC+8)
香港
北京 · 2025 五月天《#5525 回到那一天》25週年巡迴演唱會 | 鳥巢(國家體育場)

北京 · 2025 五月天《#5525 回到那一天》25週年巡迴演唱會 | 鳥巢(國家體育場)

2025年7月25日–8月17日 (UTC+8)
北京
中國澳門 · 鄧麗欣《STEP by STEPHY》演唱會 | 澳門威尼斯人綜藝館

中國澳門 · 鄧麗欣《STEP by STEPHY》演唱會 | 澳門威尼斯人綜藝館

2025年9月20日–9月21日 (UTC+8)
澳門
台北 · Ayumi Hamasaki Asia Tour 2025 - Taipei | 台北小巨蛋

台北 · Ayumi Hamasaki Asia Tour 2025 - Taipei | 台北小巨蛋

2025年8月1日–8月2日 (UTC+8)
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