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ttps://tw.trip.com/toplist/tripbest/recommend/yuncheng/best-things-to-do/100001412104
left-leaf
trip-best
人氣景點
right-leaf

運城的 20 大人氣景點 [2025]

鸛雀樓
鸛雀樓
鸛雀樓
顯示全部照片
鸛雀樓

鸛雀樓

4.5
/5
3586則評價
󰺂
7.5
TWD174 起
根據7條評論
距離市中心70.4 公里
電話 +8603598485381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古城西側黃河東岸
推薦遊覽時間:1–1.5小時
亮點資訊:
󰋄從頂層觀景台欣賞全景
󰀆360 度全景觀景台,周圍景色一覽無遺
󱨠2810 則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鸛雀樓景區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的黃河東岸,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一,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齊名。 鸛雀樓始建於北周時期(公元557年—581年),由北周大將軍宇文護建造,最初是一座軍事戍樓。因時有鸛雀棲息其上,故得名“鸛雀樓”。它歷經唐宋兩代,存世約七百餘年,於元朝初年毀於戰火。1997年,鸛雀樓開始重建,並於2002年正式對遊人開放。 復建後的鸛雀樓為仿唐高台樓閣,外觀四檐三層,內分六層,總高73.9米。樓體採用唐代油漆彩畫裝飾,油畫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圖案華麗絢爛。 樓內以黃河文化和河東文化為主題,通過彩色歐塑壁畫、浮雕等形式,展現了舜耕歷山、大禹治水等歷史典故。 景區分為名樓遊覽區、黃河風情遊覽區、山水遊覽區和康樂遊覽區。其中,名樓遊覽區包括門殿、鸛影湖和唐韻廣場;黃河風情遊覽區有蒲州風情園、黃河風情館等。 門票價格:旺季(4月1日—10月31日)全票54元,淡季(11月1日—3月31日)全票45元。 開放時間:旺季8:30—18:00,淡季9:00—17:00。
鸛雀樓的歷史可以在塔內了解其建造過程,塔有六層。在頂樓,你可以看到黃河和河對岸陝西省以及山對岸河南省的壯麗景色!
顯示全部評論
永樂宮
永樂宮
永樂宮
顯示全部照片
永樂宮

永樂宮

4.7
/5
1321則評價
󰺂
7.0
TWD218 起
根據7條評論
距離市中心44.5 公里
電話 +8603593011491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永樂北路230號
推薦遊覽時間:1–2小時
亮點資訊:
󱓊元代宏偉且完整的道教建築群
󰀆年輕團隊在 9 年內完成奇蹟般的搬遷
󱨠947 則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非常值得一看,古樸優雅的古建築、優美的壁畫,色澤艷麗的花朵,怎麼才是4A景區啊 附近有停車場,方便,不虛此行,以後再來
很震撼,尤其是無極之殿的壁畫,難怪是國內第二大壁畫。不讓拍照。運城博物館有複製品可以拍。搬遷也是令人震驚的壯舉!
顯示全部評論
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遊景區
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遊景區
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遊景區
顯示全部照片
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遊景區

運城關公故里文化旅遊景區

4.8
/5
2555則評價
󰺂
6.8
TWD196 起
根據17條評論
距離市中心19.4 公里
電話 +8603592808369
地址:運城市鹽湖區解州鎮五一路145號
推薦遊覽時間:1–2小時
亮點資訊:
󰀆國慶日左右觀看一場古老祭祀表演
󱨜崇寧殿的盤龍石柱和牌匾
󱨠1727 則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這裡非常值得一看,畢竟是關公故里的關帝廟,無論是規模還是歷史都在全球名列前茅,可以說是一家皇家祭拜關公的場所。
關公故里非常值得看,歷史意義和藝術價值都非常高,關公的故事膾炙人口。景區面積大,停車場面積比景區還大,繞騰得直迷糊。從停車場到售票處,沒有直走的路,需要付費坐擺渡車。景區出口的鐵門,也是相當的嚴實,休想擅闖!
顯示全部評論

No.

4

普救寺
普救寺
顯示全部照片
普救寺

普救寺

4.4
/5
1221則評價
󰺂
6.3
TWD196 起
根據16條評論
距離市中心64.7 公里
電話 +8603598485263
地址:運城市永濟市蒲州鎮西廂村
推薦遊覽時間:2–3小時
亮點資訊:
󰀆體驗鶯鶯塔獨特的蛙鳴回聲
《西廂記》的愛情故事背景
󱨠796 則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普救寺位於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頭上,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十方禪院,也是我國古典戲劇名著《西廂記》愛情故事的發生地。 普救寺始建於隋唐時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最初名為“永清院”,是一座佛教十方禪院。五代十國時期,因後漢大將郭威聽從寺內僧人建議,速戰速決攻下蒲州城,解救了城內百姓,寺院由此更名為“普救寺”。 普救寺建築佈局為上中下三層台,東中西三軸線。西軸為唐代建築風格,有大鐘樓、塔院、迴廊、鶯鶯塔、大雄寶殿等;中軸為宋金兩代建築風格,有天王殿、菩薩洞、彌陀殿、羅漢堂、十王堂、藏經閣等;東軸為明清形制,有僧舍、枯木堂等。 鶯鶯塔:寺內的鶯鶯塔建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距今有400余年歷史,塔高39.5米,十三層。塔以奇特的結構和明顯的迴音效應著稱於世,遊人在塔側以石扣擊,塔上會發出清脆悅耳的蛤蟆叫聲,被稱為“普救蟾聲”,是古時永濟八景之一。 後花園:後花園為一處形式活潑的園林花園,園內疊石假山懸險如削,鶯語雙亭飛檐翹角。荷花池塘上橫架曲徑鵲橋,亭橋相接、湖山相銜。鶯鶯的“拜月台”掩映在青松翠柏、千竿修竹之中。 與《西廂記》相關的景點:寺內有張生借宿的“西軒”,崔鶯鶯一家寄居的“梨花深院”,白馬解圍之後張生移居的“書齋院”等,這些景點與《西廂記》中的情節緊密相連。 門票價格:50元。 開放時間:旺季(4月1日—10月31日)08:30—18:00;淡季(11月1日—3月31日)09:00—17:00。
非常好的旅遊景點,可以說歷史濃厚,這樣的有歷史的寶藏景點應該加大保護和宣傳,因為特定的歷史典故不會再有了,一定要珍惜!!!
顯示全部評論

No.

5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
顯示全部照片
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

4.7
/5
1021則評價
󰺂
6.1
距離市中心38.9 公里
電話 +8603594823333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閻景村
推薦遊覽時間:2–3小時
亮點資訊:
󰀆精美的磚雕和石雕藝術展示
󱨜蒲劇講述李家大院的救災故事
󱨠679 則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李家大院古民居建築群設計精巧,工藝精細,充分體現了我國明清民居建築的獨特風格,具有極高的觀賞、旅遊和歷史價值,也是一座獨特的古代建築藝術寶庫,對研究豫北地區傳統民居建築,傳承和發展我國的傳統文化,實現傳統民居建築的保護和利用,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對研究明清建築藝術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李家大院 一條扁擔,訴述著一位草根創業的奮鬥史; 一座院落,記載著一個名門望族的興衰史; 一段愛情,凝結著一段中西合璧的浪漫史; 一口賑災鍋,鐫刻著一部百年濟世的善行史。 近二百年的李家大院,被滄桑歲月厚重成一處佳景勝蹟,以一種榮辱不驚、磅礴恢宏的氣度,彰顯著獨有的風韻,代表著一部豐富多彩的晉商文化發展史。 它始建於清道光年間, 原有院落20組,現存院落11組,另有祠堂、花園等。整個建築為豎井式聚財型四合院。俯瞰全貌,傳統四合院藏風聚氣,精緻大宅門接地通天;徽式建築錯落有致,歐式風格造型挺秀,南北交融,中西合璧,堪稱中國民居建築中的一朵奇葩。 走進李家大院, 善影壁、善書法、善匾額、善牌匾、善楹聯隨處可見。李家三代十位當家人百年行善,給千秋後世留下一筆“善無大小、善無多少、善無止境、善不等待、善不圖報”的寶貴精神財富,至今熠熠生輝,光彩照人。這也是李家之所以能在崛起,如日中天的原因。
顯示全部評論

No.

6

萬榮縣飛雲樓景區
萬榮縣飛雲樓景區
顯示全部照片
萬榮縣飛雲樓景區

萬榮縣飛雲樓景區

4.8
/5
191則評價
󰺂
6.1
TWD44 起
距離市中心46 公里
電話 +8603594527977
地址:運城市萬榮縣西大街8號
推薦遊覽時間:1–2小時
亮點資訊:
󰋄獨特的建築概念,遠觀即具藝術美感
󱨜一座高 23 公尺、三層樓、四角攢尖的亭子,採用榫卯結構
󱨠178 則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萬榮飛雲樓‌位於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東嶽廟內,始建於明正德年間,與應縣木塔並稱“南樓北塔”,是中國純木構建築的巔峰之作。樓高23.19米,明三層暗五層,全樓未用一釘一鉚,僅靠345組形態各異的斗拱與榫卯咬合,如雲朵簇擁般凌空欲飛。四根通天柏木柱直貫樓頂,32個飛檐翹角飾以琉璃瓦與武士雕像,兼具唐代雄渾與明清精巧。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飛雲樓不僅是古建技藝的活態教科書,更因“半截插在雲裡頭”的奇觀,成為黃河文化帶的地標性符號。
下雨天去的飛雲樓,從運城到萬榮有些距離,但擋不住我們去遊覽飛雲樓,景點不大很快逛完,但整個建築包括附近的大殿,建築都另人驚嘆。這邊很好,人不多,可以慢慢欣賞各個角度的飛雲樓。
顯示全部評論

No.

7

運城鹽湖
運城鹽湖
顯示全部照片
運城鹽湖

運城鹽湖

4.3
/5
1096則評價
󰺂
6.0
TWD979 起
根據25條評論
距離市中心4.8 公里
電話 +8603598966737
地址:Yanhu, Yuncheng, Shanxi, China
推薦遊覽時間:3–5小時
亮點資訊:
體驗漂浮在鹽湖上的失重感
黑泥健康活化皮膚體驗
󱨠337 則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國慶節領到了好運卡,4大2小省了幾百門票,呼哈哈哈,就是有雨,鹽湖雲里霧裡的,沒看到七彩,看到了三彩,抓了幾隻豐年蝦,走的時候放生了。
其實在鹽湖邊上已經修了非常多的木棧道,讓大家來這裏遊玩,這裏也依然成為了整個運城的旅遊名片,我也是每次來到運城必然會到木棧道上面走一走,感受這座城市的美。
顯示全部評論

No.

8

黃河大梯子崖
黃河大梯子崖
顯示全部照片
黃河大梯子崖

黃河大梯子崖

4.7
/5
178則評價
󰺂
6.0
TWD218 起
距離市中心81.7 公里
電話 +8603598675333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河津市下化鄉半坡村
推薦遊覽時間:2–3小時
亮點資訊:
󱓊北魏時期雕刻的懸崖天梯景觀
󰋄七里景區桃花谷多樣化的季節性景觀
󱨠167 則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下雨,景區送了雨衣,很暖心,趣味性挺強,站在高處看到黃河之水,看到愛心崖,走過佳人谷,很開心。雨水擋住了風雲渡的攀岩,但沒有擋住我們的熱情。我們買的套票,單程電梯,遊船,門票。除了天梯有點貴了,其他還是很不錯的。
黃河龍門峽谷大梯子崖,北魏年間開鑿,和雲岡石窟同時代。我們第N次從這裏渡河,進入北方大地。鐵橋處是千里黃河最窄處,寬度在40-60米之間,也是魚躍龍門之地,晉陝大峽谷的出口,華夏族波瀾壯闊的黃河史從這裏起源,而且由於“龍門”這兩個字對中國太有誘惑力,以至於今天黃河兩岸的山西和陝西,在同一段河岸線兩側,地圖上都標註了專屬於本省的“龍門”地名,今天這裡有三條鐵路,一條國道,兩條省道,一條高速公路均從禹門口南北5公里範圍內穿越黃河。
顯示全部評論

No.

9

後土祠
後土祠
顯示全部照片
後土祠

後土祠

4.8
/5
219則評價
󰺂
5.8
距離市中心59.2 公里
電話 +863594588580
地址:山西省萬運城市萬榮縣西南40公里處黃河岸邊廟前村北
推薦遊覽時間:2–3小時
亮點資訊:
󱓊探索黃河,中華民族的發源地
建築地基保留了張儀古道遺址
󱨠188 則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後土祠值得回味的是它的歷史: 漢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建後土祠,後東嶽封禪,汾陰祀土,於元鼎四年(前113年)擴建汾陰後土祠,定為國家祠廟。 漢武帝曾多次巡幸祭祀,並留下了千古名篇《秋風辭》。 漢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和東漢光武帝等均來此祭祀達十一次之多。 唐開元年間(713年—741年),唐玄宗李隆基三次來此祭祀,並擴建祠廟。 北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宋真宗趙恆 對後土祠進行了修葺,並御製御書了《汾陰二聖配饗之銘》碑。 明隆慶年間(1567年—1572年),黃河干流向東擺動,汾陰被黃河侵蝕,汾陰上的後土祠受到洪流的威脅,隨時有被淹沒的危險。 明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後土廟屢遭黃河水患,經先後兩次遷建,又均被黃河吞沒。 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黃河水決,後土祠內的建築大部分被黃河沖毀,只留下秋風樓和門殿。 清康熙元年(1662年),黃河再決,連秋風樓也一同淹沒於黃河中。 清康熙二年(1663年),後土祠移地重建於今廟前村北。 清同治六年(1867年),後土祠再次被黃河沖毀。 清同治九年(1870年)後土祠再次移建於廟前村北的高崖上,一直留存至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
山西萬榮後土祠:靠近汾河匯入黃河處。正殿里供奉的是後土娘娘、送子娘娘、施藥娘娘。秋風樓因漢武帝《秋風辭》而名揚天下……
顯示全部評論

No.

10

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
顯示全部照片
廣仁王廟

廣仁王廟

4.3
/5
96則評價
󰺂
5.7
TWD59 起
距離市中心44.1 公里
地址: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城北面四公里古芮國魏城遺址的北部
推薦遊覽時間:1–2小時
󱨠79% 正面評論󱨠最近有 1,000+ 人瀏覽
真實用戶評論
Avatar 1
Avatar 2
Avatar 3
不大,但歷史價值很高,很值得仔細欣賞。不需要請人工講解,網上提前搜下,再看看景區的文字版講解介紹,足夠了。有停車場,很方便。
【廣仁王廟探訪記:在唐代木構的呼吸間觸摸時光】如果說永樂宮是絢爛的壁畫交響詩,那麼藏匿在芮城龍泉村旁的廣仁王廟則是一首凝練的唐代絕句——這裏沒有炫彩壁畫與龐大建築群,卻藏着中國最古老的木構建築之一(現存四座唐構中排名第三),堪稱古建愛好者心中的“白月光”。🌟 核心體驗:1. 千年一瞬:正殿建於唐大和五年(831年),當你仰視那坡度平緩的廡殿頂、碩大簡潔的斗拱時,瞬間會被那種穿越千年的極簡美學擊中。尤其東西兩壁保留的唐代原構,每道刀斧痕迹都是與匠人對話的密碼。2. 環境劇場:廟宇巧妙地與陡崖下的泉水池組成生態劇場,夏日池中荷花與唐代古建相映成趣。坐在院落的石階上,能聽到風穿過斗拱的嗚鳴——這是真正的大唐餘音。3 文化對比:建議與永樂宮組成“唐代VS元代”建築對比游(兩處相距僅15分鐘車程)。在這裏你能直觀感受到唐代的雄渾大氣與元代的繁複華麗如何在不同時空中綻放。⚠️ 實用tips: • 規模極小(僅兩座建築),建議預留1小時足矣 • 無商業氛圍,周邊只有村民自發賣的山野茶(5元/杯清甜解暑) • 最佳拍攝時段:下午四點左右陽光掠過斗拱時層次絕美站在廟前突然想起梁思成當年尋訪古建時的慨嘆:“唐構如長者,不怒自威”。這裏沒有擁擠人潮與過度開發,唯有蒼松守護着孤獨的王廟,恰似一場與時光的私密對話。推薦給所有想尋找建築本源之美的旅行者。
顯示全部評論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