灤縣古稱灤州,地處京畿,緊鄰灤河,是通往東北三省的交通要道。人傑地靈,物產豐富,是一個經歷了千年文化滋養的歷史名城,同時也是契丹、鮮卑、女真、蒙古、滿、漢多民族聚集地,是中原文化和北方各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沿。 史料記載,歷史上的灤州,管轄範圍比現在的灤縣大得多。清朝時期,灤州轄境大體上相當於今天灤縣、灤南全部,唐海、豐南、開平、古冶、昌黎、豐潤、玉田的一部或大部。灤州衙署坐落在灤縣老城東門內原御灤街路北,自遼天贊二年(923年)始建灤州至1913年一直是灤州州治所在地,是一州的政治中心。民國初年改稱公署,後來叫縣政府。
灤州古城復原千載歷史古跡:城門、文廟、關帝廟、蕭太后廟、楊三姐告狀的老縣衙、鐘鼓樓、接官亭、古戲台、風雨橋、灤州閣、和園、文姬樓、紫金塔等建築。
灤州衙署位於灤州古城南約1公里處,雖幾經修繕,但其位置千年未變,衙署大門保存完整。它是一個精準的千年地標,站在這裡,更像是站在了灤州古今的“穿越之門。據明清修纂的《灤州志》所記載的和明清時期的建築風格。灤州衙署由轅門、大門、儀門、戒石坊、大廳、東西庫房、東西翼房、德福祠、獄神祠、宅門、二堂、三堂、四堂、五堂、大花廳、東西書房、廚房、上憲堂、馬號、吏目廨和後花園等組成。由於遭到戰火、災害等原因的破壞,灤州衙署現在僅存的只有當初的大門了。
史料記載,歷史上的灤州,管轄範圍比現在的灤縣大得多。清朝時期,灤州轄境大體上相當於今天灤縣、灤南全部,唐海、豐南、開平、古冶、昌黎、豐潤、玉田的一部或大部。灤州衙署坐落在灤縣老城東門內原御灤街路北,自遼天贊二年(923年)始建灤州至1913年一直是灤州州治所在地,是一州的政治中心。民國初年改稱公署,後來叫縣政府。
楊三姐告狀是民國年間(1918-1919年)發生在灤縣、轟動全國的一樁訴訟案。後寫成評劇,久演不衰。